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碳排放影响因素的分析与预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文章采用灰色系统理论中的灰关联分析讨论了中国碳排放及其与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1995~2004年).发现人口数量、煤炭能源消费和水电能源消费在各影响因素中对我国碳排放的关联度高;其次为石油消费和天然气消费因素:最后为核电与GDP.表明,人口增长对碳排放贡献最大:经济活动中能源消费结构的合理选择远比经济增长本身对碳排放的影响更为重要.同时.采用灰色系统理论中的灰预测方法对我国碳排放的可能量做出了相应预测(2010~2015年).结果说明.如果在人口政策不变的前提下,不调整现有的能源消费结构,我国的碳排放将会持续增长,而且对气候变化的负面影响也将会愈加严重.  相似文献   

2.
章辉 《统计与决策》2016,(12):123-126
如何处理经济增长、能源消费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是当前中国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由于对三者彼此间因果关系的不同理解,在具体研究过程中就会出现不同的结果.文章选取中国1978-2013年的相关数据,以碳排放量、人均GDP、能源强度和出口额为研究对象,借助STATA得出的基本结论是:从经济决定环境的角度看,人均经济增长和出口增加碳排放水平,而能源强度则对碳排放具有抑制作用.从经济与环境相互影响的角度看,人均经济增长、能源强度和出口在长期发展的趋势下都会对碳排放水平的减少具有正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文章利用Var(2)模型分析我国经济增长对碳排放的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正向影响碳排放,而资本投入负向影响碳排放。各因素的影响程度大小顺序依次为能源消费、经济增长和资本投入;(2)经济增长对碳排放的间接影响有两个主要途径:一是经由能源消费而对碳排放产生正向影响;二是经由资本投入而对碳排放产生负向影响。前者的影响大于后者,因此,经济增长间接对碳排放产生正向影响。文章认为,在经济稳定增长的前提下、降低能源消费、强化资本对能源的替代是实现碳减排的可行途径。  相似文献   

4.
本文选取了1995-2014年全国30个省市数据,综合使用了向量自回归模型、参数面板模型、非参数面板模型和面板门限模型对GDP增速与电力消费增速、第二产业增速、第三产业增速、财政收入增速、货物流转增速、能源消费增速和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等物理性指标间的关系进行了建模.实证研究发现,GDP增速、电力消费增速、第三产业增速、能源消费增速之间存在作用机制,但是这种影响模式并非一成不变,在不同时间段内,其模式发生改变,同时,这一影响模式也随着人均GDP的变化而发生阶段性改变.在经济新常态下,不能因为经济转型中的GDP数据与物理指数之间发生偏离,而简单否定GDP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5.
用电量增速与GDP增速的比值即"电力消费弹性系数",是观察电力消费与经济增长态势的重要指标.2008年,我国经GDP增速为9%,用电量增速却只增,5.2%,电力消费弹性系数多年来第一次下跌到1以下,这个现象引起了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6.
基于面板数据模型,分析1971--2006年间28个OECD国家能源消费、经济增长和碳排放之间的关系,再根据面板数据的单位根检验和协整性检验,确定三者之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通过固定影响变系数模型的估计发现:碳排放与能源消费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各国碳排放的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存在明显的差异;从长期看,部分国家碳排放与GDP的关系呈现倒“U”形,部分国家呈“U”形。  相似文献   

7.
碳排放的结构影响与效应分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从碳排放系数的角度推导了总量变化的SDA分解模型,从社会经济发展视角构建了LMDI分解公式,从而讨论不同时期碳排放量变化的影响因素。文章以云南省为例,运用云南省分行业能源消费数据以及 4个年份的投入产出表进行实证分析。SDA计算结果表明:消费与投资扩张效应是碳排放增长的贡献源泉,碳排放强度变动效应是节能减排的源动力;LMDI分解结果表明:人均GDP 增长是拉动云南省CO2排放增长的决定性因素,而能耗强度下降是抑制碳排放增长的主要原因。根据计算结果,文章提出了低碳经济条件下云南省产业结构调整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8.
我国中长期节能潜力的一般均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爱军 《统计研究》2010,27(3):45-50
节能作为我国基本国策已经受到了空前的关注,然而在重化工业阶段节能工作任重道远。本文以分析我国中长期节能潜力为目的,建立了一个22部门动态CGE模型。首先本文对2002年货币单位和物理单位的能源平衡关系进行了核算;然后对粗放发展的4种情景和集约发展的3种情景下2002至2030年的经济增长和能源消费进行了数值仿真计算;根据计算结果,本文分析了产业技术升级、提高能源效率和提高物质循环利用率对GDP、能源强度和能源消费等指标的影响。研究表明,到2030年我国经济结构依然偏重,只有大幅度提高能源效率和物质循环利用率,才能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有效地降低能源强度。  相似文献   

9.
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协整分析:基于宏观数据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综合比较分析关于中国GDP和能源消费的各种宏观统计数据的基础上,选定以Maddison估算的以1987年不变价格衡量的GDP和以IEA估算的能源消费为分析的基础数据,通过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分析等分析技术发现:中国GDP和能源消费数据是一阶单整的,存在协整关系,并表现为从经济增长到能源消费的单向因果关系。而进一步的误差修正模型分析结果显示:经济增长和能源消费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GDP每增加1个百分点,能源消费将提高0.811个百分点;相反,能源消费增加一个百分点,GDP将提高0.194个百分点。这表明中国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能源消费并不是经济增长的一个强外生变量。  相似文献   

