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聊斋志异》和其它文学作品一样,都是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只要我们不把它简单地视为某种自生自灭的孤立的存在,就没有理由忽视其中的历史内容,忽视它与当时社会生活的联系。因此,一些研究者对于蒲松龄所生活的时代特征的论述,对他的交游等情形的追寻,无疑是揭示其深厚意蕴的行之有效的一个环节。但问题是,我们的研究不能仅限于此。作为一部文言小说集,由于蒲松龄本人明确地用它来抒写“孤愤”,所以,我们在分析这部作品时,就不能不特别注意作家的主体情感。说到蒲松龄的主体情感,哪些是最引人注目的部分呢?这似乎颇费踌躇,其实不然,蒲松龄《聊斋自志》说得够清楚的了:“才非干宝,雅爱搜神;情类黄州,喜人谈鬼。闻则命笔,遂以成编。……遄飞逸兴,狂固难辞;永托旷怀,痴且不讳。展如之人,得毋向我胡卢耶?”这是他对自己创作状态的描述,同时也显示了其情感轨迹;而特别拈出“狂”、“痴”二字,于此便可见重心所在。综览全书,“狂”、“痴”也确实是体现了作家丰富主体情感的重要范畴。本文拟就“痴”略加剖析。  相似文献   

2.
《聊斋志异》是中国古典短篇小说的艺术宝库。它所提供的创作经验极其丰富,单是开头和结尾的艺术就值得我们认真研究。短篇小说由于篇幅短小,开头和结尾占有重要的地位。在蒲松龄手下,它们不仅做为故事的开端和结局负有结构上的使命,使作品  相似文献   

3.
《聊斋》语流中的《诗》源方文一五十余万字的《聊斋志异》,在中国文学史的长河中,是下游的一泓清泉。从它的语流里,我们可以看到《诗经》的源派。它直接引用《诗经》的词语就有200多条。现在就引用的不同方式,逐一地进行分析比较。一、沿用原词语蒲松龄把《诗经》...  相似文献   

4.
汪玢玲教授所著《蒲松龄与民间文学》一书(上海文艺出版社1985年出版),自问世以来,引起学术界同行专家的重视,并于1987年5月荣获吉林省长白山文艺奖。细读《蒲松龄与民间文学》全书,觉得这的确是一部内容丰富、独具特色的学术专著,它不仅在蒲松龄研究方面取得了新成果,而且也为研究古代其他有成就的作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一、新的研究角度这部著作之所以能取得新的成就,首先是和作者准确地选择了新的、适宜的研究角度分不开的。蒲松龄是中国文学史上伟大作家之一,他和人民及民间文学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人民和  相似文献   

5.
道士是《聊斋》中的特殊群体,他们往来于仙道与人世,既沾着神道的灵光,又隐身茫茫人海。文章试就《聊斋》中出世的自度型与游戏人间的入世型道士探讨蒲松龄的游仙思想。蒲松龄对飞升的想往使他在某种程度上把道教作为精神上的归依。然而就人生态度而言,蒲松龄又是以儒家思想为主导,强调干预现实生活,积极营造生活的和谐。  相似文献   

6.
蒲松龄出身书香门第,自幼聪慧,学识渊博,是当时闻名乡里的“小神童”。19岁的时候就考得全县第一名,中了秀才,可谓是人见人夸、才气飞扬。蒲松龄的家乡有个姓石的老乡绅,非常不服蒲松龄的才学,暗自发誓要和他比出个高低。这天在大街上,石乡绅和蒲松龄相遇了。他叫住蒲松龄,盛气凌人地问:“听说你年纪轻轻就学富五车,你敢不敢和我比试比试?”  相似文献   

