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 毫秒
1.
其实和你一样:他出身卑微,却心怀远大理想。多年前,他在1983年版的《射雕英雄传》中扮演那个宋兵乙,为增添一点点戏份,他请求导演安排“梅超风”用两掌打死他,结果被告之“只能被一掌打死”。这个年轻时被称作“死跑龙套”的卑微小人物,第一次当着导演的面谈到演技的时候,在场的人无一例外都哄堂大笑,但他依然不断思索。不断向导演“进谏”,直至2002年自己当一回导演。那年,他获得了金像奖“最佳导演奖”。  相似文献   

2.
卑微的救助     
他是一个卑微的小人物,没有工作,但他却一直关注着比他更加卑微的人——乞丐、残疾人;他创建了“感恩中国”的个人网站,呼吁更多的人关注和关心生活在底层的弱者。在这个寒冷的冬天,他让这些弱者感受到了一丝温暖。尽管他的行动和义举常常被称为——“我该对小杨丹的死负责,真的。”张仁杰喃喃自语道。他把头埋在手掌中,许久才缓缓抬起头来,眼眶是湿润的。“我真不该让她回河南。”杨丹是个8岁的小姑娘,患有先天性心脏病。一个月前,张仁杰在北京某大学门口见到和父母一起乞讨的杨丹,她的脸被冻得通红,看着让人心疼。张仁杰跟踪这一家子,穿过…  相似文献   

3.
余绍成 《中华魂》2014,(16):19-21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相似文献   

4.
“血的代价”—鲁迅生死观的社会时代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纪念与忘却”、“轻死与韧战”两方面研究了鲁迅悲壮的献身的生死观。作为“死的随便党”的鲁迅并不畏惧死,但认为革命、改革、反抗都必须思虑“血的代价”,这是他经历了多次血的教训后增长的理性认识,是他对生与死进行文化哲学思考后转向社会政治思考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汤显祖在多年指导排演“临川四梦”和他人剧作的活动中,积累了丰富的导演经验并上升为理论,在中国古代戏曲导演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他的“四梦”题词,是对戏曲导演思想的阐释;他所提出的“意趣神色”,是其戏曲导演艺术的精髓;他撰写的《庙记》,是从导演角度论表演艺术的经典。而且,他在导演实践中注重培育创作集体,注重以艺德育人。  相似文献   

6.
尼采决不是第一个谈上帝死了的哲学家,但他对上帝观念抨击却具有震撼时代的威力,“到现在仍未能完全找到处理之法,亦无法完全复原。”“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流行美国的“上帝死了神学”就深受尼采、朋霍斐尔(D.Bonhoeffer)等人的影响,以至神学家汉密尔顿(W.Hamitton)雄心勃勃地要把“上帝”一词从词典里拿掉,他在《把上帝从字典中拿掉》一书中说,“今天我们甚至不能理解尼采关于‘上帝死了’的呼喊,因为即使这样,我们又如何知道?不,现在的问题是‘上帝’一词死了。”“在上帝死亡神学家看来,不仅上帝死了,而且“上帝”一词…  相似文献   

7.
林肯的雅量     
在美国众多总统中,亚伯拉罕·林肯是唯一出身于贫民阶层的总统,他为反对奴隶制度奋斗了一生。深受美国人民敬仰。由于他在美国历史上所起的进步作用,被人们誉为“新时代国家统治者的楷模”。作为一个出身卑微的人,林肯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固然与他深远的政治眼光、超强的组织能力有关,而他海纳百川、兼收并蓄的博大胸怀,无疑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许嫒媛  张宗 《金陵瞭望》2008,(15):26-26
他,是把握着奥运命脉的“奥运市长”;他,是让世界聚焦的开闭幕式副总导演;他.所在团队研制的奥运火炬传遍世界;他,帮助奥运圣火登顶珠峰……  相似文献   

9.
贾樟柯作为备受关注的中国"第六代"导演,他的影片始终关注处于底层社会的边缘人物,并以一种写实的特征展现了这些卑微的生命在现代化的召唤下追求梦想与时代潮流的过程.以及最终失败的悲剧命运,表达了他对边缘人物的悲悯情怀与独特的人文追求.  相似文献   

10.
李路阳 《21世纪》2001,(8):56-56
朋友,如果有人手中拿着一只活鸽子问你:“这鸽子是活的,还是死的?”你如何作答? 我就曾就此引用过一则机智人物故事:有个国王想对一个聪明人发难,手中拿了一只活鸽子问道:“你说,这鸽子是活的,还是死的?”聪明人说:“国王,这答案就在你手中,请你把手张开,答案就出来了。”国王只估计到聪明人的回答不是死就是活,如果说是活的、他就一掐,让它死掉;如果说是死的,他就松手放飞鸽子。可他没想到聪明人还有第三种回答,而这第三种回答恰恰是极智慧的,悟到了根本。 智慧者比一般人高明,就在于他善于开发自己,善于从自身去找…  相似文献   

