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营城市的核心是城市政府对城市资源的市场化运作。成都的发展要从经营城市的角度与高度,积极培育经济增长极,形成城市核心竞争力。本文简要的陈述了成都经营城市的战略推进,并着眼于成都的新发展,提出了成灌绿色高科技展示带建设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在宋代,成都是一座环境优美的城市,也是当时全国人口众多、商业繁荣的大城市之一。城市发展与自然生态环境相得益彰,实为今天许多大城市解决环境问题的一个借鉴。本旨在探讨宋代成都城市生态环境的状况及形成原因,为目前成都城市持续协调发展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提供史料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3.
空港,是成都成功打造西部国际门户枢纽城市的核心要件。发展空港经济,是成都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国家中心城市的重要支撑。但有空港,并不必然会形成空港经济。因此,推进成都空港经济发展,需要有前瞻性的战略风险意识。论文从影响空港经济发展的关键变量入手,结合成都实际预判性地分析了成都空港经济发展可能面临的六大风险,并针对风险提出了应对风险的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4.
伴随国内经济发展新常态特征愈加明显,"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等新的区域发展战略深入推进,成都作为西部特大中心城市正在统筹谋划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发展战略。借助SWOT分析法,深入分析了成都市在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中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立足成都实践,围绕最新发展战略布局,成都应着力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区域创新创业中心、构建开放共享经济体系、建设宜居宜业城市和形成横纵错位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5.
清代大规模的移民运动,使成都人口迅速增长。移民定居成都后相继建立以地缘关系为纽带的会馆,以维护他们在成都的发展。作为清代成都移民文化的杰出代表之一,成都境内形态各异的各省会馆,不仅是清代西南建筑的杰出代表,还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成都社会的发展,使成都的工商业陆续恢复,城市建设也日渐完善,各地文化更通过会馆实现了交汇与融合,形成独具特色的成都文化。  相似文献   

6.
构建成都绿色生态都市圈,有利于形成成都都市圈经济、社会和生态统一的平衡系统。先核算成都都市圈的相对绿色GDP,以观察扣除工业环境因素的真实经济增长绩效,然后以绿色生态建设、绿色产业发展、绿美城乡建设、绿色生活方式、城市绿色发展五维视角,构建成都绿色生态都市圈环境指标体系,利用极值熵值法对环境质量指数进行测算和分析。结果表明,成都都市圈的绿色生态建设不平衡,子系统发展水平高低次序为:绿色产业发展>绿美城乡建设>城市绿色发展>绿色生态建设>绿色生活方式。因此,构建成都绿色生态都市圈尚需在生态文明建设上进一步采取系统举措。  相似文献   

7.
古代成都城市发展水平较高,曾是四川乃至中国西南地区的中心城市.进入近代以后,成都城市发展相比于沿海沿江城市明显缓慢下来,成为近代中国比较典型的发展滞后型城市.近代成都城市发展滞后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其中交通地理条件的制约、新型经济因素微弱以及多年战乱的摧残无疑是其中最为重要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在和谐成都城市建设中,城市的文明和发展程度与现代科技传播密切相关。大众传媒科技传播为建设"和谐成都"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它为"和谐成都"、"智慧成都"营造良好的科学环境;是提升广大市民科技素养的重要力量;为传播民生科技,实现和谐成都提供重要支撑;促进城市科学管理,高效运行,推动人文成都、田园成都加快实现。  相似文献   

9.
对四川支柱产业规划的再认识及对成都产业发展取向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川产业、尤其是支柱产业发展决定成都市产业发展取向。课题组认为 ,在中国加入WTO和西部大开发背景下 ,四川应对支柱产业的确定进行更深刻的分析 ,以确保规划的实现和未来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相应 ,成都还应根据自身条件和优势 ,确定自身的产业发展规划与战略。这样 ,成都才能形成未来强大的城市竞争力  相似文献   

10.
成都市产业应怎样集群以形成城市竞争力,是一个仍然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根据中国产业发展的时代特征和成都现状,成都只有吸引区外带来的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及大额资金,产业才能有效聚集.为此,分析区外资金在中国投资的时代特点,指出,成都是国外可能投资的中国内陆的产业岛,成都关键是要搞好基础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建设,以吸引和支撑区外投资.为此,政府要审时度势,对成都产业要有一个科学合理的定位.  相似文献   

