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大众传媒在社会道德变化的积极作用是:大众传媒的道德理念优化了社会整体的道德价值;其道德权利意识提升了人在道德行为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其良好德性提供了社会道德变革中的新观念;其解决道德冲突方式的创新为社会道德变革提供了可参考的路径和方式.大众传媒对社会道德的消极影响是:信息的泛滥与缺失导致了人们价值观的迷失;道德多元化导致了社会道德信仰的缺失;虚拟环境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人际关系的紧张与冷漠,削弱了现实的道德关系;虚拟世界的反道德现象不断冲击着现实的道德生活;对大众传媒的癌恋和错误利用导了致现实道德矛盾的增多.  相似文献   

2.
从价值观的角度分析了当前盛传火热的“土豪热”现象,表现为人们财富观的异化,而且越来越多的人将自己的价值观重心偏颇到个人价值的满足上,冲击了中国传统价值观的地位,导致了社会的浮躁.论述了“土豪热”现象被人们疯狂追捧、趋之若鹜以至上升为价值信仰的现状,研究和分析现象之后的奢靡之风盛行、道德精神匮乏、价值取向扭曲等社会价值观问题.提出用社会主义棱心价值观引领当前人们在价值观层面出现的问题,坚定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的统领地位.  相似文献   

3.
深入阐述了有关道德的3个基本概念,即道德自信、道德信仰与道德变迁;认为应在准确把握道德变迁的基础上,坚持正确的道德信仰与道德自信;道德信仰的重心应是道德价值、道德精神与道德规律等;道德自信应是一种具有包容开放、与时俱进、自我批判等精神品质的道德自信。认为应正确处理三者的关系,以适应现实社会道德发展与道德建设的需要,有力地推进社会主义道德建设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农村的意识形态领域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变化。马克思主义信仰缺失;农民道德价值观念呈现多元化倾向;宗教和封建迷信活动在农村愈演愈烈,这些都是农村意识形态领域出现的新问题。加强和巩固农村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已经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和迫切要求。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是发展先进文化的一项重要内容,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是实践江泽民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要求。当前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教师队伍中有一部分人受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思想侵蚀,出现许多行为道德失范的现象。在新形势下,针对教师职业道德的缺失,必须探讨如何重新建构合理的、时代感强的教师职业道德模式。  相似文献   

6.
从经济转型对职业道德的影响入手,在探讨我国经济转型期职业道德现状的基础上,透过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分析了出现职业道德病的根源。提出了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应采取的对策首先,领导带头,身体力行,起表率作用;其次,必须健全社会道德控制机制;再次,加强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制度化、法规化建设;最后,强化职业道德建设的层次性。  相似文献   

7.
信仰是对人生最高价值和社会最高理想的反映和评价。道德信仰是道德的精神本体,是道德的终极关怀。然而,在当代中国,人们的信仰缺失,已经产生了信仰危机。我们只有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加强道德教育和自身的道德修养,才能建立科学的、理性的道德信仰。  相似文献   

8.
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使当代青年学生的思想状态部分出现信仰世俗化、价值功利化、精神世界不断"宅"化等异化现象。社会的主流思想日益碎片化,社会思潮呈现多元化趋势,新媒体填充着青年一代,这使处于价值观确立期的当代青年学生的主体选择趋向盲目。进入新时代,唯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重塑信仰,更新教育理念,提升主体自觉性,方能重构当代青年学生被撕碎的灵魂。  相似文献   

9.
伴随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形成了以社会主义文化为主导,多种文化交织、兼容和发展的多元文化,在这种背景下,辅导员职责不清,大学生价值多元化的现象要求高校辅导员工作理念由管理本位向德育本位回归。辅导员在德育过程中应以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等为内容,以弄清辅导员角色定位,明确辅导员职责等为方法,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0.
排序与行动是人类生活的主要表现,价值排序与伦理行为是人类道德生活的主要表现.价值排序既是人类道德心理的外在表征,也是道德主体伦理决策的内在体现.对于价值排序的不同判据以及文化多元化、经济全球化、世界网络化、媒介数字化等对当代中国的价值排序和核心价值观建设产生了重大影响.当前,中国社会的价值排序出现了诸多困境,表现在政治认同的式微、文化安全的威胁、道德冲突的加剧、宗教信仰的失范等方面.因此,在各国普遍重视文化安全、加强文化软实力、建设国家核心价值观的情境下,我们以价值排序的学理依据阐释核心价值观“何以可能”和“何以建设”的基本问题,从价值先验、历史经验和国情体验三个层面分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凝练和排序依据,从而拓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构视域和建构机制.  相似文献   