11.
捧读2003年高考满分作文《灵魂的膜拜》,真是让人回肠荡气,五脏六腑熨帖。作者的成功给我们一个深刻的启示:考场上的生花妙笔来自深邃的思想底蕴。请看作者对拜伦和王国维诗性人生的解读:“希腊使我生,我为希腊死!”拜伦为诗性的文化而战!“五十之年,唯欠一死,终此事变,义无再辱!”国学大师王国维用个人诗性的生命去殉了诗性的文化!“我只知道,一个沉溺在无穷诗性当中的人,他必定会追逐最寒冷最孤独的空间,他们的眼睛,总是注视着星月以上的境界”,“诗性的人,他们透明美丽的灵魂巨大地在人类的土地上站立,但却卑微而渺小地膜拜在他们所钟爱…  相似文献   

12.
巴赫金的“狂欢化”理论脱迹于古希腊的酒神祭活动及由此形成的西方民间的笑文化传统。巴赫金认为狂欢节有四个特点:全民性、乌托邦理想与现实的暂时相融性、是笑文化的节日、是对“死亡”获得深切感受的节日。相应地,他的“狂欢化”理论也具有这些特点。他的“死亡”艺术观分析了文学作品中英雄(神)之死、平凡的悲剧性人物之死和怪诞人物之死三种类型。  相似文献   

13.
死了也不死,是诗人的诗──试论朱湘的诗杨泉良“静着!他没有死,他不曾瞌睡着,他已从生命的梦幻中醒觉了──”这是英国诗人雪莱在凭吊英年早逝的诗人济慈时所写下的一段文字,把它用在评价。朱湘身上当然也毫无唐突之嫌。朱湘,在他人生二十九载的风雨中,为我们留下...  相似文献   

14.
杜雁  周莉 《华人时刊》2004,(8):30-33
他是著名电影导演将君超和电影表演艺术家白杨的儿子,早年负笈东瀛学习影视导演,捧回中国第一个电视导演大奖;他是中日电视节的发起人之一,营建了中日电视交流与沟通的桥梁;他创造了新中国民间外交史上的奇迹,演绎出了中国房地产业和会展业的经典传奇--“博鳌神话“。  相似文献   

15.
他是著名电影导演蒋君超和电影表演艺术家白杨的儿子,早年负笈东瀛学习影视导演,捧回中国第一个电视导演大奖:他是中日电视节的发起人之一,营建了中日电视交流与沟通的桥梁;他创造了新中国民间外交史上的奇迹,演绎出了中国房地产业和会展业的经典传奇——“博鳌神话”。 他,就是将海南的一个小渔村,魔术般变为举世瞩目的国际交流与对话平台——博鳌亚洲论坛的“总导演”,被誉为“博鳌之父”的蒋晓松先生。  相似文献   

16.
李渔的戏曲美学思想是中国古典戏曲美学的高峰。他提出的“三美”说,对戏曲本质及功能的看法相当全面,兼顾到戏曲的真善美三个方面,突出了戏曲的审美特点,可视为李渔对戏曲的总观点。他将结构列为剧本的基础,提出“结构第一”的观点,这是他戏曲美学的主体。同时,他对戏曲语言有独到见解,十分强调戏曲剧本的表演性,要求创作戏本时充满“机趣”,多为导演与观众“设身处地”。  相似文献   

17.
朱笔生晖 《可乐》2011,(2):62-62
在演艺圈,能够捧红演员的导演大有人在,能够捧红导演的人却鲜有耳闻。中影集团董事长韩三平就是这样的人,可贵的是,他看中的都是“濒临绝境”的导演。  相似文献   

18.
黄豆豆.上海歌舞团艺术总监,国家一级演员,被誉为“我国最年轻的舞蹈家”。他代表国家多次出访演出.被誉为“中国的文化使者”。 粟奕,上海戏剧学院导演系毕业,是上海青年话剧艺术中心演员,也是一名戏剧导演。  相似文献   

19.
“……穆时英死了!他死得实在冤枉!他蒙了一个汉奸的罪名而死了!但他不是汉奸,他的死是在国民党的双重特务制下,他是国民党中央党方的工作同志,但他死在国民党军方的枪下。国民党抗日先烈的名字中没有他,国民党遗属抚恤项下也没有他,但他确确实实为国民党中央工作的,他死得实在冤枉。”  相似文献   

20.
作为职业,记者和演员是两个不同的行当,一个普通记者(哪怕你的报社再小),站在大明星(哪怕你的知名度打到了世界)的面前,你们都是平等的。他的优势是在镜头前,你的长项则在笔下。你的心态应该是平静的。因为你不是追星族,你不必依赖他生存! 可为什么我们的一些记者在写介绍明星的文章时,一开头总是来一句:“他一点儿大明星的架子也没有。”他为什么要有?他凭什么要有?还不是你先仰望人家,才产生这种卑微的心理? 我们大可不必在演员面前,尤其是一个知名度很高的明星或导演面前自惭形秽,以一种终于“走近”明星的喜悦,像中学生那样迫不及待地要求和人家合影,接着,又忙不迭地打开笔记本请人家签字。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