11.
成都作为中西部重要的副省级城市,城市发展规模、综合经济实力、辐射力与影响力、信息交流能力、国际竞争能力等方面在中西部地区具有较为突出的领先优势。在副省级城市中,成都与武汉、杭州发展水平相当,在城市发展阶段、功能定位、产业布局等多方面非常相似,近年来更是呈现齐头并进、竞相追赶的局面。为分析三座城市各自的优势和差异,找准成都在全球城市体系中参与合作竞争、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方向机遇,本文重点对三座城市的经济产业、教育科技、区位资源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提出成都推动城市差异化发展,加快提升城市能级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2.
成都与四川藏区经济发展兼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都和四川藏区各自存在着经济发展的优劣势 ,兼容发展是社会化大生产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是经济全球化和加入世贸组织新形势的客观要求 ,也是以成都这一大城市为中心的经济区形成和发展的必然结果。必须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 ,全面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与时俱进 ,开拓创新 ,按照客观规律要求 ,以人为本 ,遵照“游戏规则” ,从项目入手 ,充分发挥政府作用 ,抓好龙头企业 ,逐步推进成都与四川藏区经济的兼容发展。  相似文献   

13.
城市核心竞争力是衡量城市发展的核心要素,提升城市的核心竞争力则是城市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根本手段.根据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理论,并运用层次分析模型和评分测度方法可对成都近郊城市的核心竞争力作一量化比较.研究结果显示,成都近郊城市核心竞争力从大到小依次为都江堰市、双流县、新都区、郫县、温江区、金堂县、龙泉驿区.这一分析结果是符合实际情况的,今后仍应采取强化特质核心资源、提升主导产业能级和增强城市主体创新能力与综合素质的发展举措,以进一步提高成都近郊城市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4.
唐宋诗词中的成都绿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宋时期,成都自然环境优美,城市建设与生态环境和谐统一,涌现出大量城市景观诗文,形成蜀地特有的生态环境和文化氛围。归纳分析唐宋诗词,从中可以窥见成都城市的绿化建设状况,有助于传承发扬城市文脉,为当今环境友好型城市建设提供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15.
城市群发展过程中,非增长极城市面临资源流出多、接受核心城市扩散效应少的困局。座落于成都和重庆两大增长极中间的遂宁市积极发挥环境资源优势,科学规划城镇体系,开创组团发展模式,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完善城市生态,吸纳绿色产业形成体系,在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基础上融入绿色化,形成了有遂宁特色的绿色发展模式。遂宁市的绿色发展对于其他地区的经济发展方式选择具有参考与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一体化发展是经济一体化和城市群建设达到一定程度的必然产物,也是扩大城市规模和增强竞争力的必然手段。随着"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成渝城市群等国家战略的实施,四川成都肩负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的重任,传统的单核集聚发展模式不再适应时代需求,必须与周边城市抱团发展,形成更大的合力参与国际分工。"1+7"的成都平原经济区在2016年经济总量突破两万亿,一体化发展基础良好。通过成都与其他城市群发展对比,分析平原经济区一体化发展瓶颈,加强规划引领、建立协调架构、无缝全域对接、区域联防联治将是继续推进经济区一体化发展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7.
明代国内城市的发展,是大一统局面和封建制度日趋成熟的标志。随着明代中叶以后商品经济的逐步发展,国内城市形态、功能日渐完善。本文以成都城郭营造、成都府属郡邑筑城和成都城市空间布局三个侧面,来反映明代内陆地区城市发展的一般状况。  相似文献   

18.
中国成都是一个颇具性格的城市。本文共分6个部分,全方位多角度地论析了成都的城市形象定位问题。第1部分是对成都城市形象定位的总体思考,第2—5部分逐一审视了成都这座城市已有的历史定位、官方定位、媒体定位和民间定位,第6部分提出了作者本人对成都城市形象定位问题的深入思考与个人建议。本文认为,为一座城市定位必须涵盖这座城市历史的文化传承和现实的新生要素,还需为城市的发展留足后世的空间,以更开阔的眼界来看待成都,即珍视历史,正视现实,注视未来。有鉴于此,本文提出“生态天府,人文蜀都”即是关于成都城市形象定位的试探性结论。  相似文献   

19.
成都会展与城市营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十年来,成都会展业发展十分迅速,充分体现了会展经济联动性、展示性和效益性的特点;成都会展对城市营销已经起到了集聚效应、名片效应和宣传效应,但要进一步发展成都的会展经济,必须服从于城市定位,加强宣传与包装,实施整合营销。  相似文献   

20.
成都的城市精神及其内涵是:雍容大度--成都自古以来面对外部世界的的博大胸襟与气度;张弛有道--成都生产与生活、继承与革新追求和谐与平衡的基本格调;追求卓越--成都市城市发展的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