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农村全面小康社会的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党的十六大提出"在2020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后,小康工程已由"总体小康"进入"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新阶段.建立全面小康社会评价指标体系,是一个涉及面广且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而其框架设计、指标筛选和赋值是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的核心.目前,有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评价指标体系比较多,但多偏重于全国或城市,对于广大农村涉及较少.农村是一个有别于城市的自然、生态与社会复合的生态系统,其系统的组成要素及功能具有特殊性.本文拟对广大农村如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行探讨,并试图建立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我国在本世纪头二十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而农村全面小康的实现在整个小康实现过程中举足轻重。“十五”期间广东省委、省政府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的方略,贯彻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切实解决“三农”最迫切的问题,全省农村全面小康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可喜成绩。2005年广东农村全面小康实现程度过半,达53.9%,在全国31个省(区、市)中继续排在第五位。2005年农村全面小康实现程度排位前8名的省(区、市)依此是:上海、北京、天津、浙江、广东、江苏、山东和福建。一、“十五”期间广东农村全面小康进程情况2005年是十五计划的最后一年,也是广东农村经  相似文献   

3.
山东是一个人口大省,2005年末常住人口为9248万,居全国第二位;山东也是一个农业大省,2005年农业增加值为1927亿元,居全国首位;山东又是一个农民大省,2005年农村居民为5086万.占总人口的55%。由于山东是人口大省、农业大省和农民大省,所以山东农村全面小康建设的任务特别繁重,同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制约着全国的全面小康建设进程。为了科学评价我省农村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进程,反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成果,山东省统计局根据国家统计局下发的全国农村全面小康标准,对山东全省和17个市农村全面小康实现程度进行了监测和评估。从监测的结果看,山东农村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2005年山东农村全面小康社会实现程度达到50.1%,也就是说,从2000年开始,山东农村全面小康建设进程走了一半;恩格尔系数降到39.8%,农村居民的总体生活开始向更加宽裕的小康迈进。  相似文献   

4.
乔雅俊 《山西统计》2003,(1):11-11,41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提高全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本文主要从我国目前农村建设与发展现状及农民收入水平等方面,论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重点、难点及关键在农村,并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5.
乡(镇)是我国最基层的一级行政组织,它既是农村社会经济活动的直接组织者和管理者,又是农村社会经济的基础和主体.近年来,我省各乡镇党委、政府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按照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带领全乡镇人民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积极推进农业和农村现代化进程,乡(镇)社会经济发展综合实力得到明显增强和提高.为全面反映我省各乡(镇)在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所取得的成就,我们采取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利用2003年各个乡(镇)的统计资料,对我省全部乡(镇)的社会经济综合发展指数作了测评,测评出2003年浙江最发达100名乡(镇),并对结果进行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6.
2009年年底,国家统计局科研所提供了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2008年度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统计监测报告。为了使党政领导了解全国及各地“全面小康”建设进程,更好地指导我区的“全面小康”建设,我们从中择取了主要数据,对宁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在全国的位次作了比较,现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2004年来,我省各乡(镇)党委、政府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按照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带领全乡(镇)人民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积极推进农业和农村现代化进程,乡(镇)社会经济发展综合实力得到进一步的增强和提高.为全面反映2004年我省各乡(镇)在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所取得的成就,我们采取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利用2004年各个乡(镇)的统计资料,对全省1280个乡(镇)的社会经济综合发展指数作了测评,测评出2004年浙江最发达100名乡(镇),并对结果进行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为了科学地反映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现状,为党和政府制定政策提供依据,国家统计局每年对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进行监测和评价。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农村是关键,而农村要实现这一目标与农村工业发展紧密相联.本文研究了农村工业发展与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之间的关系,结合浙江农村工业发展实际,分析存在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0.
李睿 《山西统计》2003,(9):8-8,11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以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为基础的,没有农村的稳定和全面进步,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全面进步,没有农民的小康就不会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我们必须从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到,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一、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提高农民收入水平推进农村小康建设,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发展为主题,以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为主线,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努力提高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水平。在第一产业方面,要狠抓农业结构调整工作:一是把农产品的质量调“高”。要从抓品种和投入品…  相似文献   

11.
张真 《统计与决策》2004,(2):116-117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出了在本世纪头二十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各个阶层的人们纷纷畅谈设想,描绘小康社会的未来图景,各个领域的专家学者也纷纷对"什么是全面小康社会"这一命题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诠释,阐述他们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孙如志 《浙江统计》2011,(12):48-50
《江苏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主要指标》是江苏全省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科学量化导向,以县为单位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省辖市及全省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支撑。现就对苏南地区19个县(市、区)2010年小康统计监测资料进行综合评分、对比排序,从而建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以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为关键,协调社会发展,巩固生态环境等,以此推进其向更高水平发展。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实现这一目标,关键在农村,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决定和影响农村经济的发展水平和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的进程.  相似文献   

14.
广东县域经济:现状、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层次,县域无论在人口数量、地域规模,还是在经济发展中,都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广东要在全国率先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千方百计壮大县域经济将是极其重要的一环。本文根据2001年市、县(区)统计资料.就广东县域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作一些简要分析。 (一)基本概况 到2001年末,广东共有76个县、市(不含市辖区,下同),其中县级市31个。从各县分布看,珠江三角洲地区拥有16个县,东翼12个,西翼12个,粤北地区  相似文献   

15.
2004年浙江省农村全面小康建设进程监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芙桦 《浙江统计》2005,(6):4-6,47
一、浙江农村全面小康建设进程特点分析 2004年,浙江各级党委和政府把"三农"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全省农村经济社会继续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农村全面小康社会实现程度达到58.9%,比2003年又提高了7.7个百分点.分析2004年浙江农村全面小康建设进程,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相似文献   

16.
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文章分析了湖北农村人口素质现状和对建设农村小康社会带来的影响,结合湖北高教优势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提高湖北农村人口素质的建议对策.  相似文献   

17.
为了科学地监测和评价山东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反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成果,国家统计局山东调查总队、山东省统计局根据国家统计局制发的农村全面小康标准,对2005年全省及17个市的农村全面小康实现程度进行了测算,并联合发布监测调查结果。  相似文献   

18.
"十一五"时期,是内蒙古农村牧区经济快速发展时期,各项惠农政策的相继出台.有力拉动了农牧民收入的增长,为农牧民生活消费升级提供了保证,农村牧区生活消费领域发生显著变化,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起点.  相似文献   

19.
农村剩余劳动力测算方法研究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先运 《统计研究》2004,21(2):50-3
一、引言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加快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前提。改革开放以来 ,农村经济取得了巨大发展 ,农民收入大幅度提高 ,农民生活明显改善 ,农村贫困人口迅速大量减少。但是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相比 ,还有较大差距。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重点和难点都在农村。长期以来  相似文献   

20.
凌新 《统计与决策》2004,(7):102-103
本文以湖北省为例,通过对湖北省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现状的调查与分析,认为"三农"问题已经成为全省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最大瓶颈,因此,扩大农村中等收人者比重的关键在于解决"三农"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