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韩非(约公元前280——233年),是先秦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凭借革命暴力对奴隶主阶级实行地主阶级专政,建立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是韩非法治理论的核心。这种思想为秦始皇战胜奴隶主复辟势力,创建我国最早的统一的封建帝国,提供了理论武器,在历史上起过很大的进步作用。我国历史上的各个反动阶级和儒家无不恶毒攻击韩非等先秦法家的这种暴力思想。苏修  相似文献   

2.
韩非是先秦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孤愤》是他代表新兴地主阶级讨伐没落奴隶主贵族及其钻进封建政权内部的奴隶主贵族复辟势力的一篇战斗檄文。在《孤愤》这篇不到两千字的文章中,始终贯穿着一个中心思想,这就是:新兴地主阶级巩固封建政权与钻进新政权内部来的那些奴隶主贵族复辟势力,是“不可两存之仇”,是势不两立的你死我活的斗争。这种思想,在韩非的许多著作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例如他的《五蠹》就明确提出儒法之争是“不可两立”的;儒法两家是“不相容  相似文献   

3.
韩非是战国末期杰出的法家代表。当时奴隶制已经土崩瓦解,新兴的地主阶级政权和封建的生产关系在各个诸侯国相继建立。但是,反动的奴隶主阶级并不甘心退出历史舞台,还时刻伺机复辟。他们大肆宣扬孔孟之道,大造复辟舆论,复辟与反复辟的斗争十分激烈。韩非纵观了“往者得失之变”,总结了新兴地主阶级在变革实践中正反两方面的经验,猛烈地批判了孔孟之道,集先秦法家之大成,为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提供了一条完整  相似文献   

4.
春秋战国时期,代表新兴地主阶级的法家和代表奴隶主阶级的儒家,围绕实行“法治”还是“礼治”,即建立和巩固新兴地主阶级专政还是维护和复辟奴隶主阶级专政,展开了一次又一次的生死大搏斗。生活在战国末期的韩非,站在新兴地主阶级的立场,适应着历史发展的要求,以同儒家的“礼治”和奴隶主贵族复辟势力不可调和的斗争精神,“观往者得失之变”,总结了前辈法家的法治主张和法治实践,创立了新兴地主阶级的法治理论体系,奠定了建立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的理论基础。他的《定法》和《难势》,在总结前期法家的法  相似文献   

5.
荀况是新兴地主阶级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教育家,先秦法家的杰出代表。著名的法家韩非、李斯都是他的学生。荀况生活的时代,是我国历史上由奴隶制向封建制急剧变革的时代。他坚决站在新兴地主阶级一边,反对没落奴隶主阶级,坚持法家路线,反对儒家路线。他对孔孟儒家的种种谬论及其教育思想,进行了批判,他曾在齐国的文化中心稷下讲学,影响很大,这些都给予儒家学派以沉重的打击,为建立和巩固新兴地主阶级政权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6.
战国末期,新的封建制已在各国不同程度地确立起来,但是,没落的奴隶主贵族不甘心灭亡,仍然阴谋复辟,垂死挣扎。全中国还未统一,诸侯割据混战,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是继续前进,建立和巩固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主义国家,还是复古倒退,复辟没落奴隶主贵族的统治,围绕这个根本问题,新兴地主阶级与没落奴隶主贵族之间进行着一场生死搏斗。法家和儒家的激烈斗争,就是当时这两个阶级生死搏斗在政治思想战线上的反映。著名法家韩非(约公元前280年——前233年),就生活在这样一个大变革的时代。他站在新兴地主阶级立场上,批判了反动的孔学,继承和发展了前期法家以及他的老师荀子的思想,从理论上完整地形成了法家思想体系,成为先秦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为建立统一的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提出了比较完整的理论、路线和政策,在历史上起了进步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五蠹》是韩非的著作中一篇十分重要的政治论文。韩非站在新兴地主阶级立场上,从历史经验和当时斗争实际出发,尖锐地指出了代表没落的奴隶主阶级的儒家的反动性,明确地阐述了他的法家历史观点和法治思想,提出了地主阶级对奴隶主阶级实行专政的政治纲领。为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封建国家做了理论准备。对法家的著作进行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和分析,这是批林批孔深入发展的思想战线上一个重要的任务。毛主席最近指出:“列宁为什么说对资产阶级专政,这个问题要搞清楚。这个问题不搞清楚,  相似文献   

