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本文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慧远形神观的主要观点:形有尽而神不灭,神可传异形,修习佛典可以摆脱形累达到无患。同时论述了慧远政教观的特色:在家尽“形敬”,出家尽“神敬”,两种敬统一于“神”。并指出二者的内在联系:其形神观是其政教观的出发点和归宿。在此基础上,本文揭示出慧远政教观的实质在于调和政教矛盾,归结点是“敬”,其形神观和政教观都是佛教中国化的努力  相似文献   

2.
庄子生命哲学的主要内容反映了整个道家的生命哲学的内在结构和理论形式,从“精”气”神”的有机合成提炼出“形”“神”二元一体的生命结构观,以道衍生万物,注重现实人生的生命观,以“心”诠释“道”,逐渐形成循“道”入心的过程,最终达到“身”心”超越的生命境界观.这为后人研究人的生命结构提供了丰富的理论支撑,研究庄子“推天道以明人道”的生命哲学,有助于人们实现人生价值的理想境界.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的“义”利”观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过程性、具体性的色彩,因而是辩证的、科学的“义”利”观。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这一“义“利”观是指导我们行动的正确理论,它通过“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和“共同富裕”的目标追求而成为我们的政策导向,它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以及“两手都要硬”的行动方案中得到了升华。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过程中,我们依然需要得到这一理论的指导。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的社会主义观的主要内容是构建一种“逐步限止社会分工和商品生产、逐步限止按劳分配的物质利益原则,在经济上自给自足或半自给自足的社会组织”。毛泽东的社会主义观的鲜明表现为“人民公社“思想和《”五七“指示》,而这两者又与”文化大革命的发生有着内在的、直接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梅村词在清词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一再被推为本朝词家之“冠冕”.吴伟业具有由“诗史”观延伸而来的自觉的“词史”意识.其“词史”观及梅村词对清代“词史”观的确立发展及后世“词史”创作具有开山之功和重要影响,有力地推动了明末清初词风的转型.  相似文献   

6.
本文认为,生命化文学观是古代文论的重要民族特色之一。“生命”观的内涵体现于创作、作品、欣赏等方面,它认为,文学活动是人的生命活动和生命需要,文学作品中作家生命的结晶,具有人的生命体特征和使人观照生命的功能。“生命”观的生成以古代文学为直接条件,又受古代艺术、哲学、相术、人物品鉴、养生学、中医学等思想文化的影响。“生命”观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7.
《红楼梦》中的“风月宝鉴”故事已经深入人心,“风月宝鉴”就是借用了佛学白骨观的思想,它源自佛学思想,而作为佛学经典的《俱舍论》,则十分形象地传达了“风月宝鉴”里面蕴含的深刻的思想。《俱舍论》第六品详细介绍了“白骨观”(《俱舍论》用的是“骨锁观”)的修法和作用,专门用来对治各类贪欲的方法。今天,这种方法对我们依然有很大的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8.
冯友兰的“人生境界说”不仅继承了传统儒家公利即“义”、私利即“利”,“义”高于“利”的传统,而且发展了传统儒家的“义”“利”观,认为“义”、“利”不仅有对立的一面,更有统一的一面,个人利益,尤其是个人的物质利益也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他的这种“义”、“利”观可以称为“义以为上”的“义”、“利”统一观,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神的表达,是中国画的终极追求。宗炳的“畅神”论和谢赫的“气韵生动”说,进一步发展了“以形写神”论。意象性是中国画的根本特点,散点透视是中国画特有的表达方式,“以形写神”观对中国画影响深远。在造型上,中国画追求不似之似;在创作表现技法上,重视以线造型,以墨色为‘主。“以形写神”观是中国传统绘画的精髓,指引着当代中国画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苗族对生命的认识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传统生命观的有机组成部分,以其个性特征阐释了中华生命观的一个具体生成逻辑。“形”作为生命的躯壳,“力”作为生命的生机,“灵”作为生命的神志,三者结合共同构成生命活体,这即是苗族对生命的基本认识。苗族对生命的认识和思考在苗语口头文献和日常交际语言中都有所体现:苗语生育类动词是对生命形体生成的语言表达,反映了苗族“生无别类”的认知特征;从苗语生死概念的语言表达形式来看,苗族用“力”来区分有无生命体,“命”是对具体生命轨迹的整体式表述;“灵”作为生命的组成部分,不能独立存在也不具有超自然能力,灵与神祖的关联是中华传统生命观“神灵”体系中一脉相承的文化基因。  相似文献   

