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农地整理项目的效益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农地整理项目效益分析是土地整理研究中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目前我国关于农地整理项目效益分析的研究很薄弱。确立农地整理项目效益分析指标体系及其指标权重,提出农地整理项目效益分析综合判断模型十分重要,可以对今后的农地整理项目效益分析提供理论与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2.
众所周知,土地整理对土地的科学合理利用至关重要,土地整理项目实施后的效益究竟是否与预期一致也逐渐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本文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对内蒙古科尔沁左翼后旗金宝屯镇斯布奎等二嘎查土地整理项目的效益进行后评价,以期真实清晰地反映该项目的实施效果。  相似文献   

3.
论土地整理项目综合效益评价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分析了目前土地整理综合效益评价中存在的缺陷和问题 ,运用多目标决策的数学方法在土地整理项目综合效益评价模式 ,使土地整理综合效益评价科学化和定量化。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目前土地整理综合效益评价中存在的缺陷和问题,运用多目标决策的数学方法在土地整理项目综合效益评价模式,使土地整理综合效益评价科学化和定量化.  相似文献   

5.
土地整理对提高土地利用率和改善生态环境起着重要的作用.针对芮城县学张乡土地整理项目的现状,从社会、经济、生态三方面分析了土地整理效益.并对该项目在规划设计、预算价格、施工单位、审批时间和规划文本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农村土地整理综合效益评价——以山东省章丘市为例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以山东省章丘市土地整理项目为例,构建平原地区农村土地整理效益评价的指标体系,并运用层次分析法与模糊综合评判法的有机结合.建立多层次模糊综合评判模型,对章丘市土地整理的综合效益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经济效益"很好"、社会效益"很好"、生态效益"较好"、综合效益"很好".以期为平原地区的土地整理项目效益评价的研究和实践提供科学依据,并在今后的土地整理实践中有针对性地加以改进,促进土地整理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7.
公众参与土地整理的研究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有效的公众参与可以更好地监督政府行为和维护公众利益,可以提高土地整理项目的运行效率。对国内外公众参与土地整理项目的研究成果与实践进行了回顾,总结了以德国、荷兰、日本为代表的国外公众参与土地整理的特点和模式;进而从公众认识、参与现状、参与机制和影响因素4个方面分析了国内公众参与土地整理项目的研究进展,认为公众参与是保证土地整理事业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提出了今后中国公众参与土地整理项目的探索领域。  相似文献   

8.
案观生态学注重空间格局和生态过程的研究,对完善土地整理项目规划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以景观生态学规划思想为指导,对我国现行土地整理项目规划进行了反思。以房县军店镇土地整理项目规划为例,从规划的技术路线和具体方法方面,系统阐述了土地整理项目的景观生态途径,使土地整理与乡村景观风貌建设、生态环境建设协调统一。  相似文献   

9.
在全国各地不断加大土地整理投资力度的背景下,研究土地整理项目的效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法中的C2R模型,建立了土地整理项目效率评价指标体系,并对贵州省的10个项目的效率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DEA方法是一种研究土地整理项目相对效率的有效手段,运用其评价土地整理项目的效率具有广阔的前景.并针对贵州省这10个土地整理项目存在的总体效率值不太高、且差异大的问题,提出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0.
土地整理项目后评价研究进展及其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土地整理项目评价属于项目后评价中的一种类型,其后评价的目标、程序、基本理论和方法都是在项目后评价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国外项目后评价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体系。分析了国外项目后评价发展趋势、土地整理项目后评价进展,并提出了推进我国土地整理项目后评价工作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1.
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中的利益相关者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利益相关者分析认为,在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中,不合理的利益分配可能导致合作共赢陷入囚徒困境、过度的行政主导可能激发社会矛盾、农民集体组织的虚置及土地制度的缺陷导致农民利益极易受损、短期化倾向将影响我国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的可持续性。然而,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过程利益关系错综复杂,达成利益的相对一致较为困难,在实践中潜藏着某些难以预料的风险,但并不能因此否定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在缓解城乡土地利用供求矛盾、探索让农民分享城市化带来的土地增值收益和促进现代农业增长等方面的重大现实意义。从总体上看,有序推进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的关键在于建立多种利益主体公平的共同参与机制和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以此实现可持续推进的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12.
土地整理中土地经济效益分析——以山东省阳信县为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山东省阳信县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为例,采用静态经济效益分析、动态经济效益分析和敏感性分析三种分析方法对土地整理后土地经济效益进行了详细分析.其中静态经济效益分析采用投资收益率和静态投资回收期为参数,动态经济效益分析采用净现值、内部收益率和动态投资回收期为参数,敏感性分析分别以投资收益率和净现值为指标,选择销售收入、经营成本和投资三个因素研究其变化对上述两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本项目的经济效益是显著的.  相似文献   

