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史学家柳诒徵的学术贡献与道德风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世纪30~40年代蜚声海内外的著名史学率柳诒徵著作等身,其中以《历代史略》、《中国文化史》、《国史要义》三书最为重要,学术贡献非同一般.柳先生不但“学问功夫深”,而且“道德文章美”,在门生中乃至学术界都有很高的声望.  相似文献   

2.
《欧洲文艺复兴史·文学卷》2010年已由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基本上总结、概括了迄20世纪末中外学术界关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文学的研究成果,涉猎的国别达11个,  相似文献   

3.
北宋三司使的性质与相权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长期以来,学术界对中国政治制度的历史发展形成了这样一种共同认识——认为自秦而降迄于清代,中国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在一直不断地强化,宰相执政机构的权力在逐步分化削弱。在一定程度上,这种认识反映了中国封建政治发展的某种趋势。但是,将其固定为一种模式来框定历代政治制度,断言每一个时期的政治结构的发展必然如此,  相似文献   

4.
魏晋南北朝时期史学的蓬勃发展,以纪传史的著作为主流.纪传体包括纪、传、志、表四个部分.这四个部分的体裁都在纪传史以外得到独立的发展,但它们对纪传史来说,都处于从属的地位.这一时期出现了大量的编年史,从形式上看,编年史有与纪传史并驾齐驱之势;究其实际,两者之间的主从关系,却是非常明显的.编年体的产生,早于纪传体.自从司马迁创造纪传体以后,遂使这一体裁在汉代独霸史坛.汉末“(献)帝好典籍,常以班固《汉书》文繁难省,乃令(荀)悦依左氏传体,以为《汉纪》三十篇.”因此,自编年体重登历史舞台之始,即表明其与纪传体之间的主从关系:班固经传体的《汉书》为主体,而荀悦编年体的《汉纪》为从属.单  相似文献   

5.
陈寿《三国志》高简有法,直逼马、班,当时有"并迁双固"之誉。但陈寿的史观史法,我国史学界仍乏撰述。本文着重探讨了陈寿的形势观、人谋观和史体观,认为陈寿重视客观形势对历史进程的影响,有唯物史观倾向,同时也重视人谋对形势的主导作用,突显了历史人物的主体精神。史体上突破纪传、编年二体,融纪传、国别为一,创三国各为纪传的新体例,体现了史家的求实精神。  相似文献   

6.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研究以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进程及其规律性为研究对象。马克思主义国史观是历史唯物主义关于国史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其中,中国国情是马克思主义国史观形成和发展的物质条件。中国国史发展方向是马克思主义国史观形成和发展的根本方向。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国史观的本质属性。国史理论是关于国史及其发展规律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论体系,它主要包括国史观、国史哲学和国史研究的学科理论与方法论。国史理论建设立足于国史研究及其发展,建立在国史观和国史哲学基础之上。在国史研究中,国情调研和社会历史调查日益成为拓展国史研究领域和创新国史研究方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7.
《外国史略》是一部重要的历史、地理著作。但其著者是谁,学术界疏于探究。本文广泛引用中外文献加以考释,认为《外国史略》的著者当为马里生。  相似文献   

8.
刘应麟与梁廷枏先后著成纪传体南汉史,而旨趣不同,所著之书亦表现出不同之面貌。刘著《南汉春秋》,意在“以纤琐见长”,故所重一为“广搜”,一为“分析”。梁著《南汉书》,旨在“成一家言”,故竭力从事于整齐体例、考核异同,并别辑《南汉丛录》《金石志》《文字略》为一书,不使与纪传正文相杂。从“以纤琐见长”到“成一家之言”,反映出一种治学路径,二者皆不可或缺、各有价值,与章学诚由“记注”到“撰述”之理论设想具有相同精神内核。在“成一家之言”成为著述者普遍追求之学术环境中,刘应麟不妄作史而甘为“纤琐”之态度更为可贵。  相似文献   

9.
李捷 《中华魂》2012,(24):41-43
在举国上下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的前夕,历时二十载、凝聚着老一辈理论工作者和国史工作者心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稿》终于出版了。这是国史研究的一项基本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翻看这部厚重的史书,不由得对老一辈国史工作者的精神境界和优良学风心怀深深的敬意。学习和弘扬他们为党、为国家、为人民著史立言,秉笔为公的精神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研究,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事关人  相似文献   

10.
朱佳木 《中华魂》2012,(24):38-40
由当代中国研究所著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稿》(以下简称《国史稿》)的出版,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学界,也是中国现代史和中国当代史学界的一件大事和喜事。它的出版发行,对于我们进一步正确认识国史、大力宣传国史、深入研究国史,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正确对待和阐述革命与国史的关系,是《国史稿》的一个突出特点。《国史稿》一共五卷,却专门拿出很大篇幅,设立了一部序卷,用以概述中国作为一个文明古国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以及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  相似文献   

