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东北亚区域环境合作模式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晓菲  李顺龙 《东岳论丛》2019,40(7):120-126
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东北亚区域环境合作至关重要,已成为东北亚区域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现实看,区域环境恶化已经引起各国的共同关注,关系到了各国经济发展的可持续问题,因此,环境改善迫在眉睫。从长期看,因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各异、环境外交政策侧重点不同以及缺乏有效合作机制等诸多因素使得东北亚区域环境合作具有艰巨性。从未来发展走势看,东北亚区域环境合作又具有可行性,以中日两国环境合作为例,利用"囚徒困境"模型进行分析即可得出中日环境合作符合两国共同利益,这一结论具有代表性。环境合作的具体模式可以从两个方面考虑,即从功能合作到制度合作、从双边到多边环境合作平台的机能整合;通过制度的安排与设立,以及利用国际环境制度来促进东北亚区域环境合作向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2.
在世界经济向集团化、一体化发展的形势影响下,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问题已成为国内外关心的重要问题。本文从东北亚区域各国(地区)之间政治上的变化,悠久的历史文化关系,经济上的互补性,以及当前经济合作的状况等方面论证了东北亚区域各国(地区)经济合作的可能性。由于东北亚区域各国(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社会制度不同,意识形态上对立,所以其合作特点应是松散的和渐进的,合作的原则应该是平等互惠和尊重主权,谋求共同繁荣和发展;同时,要把政治与经济分开,民间合作与官方合作分开,地方合作与中央合作分开,实行多种多样的合作模式。  相似文献   

3.
东北亚区域能源合作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各国在能源领域的相互依赖性不断加强。在东北亚地区东北亚能源需求急剧增加、东北亚地区能源进口依存度高和能源引起的环境保护问题日益突出的条件下,东北亚地区必须通过区域范围的能源合作来保障能源安全。东北亚区域必须依靠地缘优势和日益紧密的经济联系,通过协商和协议进行能源合作,以保障各国的能源安全和共同利益。虽然目前东北亚区域能源合作受各种因素的影响,进展较为缓慢,但合作前景非常广阔,东北亚区域能源合作可以在许多重点领域展开。  相似文献   

4.
寻求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新突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东北亚区域走向经济一体化有其客观必然性 :是世界经济区域一体化竞争加剧的必然要求 ,贸易和投资规模的扩大、市场经济制度的建立、IT电子信息产业的兴起为其奠定了客观基础。该区域经济合作具有以下特点 :是多重矛盾并存下的区域经济合作 ;各国间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存在着巨大落差 ;区域合作仍处于初级阶段 ,这些特点严重制约了区域一体化的进程。东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可供选择的形式有 :东盟型的自由贸易区、北美型的自由贸易区、铁路和能源一体化联营、东亚地中海自由贸易圈、经济增长三角以及欧盟模式、APEC模式、雁行模式等。今后 ,应采取灵活、多样的措施推进东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东北亚区域环境合作及前景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北亚地区环境状况的恶化、跨界环境危机事件的经常发生,国际金融危机和能源危机,促使东北亚各国认识到区域环境合作的重要性。东北亚区域环境合作项目中,双边合作效果显著,而多边层面的环境合作虽然形式众多,但由于大多采取对话方式从而难以落实到具体的行动当中,所以合作的实质进展十分缓慢,尤其在遇到解决跨界环境危机事件的过程中,缺乏有效整合及联合应急的能力,造成效率低下。所以,东北亚各国应尝试建立统一的区域环境合作机制,并建立常设性的联合工作小组,以及临时性的联合应急行动小组;在东北亚区域环境合作中,核心国家要发挥更大的作用;加强节能、环保等方面的合作,减轻区域能源危机压力,这都是合理的对策选择。东北亚各国正朝着较成熟的环境合作机制方向努力。  相似文献   

6.
李丹 《理论界》2010,(3):47-48
加快东北亚区域合作与实现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本文在全面分析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与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内在机理基础上,明确东北在东北亚区域合作中的战略地位,并找到目前东北在参与东北亚区域合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优化东北与东北亚相关国家及地区的合作路径提供可供参考的建议,以进一步加快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步伐。  相似文献   

