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湖北省恩施自治州公路局是负责境内公路养建管工作的业务主管部门,管辖8个县(市)公路段,2个直属单位,182个公路养护站。全州公路系统共有职工3148名,全州通车里程8270公里,列养公路3226.88公里。新中国成立前,全州仅有劣次公路396公里,内外交通运输主要靠人、畜肩挑背驮。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经过各族人民和公路职工的艰苦奋斗,公路建设突飞猛进。目前,全州列养有209、318两条国道,11条省道,46条县乡道和32条出口路,初步形成以自治州首府恩施市为中心,以209、318两条横贯州境南北…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东北地区六个渔场精养池塘的调查发现,精养池塘常见鱼病有七种,其中,流行广、危害大的有三种,本文还给出了生产上最有效的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3.
谈谈氮磷钾     
“有化肥卖吗?要劲大的!”最近,哪怕是在边远僻壤的少数民族山乡,到处可以听到社员这样焦急地打听着,都在动脑筋、想办法,力争在自己承包的土地上,有一个好的收成。肥料是作物的粮食。农谚说:“地靠肥养,苗靠肥长”、“人不亏地皮,地不亏肚皮”。稻、麦、棉、果树、蔬菜等都必须从土里吸收水和溶在水里的养料,才能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4.
敖包之夏     
有人开拓了路,走过去了就没回来,最后那路重新布满荒草荆棘成为忘却,而戴润涛不止是个拓路者,还是个养路人,他走过的每条路,横的是财富,纵的也是财富,纵横交错的路织成了他丰富的人生。他细细咀嚼着,就连那个枯躁的“5”字,都被他品得有情有义好奇妙。他说“5”是他幸运数。他1957年12月25日出  相似文献   

5.
苦荞麦,这一长期被打入另册的谷物,不久前被四川凉山州的科学工作者验证,是一种营养丰富、独具疗效的特殊食品。养麦,是双子叶蓼科植物,抗寒,耐瘠,抗病虫害能力强。最早仅在亚洲东部各国栽培,已有数千年历史。中国是荞麦主要生产国之一,种植面积有3000多万亩,仅次于苏联,居世界第二位。我国北部多种甜荞,南方则以苦荞为主。地处西南高寒山区的凉山彝族自治州,一直是国内苦荞较集中的产区。  相似文献   

6.
养狗,是在蒙古民族社会生产及日常生活中的一种重要习俗和文化。从内蒙阴山岩画和古代的各种史料记载中我们可以看到蒙古草原民族很早就有养狗和用拘捕猎其他动物或搬运东西的习俗。在草原上没有一家不养狗。人们平常以“屋外听不到狗叫声,圈内看不到一只羊”来形容家境之贫寒,因此再贫穷的家也得养一条狗。因为蒙古民族是逐水草而居的游牧民族。养狗一是为了防止牲畜和人被其它野兽及坏人、匪徒等袭击抢劫,同时狗的叫声象征着人家香火兴盛。否则就意味着销声匿迹,或者有什么不测。俗话说:“走马是遥路之伴,好狗是兴家之星”。足见,…  相似文献   

7.
麦西莱甫的起源与发展历程麦西莱甫是新疆维吾尔族民间特有的,集歌唱、音乐、舞蹈、游戏于一体的传统民俗艺术活动,广泛流传于天山南北的维吾尔族民间,已成为维吾尔族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习俗。麦西莱甫的起源与发展与维吾尔族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紧密相关。目前,有关麦西莱甫起源与发展的史料极为罕见,我们只能从维吾尔族的神话故事,配合一些汉族历史典籍和其他突厥语民族的相关材料,对麦西莱甫的产生与发展作一个简单的勾勒。宗时,五部高车合聚祭天,众至数万。大会,走马杀牲,游绕歌吟忻忻,其俗称自前世以来无盛于此”。虽然《…  相似文献   

8.
利用根冠淀粉水解法测定老芒麦、披碱草、肥披碱草、加拿大披碱草、无芒雀麦的抗旱性及耐热性,结果表明:肥披碱草的根冠淀粉水解率明显小于其他品种。牧草在不同胁迫条件下根冠细胞中淀粉位的水解率与品种的抗旱性、耐热性关系极为密切,水解率低的抗旱性、耐热性要强,所以肥披碱草的抗旱性及耐热性比其他品种强。从平均水解率来看:肥披碱草0.53<披碱草0.61<老芒麦0.64<无芒雀麦0.74<加拿大披碱草0.78,所以五种牧草抗旱性及耐热性的强弱应为:肥披碱草>披碱草>老芒麦>无芒雀麦>加拿大披碱草。  相似文献   