11.
“天人合一”观是中国古代文化对人与整个客观世界关系的独特看法,它包含着深邃的哲理和丰富的内容,曾深刻地影响和促进了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发展,并孕育了独放异彩的中国古代体育的繁荣。从发展的观点看,“天人合一”观在总体上与人们追求未来体育和谐发展的趋向也是一致的。因此,在回顾历史、探索未来体育发展的同时,对“天人合一”观的积极开掘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2.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全面认识我国孔孟儒学“八日”育人观,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服务于现代育人工程,就很有必要对邓小平“四有”育才观与孔孟儒学“八日”育人观进行比较、分析和研究。探索孔孟儒学“八目”育人观与邓小平“四有”育人观之间的民族文化联系,有助于加深对邓小平“四有”育人观的民族文化内涵的理解。本文对邓小平“四有”育人观与传统文化的承接作了探讨:认为邓小平育人观将孔孟儒学育人观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进行透析和诠释。本文从实现胡锦涛总书记“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加强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教育”的理论高度,为高校加强优秀文化传统教育提供理论探讨。  相似文献   

13.
试析毛泽东的社会主义观与“文化大革命“的发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毛泽东的社会主义观是指毛泽东本人对中国社会主义社会的总的看法。它既有正确的理论观点,也包括工作中的失误。本文试从这一新的角度,来分析“文化大革命”发生的思想动机与社会历史根源。  相似文献   

14.
对于近代的一种新兴的文化思潮——"西体中用"观,郑观应做了较为完整的概括,把对西学的认识和运用向前迈进了一大步。郑观应认为,"西体中用"观的落脚点在西体,即政治上的议院、经济上的商业为本、文化上的教育为本。郑观应的这一思想不仅是对"中体西用"观的继承和发展,还与"西学中源"观有着相当密切的联系,因此,他长期处于矛盾状态之中。总体而言,郑观应的这一思想还未能突破"中体西用"的框架。  相似文献   

15.
先秦时期的“天下观”包含了自然地理、政治和文化层面的含义。自然地理视域下的“天下观”,主要体现在《山海经》对天下的解读、时人对“大九州”和狭义“九州”的阐释上,特点是虚实结合,尤其是“九州”天下观表达了天下的整体性和不可分割性;政治视域下的“天下观”,表现为以“天下”形容天子至高无上的地位,同时以畿服制的方式呈现天下秩序,体现了“天下观”是包含“多元性”的大一统;文化视域下的“天下观”,则要求通过“礼”文化将“中国”与“四夷”共同统一于天下,以“礼”拓展华夏的文化空间。先秦时期“天下观”是中华文明大一统思想的起点,从此,“天下观”成为中华文明的主要特征之一。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四个方面论述邓小平“和平发展”时代观与“一国两制”国家统一观的作用与意义。时代主题的演变:从“战争与革命”到“和平与发展”;“一国两制”的提出与初步成功实践:将为全面实践和多国实践提供可能;“一国两制”的历史考察:只有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才能提出并真正实践这一伟大设想;“和平发展”时代观与“一国两制”国家统一观:辩证统一、社会主义中国内外政策的有机结合、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晚明士人“尊女”观集中体现为李贽“男女平等”说和士人“女胜于男”说。两者在其构建路径上都存在挖掘女强典范来对比男弱的思维取向。士人“女胜于男”说旨在彰显女性崇高的道德和行为,有从两性道德向日常生活层面拓展的过程,也是明代士人“尊女”观影响逐步加深的表现。李贽“男女平等”说是明代士人“尊女”观走向伦理纲常对立面的结果,亦反映出明代国家与社会思想领域动态统一被打破,社会思想独立性的凸显。对李贽“男女平等”说既不能脱离时代和历史发展去过誉和捧杀,也不能过于强调封建社会的本质而忽视其进步性。  相似文献   

18.
荀子的名实观主要是对孔子正名主义的继承,同时也受到名辩学派的影响。荀子认为,“名”的实质是“期累实”;其作用是“明贵贱”、“辩同异”;重视“名”的分类,并对“乱名擅作”进行了批判,形成了“依实定名”的唯物主义名实观。  相似文献   

19.
在政局动乱、文化多元的近代,叔本华的唯意志论和中国老庄悲观厌世哲学交汇于性情忧郁、经历坎坷的王国维身上,促成了其“人生悲剧”观的形成。这种悲剧观渗透于他的文艺实践中,促进了我国悲剧理论的发展。但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对此要辨证地认识。  相似文献   

20.
清代中期常熟戏曲家周昂在戏曲评论中,对戏曲理论的总结归纳既继承了前人的优秀成果,又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他将“本色”视为戏曲语言的最高追求,从戏曲语言的个性化、口语化两个方面阐述了戏曲语言的“本色”观,是对明清以来戏曲语言“本色”观的深化和拓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