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8 毫秒
1.
郝涛 《百姓生活》2011,(6):15-15
有一伙骗子,专盯城市退休老人。他们打着国家机关旗号,以长寿老人"选秀"为幌,实行公司化运作严密层级管理,以免费服务为诱饵骗取事主缴纳会费。只半年时间,这个诈骗团伙敛财过百万……  相似文献   

2.
《山西老年》2014,(12):10-11
随着社会老龄化程度的加深,空巢老人越来越多,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群体。据民政部2011年统计,在60岁以上老人中,有40%过着独居或没有子女的"空巢"生活,个别地区"空巢"老人家庭比已达70%。越来越多空巢老人的出现,折射出我国传统养老方式和保障体系正遭遇巨大的冲击。  相似文献   

3.
詹勇 《山西老年》2012,(6):14-14
回顾这些年感动过我们的"小人物",从白方礼老人蹬三轮车捐资助学的背影,到只会写5个字的"三嫂院士"登上讲台接受荣誉,再到"微笑哥"绽放烟花一样的笑容,一个问题挥之不去:为什么普通人的幸福瞬间总会如此有力地拨动人们的心弦,引起如此强烈的共鸣?  相似文献   

4.
卢宪焕 《老友》2011,(7):57-57
年逾8旬的退休老人汪平患癌症至今已有20多年,他每天坚持"五乐"相伴,不仅战胜了癌魔,还荣获"上饶十大抗癌明星"称号。如今,老人耳聪目明,健康快乐,梦想过百岁大寿呢。  相似文献   

5.
刘姿含 《社区》2010,(36):6-8
晚上9点多,小黄一家正准备上床休息,突然电话铃响了,来电话的正是小黄的父亲。老人在电话中说了一件蹊跷事。就在几分钟前,有一个自称"静静"的人按响了门铃,老人起初以为是儿媳妇来了,可又觉得说话的声音不像,便留了个心眼,只将门开了一道小缝。透过门逢,老人看见的的确是一个陌生面孔,便又问了一遍她是谁。那个女人仍然说她是"静静"。  相似文献   

6.
蕊红 《山西老年》2014,(5):66-66
赵大爷是个独居的空巢老人。前年中秋节,在国外工作的儿子回国探亲,见独居的父亲很是孤独,便给老人买了一只小猫陪伴老人。那只三花猫漂亮又乖巧,老人一见就喜欢上了。于是,赵大爷给小猫起名"花花",日常生活中,他对花花照顾有加,很是宠爱。  相似文献   

7.
美琦 《山西老年》2012,(9):32-33
在山西省寿阳县有这样一位老人,提起她时,有人称她是寿阳的雷锋,有人称她是寿阳的解黎明。在更多人眼里,她是共产党员中的楷模,是老年人眼中的知心大姐,青年人眼中的好妈妈,孩子们眼中的好奶奶,她叫郭唐珍。郭唐珍老人今年70岁,退休前在寿阳县朝阳镇政府工作。已过耄耋之年的郭老,儿女们都在外地工作,是一位典型的空巢老人。按理说,作为一名空巢老人,她更多的是需要别人的关心和照顾,但是郭唐珍老人始终把共产党员的责任看得比什么都重,用她自己的话说:"我是一名共产党员,作为党员,永远不能忘记自己的诺言。我虽然退休了,但党员的责任和追求永远不能忘。"多年来,她用自己最朴实的方式帮助着许许多多的人,默默地做着很多不为人知的好事、实事。  相似文献   

8.
张华  郝黎 《百姓生活》2014,(10):69-69
民间有句老话,"夏过无病三分虚",这句话在老人身上尤其明显。中医认为夏天重"暑",秋天重"燥"。夏秋交接之后,人极易倦怠、乏力等,导致脾虚、胃虚、气虚,老人抵抗力差,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调理。  相似文献   

9.
翟边 《百姓生活》2014,(12):74-74
湖南省株洲市的甘德珍老人,现已103岁高龄。老人虽满头白发,但修剪得很精神,面色红润,皱纹也不多,看上去不过80岁左右。"我这辈子都没进过医院!"老人自豪地告诉笔者。一旁的儿媳妇陈安定却笑说她是在"吹牛"。陈安定告诉笔者,婆婆唯一一次入院是在前年,因为得了白内障。对于小病小痛,她一贯都是不看医生也不打针吃药,慢慢自然痊愈。  相似文献   

10.
小非 《老友》2011,(4):46-47
老龄化社会,什么才是对老年人最大的关怀呢?赡养老人,并不是每个月定时寄生活费,让老人吃穿不愁就行了;还要从精神上给予老人慰藉,就像《常回家看看》那首歌唱的那样。然而现实生活中,很多自立门户的子女,很少去父母那里走动,有些子女甚至对老人不理不睬,实施"冷暴力"。痛苦不堪的老人即便想要维权,也总因相关法律不够具体而难以得到保护。现如今,对大多数老年人来说,物质养老已不再成为问题,"精神赡养"成为新的社会课题,乃至成为一个法律难题。2011年伊始,新修订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草案出炉,"常回家看看"将写入法律……  相似文献   

