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一带一路"倡议顺应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社会信息化的潮流,为高校外语课程改革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站在大学生职业规划视角,外语课程改革是在"一带一路"倡议推动下的必然发展,为"一带一路"倡议输出语言能力优秀、专业技术水平过硬的综合型语言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该文旨在探讨在"一带一路"倡议大背景下外语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为外语课程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一带一路"倡议尽显中国智慧,作为一项极富创新的理论体系,需要理论探索与实践加以完善。针对学界及舆论界对"一带一路"倡议所存在的认识误区,我们提出自己的看法:"一带一路"倡议既不是复兴陆权,也不是争夺海权,而是实现海陆平衡发展;"一带一路"倡议既不是恢复明朝的册封体制,也不是中国式的全球化,而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希冀能引发学界对"一带一路"这一重大理论问题的思考与讨论,深化相关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杨思灵 《南亚研究》2015,(2):15-34,154,155
"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与实施,很大程度上标志着中国在国际关系中角色的重大转变,即从过去国际社会乃至国际秩序的旁观者或参与者变为积极的施动者和塑造者。然而客观上,"一带一路"无疑是一个宏大的发展倡议,涉及国家之多,人口之众,在中国外交历史上史无前例。而且,"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情况复杂,社会多元,对"一带一路"无疑有着重要而不可忽视的影响。如何处理好与这么多国家之间的关系,显然直接关系到"一带一路"发展倡议的成败。  相似文献   

4.
“一带一路”倡议与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建人 《创新》2015,(5):44-50
中国在提出"一带一路"倡议的同时,也提出了建设"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的倡议。这两者息息相关,相辅相成。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本质上不是实体,而是对双方基本价值观、发展观的认同。建设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的过程,就是加强彼此认同感的过程。"一带一路"倡议是打造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的重要途径,通过"一带一路"建设,中国和东盟双方将获得更多的共同利益,增加更多的认同感,结成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5.
本文考察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与欧亚经济和政治一体化的前景。在欧洲,中国倡导的发展主义导向型战略与美国主导的安全驱动型战略并存。本文对这两种战略进行比较,并分析其对欧洲未来发展模式的影响。本文认为,"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的欧亚一体化战略1为长期处于大西洋主义2主导下的欧洲提供了一种替代性选择。"一带一路"倡议从发展主义的角度进行制度设计,促进了多极化的发展、相互信任的增强和地区经济的繁荣,有助于消减安全疑虑,形成以发展为导向的跨区域合作新模式。由于大西洋联盟在物质资源和观念认同方面仍有坚实的基础,"一带一路"倡议下的中国欧亚一体化战略实施也会遇到诸多困难和挑战。  相似文献   

6.
<正>中国古代的丝绸之路开启了中国与域外、甚至更广阔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序幕与进程,曾经在东西方文明交流史中写下了辉煌的篇章。习主席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更是体现了对人类命运的深刻思考,以独特的东方智慧为世界发展开出良方。随着中国"一带一路"建设的持续推进,越来越多的沿线国家在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共商、共建、共享的和平与共同发展理念受到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东北亚地区形势发生新变化,这对日本的区域外交与安全战略产生了重要影响。美国特朗普政府改变了地区政治与安全博弈规则,对亚太地区战略做出重大调整;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建设正在稳步推进并取得显著进展。但进入2017年,特别是在5月中旬召开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后,日本对"一带一路"倡议的认知发生了变化:寻求有限经济合作;在政治和安全上提高的警惕性;展开相应的看似矛盾的外交行动。日本一方面选择在经济领域与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第三方市场合作,另一方面推动"俯瞰地球仪外交",调整安全战略,强化经济外交,推动"印太战略"以对冲"一带一路"倡议。  相似文献   

8.
周英虎 《创新》2015,(5):51-53
"一带一路"不是一个实体和机制,而是合作发展的理念和倡议。因此,正确地理解和把握"一带一路"的相关方面,才能从容地迎接和面对"一带一路"战略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正确理解一带一路战略需要把握以下几个方面:通道是形成"一带一路"的前提;"一带一路"所倡导的国家与地区经济的实质是通道经济;"一带一路"是有一定支撑条件的;"一带一路"需要各国携手努力,朝着互利互惠、共同安全的目标相向而行。  相似文献   

