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唐代的东都洛阳,是仅次于西京长安的政治文化中心。开元、天宝时代,唐玄宗每隔一段时间,要来洛阳居住办公,朝廷大臣都要随驾前往,有许多重要的政治活动、国家重大的政令,都是在洛阳举行和发布的。如开元二十三年春,唐玄宗在洛阳亲耕籍田,发布大赦令,下诏在洛阳举行科举和制举等活动。而这些重要的史实,却被一些李白研究者在相当程度上忽略了。他们特别重视李白的长安之行,而对其洛阳之行未能深入研究,我认为,李白在开元年问的第一次入京,不应是西京长安,而应是东京洛阳。他生平的第一次重大的政治活动,是在开元二十三年前后入洛阳欲历抵卿相、游说人主、献赋朝廷的政治活动。  相似文献   

2.
有唐一代,洛阳建制曰东京,开封原为汴州的治所,“安史之乱”以后,又设宣武军衙署于此。洛阳、开封,地居中原,水陆交会,①不仅是重要的政治都会,而又皆为著名的经济城市。②五代以降,洛阳、开封的政治地位并未降低,除后唐以洛阳为京师,开封为汴州和宣武军节度使治所外,梁、晋、汉、周均建为西京和东京。由于两者地位的重要,唐、五  相似文献   

3.
唐代东都留守和北宋西京留守是洛阳分司机构的长官,身份崇重。唐宋时担任洛阳分司长官的裴度、牛僧孺、钱惟演、文彦博、韩绛等人多位望崇盛,又具有文学才能,喜与文人交往,因而,对洛阳文人群体及其诗歌唱和活动产生了重要影响。他们的生活方式具有榜样和示范作用,他们也时常组织宴饮赋诗游赏等活动,许多诗歌唱和也是以分司长官为中心。  相似文献   

4.
宋代洛阳的特点与魅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代洛阳的特点与魅力程民生从公元934年后唐灭亡起,洛阳结束了作为京师的历史。但是,洛阳的地位并没有一落千丈,而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淡化政治,走向新的发展道路。宋朝建立后,定都于东京开封,以洛阳为陪都─-西京河南府。下辖河南、永安、偃师、巩、登封、密...  相似文献   

5.
迷楼与鉴楼     
<正>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扬州的繁华,在古代,与隋炀帝有牵连,在近代,与徽州帮盐商有牵连。隋炀帝杨广,是个迷恋于大造宫室的人。在西京长安之外,又造了一个洛阳东都,还在扬州造了一个江都地  相似文献   

6.
谢小平 《社区》2001,(1):42-42
隋唐五代时期,工商业和交通运输业的发展,造成城市人口的增加,使原有的城市更加繁荣发展,同时又兴起一批新的城市。当时,最著名的城市有长安、洛阳、扬州、益州(今四川成都)、广州、汴州(今河南开封)、太原、泉州、幽州(今北京城区西南)、凉州(今甘肃武威)、宋州(今河南商丘)等。 在当时,城乡的界限十分清楚。西京长安、东都洛阳及州治、县治所在地为城,城有城墙,城墙外为“郭外”,郭外的居民聚落为村;城墙之内为“郭  相似文献   

7.
天圣、明道间,欧阳修担任西京留守推官,结识了一帮年龄相当、意气相投的朋友.吏事之外,欧阳修与他们徜徉山水,热衷于诗酒文会,形成较紧密的交游圈.本文在考证欧阳修洛阳交游对象的基础上,探讨了其交游的"群体性"、"文学性"特点,从而透视洛阳交游对欧阳修日后的政治生涯及其成为文坛领袖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抗战期间,36所高校迁入重庆,保存了中国教育的国脉,也使大后方的教育事业发展兴盛起来,改变了战前高等教育不合理的布局和结构,又在治学、科研、教学及管理制度方面积累了可贵的经验;内迁的高校,也活跃了重庆的学术风气,重庆的文教事业从此兴旺,其影响至今犹存  相似文献   

9.
清朝在南方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文教为先”的政策,是清朝治理南方民族的重要政策之一。本文对清朝“文教为先”政策作了全面的分析研究,对实行这一政策的原因作了追述,对具体措施即提倡土司子弟及土民入学,广设义学、社学、新学,设立书院及府州县学,开科举之门、培养土司地区人才等作了全面具体的研究。还作出了“文教为先”政策有利于南方少数民族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为南方民族造就了一批文化水平较高的人才的评价。  相似文献   

