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习近平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重要论述,从理论渊源上看,继承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发展创新了马克思共同体思想,总结了新时代民族工作实践经验,弘扬与创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科学内涵上看,习近平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重要论述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维护国家统一、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发展、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呈现出丰富而独特的科学内涵。从意义价值上看,深入学习和探讨习近平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重要论述,能够推动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中国化,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提供理论遵循,为实现民族复兴汇聚精神力量,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智慧。  相似文献   

2.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正逐渐走向常态化和系统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离不开文化之基,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文化来源于各民族优秀文化,同时又寓于各民族文化之中,通过不同的民族文化体现出来,在当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背景下,如何全面深入理解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逻辑层次,有效贯彻落实“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中华民族共同体理念,将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有机融入相关教育中,反思其传承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价值功能,寻求当代有效的践行路径,不仅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更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理论呼应和时代要求。  相似文献   

3.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党的民族理论的创新,我们只有全面了解其生成逻辑、科学内涵以及实践要求,才能深入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重要论述的重大意义,才能更好地夯实其主线和纲领地位,统筹谋划和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  相似文献   

4.
文化润疆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战略上审视和谋划新疆工作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润疆工作,其核心是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根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文化润疆工作的内涵和目标一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必须把文化润疆作为事关长治久安的根本性、基础性、长远性工作,把握正确政治方向,落实文化润疆重点任务,解决突出问题,推动文化润疆不断取得新成效。  相似文献   

5.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是当今民族工作的“纲”,然而,缺乏法治保障的共同体立法路径亟待纾解。通过考察当前地方民族团结立法规定及适用现状,可发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法治保障缺位,且制定基本法《民族团结进步法》具有正当性和可行性,应予以专门制定,以提高民族团结进步法治化水平,实现地方民族团结立法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立法的转变。  相似文献   

6.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从“五个突出特性”方面对中华文明作了全面、深入、细致的论述,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文明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更标志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和历史自信达到了新高度。在历史之维上,中华文明突出的“连续性”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深厚博大的历史根基;在发展之维上,中华文明突出的“创新性”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源源不竭的强大动力;在政治之维上,中华文明突出的“统一性”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牢固凝聚的政治理念;在社会之维上,中华文明突出的“包容性”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多元一体的开放胸怀;在文化之维上,中华文明突出的“和平性”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美美与共的内外环境。  相似文献   

7.
中华民族共同体既是文化共同体,又是政治共同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历史的选择,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纲领和主线,各民族历史文化的共同性和中华传统文化的特征等构成共同体意识产生的思想基础。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文化认同是核心和关键。本文拟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文化认同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现实逻辑进行分析,提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文化认同的实践路径,以期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有一定拓展。  相似文献   

8.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也是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新疆巴州是多民族聚居地区,居住着汉族、维吾尔族、回族、蒙古族等46个民族,扎实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工作,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植于各族群众心灵深处,凝心铸魂。坚持共同富裕,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物质基础;坚持主流主导,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想基础;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巩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社会基础;坚持依法治疆,坚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法治基础。巴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经验价值:以党的领导为根本指引,强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顶层设计力量;以“融”为先,持续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以构筑民族团结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为遵循,着力搭建“七大平台”;以增强“五个认同”为导向,加强文化共同体建设。  相似文献   

9.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党的十九大上被正式写入党章,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民族问题的高度重视,是党和国家在新时代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崭新治理方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新时代发挥着凝聚各方力量,增进各民族团结互信的现实价值。通过研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义,有助于进一步深化我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事业,做好新时期的民族工作。  相似文献   

10.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业已写入新修订的党章和宪法.香港是中国领土神圣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香港同胞是守望相助的中华民族大家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员.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香港同胞和中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意志和根本遵循,也是从长远与根本上保持香港"一国两制"实践行稳致远的重要社会政治与文化支撑.  相似文献   

11.
红色文化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宝贵的可援引资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红色文化传承提供历史契机,红色文化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价值目标互动中实现统一。通过发挥红色文化凝聚价值共识、强化集体记忆的作用,帮助各族人民树立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根基;通过发挥红色文化“黏合剂”的作用,提升中华儿女的国家认同感,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坚实的政治保障;通过发挥红色文化守正创新的作用,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根基。以红色文化为载体,着力从情感共振、教育共铸、社会共进等三个方面创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现路径,将红色文化的精神力量转化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自觉实践。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为指导,紧密结合中国的基本国情和具体问题,不断实现民族理论创新发展,走出一条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新时代的历史方位统筹谋划和推进民族工作,科学回答了新时代民族工作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等重大问题,形成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提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重大原创性论断,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新的飞跃,指导党的民族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守正创新,全面准确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牢牢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应有力量。  相似文献   