10.
文章利用Dagum基尼系数和地理加权回归模型研究了2010—2019年我国能源消费碳排放的区域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2010—2019年各省份能源消费碳排放的总体基尼系数先上升后下降;各年份均为超变密度的贡献值和贡献率最大,区域内差异的贡献值和贡献率次之,区域间净值差异的贡献值和贡献率最小。(2)人口数量的增长、城镇化率的提升、人均GDP的增长均会导致能源消费碳排放提高,但是产业结构升级指数的上升、对外贸易依存度的上升以及能源强度的下降均有助于降低能源消费碳排放。因此,各地区及各省份需要因地制宜,制定适合各自实际情况的碳减排政策,并积极推进产业结构升级、扩大国际贸易、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大力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相似文献   

11.
中国省际经济增长—能源消费—碳排放的传导效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采用面板数据模型,建立了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能源消费与碳排放的面板协整方程和面板误差修正模型,研究了我国省际1996~2011年期间三者之间的的传导效率及其差异。结果表明,我国及省际之间三者的传导效率存在较大差异,北京等18个省市的传导效率较差,海南等12省市的传导效率较好。从短期调节效应来看,大部分省市能源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调节幅度较小,碳排放对能源消费的调节幅度较大。  相似文献   

12.
能源消费与工业经济增长的协整与ECM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一直是资源产业经济学的一个热点研究问题,文章利用我国1953~2008年工业生产总值和能源消费总量统计数据,分析我国工业生产总值与能源消费总量的长期稳定关系,并构建误差修正模型。研究表明,能源消费的增长与工业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单向的因果关系,能源消费的增长影响工业经济增长,同时说明工业经济增长有利于能源开发,通过技术创新可以达到节能目的。  相似文献   

13.
综合考量能源强度、能源结构、人口规模及经济规模等因素对能源消费碳足迹的影响,以2005-2012年陕西省的相关数据为依据,用LMDI分解法对陕西省的能源消费碳足迹因素进行分解。结果表明:陕西省的能源消费碳足迹整体呈上升趋势,但存在一定的波动性;能源强度的提高和能源结构变化对陕西省碳排放量的增长有抑制作用,且能源强度的抑制作用明显,而能源结构的抑制作用相对微弱;经济规模的扩张是陕西省碳排放量增长的主要推动力,而人口规模的扩大对陕西省碳足迹的增长也有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4.
 2008年下半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速大幅度下滑,与此同时电力消费增速出现更大幅度回落。因为电力消费对国民经济变动反应较为敏感,故此现象使一些人对我国GDP增长的真实性产生了怀疑。本文利用产业感应模型对此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特定情况下,电力消费增速以比 GDP增速更大幅度回落是可能的。这对于正确认识当前经济形势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碳排放与经济增长脱钩指标的实证测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哥本哈根大会以后,发展低碳经济与节能减排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焦点。文章基于Tapio脱钩指标对1995~2007年间我国中、东、西三大区碳排放与经济增长之间的脱钩关系进行测度并对脱钩指标进行因果链分解,结果显示三大区域大部分时间内经济增长与碳排放之间出现弱脱钩状态,经济增长速度大于碳排放增长速度,工业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为碳排放增长速度的减缓起到了主要作用,表明节能减排工作初显成效;但近年来煤炭在总体能源结构中的主体地位进一步加强,碳排放与经济增长之间的脱钩关系呈恶化的趋势,对以后的节能减排工作形成挑战。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一般消费理论出发研究我国人均消费水平,根据1981—2003年我国消费样本数据建立了我国消费模型,通过EVIEWS3.1软件利用OLS方法进行参数估计,并对模型进行了检验。经过计量分析得知我国人均消费水平主要由当年人均GDP决定,且人均消费水平与人均GDP呈明显的线性关系,若我国人均GDP增长1%,则人均居民消费约增加0.46%。滞后的人均消费水平对我国当年人均消费水平的影响是不显著的。文章最后提出了主要通过提高我国人均GDP的途径来提高我国人均消费水平的建议,并指出我国人均消费水平随着我国人均GDP的增加而提高,但其增速逐年递减。应正确处理我国消费与生产、消费与积累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文章利用核密度估计和马尔科夫链方法分析了1997-2015年中国各省能源消费碳排放的动态演进过程,并利用面板数据模型分析了城镇化等因素对能源消费碳排放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1)能源消费碳排放的核密度函数呈现单峰特征,近年来分散程度有所提高.(2)虽然各省能源消费碳排放存在较大的惯性,但是仍有逐年增加的趋势.(3)城镇化率与能源消费碳排放之间呈现倒U型曲线特征,人口的增长、经济的发展和能源强度的增加均会导致能源消费碳排放增加.  相似文献   

18.
关于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统计考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选取中国1952-2008年的经济与能源统计数据,运用计量方法证明了碳排放和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而且研究表明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之间并不存在标准的"倒U型"的关系,而是呈现出"N型"趋势,且在人均GDP为2000~3000元之间达到N型曲线的第一个转折点,通过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可知,经济增长是碳排放的Granger原因,但碳排放并不是经济增长的Granger原因,进而得出走低碳型发展道路是我国的必然选择,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中国各产业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协整性及因果关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针对中国1984~2006年中国能源消费总量和国内生产总值(GDP)、各产业能源消费量与和各产业增加值的增长关系进行研究,利用计量经济学中的协整分析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方法时其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中国能源消费和GDP之间存在协整关系且主要通过第二产业体现,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同时还具有双向Granger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20.
李力春 《统计与决策》2017,(13):140-143
文章基于1978-2015年能源统计数据,使用VAR模型方法对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能源结构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发现,样本期内协整关系在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能源结构三者之间成立,依据长期协整模型和误差修正模型分析,能源结构变化对能源消费的影响均显著高于经济增长对能源消费的拉动作用,实施节能减排政策,进一步优化能源结构,会大力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