8.
韩非是战国末期法家杰出的代表。他顺应历史潮流,站在新兴地主阶级的立场上,在前进与倒退、革新与守旧的儒法两个阶级、两条路线斗争中,坚决捍卫和发展了前期法家变法革新的理论,制定了比较完整的法治路线。与此相适应,他还提出了一条使法治路线得以贯彻执行的“任人唯贤”的组织路线。这是战胜奴隶主贵族复辟势力,夺取和巩固新兴地主阶级政权,执行法治路线的一项决策。韩非的《孤愤》,正是在这个重要问题上批判了奴隶主贵族以世卿世禄制为核心的“任人唯亲”路线,系统阐明了新兴地主阶级“任人唯贤”的进步理论。  相似文献   

9.
《定法》是韩非集中的阐明法治理论的重要文章。在这篇文章里韩非站在新兴地主阶级的立场上,总结了春秋战国以来新兴地主阶级同奴隶主贵族复辟势力斗争的经验教训,批判地吸收了前期法家申不害、商鞅的政治主张。着重强调了“法”的重要性和“法”“术”结合的必要性,具体分析了“法”、“术”分家的弊病、韩非指出申不害虽然对晋国奴隶主阶级的政策和法令实行了一些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于没有抓住改革与反改革的路线斗争实质,没有采取强有力的法治措施来贯彻韩国新兴地主阶级的政策和法令,而去专讲用人之术,着眼于清洗几个奸臣,致使改革失败。在这篇文章里,韩非对商鞅变法的历史功绩给于高度的评价。对商鞅采取的每一项法治措施都进行了热情的歌颂,同时也指出商鞅忽视了“知奸”之术,没有采取一套保证法治路线贯彻到底的策略措施,致使暗藏的奴隶主贵族乘机窃取了变法革新的胜利果实。韩非从巩固地主阶级专政、防止奴隶主阶级复辟的需要出发,吸取了法家用鲜血换来的经验教训,明确地提出了“法”“术”二者“不可一无”的政治主张,为新兴地主阶级夺取政权和巩固政权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武器。这在当时历史条件下,是具有进步意义的。但是,由于韩非是地主阶级的思想家,他提出的法治理论,有镇压农民阶级的一面,他看不到人民群众在反对奴隶制复辟中的决定作用,把希望寄托在少数地主阶级头子身上,这是他阶级局限性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10.
新兴地主阶级的杰出理论家韩非,对历史的重要贡献就在于:他总结了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变革实践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提出了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封建国家的历史任务,论证了新兴地主阶级夺取政权巩固政权的战斗措施。 《五蠹》是代表韩非历史观和政治思想的一篇重要论文,明确地提出了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封建国家的理论,有事实,有分析,敢于批判,敢于肯定,字字铿锵有声,句句鼓舞斗志。  相似文献   

11.
韩非是战国末期新兴地主阶级杰出的政治代表,是先秦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总结了前期法家的历史经验,创建了以“法治”为核心的“法、术、势”相结合的政治思想体系,对反动的儒家学派进行了尖锐的批判。他的学说为新兴地主阶级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的专制主义国家,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武器。今天,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研究韩非的思想,对于深入批林批孔,巩固无产阶级专政,防止资本主义复辟,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本篇选自先秦法家的集大成者——韩非(公元前280年——前233年)的著作《韩非子》,是韩非从进步的历史观出发阐述法家政治路线的代表作。蠹(dù杜)是蛀虫。五蠹是指反动的儒家(学者),高谈阔论的纵横家(言谈者)、带剑行刺的亡命徒(带剑者)、逃避服兵役的人(患御者)和投机营利的工商奴隶主(商工之民)。韩非把儒家列为五蠢之首,无情地揭露了他们“法先王”、“行仁义”,而无益于耕战,有害于社会,破坏新兴地主阶级政权,妄图开历史倒车的反动本质,坚决主张取缔五蠹。同时提出了变法革新、严明赏罚、实行法治、奖励耕战、加强中央集权、用战争统一中国等政治主张。显示了韩非的战斗精神,表达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强烈愿望,为秦始皇统一中国、创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奠定了理论基础。因此,这篇文章深受秦始皇的赏识。  相似文献   

