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全国民族语文工作会议于1991年12月3日至7日在北京国谊宾馆召开。会议的宗旨是学习贯彻国务院“进一步做好民族语文工作的通知”,明确民族语文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方针和任务;统一认识,部署工作。阿沛·阿旺晋美、赛福鼎·艾则孜、杨静仁、司马义·艾买  相似文献   

2.
俄罗斯优秀剧作家维克多·谢尔盖耶维齐·罗佐夫50年代步入文坛,创作了许多引人注目的戏剧作品,在思想内容和艺术上都在俄罗斯几代读者和观众中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文章分析了罗佐夫作品的思想内容及创作道路。  相似文献   

3.
《大雷雨》的作者阿·尼·奥斯特洛夫斯基(1823—1886)呈举世闻名的俄国剧作家,是俄国唯一毕生从事剧本写作的人。他一生共创作了五十部作品,被誉为“俄罗斯民族戏剧之父”。他的剧作使俄国真正“有了自己的、俄罗斯的民族戏剧,……奥斯特洛夫斯基的戏剧”。五幕悲剧《大雷雨》(1859),是他的代  相似文献   

4.
表现主义是戏剧的主要流派之一.它追求潜意识的戏剧化,即将梦境、潜意识的心理活动象征性地展示在舞台上.<琼斯皇>是尤金·奥尼尔的主要作品之一,剧中服装、灯光、声响等戏剧手段的运用对人物的刻画起到了重要作用,具有强烈的代表意义.  相似文献   

5.
新西兰著名剧作家布鲁斯·梅森在其戏剧创作中,始终本着客观的态度以真实的笔调反映社会现实。本文通过对梅森主要作品的分析,指出他笔下的戏剧舞台便是一个浓缩的现实世界。  相似文献   

6.
尤金·奥尼尔(1888—1953)的名字之于美国现代戏剧,正如易卜生之于挪威,布莱希特之于德国一样,是一个难以分割的整体。而且同这些戏剧大师一样,奥尼尔的声誉也超越了国界。戏剧史家巴纳德·海威特认为奥尼尔是“世界剧坛的一位主要剧作家”;一部世界性的戏剧百科全书认为奥尼尔是“在美国和世界各地都享有历久不衰的声誉的作家”;然而当我们纵观奥尼尔一生创作的近五十部戏剧作品,似乎可以说,奥尼尔更无愧  相似文献   

7.
马克·吐温,这位在美国文学史上开一代创作先河的小说家,为后人留下了20多篇不朽佳作.其中,令人惊讶的是:在他全部作品中,两部描写少年历险故事的著作——《汤姆·索耶历险记》和《哈克贝里·费恩历险记》,始终处于最突出的位置,并一直被中外学者公推为其代表作.于是我们不得不深思这样一个问题,作为美国文坛杰出代表人物之一的马克·吐温为什么选择了儿童的角色,而又把他们塑造很空前成功?纵观文学界对马克·吐温作品及其人物形象的有关研究成果和论述,似乎都不能够圆满地答复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8.
马克·吐温的《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与索尔·贝娄的《奥吉·马奇历险记》在美国文学史上都占据有重要的地位,它们在体裁与形式上有着极大的相似性,但两部小说创作于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塑造的人物形象有着不同的典型意义,两部作品也具有各自不同的现实意义与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9.
本文将《简·爱》与《傲慢与偏见》两部小说加以比较,指出两部作品的相似之处。其中包括女权主义在庄园生活中的体现和人物形象的刻画等,同时本文也指出了两部作品创作中的思想局限性。  相似文献   

10.
爱伦·坡的短篇小说及诗歌,实践了他的“效果论”的创作原理和“为艺术而艺术”的文学主张,作品有着非理性、无意识的倾向,于是反复出现了动物意象和房屋意象。因此,要理解其作品,应从象征的层次上去解读  相似文献   

