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扬雄《解嘲》盛夸汉疆域之广大云:“东南一尉,西北一侯。”汉设“西北一侯”以控制西域各国,“东南一尉”以控制南方诸越。但“东南一尉”究竟何指?设于何地?史籍记载颇有异同。《扬雄传》注引孟康释“东南一尉”为“会稽东部都尉”。查《汉书·地理志》载会稽郡所辖:  相似文献   

2.
本文作者小林正,退休职员,1909年8月生人,现住静冈市。作者自五十年代起,从事《后汉书·倭传》、《三国志·魏志·倭人传》中有关古代中日关系研究,对邪马台国持九州说,曾先后用一百二十余天赴现场考察。最近,作者将其研究成果《“倭国王帅升等”研究——“倭国王帅升等”乃熊本县球磨郡免田町》和《<汉书>如淳注“如墨委面”之研究》等论文寄给本刊,希望与有志于斯的中国学者共同探讨。今将其中一篇全文刊载,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3.
渤海国部分府州新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东平府《新唐书·渤海传》记载:“拂涅故地为东平府,领伊、蒙、沱、黑、比五州。”该府既然在拂涅故地,而拂涅为靺鞨诸部之一,那么我们只要弄清拂涅故地在哪里,也就可以知道东平府的所在了。《新唐书·黑水靺鞨传》记載:“……又次曰安居骨部;益东曰拂涅部。”即是说,拂涅靺鞨在安居骨靺鞨以东。而安居骨靺鞨一般人公认在今黑龙江省阿城县一带。所以说,东平府即拂涅故地应在今黑龙江省阿城县以东。具体地说,应在今兴凯湖西岸一带,理由有三:(一)阿城以东的牡丹江流域是上京龙泉府,东平府肯定尚在牡丹江流城以东;(二)既名“东平”,必然在渤海国之东部,与东京龙原府同一经度或更东;  相似文献   

4.
修订本《辞源》等四册3022页“载酒问字”条注释云: “《汉书·八七下·扬雄传·赞》:‘家素贫,耆酒,人希至其门,时有好事者载酒肴从游学。’又:‘刘棻尝从雄学作奇字。’后世传为博学高名的典故。”按:此条注释欠妥有二: 一,书证引文颠倒史传人物行状事迹,以牵强符合成语“载滔问字”之次第,而不符合史传原貌。考《汉书》原文,“刘棻尝从雄学作奇字”事在前,而所谓“时有好事者载酒肴从游学”事在后,当依史传原文次第引证为好。引两处书证之后,宜加说明:“后人合二事为一语,作‘载酒问字’。”  相似文献   

5.
《汉书·高帝纪》缀补一则○张兴成《汉书》及《史记》踵武,综汉二百余年行事,旁贯五经,上下洽通,承继《史记》体法,整齐赡密则过之。《史记》,《汉书》各具特色。《汉书》叙汉朝建国至汉武帝太初年间事多依照《史记》,甚者如出一辙。唯有《汉书》之赞论自出机杼,...  相似文献   

6.
试论“汉纪”的史学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汉末年荀悦撰《汉记》,自谓是“约撰 旧书(即《汉书》),撮叙表、志、总为帝纪, 通比其事,例系年月。”(《汉纪·序》)“凡《汉 纪》,其称‘本纪’、‘表’、‘志’、‘传’者, 《书》家本语也。其称‘论’者,臣悦所论,粗表 其大事,以参得失,以广视听也。”(《汉纪·目 录》)就是说,他的《汉纪》,不过是用编年史的写 法,将《汉书》表、志、传中的材料,按照年月 顺序,简约“通比”,归总为帝纪而已。就连史 论,也有不少是抄自《汉书》。历代学界,也认 为《汉纪》仅仅是对“班固旧文,剪裁联络”,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47),“删取其要”(《…  相似文献   

7.
本文考辨了《汉书》中“陇西郡”是因该郡位于陇坻(今之陇山)以西而得名之说,认为该说符合实际,是正确的,而《水经注》有关“陇西郡”是因其郡治所狄道位于滥水流域的另一个“陇坻”之西而得名之说,实证不足,有失正确。  相似文献   

