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徐国婷 《宿州学院学报》2013,28(7):50-51,72
《简·爱》中的男权主义在婚姻爱情观的个体意识和集体意识两个层面的表现是:从个体意识角度,男权主义在《简·爱》中主要体现在男性的自私、控制欲和冷酷无情以及女性精神的不独立上;从集体意识角度,男权主义在《简·爱》中主要体现在对女性外貌的极端重视而对男性外貌的忽视以及婚姻中的价值观上。通过对里德太太的分析,发现里德太太的身上也体现着男权主义,她之所以对简.爱如此痛恨,是因为她嫉妒简比自己的孩子从丈夫那里得到了更多的关爱。  相似文献   

2.
通过文本细读的方法,结合作者夏洛蒂由于母亲的缺失,渴求母爱的背景,对小说《简.爱》中出现的替代母亲进行了分析,其中包括现实中的人和自然中母亲的意向。现实中的人有盖茨海德堡的里德太太和仆人白茜,劳渥德学校里的谭波尔小姐,桑菲尔德的菲尔费克斯太太以及沼屋的两姐妹黛安娜、玛丽。这些替代母亲们有的表现很糟,象里德太太,而其他的人则在不同的时期都给了简.爱不同层面的关爱。自然中母亲的意向包括月亮和自然,她们在简.爱需要帮助的时候出现,对她的人生做出了指引。  相似文献   

3.
论简·爱性格的两面性--从作者夏洛蒂·勃朗特看简·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爱》作为一部自传体小说,要了解其主人公简·爱,必须先了解其作者夏洛蒂·勃朗特,通过对作者思想经历及时代背景的分析,肯定简·爱这个女性反抗代表人物的反抗精神,分析简·爱的顺从性格。  相似文献   

4.
《阅读与作文》2007,(3):24-24,53
24岁的“网络神童”里德被人杀死在办公桌前,置他于死地的不是刀或枪,而是带有几千瓦电流的鼠标。里德的老板说,这个小伙子最近为公司开发了一款超酷软件,据说能卖个好价钱,莫非里德因此引祸上身?  相似文献   

5.
正美国纽约的15岁里德,是个喜欢收藏球鞋的少年。当里德又一次为买双特殊版的球鞋而跟父亲提出要求时,却被父亲当场拒绝了。理由是:里德,你不是刚买了双很贵的球鞋吗?这让里德很郁闷,忍不住与父亲托比争吵了起来:"借给我60美元还不行吗?""你会还我?那我把你的球鞋都扣下,直到  相似文献   

6.
简·爱的爱情有着浪漫气息,是超越了现实的“灰姑娘”式的爱情,简·爱所期望的自始至终是平等的爱情---物质上的独立地位,精神上的真挚感情。桑菲尔德庄园被烧,简·爱意外继承了大笔遗产,获得了与罗切斯特物质上的平等;罗切斯特的妻子被烧死,罗切斯特回归单身,简·爱收获了一份真挚毫无负担的感情,也终于得到了她梦寐以求的门当户对的婚姻。  相似文献   

7.
《简·爱》是19世纪中期兴起的女权主义热潮的时代背景下产生的一部极具女性主义色彩的名著。《简·爱》中女性主义思想不仅集中体现在反抗男权社会的女主人公行为上,而且作品的语言叙述也处处彰显女性意识,从而使得《简·爱》成为诠释女性主义思想的文学经典。  相似文献   

8.
新书架          下载免费PDF全文
书名:《论人的行动能力》作者:[英]托马斯.里德译者:丁三东定价:59.00元内容简介:托马斯.里德是思想史上一位十分重要的人物,是苏格兰常识学派的创始人。在本书中,里德对因果概念进行了分析。在涉及因果关系的问题时,里德认为人类语言以及通过这种语言表述的基本可以信赖的常识立场,需要哲学思辨的拷问。他不同意休谟认为我们不能有关于真实  相似文献   

9.
《简·爱》这部英国小说之所以能成为世界文坛上一部脍炙人口的传世之作,是因为作者一反传统小说的写法,通过主人公简·爱坎坷的一生,尤其是她在爱情上的悲欢离合,表现了一种新的爱情观,一种新的道德理想。简·爱是一个不同凡俗的新型女性,她的整个精神世界主要是在对平等爱情和理想婚姻的追求中得以充分展现的,她的鄙视世俗陋习,敢于向传统观念挑战的反抗性格也是在爱情的经历中日趋完美的。正因为如此,一个半世纪以来,简·爱这一人物形象始终发出熠熠的光辉,深得人们的喜爱  相似文献   

