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十年,我国青少年犯罪研究重点集中于青少年犯罪现状、犯罪特征、犯罪原因以及犯罪预防这四个方面。多数学者根据青少年犯罪的现状来概括犯罪特征,并从网络、社会环境、文化与社会排斥等方面分析青少年犯罪的原因,提出完善立法、净化社会环境、刑罚矫正与有效社区管理等预防和治理措施。这些已有的研究成果将给我们进一步研究青少年犯罪带来很好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
青少年犯罪社区矫正作为一种全新的工作实践和理念,引起了实际工作者和学者们的广泛关注,并从多个角度进行探索,但到目前为止尚未形成适用的方法体系。社会工作的价值理念为青少年犯罪社区矫正提供了观念支持。社会工作至目前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工作方法,如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等,可以为青少年矫正对象提供各种服务,帮助他们解决问题,使之更好地回归社会。  相似文献   

3.
艾滋病患者的社区支持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向德平  陈琦 《学术论坛》2004,(3):141-144
社区支持在艾滋病的预防和控制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文章运用社会学的社会支持理论,分析社区支持在提高艾滋病患者的生存质量、控制艾滋病传播等方面的作用,提出了构建艾滋病患者社区支持网络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4.
琚磊  陈震 《天府新论》2012,(3):82-87
社区矫正是一种运用社会方法整合社会资源和力量对罪犯进行教育改造,使之尽快融入社会,以降低重新犯罪率的非监禁刑罚执行制度.社区是社区矫正的前提,社区矫正对社区的发展与完善也有推动作用,二者之间是一种相互促进,相互作用,共同发展的关系.社区建设是社区与社区矫正的沟通桥梁,应通过社区建设,促进社区与社区矫正的共同发展,为构建和谐社会创造良好的刑事法治环境.  相似文献   

5.
社区矫正对象社会网络排斥的成因探析——以上海市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3年7月,源于西方的社区矫正制度正式出现在中国政府的规范性文件中。社区矫正的目的是在社区中矫正犯罪人的犯罪心理和行为恶习,并促使其顺利地回归社会。然而,现实中的社区矫正对象在多个领域都会遇到被社会排斥的现象,这已成为社区矫正制度目标实现的阻滞因素。其中,社会网络的排斥是其重要的表现之一。在社会网络排斥的成因中,身份地位是社区矫正对象遭到社会网络排斥的根本因素,经济限制是社区矫正对象遭到社会网络排斥的加深因素,面子问题是社区矫正对象遭到社会网络排斥的文化因素。除此之外,个人的私利、避免不必要的麻烦等也会成为社会网络排斥的个别因素。  相似文献   

6.
“社区矫正社会工作”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使用"社区矫正社会工作"指代在社区矫正领域内开展的社会工作,并指出它与矫正社会工作、社区矫正工作、司法矫正工作的区别和联系。对"社区矫正社会工作"的研究进行整理分类,可分为两类,一类侧重于探讨社会工作与社区矫正的关系;另一类着重探讨社会工作该如何在社区矫正中发挥作用。随着"社区矫正社会工作"研究的深入,形成了几个研究热点,其中包括对青少年矫正对象的研究,矫正对象个案社会工作研究,社区矫正社会工作方法研究。通过文献综述,也发现"社区矫正社会工作"研究的薄弱点,妇女、老人等矫正对象研究较少,缺乏微观的"社区矫正社会工作"研究等,仍需研究者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7.
社区资源包括物质资源、人力资源、组织资源、文化教育资源、社会资本等.提升社区共同体的资源整合能力是实现支持网络从单位到社区转变的重要前提,是社区建设和社区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也是社区自组织能力建设的基础.社区共同体的资源整合能力建设需要:(1)发挥社区党组织、居民委员会为主体的居民自治组织、社区群团组织等体制内组织在社区资源整合中的作用;(2)因应居民社区生活的新需要,培育和组建社区资源整合的新载体;(3)建立新型睦邻关系,形成普遍信任、互惠合作的人际关系及其支持网络;(4)建立和完善社区资源共享、成本分摊机制.  相似文献   

8.
严实  高丽 《天府新论》2004,(Z2):219-221
行刑社会化是开放社会中的刑罚趋向,而社区矫正是行刑社会化的核心制度.在我国如何实现社区矫正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探讨介绍社区矫正制度;实现社区矫正的综合手段;实现社区矫正所需要的制度支持.这样才能勾画出我国实施社区矫正的办法.  相似文献   

9.
行刑社会化是开放社会中的刑罚趋向 ,而社区矫正是行刑社会化的核心制度。在我国如何实现社区矫正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探讨 :介绍社区矫正制度 ;实现社区矫正的综合手段 ;实现社区矫正所需要的制度支持。这样才能勾画出我国实施社区矫正的办法。  相似文献   

10.
以上海市某三个街道的实地调研资料为基础,对社区矫正对象的社会关系支持网络的特征与类型进行分析,可以发现社工是矫正对象社会关系支持的首要来源,特别在矫正对象的求职过程中,社工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社区矫正刑罚方式和刑罚改革的重要发展方向.社区矫正制度有利于防止服刑人员交叉感染、防止罪犯形成监狱化人格,能够对缓刑起强化作用,同时也降低了刑罚成本,也有减轻服刑人员及家属的经济困难,对青少年犯罪具有特殊意义.应完善立法,将社区矫正制度法律化,明确社区矫正的刑罚体系地位,大力培养社区矫正专业人员和志愿者.  相似文献   

