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哈耶克吸收了知识论上的康德主义观点,以理性限制与自发秩序作为哲学基础,并继承英国古典自由主义传统,将自由界定为"独立于别人的专断意志之外"。哈耶克主张在法治下实现自由,并以超立法原理作为判断法治标准的最高准绳。在论述自由与平等、民主之间关系的基础上,哈耶克强调法治之下的民主才能更好地保障平等与扩大自由,并以此论证了对政府权力适当的限制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2.
哈耶克的自生自发秩序观及其知识论基础影响了其后很多经济学家和哲学家。本文通过对他的道德规则、个体与群体关系、品行与报酬等道德思想的挖掘,探究其中的知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哈耶克是英国当代颇负盛名的自由主义大师,其代表作《自由秩序原理》,又译《自由宪章》)亦被公认为20世纪自由主义经典作品之一。正是在这本书中,哈耶克阐释了“进化理性主义”(evo-lutionary rationalism)和“建构理性主义”(constructivist rationalism)这两种不同的认知社会的知识论框架。论题结合哈耶克的观点,探讨进化理性主义和建构理性主义的不同特征,它们和自由的关系以及建立在它们之上的不同的行动模式与政府类型。  相似文献   

4.
哈耶克是公认的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西方当代自由主义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理论对在当时被广为信奉的社会理论具有颠覆性的挑战。通过将哈耶克这一理论置于国际领域的视野下,对其自由秩序理论进行梳理和考察,以揭示其理论体系的限度,并在对其理论基础——知识论之妥适进行反思的基础上,开拓出我国在现有国际秩序中的自身定位这一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5.
哈耶克的政治哲学思想奠基于他的知识论基础上。他指出,因为人的无知,需要赋予人自由以增加成功的可能;在人类社会中每个人的自由行动的结果造就了自发秩序;凡主张人的理性能够建构社会秩序的主张是理性的自负;极权主义就是建构理性主义诉诸于社会政治实践的结果,其后果往往导致文明的毁灭。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传统解释是一种知识论路径的解释,这种解释遮蔽了马克思哲学所实现的哲学思维变革的真正意蕴,只有揭示出马克思哲学的生存论路径才能深切领悟其当代性意义;传统哲学中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是知识论哲学思维的内部对立,马克思走出了知识论的思维路径,也就走出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僵死对立;马克思“新唯物主义”的“新”,就在于它拆除了一切近代哲学出发的前提,这也正是马克思哲学与当代西方哲学在思维方式上的同质性之根本所在。  相似文献   

7.
本质主义知识论发端于西方古代哲学家们的"本体论"追求。本质主义知识论在促进人们追求与探索真理、拥有知识、认识世界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但它也对学校教育的课程、教材及教法产生了相当大的消极影响。在本质主义知识论的视野中,课程等同于知识的"确定性",教材只呈现知识的"简约性",教法遵循知识的"权威性"。本质主义知识论是致使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改革难以深入推进的内在根源之一。  相似文献   

8.
解读“哈耶克命题”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哈耶克命题"的核心是货币的非国家化。"哈耶克命题"的基本含义是:货币与其他商品并无不同,通过私人发行者之间的竞争来供应,要好于政府的垄断发行。基于当前的国际金融危机,解读"哈耶克命题"获得的启示是:利用金融市场上的优胜劣汰机制和竞争机制,淘汰"劣质"金融产品、激励金融业保持并提升其特许经营权价值;创造非主权国际储备货币具有可能性,其前提条件是消除国际货币体系中的"霸权"。  相似文献   

9.
社会法作为合乎发展规律的运行结果已涉足于社会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哈耶克在阐述私法公法化的社会进程时关于"社会立法"的论述与当前盛行的社会法的重要内涵极为相似,其宏大的自由主义社会哲学体系为我们反思惯常的法律观开放了一种全新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0.
熊十力的哲学就是要在哲学和知识论之间划界,认为哲学的范围就是本体论,知识论不在哲学的范围之内。本体化讨论的是终极实在的问题,讨论的方法是直指本心的性智。而知识论是向外追求,其方法是分析思辨。因此知识论不同于哲学,它应属于科学的领域。熊十力这一看法是对西方哲学中知识论的误解。西方哲学的知识论讨论的核心问题虽与本体论有所区别,但在本质上仍然是一脉相传的。本体论关心终极的实在,知识论则关心我们是通过什么途径或什么方法才能终极实在这样的问题,其方法并不是纯粹向外追求。然而熊十力也正确地看到了西方哲学中的知识论并不能使人达到实在。  相似文献   