10.
夏洛蒂·勃朗特著名的作品<简·爱>中所描写的主人公简·爱性格具有双重性,即简·爱有她真、善、美,具有叛逆性,坚强的一面;又有缺乏自信,时时自卑,对传统婚姻观顶礼膜拜的一面.正是由于这种双重性格,英国文学史上简·爱这个人物才更加丰满,更具有真实性.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作品《简·爱》的剖析 ,尤其是对简·爱的爱情观、婚姻观的剖析 ,充分展示了简·爱——这位维多利亚时期的妇女解放的代表走向自由、平等发出的呐喊。  相似文献   

12.
任何文本的发展都脱离不了特定的社会文化语境。作为一部文学名著,《简·爱》在其传播的过程中受到多种因素制约,其封面便可集中反映这一点。因此,在视觉语法的基础上,从互动意义角度,对不同年代出版的具有代表性的《简·爱》中译本封面进行解读,有助于探讨《简·爱》在中国传播与接受的变迁过程。  相似文献   

13.
在阅读勃朗特自传体小说《简·爱》时,通过仔细阅读文本本身,我们就会发现一个性格充满矛盾的简·爱。有人说这是小说的失败。但笔者认为,如果从女性写作视阈观看,简·爱性格的多重性、矛盾性和不稳定性,她的自卑性,甚至她道德的"虚伪性",不仅反映了当时英国女性的自身特征,而且还帮助作者和简·爱重新建构了她们的女性身份。  相似文献   

14.
罗切斯特的人生在遇见简·爱之后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正是简·爱的出现唤醒了他追求真实幸福婚姻的梦想,他挣扎着重新认识自我,并接受了简·爱的爱情观的洗礼和考验,最终勇敢地冲破了世俗爱情观和婚姻观的束缚。  相似文献   

15.
《简·爱》是英国优秀的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1816-1855)的成名作,也是她的代表作.一个多世纪以来,这部小说广为流传,让各国读者爱不释手,其根本原因是因为在小说中,作者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平凡而伟大的小资产阶级妇女──简·爱这一光辉形象。《简·爱》发表于1847年.当时的时行小说为迎合贵族、资产阶级少爷、小姐的趣味,充满着做作的、浪漫的、牧歌式的爱情描写,女主人公必是娇佳的、温柔美丽的、体态轻盈的、有着一头秀长美丽的卷发的俊美女性。而夏洛蒂在《简·爱》中一反这种娇揉造作的倾向.她曾经说过:“我要写一个女主…  相似文献   

16.
《简·爱》是19世纪英国著名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在某种程度上《简·爱》也是作者的生平写照。小说主人公简·爱的经历在很大程度上都透着夏洛蒂.勃朗特的影子。作者的女权主义思想和自尊自强、追求独立平等和纯粹爱情的理想在小说中通过简爱的不懈努力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17.
轻松一刻     
《社区》2009,(25):60-60
“就买这件” 一家女装店里,一位年轻的先生坐着等待他太太试穿衣服。15分钟过去,他太太总共试穿了5套衣服,当他太太再度由更衣室出来时,他上下打量了太太一番后,  相似文献   

18.
从《简·爱》到《谢莉》徐望藩小说《简·爱》的巨大成功使19世纪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从此蜚声文坛,也使这部长篇著作至今脍炙人口。《简·爱》已有多个版本的中译本,而夏洛蒂·勃朗特的第二部小说《谢莉》,在我国读者中间却鲜为人知。80年代,译文出版社出过...  相似文献   

19.
一八四七年十月,一位署名为柯勒·贝尔的不出名的作家发表了一部小说。这部小说立刻引起了社会的注意,赢得了读者的普遍欢迎。第二年一月,小说就再版发行。这本轰动当时又名留史册的小说就是英国十九世纪著名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成名之作《简·爱》。 《简·爱》为什么会获得如此成功?打开小说,你马上就会得到答案。你立刻会被女主人公丰富复杂的内心生活所吸引。作者用细腻独特的心理描写,把一颗活生生的灵魂奉献给了读者,你似乎遨游在精神的海洋里,倾听着一曲曲动人的心灵之歌。《简·爱》  相似文献   

20.
后殖民女性主义对<简·爱>的阅读揭示了文化语境对文本阅读的决定作用,它促使我们探寻<简·爱>的女性意识的复杂性的生成机制.在小说文本中,至少有两个方面的因素是不容忽略的.一是小说的罗曼司式的叙述策略;另一是主人公在情爱纠葛中呈现的的身份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