11.
体育在美国历史和社会发展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是影响和凝聚美国社会的一个不可或缺的元素,也是美国文化和价值的重要体现和载体。体育同美国国家建构和美国理念密切相关。自19世纪末以来,美国利用体育同当时的强国英国抗衡和折冲樽俎,并通过体育实现世界的美国化和利用体育作为软实力从事文化外交。体育因素在帮助美国崛起以及改善中美关系方面均发挥了重要作用。体育视野是研究美国历史和社会的一个极好的平台,兼具整体性、代表性和公平性的有效视角,并有跨阶层、跨种族、跨文明等特质。从体育角度研究美国史,不仅大有可为,而且可以从历史角度在无数领域如种族、外交、国际关系、商业、企业、市场和文化交流等方面从事突破性研究,为我们提供令人耳目一新的观点。体育尤其是国际体育本身属于文化和国际史及跨国史范畴。目前从跨国史角度研究历史风靡中国及国际学术界。但如何做到,是一个巨大挑战。从体育角度研究跨国史视野下的美国史,可能是一个非常有益和有用的尝试。  相似文献   

12.
论我国古代历史编纂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古代史籍,浩如烟海。究其编纂体例,大体可分三种,即编年体,纪传体和纪事本末体。编年和纪传二体,是我国古代撰史的最其本方法,至西汉时,业已具备。适如刘知几所论:“丘明传《春秋》,子长著《史记》,载笔之体,于斯备矣。”(《史通·二体》)历代史家据此,把《左传》和《史记》分别称为编年体和纪传体的初祖。南宋时,袁枢将《资治通鉴》中重要史事归纳成二百三十九目,每目记录一个完整的历史事件,撰成《资治通鉴纪事本末》一书,遂被史学界公认为历史编纂的新体例——纪事本末体。  相似文献   

13.
高齐国史编纂大约始于天保八年(公元557年)。这年夏天,魏收“除太子少傅,监国史”[1](卷56)。所监修的国史正是北齐当代史。这项工作首先是从《高祖本纪》着手的,撰事在史馆内进行,但一开始就遇上了时间断限和史例的问题,因此围绕国史起元这一讼案引发了一场长达10多年的论争。这场论争主要是在魏收与阳休之之间展开。魏收主张国史起元于“平四胡之岁”;而阳休之则认为应以天保建元。二说相持不下,并牵动朝廷上下。《北齐书》卷42《阳休之传》云:“魏收监史之日,立《高祖本纪》,取平四胡之岁为齐元。收在齐州,恐史官改夺其意,上表论之。武平…  相似文献   

14.
长期以来,南诏、大理国史研究尚缺乏全面的系统性的研究成果,研究者仅以掌握的文献史料开展零星研究,有较大的局限性。因此,应组建专门的研究机构对其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首先要搭建两个研究整理平台:第一为南诏大理国史料平台,第二为南诏大理国史学术研究平台;其次在汇集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南诏史论纲、大理国史论纲;最后撰写出系统完整的南诏史、大理国史,将其研究成果提高到新的学术水平。  相似文献   

15.
《中华魂》2014,(19):F0003-F0003
9月25日,由中国国史学会、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中国社科院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论坛联合召开的纪念新中国成立65周年座谈会在北京举行。出席座谈会的有:中共中央军委原副主席迟浩田上将,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常务副会长邢世忠、有林、朱佳木,副会长李树文、沙健孙、梁柱、周才裕、钱海晰,中国国史学会副会长张翔,中国国史学会顾问李殿仁,中国国史学会农垦史研究分会会长魏克佳,中国国史学会秘书长、当代中国研究所副所长张星星,以及当代中国研究所、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中国国史学会办公室的领导和工作人员近百人。  相似文献   

16.
在历代史书中,礼乐等志占有大量篇幅。这些典制涉及专门的名物制度,因此与纪传部分相比分外难读。笔者在阅读《后汉书.献帝纪》、《晋书.礼志》、《宋书.礼志》记载的有关两汉、两晋祭祀的章节,发现这几部分的中华书局标点本有若干处标点似乎不甚妥当,作札记如下。  相似文献   

17.
正2000年底,朱佳木教授由中共党史研究室副主任岗位调到当代中国研究所任所长,当时当代中国研究所行政上受中国社会科学院代管,故被同时任命为该院副院长。从那时起,他一面主持国史编纂工作、扩充国史编研队伍,一面致力于国史学科的构建,逐渐成为国史研究领域的一位领军人物。朱佳木教授关于国史研究的对象、指导思想、功能的思考,关于国史的分期、主线、主流的见解,关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提前过渡原因的探究,关于计划经济体制历史作用的评价,关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过程的解读,关于改革开放前后两个30年关系的分析,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阐  相似文献   

18.
自第一个以中国人为读者对象的中文期刊《察世俗每月统纪传》(1815年)创刊以来,一时间仿效者竞起,在东南亚及中国沿海地区先后出现了十来种中文期刊。而第一个在中国境内出版的中文期刊则是麦都思、郭士立于1833年在广州创办的《东西洋考每月统纪传》。据考,“统纪传”即杂志之意,“每月统纪传”便是月刊之意,“东西洋考”则是对刊物内容范围  相似文献   

19.
中唐史家苏冕所撰《会要》一书 ,标志着会要体史书的创立 ,至今已 12 0 0周年。《会要》经后人两次续作而成《唐会要》 ,深为历代学人所重 ;且自宋迄清 ,会要体史书发展为泱泱大国 ,为中国史学史和历史文献学史上之一瑰丽园地。本文探讨有关《会要》的撰述、续作及苏冕的史识等问题 ,展示唐代史学上这重要的一页  相似文献   

20.
(一) 《史记》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是我国古代文化的一座丰碑,在史学史和文学史上均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1、开创了纪传史体,为后世史家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