9.
拉美地区不仅是"一带一路"倡议的自然延伸,而且与该倡议对接的基础条件较好。铁路不仅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内容,也是南美洲基础设施一体化倡议的重点。在南美洲基础设施一体化倡议"三横一纵"铁路规划、(中国、巴西、秘鲁)巴西-秘鲁两洋铁路可行性研究以及巴西南北大铁路建设的基础上,本文建议中国与南美国家开展"四横两纵"(即四条东西向的两洋铁路,两条南北向的铁路)铁路路网规划和建设合作。  相似文献   

10.
《社科纵横》2019,(10):81-84
本研究运用评价理论中的态度系统,对《中国日报》与《纽约时报》中"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相关报道进行对比分析,以此探究相关报道中态度系统中的三大子系统(情感、判断、鉴赏)的分布特点及其意义,从而揭示中美主流媒体对"一带一路"倡议的看法,以期对该倡议的进一步宣传提供有益的参考。研究发现,中方媒体更多采用判断与鉴赏资源对"一带一路"倡议以及论坛或是其包含的价值进行评价,而美方媒体报道中判断与情感资源占比更大。从态度倾向来看,《中国日报》使用了大量的正面资源,而《纽约时报》主要使用的是负面资源。研究总结得出中方对该倡议的发展持积极、乐观的态度,认为该倡议可以推动沿线参与国家的共同发展,而美方更倾向于消极看待这一战略并且怀疑中国提出该倡议的真实意图。  相似文献   

11.
欧盟机构对中欧"一带一路"合作的关键领域拥有专属或共享权限,对于"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发挥着重要作用。鉴于此,本文选取欧盟机构以及对欧盟决策有着影响力的机构附属智库有关文本30篇,分析欧盟机构层面对"一带一路"的认知。欧盟机构的认知总体较为复杂,既重视其中的贸易、投资等经济机遇,又担忧规则透明度等;政治方面有明显的疑虑,尤为担忧欧盟的团结和政治影响力的衰落,其认知无法摆脱中国对其"分而治之"的传统叙事;战略安全方面可以理解为能源安全和非传统安全的双赢,但是担忧"一带一路"倡议对西方主导国际规范和秩序的影响。复杂认知背后的动因是欧盟的行为体特征、力量性质以及在国际体系中的身份。基于欧盟机构对"一带一路"的认知和欧盟的权限特征,中国可以考虑就"一带一路"倡议与欧盟开展多重对接,从欧盟机构、欧盟成员国和地方政府及企业等多层次入手,结合第三方市场合作以及教育与人文领域的长期交流机制来推动中欧"一带一路"合作。  相似文献   

12.
"一带一路"是我国为了更好地促进人类和平、传承人类文明、创造人类财富而提出的合作发展新理念和新倡议。广州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始发港,又是岭南文化的中心地,蕴含着丰富的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文化遗迹、承载着灿烂的岭南文化的内容。在推进"一带一路"倡议实施的过程中,广州要把握这个重大机遇,充分利用岭南文化中丰富的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资源,传承传播岭南文化,扩大岭南文化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的影响,进一步提高广州的文化软实力。  相似文献   

13.
"一带一路"倡议既不可与马歇尔计划相提并论,也不会与TPP针锋相对。中美两国提出不同的区域经济合作方案:美国主导TPP、TTIP是"排他性的",是为了巩固其在全球的经济霸权,而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是共商、共建、共享,是包容、开放的方案,欢迎世界各国(包括美国)和国际组织搭乘中国发展的快车、便车,加入到"一带一路"的合作中来。"中美经济博弈"围绕地缘政治、国际规则制定权的话语权、TPP与RCEP竞争等领域展开。与TPP不同,"一带一路"倡议超越了意识形态、宗教信仰、语言文化、政治制度和民族界限,中国以比美国大四倍的国内市场和经济潜力寻求全球的发展与合作。同时,"一带一路"建设存在地缘政治风险、传统安全风险、非传统安全风险、法律与道德风险、债务风险、中国公司自身管理风险等诸多方面的风险。为克服上述风险,本文提出"三两"政策建议,即"两容",强调"包容性";"两分",强调"共享性";"两轨",强调"共存性"。  相似文献   