13.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从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时期。法家作为当时新兴地主阶级代言人,以崭新的姿态登上历史舞台,和奴隶主贵族意识形态形成根本对立,和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的儒家学派展开不可调和的长期的斗争。 韩非(公元前280—233年)是荀子的学生。他继承了荀子唯物主义哲学观点和进步的法治思想;并批判地总结了前期法家的政治理论,尤其是商鞅十多年来变法斗争的  相似文献   

14.
从秦皇到汉武,是新兴地主阶级在全国夺取政权和巩固政权时期,也是新生的封建制度在全国范围内确立和巩固时期。在这一百多年的时间里,除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这一基本矛盾外,始终存在着没落奴隶主阶级和新兴地主阶级之间的阶级斗争,存在着儒法两条路线的斗争,存在着奴隶制复辟的危险性。汉文帝刘恒和汉景帝刘启在位期间(前179年—前141年),坚持刘邦和吕后既定的法家路线,为地主阶级争得了将近四十年的相对安定的政治局面,巩  相似文献   

15.
秦始皇变分封制为郡县制,统一了全中国,是法家路线的伟大胜利。西汉初年,法家路线依然是反对当时奴隶主复辟势力、巩固封建中央集权郡县制的进步旗帜。汉高帝刘邦起义两三年就重新统一全国,依靠的是法家路线。汉初,中央政权基本上  相似文献   

16.
韩非(约公元前二八○至公元前二三三年)出身于韩国贵族,曾和李斯同向新兴地主阶级思想家荀子求学。他继承了荀子思想的积极部分,并且集法家思想之大成,是战国后期法家的杰出代表。他的著作有《韩非子》五十五篇。在这些著作中,他评论时政,对代表奴隶主贵族的儒家思想进行了严正的批判,提出了自己的政治主张。从他的思想、政治立场和政治主张等方面,我们可以看出,他是战国后期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利益的、反对奴隶主贵族复辟的思想家。  相似文献   

17.
韩非是战国末年新兴地主阶级杰出的思想家。他综合发展了先秦法家商鞅、申不害、慎到三派的思想,建立了法、术、势相结合的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的完整学说,适应了当时要求建立封建统一大帝国的历史潮流,为秦王朝的统一伟业提供了理论基础,在历史上是起过进步作用的。但是,作为地主阶级的代言人,韩非毫不隐讳其剥削阶级立场,完全站在专制君主方面,露骨地主张压迫剥削人民,厚颜无耻地赞颂阴谋诡计的权术,大肆宣扬地主阶级损人利己、不择手段地追求个人名利权势的人生哲学,韩非思想中这些封建糟粕也是很突出的。恩格斯曾经指出:文明时代“完成了古代氏族社会完全做不到的事情。但是,它  相似文献   

18.
晁错(前200—154年)颍川(今河南禹县)人,是西汉前期著名的法家政治家,少时跟张恢学申商刑名之学,继承了先秦法家商鞅等的思想。汉文帝时为太常掌故,后为太子舍人,又任为博士,拜太子家令。以后景帝即位,以为内史,后迁为御史大夫等官。晁错所处的时代,是西汉新兴地主阶级在秦始皇开创的中央集权制基础上,巩固和发展新兴地主政权  相似文献   

19.
韩非是先秦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战国末期,新的封建制已在各国不同程度上建立起来,秦王朝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封建国家的时机已经成熟,但奴隶主贵族势力盘根错节,在各诸侯国兴风作浪,进行垂死的挣扎。是促进全国统一,建立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进一步  相似文献   

20.
韩非所处的战国末期,正是我国封建制战胜奴隶制这个社会大变革的决战关头。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思想家韩非,在这一历史转变时期,“观往者得失之变”,对比五霸七雄的兴衰历史,研究先秦法家的理论与实践,总结了复辟与反复辟的经验教训,“远见而明察”地提出了以法为本的“法、术、势”相结合的法治思想体系。这一思想体系的核心,就是巩固和加强新兴地主阶级的专政,打击和镇压被推翻的奴隶主阶级的复辟势力,发展新兴的封建制。这一思想体系给秦始皇实现“帝王”之业提供了理论、路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