11.
职业道德是一种高度社会化的角色道德,它不仅是社会道德系统中的一个有特色的、新兴的分支,而且是一个较有代表性、起中坚作用的道德层面;职业道德建设是新形势下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要加强职业道德规范的层次性、法规化、制度化建设,以在职业队伍内开展反腐倡廉、反对行业不正之风的活动作为突破口,纠正因价值导向混乱而导致的职业道德无序现象。  相似文献   

12.
调查可知,(一)当前女性人生观、道德价值取向呈现多元化、多样化,但追求美满的婚姻、珍视家庭责任仍然是女性关注的重心。(二)面对目前激烈的职场竞争,女性各有其应对的方式,但是提升自己的能力成为主流意识。(三)女性们十分关注切实地服务老百姓的公共政策和反腐倡廉工作。总而言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我国女性价值观起着引领作用,但在一些具体问题的具体观点上呈多样化。为此,必须通过建立和完善相应的激励机制,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女性人生观、道德价值取向的引领作用;进一步贯彻实施男女平等的基本国策,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女性的"四自"精神引领女性的职业观与经济价值观;切实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进一步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女性的政治价值观。  相似文献   

13.
当前大学生党员的思想道德状况总体是健康的、积极向上的。但也存在着深层次的、负面的问题。主要表现为政治上趋于成熟与理想信念缺失、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日趋稳定与道德行为的困惑迷茫、人生价值观积极健康与价值取向多元化并存。产生这些问题有体制转轨的影响、社会历史根源、道德教育的失误及自身存在的不足等多种原因。应加强理论武装,坚定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强化道德自律意识,提高大学生党员道德修养;完善党员培养管理机制,充分发挥高校党组织的作用;丰富校园文化,营造良好道德建设环境。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道德信仰建设在道德建设中占据重要地位。当代大学生道德信仰总体态势积极向好,但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并通过知、情、意、行四个维度表现出来。究其原因,大学生道德信仰存在的问题是西方资本主义价值观念冲击、网络媒体错误思潮不良影响、高校道德信仰教育实效性不足、家庭道德信仰教育程度不高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对此,可以通过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营造良好网络空间道德信仰环境、优化学校道德信仰教育形式内容、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等举措来培育当代大学生的高尚道德信仰。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来 ,珠江三角洲人的信仰价值观悄悄地发生了变化 ,逐渐出现了信仰价值观多元化的趋向。作为社会中坚力量和骨干力量的中共党员、民主党派人士、领导干部中的大多数人仍然表示信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而年轻人有一半以上则表示自己没有信仰 ,这说明 :一方面社会主义的优越性要靠事实来说话 ,另一方面 ,必须加强对共青团组织的思想政治教育。  相似文献   

16.
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关键的环节就是解决好作为价值主体的广大群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问题。新的社会阶层是伴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而出现的新生人群,其绝大多数成员处于"体制外",在成长背景、阶层属性、思想信仰及利益追求等方面明显有别于其他阶层。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面临结构碎片化、信仰多元化、追求功利化及政治边缘化等多重困境,必须从组织培育、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利益保障及政治参与等方面入手,规范引领,多力并举,提高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度。  相似文献   

17.
从价值取向及价值定位上分析看,大学生的价值取向趋向多样化,价值观呈现多元化;大学生的价值定位趋向于个性化,价值观表现为差异化。影响大学生价值观的主要因素来自社会、学校教育、现代家庭教育及大学生自身因素等方面的影响,高等学校正确引导大学生价值观必须通过加强道德的全方位建设,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大力宣传先进典型,注意发挥榜样的作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培养大学生积极主动的人生态度等途径对大学生进行教育引导。  相似文献   

18.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 ,必须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国优秀的传统美德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 ,提供了丰富而深厚的文化道德基础和内容 ,它突出地体现在社会道德、职业道德 ,以及家庭伦理道德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必须采取科学的态度和有效的方式。  相似文献   

19.
本文主要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创新与道德继承、道德建设与职业道德建设、道德建设与法制建设以及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关系及道德评价等问题进行了比较深入的论述  相似文献   

20.
转型期利益格局多元化、个人主体性凸显,中国社会呈现出价值取向、生活方式走向多元化的态势,而我们的道德体系建设在一定程度上仍停留在传统的一元社会的层面上,处处以过去的道德标准衡量今天的事物。正是这种道德脱节现象导致了道德社会内聚力和社会动员力的减弱,出现了社会成员行为缺乏明确的规范约束力,甚至呈现出某种混乱与无序的局面。站在社会发展的视角,面对关乎社会文明进步的道德向心力减弱问题,要求我们必须在许多方面更新观念,把注意力集中到如何使道德建设能够满足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要求上来,针对多元社会做出道德应答,重塑道德的社会内聚力和动员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