12.
未成年社区矫正人员的人权及其保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视和保障未成年社区矫正人员的人权,不仅充分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社会文明程度,顺应了国际人权发展的理念,同时也有利于未成年社区矫正人员的健康发展,促使其早日复归社会。我国社区矫正试点至今,未成年社区矫正工作面临的问题与挑战日益突显,尤其是未成年社区矫正人员的人权方面存在权利无保障、救济途径匮乏等诸多问题,致使未成年社区矫正工作遭遇不少困境。建议通过建立未成年社区矫正人员教育基地、对未成年社区矫正人员进行心理矫正、公权机关进行监督及保障等举措来保障未成年社区矫正人员的人权。  相似文献   

13.
社区矫正是一种法治文化的实践表现形态,是蕴涵人道主义(人文关怀)、个别主义(特殊对待)、经济主义(资源整合)、价值回归(再社会化)等法治理念的司法和社会教育制度.随着中国法治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建构和完善社区矫正制度成为法治面向未来发展的研究主题之一.文章尝试将社区矫正制度完善研究置于协同创新的视野下,协同与整合多种因素与力量,创新矫正理念、矫正目标、矫正内容、矫正方式,加强矫正主体、矫正客体和矫正环境等方面协调配合,有效集成整合资源,以形成法治理论与法治实践高效协同的中国社区矫正模式.  相似文献   

14.
自2003年我国社区矫正开始试点以来,很多地方将现代助人事业的社会工作运用其中,这是社会管理的一大创新,业已产生了积极作用.但现今,社会工作参与社区矫正仍存在问题,如职业制度生成空间不足,矫正工作者专业水平低,社区矫正社会工作的法制和制度建设滞后等,影响了社区矫正的实际效果.可从扩大社会工作参与渠道,完善专业机构运行机制,健全矫正社工职业制度和加快专业立法等方面,探索构建社会工作参与社区矫正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5.
论社区矫正与社区培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区矫正作为一种行刑方式,是将符合条件的犯罪人置于社区之内进行矫治,这就需要以发育良好的社区为支撑。我国社区矫正的相关规定及实践做法都非常重视社区的作用,但实际运行之中社区的物质资源、人力资源和文化资源都未能发挥应有作用。原因是我国的社区矫正本身就是政府主导型的行刑处遇模式;我国的现代社区尚未发育完好。我们必须加强现代社区的培育,在社区的发展壮大之中,进一步推进社区矫正工作。  相似文献   

16.
社区矫正制度是源于英美等西方国家的一种新型的刑罚执行措施,它体现了刑罚执行制度由严趋宽的国际趋势。在促进罪犯重返社会、减轻监狱压力、避免轻犯交叉感染、合理配置行刑资源等方面有着重要意义。社区矫正自2002年在我国开始试点,目前已大范围试行。我们认为,社区矫正在其理论渊源、执行主体等方面还有许多问题亟待厘定和澄清。只有真正解决好这些问题,才能构建起适合我国国情的矫正制度,从而发挥这一新型刑罚执行措施的应有功效。  相似文献   

17.
近十年来,我国社区矫正的实践探索,为相关立法提供了有益经验,但司法实践中所暴露出来的对社区的理解偏差,矫正对象的狭隘,矫正内容普适、单一且各执行部门之间缺乏协调等制度缺陷,值得我们关注。恢复性司法理念下的社区,并非仅为同质于监狱的执行场所;扩张管制、假释等人员范围,同时将青少年犯明确为社区矫正对象;加强对矫正内容的细化研究和科学制定;同时资金来源的开拓、各部门的积极配合及社会力量的参与,可以更有利地保障社区矫正在社区的规范运行,真正实现社区帮扶之作用。  相似文献   

18.
对我国社区矫正的法律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社区矫正在我国是一个新生事物,目前还处于试点阶段。从试点省(市)的情况看,社区矫正已经取得了一定的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本文从我国社区矫正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着手分析,对社区矫正的意义、适用范围以及主要制约因素等方面进行阐释和探讨。  相似文献   

19.
社会控制理论是解释和解决我国目前青少年犯罪预防与矫正综合治理模式的重要依据,社会支持网络理论的目标与社会控制的目标并不矛盾。两种理论取向的整合,将有助于认识我国传统的青少年犯罪预防和矫正模式在理念和管理体制上存在的问题,建构真正具备综合、系统特征的青少年犯罪预防与矫正社会服务体系,做到个人层面的偏差行为的预防与控制。  相似文献   

20.
目前社会组织参与社区矫正工作呈现出数量多、范围广、覆盖面大的特点,但既有社会组织参与社区矫正工作的整体效果与参与方式之间是否存在正向关系,社会组织参与社区矫正的工作完成度是否达标、涉及领域是否完善、矫正效果是否明显等问题仍不明晰。为防止刑罚执行权滥用、提升社区矫正质效、保障矫正持续实施发展,需要对社会组织参与社区矫正进行有效性评估。首先,围绕“组织投入—运行过程—实施结果”的成效评估逻辑框架,遵循多维度、多层次、多要素的总体思路,构建“目标层—准则层—方案层”的有效性评估指标体系。其次,综合运用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科学构建由社会组织自身建设、社会组织参与社区矫正工作、社区矫正对象改善、经济效益及环境适应性4个一级指标、15个二级指标共同构成的社会组织参与社区矫正有效性评估指标体系。再次,运用实证案例对社会组织参与社区矫正有效性评估指标体系进行适用性分析。最后,针对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建议,旨在为我国开展社会组织参与社区矫正的有效性评估提供参考,从而为政府进一步引导社会组织参与社区矫正服务提供优化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