14.
自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日本对它的态度经历了由消极到积极的变化过程。日本对"一带一路"的政策可以概括为"有限度对接"和"多角度对冲",即在"一带一路"框架内有限度参与合作,同时在框架外加大针对"一带一路"的对冲。日本转向参与"一带一路"合作,其基本动力源于改善中日关系的"短期需要",以及应对美国对外政策变化以"预留行动空间"的需求。日本在合作中设置多种限制以确保自身利益最大化,反映出中日合作欠缺必要互信的现实。日本强化针对"一带一路"的竞争措施,主要动力来自对华战略竞争的长期目标,以及国际秩序变动期内争取主导权的强烈意识。日本国内支持与反对"一带一路"的力量与观念并存,其复杂态势将影响日本今后对"一带一路"的应对。  相似文献   

15.
"一带一路"倡议是世界性的经济革命,是国家级顶层设计,也是国际经济、国际贸易等专业学生拓展国际视野、提升战略思维的重要课程.该文根据重师商院建设"一带一路"课程中所做的思考、探索,分析以下三个方面内容:一是高校开设"一带一路"课程与研究的必要性;二是从课堂到实践,积极探索"一带一路"课程的实施,包含课堂教学、课程考试、课程推广、游学实训等四个方面;三是"一带一路"课程建设的初步成效和培育涉外人才取得的效果.通过分析可知:"一带一路"进课堂,拓展了学生国际视野、促进了特色学院发展、提升了涉外人才质量,为地方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撑,同时也实现了地方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的使命要求.  相似文献   

16.
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后,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支持,大洋洲地区各国反应热烈,新西兰、巴布亚新几内亚等已先后与中国签订"一带一路"倡议合作谅解备忘录。澳大利亚既是美国在亚太地区最重要的盟友之一,也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南线地区的重要区域大国,却在对待"一带一路"倡议上迟疑不决。澳大利亚国内对于是否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存在较大分歧,一方面,有分析认为这能为澳大利亚带来新的经济利益,不能错失这个重要商机;另一方面,不少分析认为这是中国在亚太地区的重大战略布局,是对美国在亚太区域主导权的挑战,如果澳方积极响应,将进一步挤压美国的战略空间,作为长期依靠美国提供安全保障的澳大利亚,应该审慎地把握加入以后带来的战略后果。基于澳大利亚的这一反应及其背后的复杂原因,中国化解澳大利亚疑虑的基本思路应为:以"命运共同体"为纲领,力求融入现行的国际规范,在一定程度上遵守现有的地区秩序,尊重澳大利亚在大洋洲地区秩序的角色,使"亲诚惠容"原则与中澳关系相交融。  相似文献   

17.
世界经济在过去近十年的复苏进程中,展现了结构深度调整、格局持续变化、反全球化力量空前高涨、全球经济治理艰难转型的新态势。在这种背景下,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恰逢其时:一方面,推进国际产能合作将助推新一轮全球产业转移,另一方面,推进互联互通合作将塑造亚欧经贸大格局。值此"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召开之际,如何讲好"一带一路"故事,占领"一带一路"建设的话语权和制高点,是中国必须首先考虑的问题。本文认为"一带一路"建设必须在两大时代议题的引领下稳步推进:一是共同应对第四次工业革命,二是努力践行新型全球化。只要在这两个议题上取得广泛共识,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一定能势如破竹。  相似文献   

18.
《社科纵横》2016,(9):36-39
"一带一路"是我国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的重大倡议,在时代发展绿色化潮流和我国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下,必须以绿色发展新理念指导"一带一路"战略规划,把绿色发展的理念和要求融入到"一带一路"的战略理念、战略目标、战略措施等领域和环节中去;把绿色发展的实践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在基础设施建设、产业转移、合作园区建设、资源、能源合作、对外投资等领域实现生产方式的绿色环保;通过强化绿色发展的制度建设和机制安排,为实现"一带一路"的绿色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相似文献   

19.
面孔     
正安倍要带领日本参与"一带一路"据日本共同社报道,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在中日两国经济人士于东京举行的会议上致辞,就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发表评论,称两国"可以大力合作",并强调两国共同参与基建开发将对亚洲的繁荣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20.
正由中国社科院国家全球战略智库、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社科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联合举办的"全球视角下的一带一路"国际研讨会于2016年10月10—11日在北京召开。本次会议是专门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三周年而量身定做的会议。与会专家认为,"一带一路"是中国扩大和深化对外开放,构建开放发展新格局,打造全球化2.0版本,践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