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9 毫秒
1.
《儒林外史》被鲁迅称作是中国讽刺小说的杰出作品。但是,鲁迅所说的讽刺与现代美学意义上的讽刺是有区别的,把《儒林外史》看成是幽默小说更具合理性。《儒林外史》的幽默是悲伤、冷峻、绝望、荒诞的幽默,和美国文学流派中的“黑色幽默”有许多相同之处,都是作者对残酷现实的一种过激的心理反应。  相似文献   

2.
《儒林外史》和《围城》是中国讽刺小说发展史上的两座高峰,本文对二者讽刺艺术不同的内涵和艺术成就进行了比较。文章认为《,儒林外史》的讽刺对象直指社会制度和社会风气《;围城》则揭示了人性的根本颓败与人类的生存困境,而将道德判断延期《。儒林外史》的讽刺采用客观呈现的叙事方法,而《围城》的讽刺则采用主观说明的叙事方法。  相似文献   

3.
《围城》与《儒林外史》是两部不同时代的讽刺小说,均以高超的讽刺艺术擅长.在炮容上又都是知识分子小说,非常值得比较研究笔者认为《围城》在讽刺艺术上既有与《儒林外史》一脉相承之处,亦有创新的地方.在主题上,《围城》既堪称一部"新《儒林外史》"又超越了《儒林外史》,上升为一种哲理的境界.  相似文献   

4.
一讽刺小说作为一种文体,一种样式,在中国不算发达。按照鲁迅的观点:“小说中寓讥讽者”,虽“晋唐已有,而在明之人情小说为尤多。在清朝,讽刺小说反少有,有名而几乎是唯一的作品,就是《儒林外史》”。在此之前,讽刺作为一种手法,一种职能,一种色彩,虽然早已散见在各种体裁的文学作品之中,但是作为一种文学体式的确立,是直到清代《儒林外史》的出现,于是“说部中乃始有足称讽刺之书。在此之后的《官场现形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等书,“虽命意在于匡世,似与讽刺小说同伦,而辞气浮露,笔无藏锋,甚且过甚其辞,以合时人嗜好,则其度量技术相去亦  相似文献   

5.
吴敬梓的《儒林外史》是部杰出的讽刺性小说。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指出t迨迨吴敬梓《儒林外史》出,乃秉持公心,指摘时弊,机锋所向,尤在士林;其文丈戚而能谐,宛而多讽;于是说部中乃始有足称讽刺之书。”《儒林外史》的成就的确是很高的。然而,它“机锋所向,尤在士林”,却决不等于说它是反儒的。在“四人邦”所谓儒法斗争贯穿一部中国史的谬论影响下,前些年有的人片面地看问题,从形式上看问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四个方面全面论述《儒林外史》卓绝千古的讽刺艺术:作为中国传统讽刺文学的集大成者和创新者,吴敬梓很好地处理了讽刺与理想、肯定性人物与否定性人物之间的关系;在以含蓄蕴藉的笔词表达讽刺情绪方面,作者确立起冷静的讽刺品格;在讽刺的喜剧气氛里,作者嘲弄了滑稽丑人物,透过喜剧性形象直接逼视到了悲剧性的社会本质,造成了悲喜剧交融的美学风范,增强了讽刺效果;以对社会百态的“实录”作为基本的创作原则,在此基础上发展出以白描为中心的一系列具体的讽刺艺术方法。吴敬梓对讽刺艺术的全方位探索,使得《儒林外史》成为一部文学史上罕见的成熟的讽刺巨作。  相似文献   

7.
钱钟书的长篇小说《围城》于一九八○年再版后,引起了知识界的轰动。敏泽称之为“讽刺艺术的杰作”,李健吾誉之为“新《儒林外史》”。“的确,以讽刺抗日战争时期国统区知识阶层为着眼点的优秀长篇小说《围城》,作者以其超众的才华和渊博的知识,用富有哲理而又轻松幽默的语言,以高度的智慧和素养,描绘出那些知识分子的愚妄和自私,庸俗和无耻,绘出了一幅新儒林的群丑图,令人联想到我国古代著名的讽世小说《儒林外史》。难怪夏志清在他的《中国现代小说史》中推崇“《围城》是中  相似文献   

8.
《儒林外史》是一部反映清前期科举社会士人生活的长篇讽刺小说。吴敬梓通过讽刺江南士人的众生相,抨击的是已经日益腐败的科举制度。我们今天要读懂《儒林外史》,必须了解清代的科举制度。如要搞清《儒林外史》中童生、贡生、监生、生员、用才、举人、进士等一批与科举考试有关的重要称谓,就必须搞明白清代科举资格考试。  相似文献   

9.
鲁迅在《中国小说的历史变迁》里,称赞《儒林外史》的作者吴敬梓“工于表现”,“在中国历来作讽刺小说者,再没有比他更好的了”。统观全书,这最好的讽刺功夫,集中表现在《范进中举》的精彩片断里。“中举”,正处在由民而官的转折点上,吴敬梓巧妙地抓住这个转折点对下,展现民间的世态风情;对上,揭发官场的种种丑恶;从中展开广阔和生活画卷。在对比中讽刺,在讽刺中对比,而且多角度多层次作立体聚集式反映,异彩纷呈,堪称一绝。  相似文献   