11.
很多人都相信,我们最终肯定可以制造出有意识的机器。本文试图挖掘这种信念的哲学基础,并探讨这个哲学基础的可靠性。本文发现,这种信念的现有哲学基础,即所谓的"第三人称原则"并不成立。通过一个名为"意识分享"的思想实验,本文用归谬法否定了第三人称原则:第三人称原则意味着意识分享是可能的,但事实上意识分享不可能实现。因此,第三人称原则不能成立,更不能被用来证明我们最终能造出意识机。  相似文献   

12.
文章通过对《反分裂国家法》条文的具体解读,阐述了《反分裂国家法》的和平法本质,驳斥了“台独”分子、美国等部分西方国家将《反分裂国家法》污蔑为“战争法”的错误论调。  相似文献   

13.
从中国近代历史发展、新民主主义社会现实、中国共产党人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当时特殊的国际环境等不同侧面,阐述20世纪50年代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历史必然性问题,批驳借口所有制改革而否定社会主义改造必然性的错误观点。  相似文献   

14.
语言与性别研究中的缺陷论、支配论和差异论的两性对立本质主义观忽略了社会、经济、历史文化等因素。社会建构论则强调性别和性别关系在语言、社会实践和社会身份中的表现,认为性别和如阶层、种族等其他因素交集,是多层面的和变化的。在语言和性别研究中,社会建构论关注性别身份和其他社会关系的语言建构,将语言、文本或各种形式的语言产出看作是性别建构的主要场所,并对“女性语言优势”观和黑人女性语言问题进行了深刻分析。  相似文献   

15.
论“违法性认识”的重新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违法性认识"学说主要有四种观点,但这四种观点实际殊途同归,都是要求构成故意犯罪需要具备社会危害性的认识,"违法性认识"作为一个构成犯罪故意的要素来说可以不必存在。因此,应该重新定位"违法性认识"在中国刑法中的地位和作用,"违法性认识"仅指"刑事违法性认识",欠缺"违法性认识"不再作为一个认定是否构成犯罪的情节,而是作为行政犯一个量刑从轻或减轻情节。  相似文献   

16.
管理科学 ,从以“经济人”为基础的物本管理到基于“社会人”的人本管理 ,再到以“能力人”假设为前提的“能本管理” ,正朝向未来基于“知识人”假设的“知本管理”发展 ,提出了知本管理的内涵及主要特征和我国应对知本管理挑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社交化阅读平台已深深地嵌入人类知识生产和服务的基础结构之中。在社交化阅读时代,人类的知识生产和服务已经跨过了“观点”的门槛,进入了“公共知识”时期。越来越多的公众利用社交化阅读平台开展知识传播和消费活动,社交化阅读平台的知识服务功能因此日益突出。与传统媒体时代的知识服务不同,社交化阅读平台中的知识服务在机制、技术逻辑及路径方面都呈现出了自身的特征。服务机制上,合作、互动、弱连接、多链条的生产与服务对接是社交化阅读平台提供知识服务的主流机制;技术逻辑上,社交化阅读平台的知识服务遵循着连接-互动、共创共享及平台控制三个逻辑;路径上,社交化阅读平台要在内容推送、用户体验、圈层营销和娱乐与知识服务的融合创新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在今后的发展中,社交化阅读平台上的知识服务应该走“知识+”的道路,变“钻取式”服务为“抽取式”服务,构建起更为体系化的知识服务平台。  相似文献   

18.
开放的社会科学,何以可能?究竟应该如何建构?这是诸多社会思想家试图努力作出回应的试题。伊曼纽尔.华勒斯坦等人在所著《开放社会科学》中,循着历史的踪迹对社会科学进行反思,提出了基于一种多元普遍主义统一性上的建设性批判,追问并试图澄清建构开放社会科学所需的基本预设和具体路径。本文认为经过知识领域的对立到合作,认识论领域的分化到弥合,社会科学具有了趋于开放的基本背景前提。并试图解析华勒斯坦否思社会科学的方法论框架——世界体系论,探讨书中所隐含的知识与权力的关系等,探究社会科学得以组织化和制度化的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19.
试论大学的“近亲繁衍”现象与大学的创新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高校中的“近亲繁衍”现象由来已久并有其存在的历史与文化基础, 但这种现象与当今大学所肩负的知识创新与人才创新的任务是矛盾的。中国高校如果不从根本上控制或杜绝这种现象, 知识创新与制度创新的生命力就会受到影响。本文分析了中国高校中“近亲繁衍”现象产生的社会和文化基础, 论证了它的危害性, 提出了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的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20.
针对高念华先生提出的“胡雪岩籍贯浙江杭州人”的论点,以史料进行批驳,说明胡雪岩原本就是绩溪人,绩溪人也无需与他人“争夺”胡雪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