9.
今甘孜藏族自治州白玉县沙马乡德托村境内,不仅有被当地人称作“萨玛王朝”的遗址,也流传着诸多“萨玛王朝”同德格土司家族渊源关系的传说。为厘清该问题,笔者在实地考察基础上,结合相关汉、藏史籍文献的记载,对此进行了系统、全面的梳理与探讨。元代,德格家族的四郎仁青因担任八思巴的首席侍从官,在八思巴举荐下被元世祖忽必烈册封为“多麦东本”,成为管辖多麦地区的千户,即传说中的“萨玛王朝”。文章通过对相关史料文献与历史背景的分析,认为“萨玛王朝”的建立时间即四郎仁青受封“多麦东本”的时间1264年,“多麦东本”是元朝中央在康区设立的第一个地方政权,也成为后来德格土司家族发展为康北地区最大势力之根脉。尽管元朝1325年才设置管辖康区的“土蕃等路宣慰使司都元帅府”,但在康区的行政建制却始于1264年。因此,“多麦东本”作为元朝中央在康区建立的第一个地方政权,在元朝建立康区行政体制中具有标志性意义。  相似文献   

10.
吴均 《中国藏学》2008,(1):32-44
本文在辨析"青海"与"多麦"这两个地名的基础上,指出作为汉藏文化交流和融合地域的多麦地区是操蕃语的羌人部落与其他语种的诸羌共同生活发展的地区。吐蕃势力扩展至多麦地区后,其文化呈现出以下特点:推广使用新创制的藏文,促进了语言的统一;宗教文化从相互排斥进入融合。  相似文献   

11.
经连续四年定位试验,结果表明,在白五花土上施用有机肥,有明显的培肥增产效果,并随有机肥施用量的增加而增高。在有机肥源有限地区,采用两年为一个周期集中施用,对白五花土有很好的培肥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12.
本文研究了油菜(BrasricachinensisVar)种子期、苗期施用稀土溶液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五种不同浓度稀土对油菜产量均有影响,其中0.05%浓度稀土液具最显著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13.
语言经济学是语言学和经济学交叉发展而形成的新兴边缘学科,近年来引起了国内外众多学者的关注.本研究采用经济学中的成本—收益分析模式分析了“越南语热”在广西东兴京族地区流行的原因,反思了社会中存在的“英语热”现象,以期对当前外语教育规划中语种不均衡问题的解决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4.
文章阐述了科学技术在西部大开发中的重要作用。要依靠科学技术推动西部大开发 ,就必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根据国内、国际市场需求变动趋势来灵活地选择产品项目 ,调整市场营销策略 ,真正把高技术含量、高质量的产品推向市场 ,从而实现民族地区人口、资源、环境与社会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5.
从1991年至1995年,对玉米秸秆粉碎还田进行试验,结果表明:秸秆还田是培肥地力,改善土壤结构,提高粮食产量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6.
在哲里木盟四个旗县进行了2个品种冬小麦栽培试验,结果表明:苏引6号666.7米2平均产量达289.6公斤,试验效果较好,可在哲盟地区扩大种植。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从资金绝对规模、相对规模、资金结构三个方面系统考察了西藏农牧业补贴的现状,进而利用基于向量自回归的多元协整方法,求解了西藏农牧业补贴和农牧业经济产出的长期均衡、短期动态波动和格兰杰(Granger)因果关系.分析结果表明,虽然西藏农牧业补贴对整个自治区农牧业经济增长作出了重要贡献,具有很大的拉动作用,但是西藏农牧业补贴也存在着相对规模不断缩小、补贴资金结构不尽合理、不利于可持续发展目标等问题.依据这些分析,基于新时期的发展战略,文章最后提出了关于补贴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8.
通过田间试验,找出西辽河平原玉米在N、P化肥基础上,锌是限制产量增长的主要因子,并通过分析确定了玉米施锌的土壤临界值指标和值信区间范围,为大面积推广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泰北泰庸人与老挝泰佬人虽然是不同国家、地区的民族,但却是同源民族,而且分化时间较晚.加上泰庸人通过泰庸文化圈对老挝泰佬人进行过文化输出,使得两个民族之间进一步加深了文化方面的相似性.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两个民族一直保持着友好的“兄弟之邦”的友谊,主体民族的统治阶层之间也保持着相互联姻、共御强敌的协作关系,极少发生冲突与争端.  相似文献   

20.
民族文化心理的概念。锡伯族在历史上的文化心理形成和发展情况。锡伯族对异族异质文化的态度,文化宽容及兼收并蓄的民族精神。锡伯族文化心理的表现:共同祖先、共同家乡、共同祖国观念、共同民族观念(民族意识)、共同习惯意识、共同道德礼仪、共同兴趣爱好和共同审美标准、共同价值取向和文化取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