8.
清代学者黄承吉提出"扬雄《汉书》中不当有传"之说,张佩纶则贬斥《扬雄传》不伦不类。考察可知,二人所说皆有失偏颇。扬雄进入《汉书》与《汉书》的断限并不冲突,且符合《汉书》"非常之人"的立传标准。此外,联系《汉书》的成书过程及班氏父子的史学观点等因素,可推测《扬雄传》最早可能见于班彪《史记后传》,其后为班固《汉书》所采用。扬雄在《汉书》中受到殊遇,与班氏父子的私人情感有密切关系,亦体现了他们作为史家而兼文士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论衡》与吴越史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我国古代,从先秦到西汉,吴、越地区在文化发展上显然不能与中原地区相比。在《汉书·艺文志》著录的六百三十余种著作中。涉及这个地区的人地事物的只有八种,而其中可以肯定为吴、越地区作者撰写的,仅《严助赋》三十五篇和《朱买臣赋》三篇两种,其余六篇,即《五子胥》八篇(杂家)、《吴子》一篇、《枚乘赋》九篇、《范蠡》二篇、《大夫种》二篇、《五子胥》十篇(兵技巧家),虽然事涉这个地区,但不能肯定即为本地作者所撰。在《汉书·艺文志》著录以外、这个地区的作者  相似文献   

10.
司马迁所撰《史记》与孔子颇有关系 ,其中孔子笔削《春秋》之事及《春秋》之书对于司马迁的史学思想都产生过重大影响。今试讨论其中的若干问题 ,以就教于学界同仁。1  司马迁从积极入世的角度出发 ,定下了自己撰写《史记》的基本思路 ,这便与董仲舒对于《春秋》的推崇发生了密切关系。董仲舒是汉代公羊春秋学大师。他借阐发孔子写《春秋》的微言大义来宣传“大一统”思想 ,为汉代统一封建国家的巩固找出理论依据。他直言“春秋大一统者 ,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汉书·董仲舒传》) 司马迁对于董仲舒的这个思想十分推崇。他在阐述…  相似文献   

11.
库莫奚族最早见于《魏书》,大约在隋以后才正式简称为奚。本文拟对北朝时期 (包括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库莫奚的经济发展、民族共同体演变、与各种政治势力和与邻族的关系试做探讨。 一、 北朝时期库莫奚的经济发展 《魏书·库莫奚传》载,库莫奚“初为慕容元真(即慕容)所破,遗落者窜匿松漠之间.”“松漠”之意有二:“松”指松山,亦称平地松林,在今河北省围场县以北至内蒙古自治区克什克腾旗西南数百里之地,林木葱蓊,尤多松树。“漠”指松山以西的戈壁沙漠,即以多伦城西和西北为起点之戈壁沙漠,还有西拉木伦河以南、老哈河与西拉木…  相似文献   

12.
长期以来,人们受范晔《后汉书·班彪传》的影响,都认为班固(班彪之子)的故乡在汉扶风安陵,即今咸阳市东北。徐兴海教授等人数度实地考察咸阳、扶风两地后一致认为:班固的故里应在今扶风县,而不在咸阳市东北。因为扶风不仅有班固墓,而且还有很多有关班固及班氏家族的遗迹和传说,而所谓的班固故里“咸阳东北”一带任何历史遗存也没有。  相似文献   

13.
<正> 我在本文上篇中列举从汉代始的四十余例“×持”式构词,认为“持”应是虚义的动词词尾。在此下篇再论“迟”和“持”兼有动词和形容词词尾的性质。下面是“迟”作动词词尾的一些词例和书证。“迟”或“持”有时交叉混用,或异写成另外的字。钦迟。《晋书·陶潜传》:“剌史王弘以元熙中临州,甚钦迟之。”又《殷仲文传》:“东阳,无忌所统,仲文许当便道修谒,无忌故益钦迟之。”符定一《联绵词典》释此词时引《汉书·杜周传》“少言重迟”句谓:“盖‘迟’犹‘重’也。”甚误。饮迟之义为敬仰,由“钦”字来,与“迟”全无关涉。“重迟”中“迟”为迟顿义,与“钦迟”中全不相同。  相似文献   

14.
本文拟从中国历代刑法的名称及字形,音义方面的发展变化作简略的探讨。中国最早的法律产生于黄帝时代,名曰《李法》或《理法》。《汉书·胡建传》:“黄帝理法曰:壁垒已定,穿(?)不由路,是谓奸人,奸人者杀。”从其内容看就是惩罚犯罪的法律。唐、虞时代的刑法名称,根据《尚书·舜典》:“慎徽五典,五典克从”;“修五礼”;“汝作土”。《尚书·吕刑》:“率义于民棐(音匪)彝(音移)。”的记载,可见唐虞刑法的名称有“五典”、“五礼”、“士”和“彝”。  相似文献   

