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正>天津开埠后,经济得到发展,人口增加迅速,城市规模扩展,社会综合环境变得异常复杂。八国联军入侵后,设立了临时政府机构"都统衙门"恢复城市秩序,由巡捕局负责城市治安和交通。1902年8月,袁世凯接收天津时,将在保定募练的2000名巡警和暂时接收都统衙门"1000名华人巡捕进行合并,成立了天津巡警总局,负责维护天津的社会治安与秩序。天津成为除  相似文献   

2.
朱启钤是清末民初政坛上叱咤风云的人物,与北京城关系尤其密切。本文运用清代档案及未刊函电,揭示了朱氏在京师大学堂译学馆,处理瞿鸿禨儿子组织革命党事件之经过:跟随徐世昌办理京师巡警及东三省蒙族事务等新政;辛亥革命后,又被袁世凯拔擢,充当交通总长、内务总长,代理国务总理;拥护袁世凯称帝,并亲自动员瞿鸿禨任职政事堂等史实。最后还对朱启钤在民国初年对古都北京的城市改造的贡献予以评说。  相似文献   

3.
在清末社会变革中,袁世凯曾先后提出了乙未条陈、丁酉说帖、辛丑奏议等三个方案。作为清政府社会变革方案的主要设计者和重要实施者,他在政治方面积极推行司法改良,引领预备立宪;经济方面支持民间自由设立工厂,保护和奖励各种实业;军事方面编练新军;文化教育方面办新学,废科举;社会方面创设了巡警制。袁世凯之所以主张并实施变革,主要是出于中国传统士大夫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强烈的政治抱负和对朝廷的忠心,以及他审时度势的能力和过人的胆识。  相似文献   

4.
袁段矛盾与洪宪帝制的败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袁世凯是北洋集团的领袖,段祺瑞是袁世凯的心腹将领,二人有着整整20年的关系和友谊。段祺瑞追随袁世凯,为袁世凯的成功竭尽全力,袁世凯则提拔、重用段祺瑞,委段祺瑞以重任。袁、段配合默契,清末民初政坛上的重大事件均与其有关。但在袁世凯集权专制完成后,袁、段关系裂变。尤其是在帝制问题上二人矛盾激化,先是袁世凯解除了段祺瑞的兵权,继而段祺瑞消极抵抗。北洋集团分裂,袁、段矛盾是袁世凯帝制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后,袁世凯研究逐步成为学界关注的一大热点。近五年来,袁世凯研究不仅取得了比较丰硕的成果,而且呈现出研究领域不断扩大、对袁世凯评价更加理性、研究方法更加多样化等一些新的特点。但毋庸讳言的是,尽管近五年袁世凯研究的成果不断涌现,但从总体上看还存在一些明显不足。为此,有必要进一步深化拓展袁世凯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加强海内外袁世凯研究的交流与互动,深入发掘和利用好新的史料,发展壮大研究队伍。  相似文献   

6.
史学界对1912—1915年袁世凯称帝前近四年的政权性质或避而不谈。或笼统地冠以“反动统治”而了事。笔者综合研究分析了反映1912一1915年袁世凯政权性质的诸要素。认为袁世凯统治时期的中华民国政权仍属资产阶级性质。不揣冒昧,略陈管见,祈请识者指正。  相似文献   

7.
1916年袁世凯制造的"洪宪帝制"是中国历史上的一幕丑剧,也是袁世凯政治生涯中的最大败笔。袁世凯称帝是一系列因素相互作用、共同酝酿所造成的,观察其帝制自为的过程我们不难发现,袁世凯称帝跟列强的怂恿,个人的迷信思想、权利欲望,以及当时的社会背景有着不可断割的联系。这些因素对袁世凯的心理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最终促使他丢掉"共和"的面具,无所顾忌的恢复帝制,造成了近代中国改良主义的失败。  相似文献   

8.
1915年11月12日,国贼袁世凯就皇帝位,改中华民国五年(1916)为洪宪元年。12月25日,蔡锷在云南起义反袁,兵力不过三千,粮饷不足两月,地处边远的云南,由于反映了广大人民的要求,使袁世凯手足无措,1916年3月,袁世凯被迫取消帝制,6月,在全国人民的唾骂中死去了。  相似文献   

9.
辛亥年袁世凯出山已被人们进行过不同的解读:有的认为由于清廷没有满足其条件而不愿出山,有的认为袁世凯一出山就怀有异志,等等。其实,袁世凯自始至终没有拒绝清廷,相反他一开始便作出积极效命的姿态,为此还作了充分的谋划。  相似文献   

10.
1906年11月官制改革失败后袁世凯奏请开去八项兼差一事.对此史书记载及学界普遍认为是被迫之举."被迫说"之外,还有论者认为袁世凯所辞却的兼差有名无实.亦有将"被迫说"与"有名无实说"合而为一的.其实,袁世凯奏辞兼差不能一概而论定为被迫之举:一是袁世凯并不愿意督办津镇铁路,二是他积极移交兼差事宜.一言一蔽之,有些兼差是袁世凯所乐意辞却的.官制改革后袁世凯的兼差亦非有名无实,这可从袁世凯对兼差的看重与在将交通方面的兼差移交给邮传部之后仍试图予以控制的行为中,当可洞悉端倪.  相似文献   

