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要正确评析俄罗斯私有化,必须把它放在俄社会制度大变迁的背景之下来看,唯此才能真正全面认识俄罗斯私有化的实质。不同于英国等资本主义国家国有企业的私有化,产权制度的变革在俄罗斯是社会制度从社会主义向资本主义转变在经济领域最核心最关键的措施和体现,因此其目的、过  相似文献   

2.
经济转轨的基础决定了中国与俄罗斯的经济转轨方向的不同,产权改革的效率决定两国经济转轨的成效。通过两国经济转轨的比较,文章认为有三个方面的深刻经验教训特别值得我们重视,即经济转轨必须高度重视政府的作用、产权私有化并非提高效率的充分必要条件、产权制度的变迁具有演进性和不可复制性。  相似文献   

3.
汇率作为开放经济下的关键经济变量,在发展中国家及经济转轨国家的经济体制改革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具有特色的6个中、东欧转轨国家(波兰、捷克、匈牙利、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和俄罗斯),汇率制度变迁表明,影响汇率制度选择的主要经济因素为经济稳定程度、经济规模、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开放度。这些影响转轨国家汇率变迁的经济因素,对于确立中国汇率制度的改革方向,即实行真正意义上的管理浮动汇率制也具有影响。  相似文献   

4.
汇率作为开放经济下的关键经济变量,在发展中国家及经济转轨国家的经济体制改革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具有特色的6个中、东欧转轨国家(波兰、捷克、匈牙利、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和俄罗斯),汇率制度变迁表明,影响汇率制度选择的主要经济因素为经济稳定程度、经济规模、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开放度。这些影响转轨国家汇率变迁的经济因素,对于确立中国汇率制度的改革方向,即实行真正意义上的管理浮动汇率制也具有影响。  相似文献   

5.
20世纪90年代,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制度变迁,俄罗斯走上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艰难历程。在跌宕起伏的转轨过程中,一支特殊的力量——利益集团始终活跃在社会的各个领域,对俄罗斯的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均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因此,本文拟从利益集团的视角,运用制度主义的理论工具,对俄罗斯经济转轨的路径选择和绩效特征进行概括性分析和描述,以期深化对俄罗斯经济转轨运行机制及其规律的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6.
20世纪90年代初俄罗斯实施了以"自由化、稳定化、私有化"为核心内容的"休克疗法",启动了从计划经济制度向市场经济制度转轨的激进式改革。经历了多次探索和曲折,俄罗期经济艰难地实现了从"休克"到"治疗"的转变。本文从介绍经济转轨的一般性内涵入手,简要分析俄罗斯经济转轨的特点及其绩效并对普京模式的俄罗斯经济发展道路进行浅显的分析与评价。  相似文献   

7.
金融缺口、非正规金融与农村金融制度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对国内外有关农村非正规金融进行理论综述基础上,运用制度变迁理论对我国农村金融缺口产生的原因、非正规金融的演变与农村金融制度变迁进行探讨.文章认为,我国农村金融缺口是正规金融功能性缺失和国家长期金融抑制政策共同作用的产物.金融缺口产生了获利机会,而非正规金融的存在是对这一利润机会的理性回应;我国农村非正规金融的形成和发展以及金融制度变迁是诱致性制度变迁与强制性制度变迁协同发展的必然结果,而不仅仅是一种诱致性制度变迁过程.农村金融制度变迁是一个我国经济转轨过程中经济基础演变引发国家对金融制度重新思考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俄罗斯在改革后经历着严重的地下经济现象。这种地下经济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造成较大的危害 ,诸如加剧贫富差距、减少政府财政收入等。俄罗斯地下经济产生的根源 ,主要有历史原因、私有化不当、黑社会盛行等方面。作为同样属于转轨经济的国家 ,俄罗斯的经历对中国很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现代合作金融原则历经百年发展,发生诸多变异经营商业化,民主管理和互助精神淡化,分配和股权处置的股份化。这种异化具有时代的必然性制度的经济基础已改变,合作金融自身在资金运行及管理方面的显著变化,合作制度本身存在缺陷等。我国合作金融的“非合作性”变异有其独特的原因不同的指导思想、计划经济条件下集体经济的强制实践、转轨过程中政府强制性的制度变迁。当前农村经济需要合作金融,培育和构建真正的合作金融,必须更新理念,走出理论上的误区,关键构建合作金融的个体产权基础。  相似文献   

10.
俄罗斯在改革后经历着严重的地下经济现象。这种地下经济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造成较大的危害,诸如加剧贫富差距、减少政府财政收入等。俄罗斯地下经济产生的根源,主要有历史原因、私有化不当、黑社会盛行等方面。作为同样属于转轨经济的国家,俄罗斯的经历对中国很在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随着国际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作为现代经济核心的金融业也正在向全球化深入发展,这一点集中体现在因内外部环境变化而不断进行的金融机构组织创新方面,其中尤以适应当前金融业综合经营发展需要的金控公司最为典型。金控公司在拥有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和协同效应等经营优势的同时,也不得不面临诸多风险,而对这些风险的辨析和管理成为其内部控制的主要内容。在金控公司外部监管方面,我国金融监管部门在设计有关制度安排时应树立金融系统稳定与发展的监管目标,坚持适度从严、适度前瞻的监管原则和健全统一的金融监管模式监管架构。  相似文献   

