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大学教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大学教育刘智运本文提出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大学教育的关系问题,论述了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有着质的不同。中国传统文化的传递嬗变,形成了自己的基本特点。文章还论述了现代大学教育是在传统文化背景下进行的,并有所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中...  相似文献   

2.
在高等学校开设《中国传统文化》课,是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和在大学生中进行文化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举措。原国家教委1994年10月发出了“关于在高等学校开设中国传统文化课通知”(教高司[1994]192号文件)。目前,全国许多高等学校都已开设了相应的必修课或选修课,并取得了一定成效。西安交通大学在面向全校学生开设“中国传统文化”系列讲座的基础上,经过近两年的试点,自1996年起,《中国传统文化》作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计划的重要内容之一,已发展成为一门公共必修课程,并在学生中引起强烈反响,成为本校最受学生欢迎的课程之一。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深深感到,一方面,在高校开设中国传统文化课程十分必要、意义非凡;另一方面,要开好该课程确非易事,任重道远。本文试结合我校中国传统文化课程的教学实践与心得,就高校中国传统文化课程建设问题,谈些粗浅的看法,求教大方。  相似文献   

3.
美国大学人文教育课程评述与启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虽然美国大学在自身的发展中创造了自己的传统——实用主义倾向,但也保留了重视人文教育的传统——那种将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相结合的古老传统。现代大学引入中国后,由于近代历史和传统文化等方面的原因,西方式的大学理念很难在中国被完全继承和发展,其中包括西方大学重视人文教育的传统。研究美国大学文理科学生通识教育的课程设置,能为我国提供许多宝贵的借鉴,使中国大学教育逐步融合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4.
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密不可分,大学英语是一门既传授语言知识,也传授文化知识的课程。文化学习包含的不仅仅是学习 西方的先进文化,也包括母语文化的学习。但是,在当前的大学英语教学中,不管是教材还是实际的教学活动,所涉及的文化 内容大多以西方文化为主,中国文化在大学英语教学活动中失衡甚至是缺失,导致很多学生不知道如何用英语完整地来表达 自己所了解的传统文化知识,即产生“中国文化失语症”现象。为了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大学英语 教学应坚持中西方文化并重的原则,将中国文化元素融汇到教学中  相似文献   

5.
《文心雕龙札记》突破以笺注、评点为主的传统读经之法,侧重理论阐释来探究《文心雕龙》的文论特质,凸显义理申发的色彩,奠定了现代“龙学”的研究基础。批判文以载道传统、推重科学求真意识,以及对文本内在体系的细细爬梳,《文心雕龙札记》新中夹旧的文论书写形态标举了古代文论研究转型的一个典型文本,也开后世“龙学”研究的诸多法门。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传统语境中,“文学”义指“文章博学”,近代以后成为学术分科的一支,用于指以语言为表达方式的艺术。清民之际,西方“纯文学”史观输入中国,逐渐成为中国文学史建构的理论基础。考析林传甲、黄人的《中国文学史》,可以对清民之际“文学”概念的转换有更具体的认识。林传甲《中国文学史》以传统“文学”概念为理论基点,是非关史体的“讲义”;黄人《中国文学史》汲纳西方“文学”概念的内涵,可说是近代意义文学史的发端。  相似文献   

7.
湖南时务学堂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所著名的学堂,也是湖南第一家新式学堂。在教育宗旨上,时务学堂将中国传统书院的人格教育与近代西方大学的知识教育结合起来,以培养出既有士大夫精神人格、又拥有西方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知识和思想的近代知识分子。在教育内容、课程安排上,时务学堂将中国传统书院教学内容与西方大学教育教学课程结合起来。在教育方法上,时务学堂将中国传统书院教学方法与西方大学教育教学方法结合起来。时务学堂兼传统书院与近代大学之长的特点,为中国高等教育转型做出了重要探索。  相似文献   

8.
《诗论》是一部系统地运用西方美学原理研究中国古典诗歌并融合中西方美学观点的力作。《诗论》以西方的诗论对中国的诗歌和诗论进行分析和阐述 ,使中国传统的、感悟性的艺术具有现代科学的理性色彩 ;以中国的诗歌和诗论印证或纠正西方诗论的某些著名论断 ,使之更为科学或全面。《诗论》构筑了“和”的美学体系 ,该体系深深植根于中国“儒道互补”、“天人合一”的传统文化根基中 ,并具有一定的世界性  相似文献   

9.
毕晓芬 《东方论坛》2006,6(5):52-54,61
《现代评论》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份重要的期刊。在20年代复杂的文化环境中,《现代评论》重视话语权的争夺,调和西方与中国传统文化观念,以泛化的爱关照人生,形成了独立的“现代性”品格。《现代评论》积极于文学形式的探索。  相似文献   

10.
刘勰的六观说是全面析评文学作品的一个体系,其实用价值不分古今,不限中外。任何批评家对作品的析评,都跳不出六观说这个“六”指山。龙学未来的两个方向:一是用宏观或微观的方法,通过中西比较,向西方学术界说明《文心雕龙》在世界文论史上的地位;二是把《文心雕龙》的理论,应用于古今中外文学作品的实际批评上。在“全球化”的今天,多元文化竞耀,千万别忘记“遥远东方”的这条《文心雕龙》,让它舞出矫健优雅的姿采  相似文献   