7.
当前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形势发展很快.清醒地认识哈尔滨对外开放形势,综合分析对外开放的基础和条件,切实把握对外开放环境及其格局、走势,是正确确定我们对外开放、对外经济贸易联系方针和行动的基本前提.一、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与发展的基本趋势和新特点1.东北亚区域已经进入一个多元共存、政治相对稳定的新时期,各国正乘机积极发展经济合作,经济发展和合作进入一个新阶段.  相似文献   

8.
在东北亚区域复杂严峻的发展形势下,构筑我国对外开放前沿阵地,引导东北地区深度参与东北亚区域贸易合作,已成为我国优化区域贸易关系,实现东北地区全面、全方位振兴的必由之路.基于2005-2019年贸易往来数据,运用引力模型多维度分析东北地区参与东北亚区域贸易合作的发展潜力及影响因素,并以合作促振兴、促开放角度提出政策优化路径,可以助力我国实现新时代东北振兴与区域开放布局相关战略的有效对接,加速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发展新格局.  相似文献   

9.
随着世界经济区域化、集团化、一体化的不断发展,以地政、地缘关系结成的区域经济合作的许多设想不断出台,东北亚经济圈作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三大热点地区之一,其发展脉络、走势和逐渐走向成熟已日益引人注目.蒙古作为东北亚经济圈中唯一没有出海口的内陆国家参与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虽然受历史的局限、传统的束缚、经济落后、产业布局不合理、冷战后遗症、投资条件欠佳、政策缺少连贯性、政局关系等因素的影响,很难在短期内与圈内国家协调一致,特别是在今天东北亚经济圈“圈”的概念还很粗糙的发展时期,很难谋求一个统一的与各国国情、产业结构均相适应的经济圈的确实形成.但从蒙古所处的欧亚大陆桥的特殊地理位置及拥有的经贸、投资发展潜力看,蒙古在未来的东北亚经济圈的形成中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当前,东北亚地区经济区域化进展迅速,区域内各国的经济联系和合作不断向纵深发展。同时,相对于东北亚整体而言的地方性“次区域”发展也十分活跃,居于超前地位。但在另一方面,经济集团化进展缓慢,形成了区域化与集团化之间较为明显的反差。当然,世界经济区域化发展不一定总是与集团化进程完全同步。所以,在东北亚当前特定的条件下,分析次区域合作中诸因素的作用及其合力的影响,对正确认识次区域合作有着特殊的意义。对黑龙江省立足于现在,着眼于未来的发展战略作一宏观上的论证,以期黑龙江能早日成为东北亚地区经济发展的中心区…  相似文献   

11.
冷战结束后,在全球国际体系转型的背景下,东北亚地区的国际体系也处于重大变化时期。中国的迅速崛起改变了国际力量对比关系,使地区国际格局走向多极化。各国间形成的相互依赖关系,推动着地区多边机制的发展。在一定意义上,这些发展和变化有利于创造和平稳定的地区国际环境。在东北亚国际体系转型过程中,中国也面临一系列挑战性问题。在未来东北亚国际秩序建构、美国谋求地区霸权战略以及政治互信和地区文化共识等一系列问题上,要求中国确定相应的战略与对策。  相似文献   

12.
中国对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一直采取积极参与态度 ,这样做既符合世界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更有利于实施立足亚太的世界战略 ,有利于发挥自身独具的地缘优势 ,有利于加强各国经济的互补关系 ,有利于贯彻稳定发展的既定方针 ,有利于经济再上台阶的现实需要。中国参与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各种利益因素进一步确定了国家利益原则  相似文献   

13.
东北亚区域经济技术合作在近年来取得了很大进展 ,在关于合作的发展前景和模式方式 ,一些国家的学者提出了比较乐观的设想。文章指出 :东北亚各国间存在着复杂的政治关系 ,社会差异性巨大 ,地理位置上具备特殊的战略重要性 ,所有这些都构成了将东北亚合作机制化与一体化的障碍。因此 ,东北亚各国的合作与交往应以实效为目标 ,以双边或三边为基础的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会有效地提高区域合作的成效  相似文献   