7.
浅论机遇     
在当今的中国学术界,人们对于“机遇”问题的研究主要地局限于科学方法论的领域内。应该承认,把机遇作为一个科学方法问题加以探讨,这对于推进科学认识活动、提高科学研究的效率和加快科学发展的步伐有它的方法论意义。但对机遇问题仅仅作这方面的探索而忽视其他方耐的研讨,这显然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应把机遇问题放在社会生活中加以研究。首先,机遇是社会生活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社会生活在内容上是极其丰富的,在形式上又是多样复杂的,抽取其中任何一面都不可能充分揭示其全部内涵和外延。科学认识活动只不过是整个社会生活的一个部分,它虽然从一定层次和特定角度上反映和表现着社会生活的状况及其变化和发展,但它不足以也不能替代整个社会生活及其不断演变。我们绝不能认为认识和把握了科学认识活动也就理解了整个社会生活。从社会生活本身来看,它并非是单调刻板的。其中,既有历史必然性的存在,它表现着社会存在和发展的规律性,决定着社会生活的变迁,同时又存在着无数的偶然因素,它表现着社会存在和发展的盲目性,可以加速或延缓社会发展的进程,使社会的存在显示出某种摇摆不定的情  相似文献   

8.
蒲松龄是我国清代初年的文艺大师,他的《聊斋志异》象一朵永不凋萎的鲜花,摇曳多姿地呈现在我国古代文学的文苑中。但是蒲松龄为我们留下的艺术理论不多,除了他的《与诸弟侄书》和《聊斋志异·新郑讼》中提出:“谁谓文章无经济哉!故志之以风有位者”等引人注意的言论外,散见于其他著作中的就很少了①;因此重读他的序跋文《<帝京景物选略>小引》,对进一步了解他的文艺思想,就显得更加重要了。《帝京景物略》一书,是明代末年“竟陵派”作家刘侗和于奕正合写的一部地理专著,详细记载了北京城内及近郊的名胜古迹;但它不是一般地方志,而是一部优秀的  相似文献   

9.
你听说过蒲松龄写《聊斋志异》的传奇故事吗?相传蒲松龄为了搜集素材,在马路边开了一个茶馆,来喝茶的人只要讲一个鬼故事,就可以免费喝茶。如今,在北京,又有一个现代蒲松龄,为了搜集素材,成立了一个民间幽默俱乐部。只要带五段笑话故事,就可以免费参加幽默俱乐部的活动。不同的是,他雄心勃勃地要将这个幽默俱乐部打造成中国人的笑工厂。  相似文献   

10.
<正> 我们在分析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的时候,从文学与社会生活和作家世界观的关系,亦即从文艺理论的角度的研究是非常必要的,然而造成文学各种流派和各种现象的许多因素,归根结蒂,就是主观与客观的关系。因此,单有客观的、外部的研究是不够的,还必须从文学主观的、内部进行研究。文艺理论和文艺心理学从不同角度探讨文学艺术创作的规律,二者可以相辅相成。唯物主义的反映论是我们美学、文艺理论、心理学的基础。但我们以往的一些传统理论在实际上把美学整个地局限于反映论,并且是一种与辩证法相脱离的反映论。这样就忽视了艺术审美活动作为一种情感活动,它不仅只是具  相似文献   

11.
简论《聊斋志异》的商业思想戎耀文,梁靖云《聊斋志异》是蒲松龄的力作,它不仅在语言形式上可与我国小说史上的另一座高峰唐人传奇相媲美,而且在许多方面都超过了唐人传奇,是我国文学史上文言小说的顶峰。《聊斋志异》多层次、多视角地反映社会生活,爱憎分明,具有很...  相似文献   

12.
对蒲松龄小说的研究,多侧重于他的小说创作,对蒲松龄关于自己创作经验的总结和理论表述却显得重视不够。本文就这一个问题谈一下自己的看法。一蒲松龄对小说理论的第一个重要贡献是指出了传统志怪中荒诞离奇的故事和现实生活的关系。他在《聊斋自志》中说:  相似文献   

13.
《聊斋志异》中的许多篇章,是蒲松龄依据我国历史上的一些重大的历史事件或重大的社会问题为背景写作成的。这些故事,都是从某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历史事件与政治斗争。从故事的描述中反映了作者蒲松龄的政治观念与思想倾向。在此,笔者谈一谈一向被人们所忽视的一篇短文《郭生》。  相似文献   