12.
以江西省婺源县为案例,通过对其中若干不同乡村旅游社区的制度变迁路径进行分析比较,发现:(1)诱致性变迁与强制性变迁交替出现,这种交替主要取决于制度框架内各利益相关者的选择,其相互间的博弈构成了推动乡村旅游社区制度变迁的重要动力;(2)非正式的制度安排将在一定条件下向正式的制度安排转化;(3)变迁过程中存在路径依赖。因此,作为制度的主要供给者,政府应提供利益相对均衡,在满足个体理性基础上达到集体理性的合理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13.
温州中小企业融资结构的变迁及中小金融机构发展的受制,从一个侧面折射出了我国既有的金融深化尚主要停留于量的成长方面,而未进入到质的发展方面.为实现中小企业的进一步发展,需要尊重民间自发的制度创新,允许金融制度安排的多样化,并积极推进内生性的民营中小金融机构的成长.  相似文献   

14.
改革决策在本质上是一种风险条件下的决策问题,为了控制改革风险,改革者可能会采取作为过渡性制度安排的改革方案.财政大包干就是我国预算管理体制改革过程中的过渡性制度安排,但因为它具有内在不稳定的特征,进一步加剧了业已存在的矛盾,削弱了中央财力和宏观调控能力,强化了地方的不规范行为.财政大包干是在改革的目标模式分税制已经明确以后所采取的一种策略安排,采取这种策略型过渡性制度安排的原因是各种制度改革之间的不匹配,即不协调成本的存在,目的是缓解不协调的矛盾,为下一步实施分税制创造条件,而中央政府掌握着改革主导权是这一策略能够成功的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15.
与具有官方背景的农村正规金融机构相比,中国农村非正规金融之所以具有较高的制度效率,关键在于其独特的私人治理机制,这有效地解决了金融市场中的逆向选择问题与道德风险问题。从制度经济学的视角对农村非正规金融的私人治理机理进行理论剖析有助于揭开农村非正规金融的生存逻辑之谜。研究发现,信息传递与村庄信任机制、动态及关联博弈过程、灵活担保方式、强道德约束等因素为农村非正规金融的有效运作提供了稳定的制度构件,但外部经济条件的转变会对农村非正规金融治理机制带来不利冲击。  相似文献   

16.
从博弈论的角度,分析了俄罗斯经济转型中的政府与大众等利益相关者的博弈趋向,划分了俄罗斯经济转型所经历的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伪"上策纳什均衡"的主导时期;第二阶段为有限理性试错纠错的单核多方博弈时期。在建立伪"上策纳什均衡"模型和有限理性试错纠错的新博弈策略模型的基础上,分析了俄罗斯转型经济发展的缺陷与改进的主要原因,即其前期轻视了经济转型工程的复杂性和策略选择的短视性,导致博弈对局中的主体缺位和陷入集体行动困境,预期目标难以实现。结论和借鉴意义是,经济转型国家的政府与民众,对外应以理性人假设来看待国际经济和政治的交往,对内应采取有限理性试错纠错的博弈策略,稳定经济环境,探索切实可行的转型经济理论,避免教条化和简单化,经济才能稳步和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7.
经济转轨国家利率市场化的制度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率市场化为经济转轨国家金融深化和经济发展带来了契机。通过对中、东欧和亚洲典型经济转轨国家的利率市场化进行分析可以看出,在经济转轨过程中,选择渐进式或激进式转轨路径的依据是本国的宏观经济环境;产权制度的变革是经济转轨国家利率市场化的根本制度前提;利率市场化的效果直接影响了经济转轨国家的银行效率。  相似文献   

18.
后发展经济体依靠金融抑制实现了经济起飞,但是金融转型却差异巨大。以韩国和台湾两个典型的后发展经济体为案例,运用社会联盟范式探寻后发展经济体金融转型差异性,其原因是:根源于经济结构的社会联盟及其运作导致了后发展经济体金融转型呈现出不同的轨迹。  相似文献   

19.
金融消费者隐私权作为传统隐私权在金融消费领域的延伸,是金融消费者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基本民事权利。由于在金融市场交易过程中消费者往往处于弱势地位,因此,在其与金融机构利益博弈的过程中,金融消费者的隐私权屡屡成为博弈的牺牲品。鉴于此,我国法律有必要对此加以规制。然而,我国目前金融消费者隐私权保护机制还存在诸多制度性缺失。为弥补相关制度性缺陷,将完善相关立法、构建有效的监督机制以及疏通权利救济路径三者有机结合起来,是今后解决该问题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20.
现阶段我国农村金融组织创新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创新是发展的灵魂。文章认为,当前我国农村金融的创新已经过渡到制度创新阶段。在制度创新体系中,组织创新较业务等其他创新层次更高。要进行组织创新,需要将合作金融机构做成农村金融的主体,加快民间金融的合法化进程,打通民间剩余资金的制度通道,强化监管创新,体现农村金融特色,通过制度建设保证不同监管部门的协调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