11.
袁世凯与十九世纪末的朝鲜金在善1882年(光绪八年),袁世凯随淮军提督吴长庆入朝鲜,协助朝鲜国王李熙镇压汉城兵变。1884年吴长庆被调回国,直隶总督、北洋大臣李鸿章保荐他接统庆字营。1885年,李鸿章又奏准袁世凯为驻扎朝鲜总理交涉通商事宜大臣,此后,...  相似文献   

12.
1912年4月1日,孙中山解除临时大总统职务,是中国资产阶级放弃武装斗争,转而与袁世凯妥协的结果,标志着辛亥革命的失败。1913年3月20日,宋教仁被暗杀于上海,则是袁世凯破坏共和、坚持独裁、实行武力统一的结果.标志着资产阶级革命派与袁世凯的最终分裂。在这一年中资产阶  相似文献   

13.
叙论周详刻画入微———读《北洋军阀鼻祖袁世凯》□萧致治1995年冬,有幸读了周溯源同志正在撰写的《北洋军阀鼻祖袁世凯》一书的大部分稿子,觉得内容丰富,行文流畅,令人耳目一新,对了解曾在近代风云一时的袁世凯大有裨益。今年春,该书作为民国军阀系列丛书之首...  相似文献   

14.
袁世凯在对待义和团问题上,是有一个转变过程的.从一八九九年十二月任职至一九○○年五月前,袁世凯对义和团抱情理解和支持的态度,从五月份起,才开始了对义和团的屠杀. 一八九九年十二月六日,清廷任命袁世凯署理山东巡抚.二十五日,袁世凯到达济南,次日接管一切大权.半个月后,在给清廷关于民教之争的第一封奏折中,袁世凯写道:“伏查东省民教积不相能,推究本原,实由地方卅县各官,平时为传教洋人挟制,不能按照约章持平办理”,“良民郁极思逞,乃起而与教士教民为难”.  相似文献   

15.
1908年11月14、15日,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相继崩逝。11月14日至16日,远在马来西亚槟城的康有为听到光绪濒临死亡的消息,立即给美国总统罗斯福、世界各地保皇会员和国内各省督抚等处发电报请讨伐袁世凯而救护光绪帝。当康有为梁启超得悉光绪死亡确讯后,立即致电、致函保皇会员、督抚官员、普通国民等,宣称袁世凯毒杀光绪帝,号召讨伐袁世凯;他们重点联络善耆和岑春煊作为讨袁同盟力量。11月底,康梁得悉载沣的摄政王位并非袁世凯拥立,转而采取联络载沣杀袁的行动方针。1909年1月2日袁世凯被罢免后,康梁放弃杀袁的方针,但仍希望载沣给袁世凯定罪,以防其东山再起。尽管康梁使出浑身解数,但受种种因素制约,杀袁和给袁定罪的目标最终归于失败。  相似文献   

16.
袁世凯企图削弱南方革命党地方势力和各省都督的职权,要求实现“军民分治”。此主张提出后,革命党人与北洋军阀展开了一场论战。“赣省李烈钧首先通电反对,湘督谭延闾、粤督胡汉民、皖督柏文蔚继之。”袁世凯强令推行,企图迫使李烈钧接受,先后于1912年12月16日和1913年3月11日任命汪瑞闿和赵从蕃为江西民政长。李烈钧领导江西党、政、军、警各界进行了顽强抵制和斗争,并在九江地区调兵遣将加强戒备,与袁世凯武装对峙,几有开衅之势。袁世凯不得不妥协退让,收回成命。李烈钧为革命党人赢得了民国初期革命党与袁世凯斗争中唯一的一次胜利。  相似文献   

17.
近年我在整理编辑《袁世凯全集》时,收集到铅印本《袁世凯家书》一种,收录袁世凯的书信62函(内电报,宣言各一件),其中致亲属者49函,其余11函,分致有关人士。时间跨度从1872年至1916年,长达44年之久。襟霞阁主编次,1925年上海共和书局、19...  相似文献   

18.
1913年“二次革命”失败后,吴玉章遭到袁世凯明令通辑,满怀悲愤的被迫亡命法国.1915年,日本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袁世凯紧锣密鼓,妄图帝制自为.时在法国的吴玉章忧心如焚,惦念祖国,期盼着革命火焰再起.正当袁世凯沐猴而冠,准备黄袍加身,粉墨登场的时候,1915年12月25日,蔡锷、唐继尧等在全国人民反对复辟帝制的浪潮中宣布云  相似文献   

19.
《骆宝善评点袁世凯函牍》一书,日前已由岳麓书社出版。作者骆宝善20年来一直在收集整理《袁世凯全集》。他从收集到的袁世凯文献中,撷取了以前鲜为人知的袁氏函电文牍近百篇,根据文献的揭示,结合袁氏一生的作为及其相关的人和事,对其各个时期的一些最关重大的不同侧面做了评述  相似文献   

20.
唐金培 《殷都学刊》2010,31(1):37-42
袁世凯是清末民初中国政治舞台上一位举足轻重的风云人物,也是近年来史学界试图重新进行评价的热门历史人物之一。随着对袁世凯研究的不断深入,一些学者围绕袁世凯的功过是非问题展开了比较激烈的争论。打破过去评价历史人物时惯用的人为格式化,对袁世凯及其相关问题进行重新评价,固然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了解历史上真实的袁世凯,但也容易造成人们思想认识上的混乱。我们认为,在评价袁世凯这个问题上不能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应当客观公正地将历史上真实的袁世凯还原到当时的历史进程中进行全面分析和综合考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