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8 毫秒
1.
中国语境中的后殖民文化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后殖民理论以话语霸权理论来重构东西方文化的关系,为消解西方文化中心主义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其解构主义言说策略与殖民地文化历史主义重建目标之间存在着明显的落差.后殖民理论传入中国,使一直纠缠中国近现代学界的中西文化关系命题有了一个重新梳理的机遇,但后殖民理论在中国语境中的传播强化了对西方话语的批判,却忽略了对中国现有话语结构的深层分析,于是也就遮蔽了对中国现实话语复杂性和混杂性的体认.在此种话语场景下的民族文化重建,只能是一种缺乏比较文化视野的自我想象.在文化全球化的今天,中国文化的重建,关键要做的是对自身的文化属性做出准确地把握.  相似文献   

2.
中国的全球化是在探索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时做出的战略性选择,它对中华民族向心力有正反两方面的效应:全球化的资本逻辑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为民族向心力增强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但却冲击了社会主义理想在人们心中的吸引力;政治全球化削弱了民族国家的主权力量以及其影响力,但也强化了人们对国家的民族意识、国家认同;文化全球化带来了西方文化的强势入侵,却也使我国更加理性自觉地对待民族传统文化,致力于提升文化软实力;全球化刺激了"全球主义"与"世界主义"话语的兴起,也使中国民族主义思潮的力量得以涌现。  相似文献   

3.
文化全球化是二十一世纪人类文化发展的总趋势。文化全球化强调文化在多元基础上对话、交流机制、突出文化的开放性。文化全球化使中华传统文化面临挑战和抉择。主要表现为文化全球化与传统文化的冲突 ,理性至上与传统思维方式的矛盾 ,西方化、现代化对传统价值观的冲击。只有正视这些冲突才能实现中华文化与世界主流文化的融合 ,利用文化全球化的历史机遇 ,实现文化的民族性、时代性和世界性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4.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日益加剧,西方文化迅速涌入中国,中国传统文化在全球化冲突和高度竞争的背景下,在西方强势文化的推进中显露衰弱之势。对西方体育的学习和模仿,造成了我们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瓶颈,民族体育的发展找不到突出重围的办法。传统武术作为中国优秀的传统体育文化如何能在高校改革的进程中发扬其自身传统特点,得到大学生的认同,这是当今中国高校传统武术课程所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中医文化语境重塑是新时代推动中医发展的迫切需要。在话语研究的视角下,基于历史、身份、意识形态分析的框架对中医养生群族话语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中医文化渊源的消解是中医地位边缘化的原因之一;而源于中国传统哲学的身心合一作为身份认同的重要基础是中医去边缘化的重要推动力,也使这种身份认同成为中医文化语境塑造的重要基础;此外,消费社会意识形态建构是冲击中医文化语境塑造的重要因素。因此,还原文化传统、关注身心合一从而张扬中医人文精神、重构消费是中医文化语境重塑的路径。  相似文献   

6.
经济全球化是21世纪的重要特征之一。作为国际社会中积极的一员,改革开放的中国会面临着经济全球化的全面冲击,特别是加入WTO以后,我国受到的冲击愈益严重,尤其在文化领域,我们将面临西方文化产品、文化资本、文化价值观的更大冲击。本文首先探讨了经济全球化为当代中国的文化建设提供了怎样的历史语境;其次分析了在这样的历史语境中我国先进文化建设遇到了哪些机遇与挑战;最后通过对上述两个大问题的分析,探讨了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如何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7.
全球化语境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对于中国学术界来说,文化全球化与文化多元化、政治全球化与政治多元化、拒斥"西方中心论"和狭隘的民族文化观与向近现代西方先进文化学习、马克思主义的世界性和民族性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是从问题学的层面上支撑着全球化语境的四条问题链。  相似文献   

8.
在全球化背景下 ,中国语境正呈现出多元文化形态。西方文化与文学理论特别是带有某些后现代特征的文化研究理论对我国文化理论界产生了巨大影响 ,并力图改变社会转型时期知识分子的话语功能。文化交流、科技进步和资讯的发达将使原来封闭的文化生存状态不复存在 ,代之而来的是不同文化间的冲撞和融通。面对全球化的机遇和挑战 ,我们更要保持民族文化身份 ,在平等的基础上展开不同文化之间的对话和交流。  相似文献   

9.
全球场域中民族文化符号的传承与创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民族文化符号是民族文化的表意系统,它被赋予了许多独特、深层的象征意义,成为显示民族文化特殊性的表征;中华民族的文化符号蕴含了本民族独特的价值观念和民族精神,是形成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的前提要素。在全球化的浪潮中,民族文化符号内在的意义被消解、变形,并受到西方文化符号的冲击,为此我们必须有意识地生成、强化、传递和保存民族文化符号。  相似文献   

10.
文化身份是一个建构和图绘过程。中国也经历了当代语境下的文化身份危机历程,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中国大陆对现代性的反诘和"文化保守主义"。这些反应是借用西方现代性的解放性话语所作的本土反思,存在着许多的弊端和缺陷。在全球化时代,中国文化身份的出路在于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文化核心价值,即"和"文化。"和"文化可以更好地发展和更新中国文化。选择"和"文化,也是选择和继承中国传统的、古老的思维和本土话语,它有助于完成中国文化在全球化语境中的定位,从而实现共建和谐文化、和谐社会的宏大目的。  相似文献   

