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印度人民党是印度教民族主义性质的政党,以"整体人本主义"和"印度教特性"理论为思想基础。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印度人民党逐步实现了在印度政治中的主流化。印度人民党教派主义①形态下的政治复兴及其执政后推行的民族主义政策对邻国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印度人民党是印度教民族主义性质的政党,以"整体人本主义"和"印度教特性"理论为思想基础.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印度人民党逐步实现了在印度政治中的主流化.印度人民党教派主义①形态下的政治复兴及其执政后推行的民族主义政策对邻国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论印度政治现代化进程中的宗教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印度政治现代化的进程中,由于历史、政治、经济、情感和国际形势等因素,使印度的宗教问题难以根除.印度的宗教问题主要表现为锡克教、伊斯兰教、印度教等各教派主义的挑战与政党大打教派政治牌的负面影响.通过尊重文化的多样性与民族习惯、实行宽容的宗教政策可以促进印度政治现代化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4.
在印度政党政治的发展进程中,印度人民党以其特殊的“印度教特性”改变了印度政党竞争的格局,同时也使人们普遍担心兴起后的印度人民党是否会偏离印度独立以来的世俗主义,奉行激进的、同质的印度教主义。从印度人民党的发展历程来看,党的意识形态具有价值与工具的双重诉求。印度教主义这一意识形态始终是服务于其壮大实力、争取选民、上台执政这一目标的。受选举政治和多党竞争的驱使,印度人民党所追求的激进印度教民族主义立场最终会向世俗主义的中间路线靠拢。  相似文献   

5.
在印度政党政治的发展进程中,印度人民党以其特殊的"印度教特性"改变了印度政党竞争的格局,同时也使人们普遍担心兴起后的印度人民党是否会偏离印度独立以来的世俗主义,奉行激进的、同质的印度教主义.从印度人民党的发展历程来看,党的意识形态具有价值与工具的双重诉求.印度教主义这一意识形态始终是服务于其壮大实力、争取选民、上台执政这一目标的.受选举政治和多党竞争的驱使,印度人民党所追求的激进印度教民族主义立场最终会向世俗主义的中间路线靠拢.  相似文献   

6.
新冠疫情期间,世界范围内的民族主义异动状况引人瞩目。一些右翼政府和政党为转嫁国内压力,将病毒传播政治化,制造了一系列极端排外的种族歧视和宗教冲突事件,具体表现在对少数民族和宗教人口的污名化,推行排外的民族主义政策,以及制造针对特定群体的阴谋论等。逆全球化潮流是这场民族主义政治异动的深刻背景,世界各地不断兴起的反全球化运动以及各国极右翼势力的崛起使得民族主义成为显著的政治思潮,并在疫情期间迅速蔓延。从深层次看,资本主义内部固有的不平等和极端排外的民族主义思潮相互构建,从根本上形成了疫情期间政治异动的根源。应对这一异常的世界政治新动向,需要我们以强有力的公共政策和社会公平为支撑点,坚持多边主义的政治共识,减轻民族主义敌对排外情绪的消极影响,并将环境可持续性、人口公平和人道主义团结置于重建和复兴方案的核心,才有可能形成修复政治、阻击疫情的决定性力量。  相似文献   

7.
“印度教认同”与印度人民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印度教认同”与印度人民党邱永辉关键词:印度教,印度教认同,印度人民党,世俗主义印度第十二届大选后,以印度人民党(BJP)为主导的、由13个政党组成的联合政府于1998年3月19日宣誓就职。由于印度人民党是一个印度教教派色彩极其浓厚的政党,长期以来以...  相似文献   

8.
当今世界大多数国家都是多民族国家。按照民族主义一族一国的理论,应该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然而在多个民族存在的多民族国家中,不同的民族、部落、宗教集团和种族如何能够和睦地比邻相处;如何把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民族纳入到统一的政治体系之中;如何在一个民族和文化多样性的国家创造高度的政治认同和社会向心力,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这些都有赖于多民族国家的政治合法性。政治合法性是多民族国家进行政治统治的前提,是多民族国家内部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融媒体时代,增强高校大学生政治认同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如网络意识形态阵地的争夺、网络民族主义与网络民粹主义的蔓延、大学生参与政治观念与方式的改变等。“泛媒体化”背景下,多样化的传播媒介、多元化的传播路径、融媒体的传播格局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高校培育大学生政治认同的难度系数。新时代加强高校大学生的政治认同要在实践中把握政治认同的基本规律,围绕新需求、新传播、新模式搭建“横到边、纵到底”的融媒体实践育人平台,提升高校主流传播的有效“供给量”,培育大学生的政治认同。  相似文献   

10.
音乐是一定社会文化、政治环境的产物,能准确把握和及时反映时代的主旋律,能动地反作用于时代的政治。20世纪80年代,中国复兴起以“富强”为主要内容的民族主义,受到思想解放激励的音乐界也正当蓬勃发展之时。彼时,音乐工作者们精心编写歌词,树立民族认同,抒发民族情感,彰显民族精神,唤醒民众的爱国热情与民族主义情结,为转型期的中国提供了新的合法性来源。  相似文献   