10.
《儒林外史》描写戏曲演出活动的目的 ,或是为了营造一个真实的环境 ,或是由此来刻划人物的性格。优伶鲍文卿是小说中为数不多的正面人物之一 ,作者塑造此形象的目的是将他与一些儒士作对比 ,从而突出读书人的行己无耻。“虽云长篇 ,颇同短制”是《儒林外史》最有特色的结构 ,然而此结构并非独创 ,是对《四声猿》之类的明清杂剧的仿照。《儒林外史》常以人物命运与行为的突转来增强讽刺效果 ,这显然是运用了戏剧性的表现手法  相似文献   

11.
鲁迅在《中国小说的历史变迁》里,称赞《儒林外史》的作者吴敬梓“工于表现”,“在中国历来作讽刺小说者,再没有比他更好的了”。统观全书,这最好的讽刺功夫,集中表现在《范进中举》的精彩片断里。 “中举”,正处在由民而官的转折点上。吴敬梓巧妙地抓住这个转折点,对下  相似文献   

12.
浙江图书馆藏有孤本文献童叶庚《增补儒林外史眉评》一部,诸多《儒林外史》资料汇编失收,亦未见其它论著征引。是集作于清光绪十九年,所评版本为《齐省堂增订儒林外史》,是现存部头最大的《儒林外史》评点。作为晚出的评点,《增补儒林外史眉评》却没有朴学重考据的痕迹,而是集中在对小说情节人物的评骘和写作技法的鉴赏上。童叶庚对作者的写作意图和褒贬倾向把握得比较精准,对人物的评价颇为公允,对小说情节和艺术特性的辨析更为细致,且有不少独到见解。《增补儒林外史眉评》丰富了《儒林外史》评点研究材料,对深入理解和把握小说亦有裨益。  相似文献   

13.
讽刺艺术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着重要的位置。本文将两部古代小说:李渔的《十二楼》与吴敬梓的《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作一比较,寻觅其间的异同。  相似文献   

14.
《儒林外史》是一部优秀的的讽刺小说,其讽刺艺术标准大致可以从两个方面把握:一是作家正确感受生活、评价生活的内在认识———情感尺度;二是作家把生活真实和这种内在认识———情感尺度展示出来的表现尺度。正是二者的统一,使这部作品成为一部“秉持公心,指谪时弊”,而又“戚而能谐,婉而多讽”的讽刺杰作。  相似文献   

15.
著名学者钱钟书先生的长篇小说《围城》是“一个讽世之作,一部新《儒林外史》”,作品的基调是讽刺,其语言处处显露出讽刺的机锋。特别是小说中的数百个比喻,其中不乏讥讽时政腐败、嘲弄社会丑恶的凌霜利剑。拙文仅就这种讽刺性比喻的构成及其表达特点,谈谈自己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正>《聊斋志异》揭露和抨击了以八股取士的科举制度的罪恶和弊端,这是很多评论者公认的.但是,对它揭露的广度和深度,认识就不一了.有的说,它的批判锋芒主要是指向“耳鼻并盲”的主考官:“做好文章的考不取,做坏文章的考取了”.有的说,蒲松龄的思想达到了他“那个时代能够达到的高度”,《聊斋志异》中揭露和讽刺科举制度腐朽堕落的某些篇章,“连《儒林外史》也不及它痛切”,以致可以说,《聊斋志异》中有一部“儒林外史”、“儒林丑史”、“儒林痛史”…….这种种说法都不无道理;但我觉得  相似文献   

17.
人们常把作家比作“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作为灵魂的工程师,应该努力探索人物内心的奥秘,积极表现人物的精神世界。吴敬梓创作的《儒林外史》,在探索和解剖人物灵魂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列宁在1915年致阿尔曼德的信中指出:“在小说里全部的关键在于个别的环节,在于分析这些典型的性格和心理”。我们评论《儒林外史》,除了研究其讽刺艺术,还应该总结其心理描写的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18.
关于《儒林外史》“幽榜”一回的作者问题,一直有所争论。金和在《儒林外史跋》中首先提出“幽榜”不是吴敬梓所作,他说:“先生(敬梓)著书皆奇数。是书原本仅五十卷,于述琴棋书画四士既毕,既(即)接《沁园春》一词,何时何人妄增‘幽榜’一卷,其诏表皆割先生文集中骄语襞积而成,更陋劣可哂,今宜芟之以还其旧。”接着,《儒林外史评》(黄小田与天目山樵合评本)中,也认为是“伧父”“搀入‘幽榜’一回,真如狗尾”  相似文献   

19.
《儒林外史》和《围城》两部讽刺小说都自觉接续了小说喜剧性的传统,同时未忘对社会人生的严肃思考,形成了悲喜剧交融的审美品格。但在构成小说喜剧性元素的丰富性方面,《围城》显然远远超过了《儒林外史》,在讽刺之外,充分运用了滑稽、幽默、机智等多种喜剧元素,增强了作品的喜剧效果。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文学发展的长河中,从先秦诸子散文到清代的《聊斋志异》,讽刺艺术是源远流长的。而吴敬梓的《儒林外史》则是我国古典文学中讽刺小说的一座丰碑。中国现代文学正是在继承和发扬了古典文学讽刺艺术传统的基础上,又吸收了果戈里、契訶夫、莫泊桑、狄更斯等外国著名作家的讽刺艺术技巧,形成了现代中国新的讽刺文学源流。鲁迅是中国现代讽刺文学的宗师,他的现实主义小说集《呐喊》、《彷徨》和《故事新编》中的不少作品,都是驰誉中外的讽刺名篇。他的讽刺小说所表现出的对生活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