11.
全球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影响,既有机遇,也有挑战,总体上机遇大于挑战.机遇主要是全球化有助于加强我国与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扩大中国优秀文化的传播,促进民族文化的自觉与创新,吸纳国外优秀文化成果等.挑战表现在,西方国家利用全球化极力推广其社会思想与价值理念,为其推行"西化"、"分化"提供了便利,易于引发民族文化认同危机,破坏人民群众参与文化建设的整体合力.提高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认识,切实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保护和弘扬中华文化,吸纳世界各民族文化优长,倡导和谐文化的价值取向,以文化建设引领文化产业发展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应采取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2.
东西方华文作家文化身份在价值观念、语言表达、家庭制度、生活方式等方面同中有异,东西方华文文学在各自的文化现实境遇中以其不同的"他者"姿态构筑了不同的生存体系,中华文化在异文化语境中形成了复杂的生存形态,不同民族文化的相互交融、认同是海外华文文学的基本特征之一。  相似文献   

13.
中国新时期文学在经济全球化与文艺民族化的紧张关系中,由持续的现代化追求导致了文艺民族化身份模糊乃至丧失,并随之产生了民族文化身份认同的焦虑。它源自于汉语文学在"中、西结构"中的位置、在世界文学格局中的地位和在全球化与民族化张力中的特殊处境。当前中国文学现代化运动的必然结果是导致全球化语境把中国作家个体和文学写作带入了一个崭新的时空维度。这个新维度对于文学写作的根本意义在于承受、反抗一种文化的民族虚无主义,面对西方的文化霸权主义,采取平视的审美视角,以实现中国文化由"拿来"到"输出"的转化,这将成为中国后现代作家个体自我认同和文学写作的基本动机和主题。  相似文献   

14.
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工作是在多个民族的内部认同中构建起来的。在全球化、分化、后殖民与少数话语的语境中,深入推进和展开保护与传承的理论与实践,应认真分析现代多民族国家的民族认同与文化认同的建构问题。结合北方"三少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及传承情况,探索以民族认同为基础的政治认同和文化认同的理论根源,推动实现从民族认同到国家认同与跨文化认同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在全球化语境下,蒙古族传统文化在坚守自己的民族“异质性”与融合、吸收全球化文化的“同一性”之间,建构着自己的民族神话,也在解构着民族神话的内质。电影《绿草地》从文化的本体研究出发,探寻了关于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衰落与传承的问题,关于全球化态势与民族性经验的博弈,关于民族文化的理想认同与生命个体的现实选择间的矛盾,书写了当下蒙古族文化的尴尬境遇。  相似文献   

16.
全球化浪潮对各民族的文化观念,文化审美方式和文化行为等方面提出了尖锐的挑战,民族文化认同问题日益突出。西方文化理念与中华民族精神的交锋与融合已经成为全球化背景下中国艺术设计界需要思考和回应的课题。对中国艺术设计的发展来说,要注意正确理解“民族性”与“全球性”的关系。应该认识到本民族文化是全球所有文化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树立自己的信心,以避免在学习和借鉴中迷失自己。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比中西方文化在文化价值取向、社会准则及思维方式等诸多方面的差异引发出现阶段我国英语学习者身份的建构与认同。同时指出在全球化语境下,国家地区间的交往频繁,每个民族与个体都会面临文化认同的危机,语言学习者自我身份的认同和变化研究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8.
民族认同作为经历了历史积淀而植根于深层意识中的心理建构,会在历史进程中或者被强化或者被削弱。全球化语境中的民族认同不仅涉及成员对民族历史与文化的追溯、挖掘与重构,而且也关涉各"民族—国家"之间的政治及文化博弈,自我与他者的冲突与博弈。应对文化霸权以其发达强势的文化渗透所造成对民族传统文化的冲击与断裂,不是简单的"回顾"与"模仿"而是"创新"与"重构",必须要认真反思"认同危机"与"文化空场"问题,从战略高度上采取种种措施建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积极"创新"中华民族特色文化与"建构"民族文化身份。  相似文献   

19.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我国与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日益深入,文化安全问题日渐凸显,表现为西方国家借助雄厚的经济实力、先进的科学技术推行文化殖民政策,开发利用我国文化资源,利用WTO规则冲击我国文 化安全;而国内对文化安全斗争缺乏清醒的认识,市场经济唯利润导向对我国的价值体系带来冲击,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创新不够。应当完善国家文化安全防范体系;坚定文化自信,大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 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利用WTO规则增强民族文化竞争力,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20.
文化认同是人们在交往互动中对自己所属群体文化的接纳、认可和归属的一种心理倾向和情感态度。中华文化认同的内容在于对中华民族共同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梦的自觉认同。西方文化的渗透、社会流动性增强、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互联网不良信息加速传播等因素使当代中华文化认同出现危机,从加强教育、促进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区域协调发展、发挥网络导向作用等方面强化中华文化认同,进而以中华文化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优势转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强大驱动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