11.
《文心雕龙》是中国古代文章学巨擘,桐城派是近代文章学大宗,作为一位心系中国文学命脉的现代新儒家,徐复观与两者都颇有渊源,并对桐城派文论和《文心雕龙》之关系做了深入研究,认为它们有许多暗合之处。特别是在文体论和文气论两个方面,桐城派文论对《文心雕龙》都有继承和超越。通过对桐城派和《文心雕龙》关系的细致考察和疏通条贯,徐复观希望展现古今文学发展的轨迹,沟通中西文学理论,为建立中国现代文体论作奠基尝试。  相似文献   

12.
《文心雕龙》成为国学中的显学,既是明清集成性研究的自然延伸,更是现当代反思传统文化的必然选择。它与现代文论的同中之异具有参照和补正的可贵价值;从宏观上认识传统文学观念中人文精神与实践性理论特征的当代意义,以及继续作微观研究皆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3.
<文心雕龙>是中国文艺理论的集大成之作,集中体现了古代文人的文艺生态思想,以及古代文人关于生命理念的内在察觉.本文力图从<文心雕龙>中的生物学暗喻、文学本体论中的生态学含义以及美学理念中的生命意识等角度探询其丰富的生态和谐观念.  相似文献   

14.
经学对刘勰文学思想的影响在<文心雕龙>中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总论篇中表现出的取经典为模范的思想,即刘勰有意识的"宗经"为其文学思想提供了强有力的依傍;二是刘勰的文学本质观与经学有显而易见的牵连;三是刘勰的文学作品论向经学的复归;四是创作论中的物感说与通变观对经学思想的借鉴.  相似文献   

15.
《文心雕龙》书名是刘勰文学观点的集中体现,它强调的是精妙的艺术构思与精美的文学语言的有机结合;而《文选》的选文标准“事出于沉思,义归乎翰藻”,则是萧统文学观点的典型反映。其“沉思”之想与“文心”之思,“翰藻”之文与“雕龙”之采,名异而实同,都体现了他们注重内容与形式相结合的文学观点。《文心》所论文体34种,《文选》39种,两书基本相同的文体选目近20种。其渊源有自,一目了然。  相似文献   

16.
经学对刘勰文学思想的影响在《文心雕龙》中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总论篇中表现出的取经典为模范的思想,即刘勰有意识的"宗经"为其文学思想提供了强有力的依傍;二是刘勰的文学本质观与经学有显而易见的牵连;三是刘勰的文学作品论向经学的复归;四是创作论中的物感说与通变观对经学思想的借鉴。  相似文献   

17.
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文论虽以意象作常用术语,但并没有系统的意象理论。美国庞德等诗人,解剖中国古诗中的"意象元件",建立起诗歌意象理论。胡适将它引进本土,于是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上,出现了"意象"之"出口转内销"的奇特现象。本文缘于此见,故从诗论研究方面,考察这奇特现象的具体情况,并阐明从中获得的对《文心雕龙》研究的三点启示:一是要抛弃习惯于将形象视为各种艺术之细胞的观念,而以意象理论作为中西诗学交流的共同话题。二是《文心雕龙》中存在一个意象理论的潜体系,有待于我们以新眼光去发掘整理与科学阐述。三是以当代诗论界中的意象热作契机,来解决"龙学"的普及与提高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文心雕龙·定势》篇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势”是中国古代文论中独特的理论范畴 ,“文势”理论源于刘勰的《文心雕龙·定势》篇。从刘勰所论看 ,“文势”属于作品形式范畴 ,它的形成与作品的语音、文字、语句等形式因素相关。“文势”具有运动性、包蕴性和多样性等特点 ,对读者有巨大的审美功效。刘勰的“文势”思想对今天的文艺创作和理论研究也有着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文心雕龙》是中国文艺理论史上的巨著,“龙学”作为一门久盛不衰的显学,近百年来取得了丰硕成果,但仍然缺乏深入细致的文献考证和研究分析。魏晋六朝“人的觉醒”主要体现在士人真挚的情感、独立的人格、精神气质美中。“傲岸泉石”出自《文心雕龙&#183;序志》篇“赞曰”,作者对其进行了细致的考辨,认为其词义涉及文学创作的主体与客体、人与物等一系列关系,甚至可以说是全书文论思想的一个浓缩。以往对它的解释大致可以归为三种:纵情山水说、高傲隐居说、逍遥自得说,并分别与真挚的情感、独立的人格、精神气质美相呼应,每种说法都有合理之处,亦有不足。“傲岸泉石”体现了文学创作中的主体意识的觉醒,肯定了创作主体在文学活动中的主导地位与主体作用。  相似文献   

20.
《文心雕龙》是体大思精的理论著作,已早有定评,但它又是对以往文学创作实践的总结,可以说是一部自先秦至晋宋的文学史,这一点尚有待于进一步的认识,本文对《文心雕龙.明诗》中关于五言诗起源的论述进行了评论。认为刘勰的文学史研究中表现出了从资料出发、早慎求实的态度,以及文史并重的方法,这些都值得在今天的文学研究中加以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