10.
尤时熙与明代洛阳的学术转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明代洛阳学术经历了由初期株守程朱学说到中后期崇尚阳明心学及经世实学的转型。这个转型是由尤时熙完成的。尤时熙将阳明心学首传入洛,师承阳明心学又兼融传统理学,且具有一定的实学思想,以此开创了洛阳学术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1.
《史记》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史学著作,其中记载音乐方面的史料异常丰富,因此也可以说《史记》是一部具有音乐文化意义的史书。《史记》中除了两个音乐专篇《乐书》《律书》之外,有70余篇涉及音乐,计220余处。内容涉及乐器,音乐人物及其音乐创作、表演活动,礼乐制度修订,音乐教育、音乐评论、音乐思想等方面。研究《史记》音乐文化,领略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音乐的旨意,厘清《史记》音乐文化的内容概况与特征,剖析《史记》音乐史料所蕴含的丰富的音乐文化信息,全面认知《史记》音乐文化在中国音乐史学及其相关研究领域的学术价值和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随着传统历史文化地位的上升以及对历史教育的重视,一些以中国古代历史为背景的历史剧纷纷登台亮相,这些剧作以它取舍精当的选材构思、引人入神的故事情节、惟妙惟肖的人物刻画吸引着广大观众的眼光,使观众在享受娱乐的同时领悟传统历史文化知识的无穷魅力。但是随着夸张、虚构等剧作手段的大量运用,许多历史剧存在歪曲历史事实、美化历史人物的不良现象。具此,笔者谈一点历史剧歪曲历史事实、美化历史人物的严重危害并提出一些历史剧创作遵循的原则,以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  相似文献   

13.
蜀学的性质与文化渊源及其与巴蜀文化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蜀学概念内涵的丰富和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西汉时期,引进并接受中原儒学以发展文教事业;两宋时期逐渐形成以苏学为代表的地域学术特色而在学术史上产生重大影响;适于近代它又吸收新学而获得新的活力.在此过程中,蜀学形成了颇具特色的传统.它以四川自西汉迄今的学术为研究对象,重点是经学、哲学、史学和文学,而以它们体现的学术思想的研究为核心,包括蜀学理论、蜀学史、蜀中学者、蜀学文献等方面的研究,是四川文化中高层次的理论研究.从文化渊源看,蜀学是中国学术的一部分,它与"巴蜀文化"是毫无关系的.  相似文献   

14.
文化育人是新时代我国高等教育的一项重要使命,也是提升我国公民文化自信的基础工程。校史教育作为高校思政工作和文化育人的双重内核,对立德树人和文化引领有着特殊的功用。以文化育人为主线,围绕高校思政工作的“三全育人”“课程思政”新理念,紧扣“文化自信”文化观,研究高校校史教育新视野、新任务和新语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作为综合性学术刊物,创刊已42年之久,回溯与其血脉相连的新疆学院院刊《新芒月刊》,办刊历史已达76年。作为学校学术窗口的学报不仅显示了学校发展成长的历史轨迹,也是学校文化教育事业的缩影。半个多世纪以来,她经厉了30、40年代烽火洗礼,50、60年代办刊、停顿,70、80年代探索、实践,90年代和新世纪成长等不同历史时期。其办刊历程载录了几代新大学人在教育科研工作中辛勤耕耘的业绩,其成长壮大促进了新疆文化教育事业的进步,为边疆政治、经济、文化建设与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抗日战争时期大后方的高等教育 ,是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特殊阶段 ,尽管有许多缺陷 ,但它迁移大专院校到大后 ,接济流亡师生 ,从而为中国教育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它在扩展教育规模 ,保证教学质量 ,开展学术研究 ,促进文化交流 ,及直接服务抗战诸方面 ,都取得了一定成绩  相似文献   

17.
今年是浙江师范大学的50周年校庆,作为浙江省高等师范教育的主体力量,浙江师范大学对浙江省的基础教育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本文选择浙江高等师范教育发展的一个特殊历史时期,追溯浙江高等师范教育的发展历程,考察浙江师范学院的历史渊源,以史料为基础,从学术研究的角度,对浙江师范学院校史中一些敏感问题提出一些思考,供学界鉴证.  相似文献   

18.
论近代日本军队的天皇崇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日本军队在一系列对外侵略战争中表现得极为凶悍顽强,支撑这支不义之师的巨大精神支柱是天皇崇拜。天皇崇拜的形成与天皇作为军队政治和精神领袖的特殊地位、传统的武士文化的特质及对军人进行的崇拜天皇的奴化教育等诸多因素密不可分。这种天皇崇拜意识的张扬最终酿成了近代日本巨大的民族悲剧,至今仍深刻地影响着日本的战后历史观。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社团活动是高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在活跃校园文化、加强学生自我教育、引导学生适应社会、促进学生成才就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中,学术类、理论类、兴趣类及公益类等社团又因其活动内容的不同,在高校育人中有不同的侧重。学术类社团则在高校学风建设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直接推动了专业教育、创新教育与自主就业、同伴教育与榜样教育。针对学术类社团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高校要进一步重视社团外部环境建设、指导社团健全内部管理机制,在社团的健康、稳步发展中充分发挥其育人优势。  相似文献   

20.
西学东渐是近代中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契机。在西方学术思想的影响下,中国传统文化开始转型。传统教育被新式教育取代,西方分科教学观念促进现代学科体系的建立,传统文化典籍进入大学课堂。作为中国古代文论的代表,《文心雕龙》从传统四部分类法中的集部“诗文评”变为现代大学教育体系中的文学理论课程。学者为授课而编写的课程讲义兼具教学讲义与学术著作二重性,在“龙学”研究史上具有开创意义,奠定了《文心雕龙》的经典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