13.
以山东省日照市土地整理项目为例.实证研究了GIS空间分析法和多因子综合评价法相结合的土地适宜性评价方法在土地整理中的应用和效果.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地划分土地质量等级及其范围,为土地整理项目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农地整理项目实施中农民的受益与受损研究对完善农地整理项目投资政策和补偿政策具有重要参考作用。以湖北省5个县区为例,利用农户问卷调查数据分析农地整理实施中农民受益类型及其支付意愿、农民受损类型及其受偿意愿。研究表明:农民的受益类型包括灌排水更方便、通行更便利、投劳收入、耕地质量提升、增加耕地面积等类型,前三者较显著,后两者不明显;农民受益后的支付意愿是,绝大多数受访农民愿意为受益而义务投工或出钱,但也有少数受访农民拒绝支付;即便农民意愿采取同种支付方式,但农民之间的支付额度仍存在差别。农民利益的受损类型主要包括耕地被占用、青苗损失、耕地质量降低、田块分割、塘堰被填、祖坟迁移、房屋拆迁等损失类型,前四者的发生比例很大,后三者的发生比例较小;农民利益受损后的受偿意愿是,100%的利益受损农民认为利益受损应获得补偿;不同的利益受损类型,农民期望的受偿方式存在较大差别;不同的利益受损方面,农民意愿接受的受偿额度存在较大差距。在调整和改进农地整理项目投资政策和补偿政策时,应以农民需求和农民意愿为导向,提高农地整理项目的农户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效益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是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平台,对农村经济发展、生态环境和社会发展有重要影响。本文首先建立了土地综合整治有关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方面的各项评价指标,并利用灰色系统理论中的关联投影法构造了灰色关联度判断矩阵,通过计算各评价方案的灰色关联投影值,判断各决策方案与理想方案之间的接近程度,以此来比较所选项目区内各个项目效益的大小,并根据评价结果对实施不同整治工程内容的两类项目进一步进行比较分析,得出以居民点整理和新村建设为中心的综合整治效益较好,但对农村土地不能忽视农田整治的结论。  相似文献   

16.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是对农村居民点整治规划的新思路,被广泛应用在当前新农村建设中,对邙山镇六村居民点整治“迁村并点”的规划方案加以研究,探究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迁村并点”模式下可取得的规划效益,“迁村并点”不仅可以促进土地的节约集约利用,而且可以完善公共基础设施,改善农民的居住环境;同时还可以促进农村的经济发展,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进程;但最终的规划效益取决于方案的实施情况,所以在规划方案实施过程中,为政府监督管理部门提供政策参考;也为农村居民点整治后的效益评价体系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开展农村土地整治是中国应对经济发展的土地资源瓶颈约束,促进土地集约利用,推进城市化和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战略。文章界定了农村土地整治项目私人投资的两种模式,首先从土地投入、资本投入以及综合考虑两种要素投入三个视角给出了土地整理项目收益分配的理论表达,研究表明,相对于单一以各村节余建设用地指标或对项目的投资贡献作为收益分配的依据,综合考虑两种要素投入的分配结果较好地体现了公平和效率原则。重点分析了两村合作基于土地投入、资本投入和收益均分博弈三种模式的投资分担均衡,研究得到博弈的两个纯策略纳什均衡和一个混合策略纳什均衡。  相似文献   

18.
从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内涵和要求出发,分析了现有居民点整理潜力测算方法的利弊,提出了城乡建设用地挂钩的潜力调查及测算方法。以随县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出其规划目标年(2020年)按人均用地指标法推算的随县居民点整理理论潜力为8 314.66hm2,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规模可达到1 003.58hm2,扣除安置用地,挂钩指标可达805.47hm2。研究表明:采用现有的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的测算方法测算的潜力是理想条件下增减挂钩的最大潜力;而实际潜力需要在拟定拆旧和安置地块基础上,通过实地核实图斑,推算整理复垦新增耕地面积,以及因安置占用的耕地面积,由此推算挂钩潜力指标。  相似文献   

19.
在农用地分等技术规范的基础上,按照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设计、实施、验收等环节的标准和要求,对农用地分等质量评价体系和土地开发整理设计标准之间存在的矛盾进行分析探讨,提出了在标准样地体系控制下,建立新增耕地土地利用系数计算模型,形成了一套适合丘陵地区新增耕地质量评价方法,为土地开发整理质量验收提供依据,为实现耕地动态占补平衡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0.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我国现行土地开发整理管理模式和特点,提出了土地规划设计不到位,土地开发整理意识不强,项目法人缺位等问题,对现行管理模式与代建制管理模式进行比较,指出代建制模式的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