11.
冷战后 ,“新国家主义”思潮在日本的迅猛抬头 ,导致了日本政治的极度右倾化。小泉纯一郎上台后 ,接连不断地参拜靖国神社 ,这是新国家主义思潮泛滥的必然结果 ,是一条通往“国家主义”的“精神隧道”。但是由于日本民族的独特性 ,使得日本在通往“国家主义”这一政治进程中 ,具有许多隐秘而独到之处。而小泉执意参拜靖国神社的背后 ,就是以一种十分隐秘的方式 ,即通过对日本最强的传统政治力量———以神道教为话语背景的“天皇制”———的利用 ,以唤起国民对国家的高度认同和忠诚。笔者尝试着从“认同”这一政治文化的角度对小泉参拜靖国神社的动机作一分析  相似文献   

12.
国家民族主义是以国家为载体,代表或体现、维护国家利益为至高原则的政治思想和政治实践。国家民族主义与民主、自由相连,以实利为基础,以国家为载体,具有外倾性和排外性,体现并维护族群利益与扩大利益而表现出扩张与侵略的矛盾特征。欧洲各国强烈的国家民族主义情绪及其实践正是引发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原因之一。二战后对欧洲彻底衰落的反思,导致了欧洲区域政治上对国家民族主义的超越,即超国家治理。首先,超国家治理是建立在具有普世性的自由和民主之上的,以生命个体之自存与延续得到普遍尊重为基本内涵,族群的血缘、地域、文化同质性认同理念被扬弃;其次民族国家的固守族群个体实利模式被打破,创建起具有普适性的利益协调机构来实现生命个体的实利追求。欧洲一体化的政治实践说明,人类社会在政治上超越民族国家之藩篱是可能的,可以通过制度创新和机构设置来实现。  相似文献   

13.
女性文学研究栏目设置的目标是梳理各种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理论,展示女性文学在我国的研究状况,探讨女性文学与政治、经济、文化之间的相互关系,论述性别与民族、种族以及国家之间的关系,总结女性文学对妇女理论的发展所做的贡献等。今后的女性文学研究栏目策划应围绕这几个方面开展:建构女性文学与当代社会生活之间的关联,反映女性文学的性别意识、反思精神和人文情怀,探索中国女性文学本土化道路,与美国、日本、韩国等国家女性文学研究成果沟通和交流,分析和研究华文女性文学多民族性、多文化性、多地域性所形成的多元与融合、归属与失根等生命体悟和文化体验,揭示和发现21世纪初女性文学、乡土女性文学、少数民族女性文学的特点等。多视角、多学科、多领域研究女性文学成为新的潮流,这使得女性文学的研究更加广泛而深入。  相似文献   

14.
冷战后世界民族主义浪潮的兴起已经成为当代世界政治经济生活中不可忽视的重大特点之一。清醒认识和正确应对当代世界民族主义浪潮及其对我国民族问题的影响,对于我们做好新时期的民族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在全球化日益加深的背景下,由于中国民众在外交领域产生强烈的挫折感及在经济、政治、文化因素上的原因,上世纪90年代初中国民族主义再度兴起,但表现形式只是一种狭隘的民族主义,在一定领域起到了消极的影响。本文针对中国民族主义的特点,提出了全球化时代中国民族主义的走向,即构建与传统种族主义和狭隘民族主义相区别并融入全球化时代的温和、理性、开放的中国民族主义。  相似文献   

16.
民族主义话语与现当代的中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起源于欧洲并具有强烈现代性(modernity)的民族主义(nationalism)话语(discourse),舶来中国并在近代以来的中国政治、思想和学术舞台上扮演了重要角色。厘清近代以来民族主义话语在中国的诸种表现形式,为在当前民族主义研究中处于失语状态的民族理论学科提供参照。  相似文献   

17.
在民族主义的诸多流派之中,自由主义的民族主义思想无疑是最具影响力的分支。自由主义的民族主义认为正义就是民族成员之间相互义务的兑现,而自由指的是个人拥有的不受任何势力干涉的自主选择自身民族归属的文化权利。既然民族是成员通过自由选择的方式而结成的集体,那么在民族国家内部,政府必须通过各种方式保证成员国家主权的承担者的身份,确定人民的价值,实现民主政治。  相似文献   

18.
鉴于印度独立运动过程中教派政治的严重危害,独立后,印度首先确立了世俗主义的政治体制,颁布了世俗宪法,确立了政教分离、宗教平等、信仰自由的政治世俗化原则,推进了政治世俗化的进程.但由于历史上教派政治的影响,在乌尔都语地位、宗教圣地以及克什米尔问题上,印度教和伊斯兰教双方还存在着严重的分歧和冲突,干扰了政治世俗化的总进程.从总体上看,教派矛盾并不意味着宗教战争的爆发或国家的解体,但它却反映了印度政治世俗化进程的曲折性.  相似文献   

19.
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世界范围内兴起了新一轮民族主义浪潮,并且呈现方兴未艾之势。它不仅推动了国际关系的演进、发展,而且对我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因此,深入研究冷战后世界民族主义兴起对我国的影响,并制定相应的对策,是当前我国应对这场新民族主义浪潮挑战所要解决的重要理论与实践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