13.
"中华民族共同体"是指各民族获得了中华民族丰富的共同因素而形成了民族联合的关系模式.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事关执政党执政巩固、国家稳定、人民幸福.2021年8月27日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更是把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到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战略的高度,提出各民族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全方位嵌入的要求.根据建立多民族互嵌式社会结构的部署,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民主党派、人民团体要坚守筑牢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国家统一的人心防线,尤其在少数民族聚居区,要通过双语教育和重大节日等平台实现民族文化认同,发展民族经济,促进各民族巩固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相似文献   

14.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论断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场域中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赓续与创新性发展。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一种集体认同意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进步的力量源泉,亦是实现民族团结的精神纽带。从历史逻辑的视角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在历史发展链条中逐步生成和敞显的,中国共产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是一个连贯的、前后相继的历史进程。就现实逻辑而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促进民族关系融洽与和谐,进而提升中华民族整体性的凝聚力与向心力的基础和前提,因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要通过“认同谱系”(政治认同与文化认同)增强各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营造一种和衷共济、和睦相处、和谐发展的团结氛围。在新时代场域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对于实现民族复兴伟业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有利于促进民族关系和谐发展、推进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不断完善,进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15.
扎实推进共同富裕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两大战略,从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史观出发,基于马克思主义共同富裕思想、共同体理论及民族意识与民族认同等理论,从学理上探讨共同富裕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两者间的内在逻辑,为协同推进共同富裕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以发挥最大合力提供理论支撑。具体而言,从统一性来看,共同富裕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理论根基的同源性、行为主体的同一性和目标的一致性;从辩证关系来看,共同富裕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路径和必然要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共同富裕的重要内容和思想政治保障,两者相辅相成、互利共生。因此,协调推进共同富裕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契合点在于高度关注民族地区发展、推动实现以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为目标的物质富裕、推进实现以坚定各族群众对“五个认同”的高度认同为主要内容的精神文明建设以及构建中国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族工作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取得了斐然成就又面临新的发展要求。构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话语体系是应对新发展要求的必然措施,能够在深刻理解中国特色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伟大成果、不断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奋斗目标中提供话语支撑。新时代民族工作的创新实践、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原创话语的生产传播以及中华民族在历史发展中塑造的深刻共同性为话语体系构建奠定了可能性。加快构建这一话语体系,就要在实践推进中遵循主流意识形态价值主导原则、在内容阐释上坚持创新理论的自觉、在传播载体上实现立体多样。  相似文献   

17.
现行宪法文本中特别是序言中的相关表述,为解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概念基础和基本标准,通过宪法解释理论和制度层面的分析,为在宪法框架内寻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法治资源提供了可能。以现行宪法文本为基本,挖掘“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法理基础,是建构以立法、执法、司法和评价为要素的实施机制体系的基础性工作,也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从民族政策向法律文本转化的前提。民族政策理论与实践的丰富和发展,促进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地方立法工作的开展。民族团结立法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转向,是地方民族团结立法的重要趋势。  相似文献   

18.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建设中国式现代化所要完成的历史任务和重点内容之一。面对新环境、踏上新征程、肩负新任务、迎接新挑战,要根据新要求,采取新办法、开发新模式、创造新形式,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高质量发展上,有利于实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新时代大学生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和全面建设现代化国家伟大事业的时代重任。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日益成为当代大学生学习宣传理论政策、丰富社会文化生活、感受志愿服务的有效平台,各地政府和高校应该正确利用好这个平台和资源,为铸牢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加速器”和“营养剂”。大学生群体也应该利用好这个舞台展现新时代青年的思想观念和文明素养,进而展现良好的国家形象,在社会实践中发扬志愿者服务精神,在交流沟通中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传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征程中不断增强大学生“五个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相似文献   

19.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民族工作的主线和“纲”,这就要求在边疆民族地区必须认真开展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工作。当下边疆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现状、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以及国际形势的复杂多变都深刻影响并决定着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工作的出发点与切入点。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工作的探讨,不仅有利于揭示边疆民族地区开展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重要性与特殊性,同时亦有助于从边疆民族地区的宏观视阈出发,分析开展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工作的着力点与落脚点。  相似文献   

20.
新媒体发展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产生深刻影响,正向积极作用体现在调动多方力量,促进知识普及;内容供给丰富,传播效果增强;信息生产便捷,重塑媒体格局。新媒体环境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面临一定挑战,主要是传播环境更加复杂,传播过程去中心化,技术发展的消极影响等。新时代新媒体环境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充分发挥新媒体优势,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各项工作走深走实,必须加强正面宣传,掌握工作主动;凝聚社会共识,夯实思想基础;加强综合治理,营造良好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