11.
《老人与海》是海明威小说中的经典之作。对于这部小说研究"硬汉"形象、"冰山"理论的文章比较多,但对小说中信仰文化的研究却相对较少。小说中老人的生存正是建立在自身独有的信仰体系之上。宗教信仰使老人能够乐观地对待生命的磨难;人生信仰使老人能够坦然地面对"生"与"死"这一矛盾的人生理念;自然信仰使老人能够在自身发展与自然限制这一矛盾中寻找到平衡点。《老人与海》中所体现的思想意蕴对当今人们自身发展的价值观选择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2.
温振春 《老友》2014,(7):28-28
在革命老区江西省吉安县有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他一生倾情于"农",为农业的发展、农村的建设、农民的致富奉献出毕生的精力,他就是吉安县原政协主席王继洪。春分时节,和风煦日,赣中大地,生机勃勃。我满怀敬仰的心情,采访了王继洪。现年89岁的王老容光焕发,耳聪目明,思维敏捷,十分健谈。"自从1951年3月参加工作后,我就一直没有脱离过农业生产,没有离开过基层农村,没有疏远过农民老表。"  相似文献   

13.
张田 《北京纪事》2013,(1):93-94
"拉大锯扯大锯,姥姥家唱大戏,接姑娘请女婿,小外甥你也去。"这首流传了近一个世纪的歌谣陪伴了几代人的成长,至今仍有不少耄耋老人能完整背咏出来,而我也清晰地记得小时候与小伙伴们,边说着歌谣边手拉着手的情景。像这种耳熟能详的歌谣在北京地区还曾流传过许多。但随着时间的流逝被保存下来的却是越来越少,在这些已经或将要消失的歌谣中,记录的不仅仅是岁月流淌过的痕迹,还有那些只属于北京特有的风俗文化。歌谣是民歌、民谣、儿歌、  相似文献   

14.
环球趣闻     
《新天地》2013,(1):56
外国老人新潮用品频亮相夜光伞:美国费城一家制伞厂新近推出一种老人夜光伞,伞的顶部有一只灯泡,与装在伞内的电池相连,只要按一下开关,灯泡就会发亮,夜间和大雾天老人出行使用十分方便。老人车:美国等西方国家在家用轿车领域中已开发出专门的"老人车"。这种车是根据  相似文献   

15.
《山西老年》2013,(6):4-5
随着时间的推移,养老金"双轨制"弊端越来越明显。今年两会期间,不少代表委员认为,养老金"双轨制"已成为当前一个较大的社会矛盾,养老金终将"并轨"已毋庸置疑。《山西老年》作为老年期刊,聚焦养老金"双轨制",通过对大量退休人员的采访,透视我国养老金"双轨制"的历史、现状,探寻曾为国家贡献一生的老人们生活更加幸福的养老轨迹。  相似文献   

16.
陈红 《社区》2011,(2):18
在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新碶街道芝兰社区,一提到姚涓芳老人,大家都能说两句,尤其是老年人和青少年,更是滔滔不绝,对她特别熟悉。一位已过古稀之年的老人,在社区的"名气"为什么这么大?  相似文献   

17.
薄志红 《社区》2010,(36):28-28
雪莹是一名教师,丈夫供职于本地的一家私营企业,夫妻俩的工资都高于当地平均水平,而且也很稳定。因此,两人结婚后,日子过得非常滋润。因为没有孩子,老人又不在身边,他们没有什么经济负担,渐渐地,两人养成了大手大脚花钱的习惯。夫妻俩去超市、商场购买食品和衣服的消费每月都在千元以上。有时两人觉得肚子里没有"油水"了,就会到饭店去"改善"一下,每月至少去一次。  相似文献   

18.
庄琪 《老友》2011,(4):17-17
据媒体报道,《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修订工作基本完成,新修订的草案在《精神慰藉》一章中规定"家庭成员不得在精神上忽视、孤立老年人",特别强调"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赡养人,要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人。"也就是说,赡养人不经常看望或问候老人属于违法行为,老人可以诉诸法律。  相似文献   

19.
刘明生,某市离休干部,其妻在“文革”中被迫害致死,留二子一女,均在该市工作,并已成家另过。长子数年前因车祸身亡,其媳改嫁他人,遗一女刘艳由刘明生老人抚养。刘明生老人因年老体衰,一人难以承受家务及抚育孙女重担,5年前经人介绍与王兰芝结婚。王兰芝早年丧夫,仅有一女已成家。对于两位老人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分析了农村留守老人面临在慢性病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了解决农村留守老人慢性病的"定人、定时、定点"的"三定"管理办法,建立留守老人的慢性病档案,有针对性地上门服务,为留守老人慢性病跟踪建档与自我防治起到督促和促进作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