14.
甲为什么要提出感觉语言?它的重要往何在?乙海德格尔说过,人“充满芳绩,然而诗意地安居在大地上”.诗意地生活,是人生的重要方面.什么是诗意的?我认为指的就是艺术化的人生,通常认为日常生活中的艺术化因素体现在(一)人类创作的文学艺术中;(二)现实的自然与社会中;(三)生命内在的情绪中,忽视了语言的艺术性体验.而语言是我们生活所依赖的必不可少的存在,它对我们的影响是深刻的.语言不仅作为一种存在环绕在我们周围,而且作为其地存在如自然、社会、文化。心理的表达媒介起着中介桥梁作用,其地存在通过语言被我们理解…  相似文献   

15.
《聊斋志异》是否属感伤文学,这是一个涉及对这部文言小说杰作整体评价的重要学术问题。本文从蒲松龄所处时代的社会思潮、政治经济背景以及家庭生活与其创作的关系探讨了这一问题。认为从整体来看《聊斋志异》,有感伤成分,这种成分体现在某些具体作品中,有的显露于外,有的则蕴含在情节发展与人物性格的深层,但它的基本思想倾向、感情色彩与艺术风格绝不是感伤,而是深广的忧愤。忧愤在某种情况下可以通向感伤,但决不等于感伤,它更多地包含着怨懑、愤怒、抗争和桀骜不驯等因素,感伤则偏重于惆怅、哀愁和无可奈何的悲叹。从《聊斋志异》及蒲松龄的诗文来看,忧愤部是主要倾向。  相似文献   

16.
《聊斋志异》是否属感伤文学,这是一个涉及对这部文言小说杰作整体评价的重要学术问题。本文从蒲松龄所处时代的社会思潮、政治经济背景以及家庭生活与其创作的关系探讨了这一问题。认为从整体来看《聊斋志异》,有感伤成分,这种成分体现在某些具体作品中,有的显露于外,有的则蕴含在情节发展与人物性格的深层,但它的基本思想倾向、感情色彩与艺术风格绝不是感伤,而是深广的忧愤。忧愤在某种情况下可以通向感伤,但决不等于感伤,它更多地包含着怨懑、愤怒、抗争和桀骜不驯等因素,感伤则偏重于惆怅、哀愁和无可奈何的悲叹。从《聊斋志异》及蒲松龄的诗文来看,忧愤都是主要倾向。  相似文献   

17.
古往今来,文学家都在其作品中或多或少地表现出人学意识、人学觉醒和人学精神,最终都可以归结到对"人"的问题的切实关注、深度理解和对人的前途命运的把握和分析上面。无疑,明末清初的蒲松龄就以其不同凡响的文学手笔,创作开拓出了一片崭新的人学新气象。蒲松龄文学寄情志于鬼狐神仙、花妖狐媚,即源于一种对人学精神的坚执。蒲松龄通过描绘鬼狐神仙、花妖狐媚对人世生活的向往,及其对人的真实人性和直率情感的刻画,达到了不是人更似人,即在主体人格上完全达到了人性鲜活的程度。  相似文献   

18.
略论行政习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认为,行政习俗是行政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研究行政文化,就不能忽视对行政习俗的研究。行政习俗是行政主体在长期共同的行政生活中形成的一种行为模式,它有着自身独特的特点,对行政主体的行政行为具有导向、控制、整合的功能。  相似文献   

19.
掷向官虎吏狼的匕首投枪──蒲松龄笔下的封建官场透视孙永都蒲松龄长于寒门,生活在农村,与穷苦百姓一体,这使他对下层人的苦难生活具有深切的同情.蒲松龄尊崇儒学而特别强调其中合理的爱人思想:"爱者江之始,仁者爱之推"①其"爱人"的内容,主要是爱下层的人.在...  相似文献   

20.
我们的阴影     
我们家是黑到底的黑五类,最初这种黑锅来自我的爷爷路大荒。我爷爷是研究蒲松龄的,蒲松龄的手稿大部分都是从我家里流传出去的,现在山东省图书馆的镇馆之宝——《聊斋文集手稿》就是当年我爷爷捐献出去的。1936年,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