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 毫秒
1.
BOBOS因其结合布尔乔亚和波西米亚的特质业已成为 2 1世纪时尚的新宠。BOBOS的消费本质 ,即从社会学的视角对BOBOS的群体特征、消费原则以及自我认同等作一剖析 ,从而了解BOBOS的阶层实质  相似文献   

2.
社区阶层化:现实抑或可能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所谓社区阶层化就是指社区(居住区)居民向单一社会阶层集中的过程。在目前我国城市社区中,还没有形成社区阶层化的普遍性事实,但是,这个苗头已经出现,并且将不可避免地形成一种发展趋势。社区阶层化对城市社区管理有积极的作用,但其潜在的社会负功能不可忽视。应该借鉴国外的有关理论和经验,积极应对这一趋势。  相似文献   

3.
如何走出住房消费混乱失范的困境,构建一个和谐合理的住房消费新秩序?这个问题既是当前社会关注的热点,也是政府宏观调控政策关注的焦点.本文认为,住房消费的困境的根源在于住房市场的产品结构与社会阶层结构的失衡与脱节.走出住房消费的困境关键在于衔接好住房市场的产品结构与社会阶层结构,保证每个阶层都能拥有与之相应的住房消费产品.本文提出了低收入阶层"居者安其屋"、中等收入阶层"居者有其屋"以及高收入阶层"居者优其屋"构想,试图构建一个阶层化的住房梯度消费新秩序,以满足社会不同阶层成员的需求.  相似文献   

4.
布迪厄的阶层消费理论,用"习性"这一核心概念综合了社会分层的经济与文化标准,分析了法国当代的社会阶层,展示了阶层消费分析的整体性和各阶层消费背后的因果逻辑,以及各阶层在教育消费中的再生产策略.尽管布迪厄的阶层消费理论仍存在一些不足,但其对于我国目前相关领域的理论与实证研究无疑是一种有效的借鉴.  相似文献   

5.
自马克斯·韦伯以来,以"市场能力"为核心分析元素的阶层分析理论取代马克思以"所有权关系"为分析重心的阶级分析方法成为现代西方观察社会结构的主流范式.但是,当代西方一些学者不满意于流于社会表层结构分析的阶层分析模式,试图将阶级分析方法和阶层分析方法结合起来,尤其是他们虽然充分注意了"组织资产"和"技术/资格证书资产"两个纬度的重要作用,但仍然把所有权关系作为社会结构分析的首要变量.这对于观察和分析现阶段我国的社会结构有重要的理论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中国城市住房分层:基于2010年广州市千户问卷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祖云  毛小平 《中国社会科学》2012,(2):94-109,206,207
2010年广州市千户问卷调查数据表明:城市住房分层结构是一个从低到高依次由无产权房阶层、有产权房阶层(福利性产权房阶层、商品性产权房阶层、继承性产权房阶层)和多产权房阶层构成的"三阶五级式"结构;个人的政治资本、人力资本、职业状况及收入水平对人们获得住房资源有显著影响;城市住房分层既反映社会贫富分化又可加剧社会贫富差距。因此,住房保障目标、对象及方式的选择应以住房分层状况为前提。  相似文献   

7.
"解放军烈士"能在崇武成为一个民间信仰,是一个"合力"的过程."解放军烈士"只有在众多阶层的支持下才可能成为一个地方性的民间信仰,但同时必须付出被不同阶层赋予多种诠释的代价.此外,当地百姓对于民间信仰持"多神共存"的现点,这为"解放军烈士"信仰的生成提供了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  相似文献   

8.
社会排斥理论视角中弱势阶层的概念界定及其生成原因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周晶 《学术探索》2004,(1):29-31
作者从社会排斥理论出发对弱势阶层的概念做出一个界定对于组织资源、经济资源和文化资源掌握极少,由于生理或社会的原因遭到社会排斥的脆弱群体.并在社会排斥理论框架下利用"自我"生存论、劳动过程创造论、意识形态认可论等观点来分析转型期我国弱势阶层生成的原因,得出不是由于弱势阶层的"弱势"地位而遭到社会排斥,而是由于社会排斥造成部分群体"弱势"的结论.  相似文献   

9.
新中国成立60年来,中国政治整合先后经历了"改造式整合"、"运动式整合"、"无意识容纳"、"选择性整合"等阶段,并逐步显示出"全面整合"的特征.与此相应,中国社会在经过长期的"阶层合化"之后重启了"阶层分化"的进程."阶层分化"虽然有效释放了社会发展空间,但是整合机制的滞后性却制约了社会阶层的正常分化,造成"阶层分化"与"政治整合"之间的结构性紧张.目前,阶层冲突增多、阶层结构失衡、分化动力不足以及各阶层政治参与需求增长等,都对新时期的政治整合提出了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10.
张立冬  刘远 《南京社会科学》2012,(9):144-149,156
利用1989-2009年间CHNS调查数据,对江苏省居民个人的收入流动性进行了经验分析,研究发现:(1)尽管在1997-2000年间居民个人收入流动性略有上升,但是整体上考察期内江苏省居民个人的收入流动性呈现出不断下降且趋于稳定的趋势特征;(2)中间阶层的居民较最穷和最富两个收入阶层具有更高的收入流动性;(3)农村居民个人收入流动性始终大于同时段城镇居民个人收入流动性;(4)1993年以后收入流动性不利于江苏省居民个人收入地位的改善,收入顶层居民的收入地位固定化趋势较为明显,同时江苏省尚未形成一个较为稳定的中等收入阶层.最后,本文指出江苏省应将提高居民收入流动性和培育中等收入阶层作为政策的着力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