14.
东北亚地区在地缘上连结着欧亚大陆的中心与边缘,自古就是陆权国与海权国的必争之地;19世纪以来,东西方文明又在此交汇,不同文明的冲突与融合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该地区各国对外关系的选择;冷战结束后,以中朝为代表的社会主义国家与本地区其他资本主义国家以及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国家和市场机制已比较完善的国家都在此竞争共处,这些多样化的“连结”将不可避免地对本地区各国对外关系的走势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5.
东北亚是当今世界经济最活跃的地区,也是能源需求量较多的地区。由于各种原因,东北亚各国间未能建立相应的能源合作机制,区域内各国在处理能源及其安全保障问题上表现出无序竞争状态,后果堪忧。为了改变这一状态,东北亚各国开始寻求通过区域内各国合作的模式实现共赢,这符合当前解决国际问题方式的大趋势。建立东北亚能源合作机制具有现实基础和可能,但也存在不小的障碍。应当从世界能源全局的视角,在提高中国国际能源市场竞争力的同时,围绕东北亚各国共同利益,对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搁置争端,从一些现实可行的合作做起,建立相应合作机制,逐步巩固并扩大合作。  相似文献   

16.
面对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问题成为国际社会的讨论热点.东亚地区作为美元体制的重要支撑力量,自然成为推动其未来变革的重要力量之一.但是,一方面,美国的金融霸权在短期内不仅没有衰落,反而呈现走强的态势,表明现行国际货币体系仍具有相当长时期的可持续性;另一方面,处于美元霸权影响下的东亚地区在储备货币、汇率制度的选择和贸易结构调整方面面临着许多困境,使其短期内难以放弃对美元体制的依附和支持.因此,现阶段东亚地区尚不具备改革国际货币体系的能力.未来突破困境的可行路径是,通过加强东亚区域货币金融合作,渐进地改革国际货币体系,进而削弱美元霸权.在此过程中,人民币国际化的路径选择问题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7.
随着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发展,区域内人口与劳动力迁移变得越来越活跃。通过区域内劳动力迁移,促进我国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有利于进一步推动东北亚区域的经济交流与合作。在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过程中,人力资源的合作具有很大潜力。由于几十年来人口动态与人口结构的变化,东北亚区域在人力资源方面具有很强的互补性,所以开展区域内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合作,具有现实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18.
随着世界三次产业革命的进步,世界各国经济正在不断地向市场经济国际化的方向发展.无论是资本主义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都无法摆脱这一世界发展的必然趋势.处于世界经济亮点的东北亚各国市场经济发展很不平衡,既有市场经济发达的日本、韩国,且与我国在同一儒教文化背景之下;又有正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化的原社会主义国家俄罗斯、蒙古.社会主义国家朝鲜虽未提出搞市场经济,但正在进行个别方面的经济变革.这一区域内市场经济的发展,无疑为东北亚地区各国间经济合作的加深及东北亚国际市场的建立,展示了崭新的前景.同时,东北亚各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变化,既有经验、又有教训,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发展,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东北亚次区域经济合作的现状及发展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东北亚次区域经济合作的提出从80年代后半期开始,世界经济的区域化、集团化、国际化发展迅速.在北美自由贸易区(NAFTA)、欧洲经济共同体(EC)、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三架马车的带动下,世界各地出现了许多经济增长三角及多边经济合作.这些区域经济合作如雨后春笋,打破国与国的界线迅速发展起来.东北亚地区的经济合作与开发,在这些区域经济合作中更为引人注目.它引起了东北亚各个国家及国际组织的高度重视.关于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与开发,近年来各国学者纷纷提出了具有深远意义的开发合作构想.如在东北亚地区建立多个自由经济贸易区、在图们江地区300平方公里区域内建立跨国经济特区、建立东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模式、“一区两制”模式(建立计划和市场经济相结合的国际经济新体系,同时实施制度化和非制度化管理等)、雁型发展模式等等.这些模式或构想虽然描绘了东北亚地区经济发展的宏伟前景,但是至今没有一个付诸实施.其主要原因是这些模式或构想的实现都有重要的前提条件,即(1)除需各国政府给予大力支持外,还需各个国家内部保持社会、政治的稳定,各个国家之间保持一定的经济  相似文献   

20.
由于东北亚各国(地区)的社会制度不同,经济发展水平悬殊,使东北亚区域贸易形成了多轴心的多边贸易结构、内向型的区域贸易结构、缓冲型的竞争机制等复杂的特点。针对东北亚各国(地区)间贸易存在的一些问题,作者提出了以促进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为前提,开展多层次的贸易活动,建立统一市场,实行区域贸易优惠政策,以促进东北亚区域贸易迅速发展的政策性构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