11.
郭沫若是我国著名诗人和剧作家.综观其文学成就,我们不难发现,其诗歌、戏剧和小说的创作大大受益于外国文学的翻译,同时他的创作也促进了其翻译水平的提高.在翻译与创作两者间相互影响下,郭沫若在翻译和创作上均取得了非凡的成就.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批判现实主义的文学大师戴.赫.劳伦斯小说艺术创作观念对现当代中国的文学艺术创作者的启发和借鉴,分析了劳伦斯小说艺术创作观念的思想渊源。分析认为:对劳伦斯文学创作影响最大的哲学家有尼采、柏格森和弗洛伊德3个人;尼采非理性主义的生命意志和超人哲学全方位地影响了劳伦斯文学创作,柏格森生命哲学主要影响了劳伦斯的生命文艺观,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哲学深刻影响了劳伦斯创作性爱情结。分析表明,中国现当代作家需要从哲学理念角度提升人文情怀。  相似文献   

13.
梁启超作为一个处于巨变之中的过渡时代的人物,体现了过渡时代错综复杂的思想形态。一方面梁氏的思想显现出了过渡时代的杂乱、未成形和多变的特点;另一方面也显现出其思想未定于一尊时所表现出的多向度探索的思考。梁启超的矛盾思想和时代过渡性质反映在其文论和创作实践上主要表现为:其政治家身份和创作的距离;其创作思想和创作实践的距离;其文学观及创作和读者理解的距离。  相似文献   

14.
沈从文与师陀:创作个性的自觉追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从文与师陀都是自觉追求创作个性的作家。在创作方法上,沈从文虽然对前辈小说家有所继承,与废名也有类似之处,但他自觉追求个人独特风格,在创作宗旨、创作对象方面都与众不同。师陀同样以风格独特而著称,他反沈从文之道而行之,以揭露乡民乡风丑陋一面见长。解放后师陀按意识形态规范对自己早年某些作品的修改,使其丧失了原有个性,思想艺术价值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15.
元好问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在金元时期的重要继承者。他工于诗文创作,在诗歌评论上也颇有造诣。本文拟从两个方面梳理和分析其诗歌理论:一、诗歌创作论:元好问强调了诗歌创作两个方面的要求——"诚"和"雅"。二、诗歌风格论,包括:(一)崇尚豪迈壮美的诗风;(二)强调清新自然的诗风;(三)主张简约含蓄,反对铺排。  相似文献   

16.
周思源《红楼梦》研究的主要用力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创作方法研究,二是人物研究,代表性著作诸如《红楼梦魅力探秘》、《红楼梦创作方法论》以及《探秘集———周思源论〈红楼梦〉》等。周思源创作方法研究源自于对传统的现实主义理论难以充分解释《红楼梦》题旨和艺术特征的深度思考,他认为《红楼梦》成功地运用了象征主义,并创造了一种我们尚未认识的"主义"———象征现实主义,这一新说就为《红楼梦》艺术研究开拓了新境;周思源的人物论角度新、辨析缜密、新见迭出,与他的创作方法论相辅相成。总之,周思源的创作方法论和人物论均与长篇小说创作相联系,体现了他学术研究应为创作实践服务的学术旨趣。  相似文献   

17.
对创作心理的探究是解读作家作品的重要途径之一。殷夫创作诗歌心理有三大要素:出生地象山赋予他坚硬的地域性格,家庭充满温情和自由氛围环境以及殷夫自身所具有的青春热血型气质。从这三个方面可以更深地去挖掘贯穿其诗歌创作的情绪基调。  相似文献   

18.
巴金是一个典型的本色作家,其创作呈现了本色特质:一是作品表现了与生命发展同步的阶段性;二是运用"天然去雕饰"的本色化叙述语言;三是作家的"高峰体验"促成其本色的创作生态。巴金的每一次成功的创作都是一次自我实现的历程。  相似文献   

19.
张以宁是元末明初著名的福建诗人,又是两朝皆有重名的馆阁文臣,在元明文学史上有比较重要的地位。其诗歌创作成就尤著,既是元明之际馆阁诗风的传递者,又被认为开明代闽诗之先。然而,现今对于这样一位诗人的研究相对比较薄弱,其生平及创作的基本史实亦尚有未及清理处。以张以宁的诗歌创作为主要考察对象,可初步将其一生的创作历程分为四个阶段来加以描述,藉此把握他的诗歌创作的心态、风格及其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20.
寓言精神是中国古代戏曲创作的重要特征之一。汤显祖在创作中寄寓了自己的人生理想和政治热情,表达了对社会人生的思考和认识,因此,他的戏曲创作具有强烈的寓言性。“临川四梦”就是其寓言精神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