15.
“浙江”原是江名,后来演变成为省名。它出现于秦汉以前,初见于战国时纪录成文的《山海经》,次见于西汉的《史记》及东汉的《越绝书》和《吴越春秋》。《山海经·海内东经》载:“浙江出三天子部。”《史记·秦始皇本纪》:秦始皇上会稽(今绍兴)祭大禹,“至钱唐(今杭州),临浙江,水波恶,乃西百二十里,从狭中渡。”《越绝书·记地传》:“勾践与吴战于浙江之上。”《吴越春秋·勾践入臣外传》:勾践与大夫种范蠡“入臣于吴,群臣皆送至浙江之上,临水祖道,军阵固陵”(固陵后改西陵,即今萧山西兴)。文中提到的浙江即今之钱塘江,尚不是政区的名称。钱塘江古称浙江,据《方舆胜览》说:“浙江,取其曲折以为名。”《大明一统志》又说:“江口有山,居江中,潮水投山,十折而曲,故云浙江。”《读史方舆纪要》引卢肇的话也说:“浙者,折也。取潮水出海屈折倒流也。”三说雷同,都和江道曲折有关,折加水为“浙”,故浙江又有“之江”、“曲江”等别称。  相似文献   

16.
奚又称库莫奚,始见于《魏书》,历经魏、晋、南北 朝、隋唐,到辽代已发展成为一个相当大的民族共同体。据 《辽史·百官志二》记载,辽代的奚六部与契丹五院部、六 院部、乙室部合称为四大王府,为“大部族”。奚族归附金 代后,又被编入猛安谋克,这是各部按地域的又一次划分。本 文主要探讨奚族归附金代及金代奚族猛安谋克分布、演变及 特征等问题。一 辽代奚族主要分布在中京道地区,即金代的北京路地 区,当为今河北省承德地区、辽宁省朝阳地区西部和内蒙古 赤峰地区(原昭乌达盟)。在金国建立时,征服奚族也是开 国皇帝完颜阿骨打的一项重要作战…  相似文献   

17.
新编《辞海》下册4290页“刮地皮”条,举书证为:《新唐书·程晔传》:“[李固烈]请还衡州,既治装,悉帑以行。军中怒曰:‘马瘠士饥死,刺史不弃毫发恤吾急,今刮地以去,吾等何望?’”按:此条书证谬误有三:一是拼“日华”二字为一字“晔”,造成人名误称,引起篇目之误,《新唐书·卷二一三》作《程日华传》;二是引文首句方括号,只应施于“李”字,“固烈”之名为原文所有,不当括入;三是地名本作“恒州”,引  相似文献   

18.
《学问》2015,(3)
据《汉书·地理志下》记载,汉西安平县位于马訾水(今鸭绿江)入海处,今丹东市附近。20世纪80年代以来,学者根据当地出土的陶瓦铭文"安平乐未央"、"安平城",认为汉志记载衍误,该地实为汉安平县故地;或根据《辽史·地理志》的记载,认为阜新市彰武县四堡子乡小南洼一带才是汉代西安平故地。因辽志的记载难以征信,且汉代存在大量同名县前加"东、西"等字以示区分的情况,汉志所记载西安平的方位准确无误,并可与考古发现相互印证。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典现实主义诗歌渊远流长,产生于西周初至春秋中叶的《诗经》,可视为它的源头。《诗经》广泛地展示了周代的社会生活,反映了我国奴隶制由盛到衰的历史转变过程。“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公羊传》宣公十五年注),《诗经》也反映了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揭示了奴隶主对劳动者的残酷剥削和压迫。汉乐府民歌,“有赵代之讴,秦楚之风,皆感于哀乐,缘事而发”(《汉书·艺文志》)。建安诗人则“慷慨以任  相似文献   

20.
渤海史识微     
一、“许国公”和“震国公”《旧唐书·渤海传》谓大祚荣“圣历中,自立为振国王”(“振”,《新唐书》作“震”)。溯言“万岁通天年,契丹李尽忠反叛,祚荣与靺鞨乞四比羽各领亡命东奔,保阻以自固”,事不及乞乞仲象。如此,大祚荣何以自称振国王之缘由不清,读者亦无从推知。而《新唐书·渤海传》记营州起事时,则首述乞乞仲象。谓“有舍利乞乞仲象者,与靺鞨酋乞四比羽及高丽余种东走,度辽水,保太白山之东北,阻奥娄河,树壁自固。武后封乞四比羽为许国公,乞乞仲象为震国公,赦其罪”。述及祚荣,则阐明其为乞乞仲象之子,后“祚荣即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