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在俄罗斯女影星莉吉娅·尼古拉耶芙娜·斯米尔诺娃的名字是家喻户晓的。这位表演艺术家从1940年拍她的第一部影片《我的爱》开始,从影60余年,在漫长的艺术生涯中一共拍过80多部电影。虽然这些影片绝大部分未能同我国的观众见面,但《她在保卫祖国》、《他们有祖国》和《银灰色的粉末》等影片50年代曾在我国放映,并引起轰动。斯米尔诺娃在这些影片中塑造的一个个光彩夺目的艺术形象,给我国当时的一代影迷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成了他们心目中的偶像。 笔者 1994- 1997年在莫斯科常驻期间,曾有幸先后 3次见到斯米尔…  相似文献   

2.
七彩桥     
外专求职维捷尔尼柯娃·维科多利亚·格娜基叶夫娜女、52岁国籍:俄罗斯,现任国立莫斯科社会大学克罗门科分校英语教研室主任,有24年教龄,可担任英语、俄语教师,可在华工作一年以上。巴夫洛娃·斯维特兰娜·鲍里索夫娜女、43岁,国籍:俄罗斯,现任莫斯科国立师范大学英语教研室高级教师,有16年教龄,可担任英语、德语、俄语教  相似文献   

3.
我第一次见到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所长、俄罗斯汉学家协会主席米哈伊尔·列昂季耶维奇·季塔连科是在新中国成立45周年前夕,是陪同人民日报驻俄罗斯联邦首席记者前去采访时见到的。那段时间里,他特别忙,几乎每天都要出席各种会议,还要经常外出做报告。我们事先打电话同他的秘书取得联系,希望他能在百忙之中抽出10一15分钟来接受采访。我们的要求很快就得到了满足。“在中国朋友家作客应该讲汉语”这位身材高大,风度浦洒,会讲一口流利的北京话的俄罗斯汉学家有着难解的中国情缘。这些年来,我国驻俄罗斯大使馆每次举办盛大的庆祝活…  相似文献   

4.
瓦连京·安德列耶维奇·米哈廖夫是俄罗斯一位著名的雕塑家,其作品自上世纪50年代开始就得到苏联文化部、苏联美术家协会和苏联保卫和平委员会的多次嘉奖。1965年,他被授予”俄罗斯功勋艺术家”的称号。  相似文献   

5.
认识格德苏哈尔楚克先生是很偶然的。原打算采访一对俄罗斯汉学新入──谢苗诺娃·塔季扬娜·葛利高里耶夫娜和她的丈夫。而谢苗诺娃·塔季扬娜却首先把我引见给她的父亲──苏哈尔楚克先生,于是,我的采访转向了文章的重头落在了苏哈尔楚克先生身上。事实上我的“移情”和塔季扬娜的”反主为客”同样有意义有价值这就是苏哈尔楚克先生才是”重量级”人物。我不能不写他他是中苏峻)友好历史的见证人、参与者他n多年来勤奋工作在中国悠久历史文化的沃土上耕耘他的青春生命智慧才华,情感、追求都与中国有着刻骨铭。肝的联系。他的中国名字…  相似文献   

6.
最近,鞍山市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吴野松代表辽宁省政府为俄罗斯专家阿列克塞耶夫·阿·彼、索别列夫·伊·阿,德国专家蒂尔曼·吕尔和赫尔穆特·格德克4位专家颁发了“辽宁外国专家荣誉奖”奖章和证书。 俄罗斯专家阿列克塞耶夫·阿·彼和索别列夫·伊·阿都是俄罗斯科学院西西伯利亚分院石油化学研究所的化学专家,他们为鞍山热能研究院从俄罗斯引进的工业污水吸附过滤处理装置开工调试,并培训中方的工程技术人员。德国专家蒂尔曼·吕尔和赫尔穆特·格德克都是德国SES专家组织的成员,前者是电除尘器工艺设计方面的专家,后者是钢结构设计…  相似文献   

7.
从一个白皙漂亮的俄罗斯小姑娘到一位渊博干练的汉学家、文化使者,柳得米拉·古巴列娃用半个世纪的时间为人们诠释了一个俄罗斯女性的中国梦。在这个梦中,她是幸福的,应该说,今天的她已经实现了这个梦想,但是,她依旧如在梦中一样,只是因为这一切太美好、太美妙。  相似文献   

8.
建国50多年来,阿拉伯人在中国留学,第一位获得汉学博士的是哈桑·麦哈姆德·苏莱曼先生,第一位获得文学博士的是马基迪·穆斯塔法·阿敏先生,第一位获得武术博士的是叶海亚·福兹·赛义德先生。说来很有趣,三位博士,均来自埃及。哈桑毕业于北京语言文化大学,马基迪毕业于北京大学,叶海亚毕业于北京体育大学。这三位埃及博士每人都能说一口地道的普通话。马基迪——第一位在中国获得文学博士学位的埃及学者我们如约来到北大勺园外国留学生居住的庭院里,在草坪边上那张几块原木钉成的小桌旁坐下。我想天气好的时候,这儿可能是马基迪…  相似文献   

9.
翻阅巴基斯坦的两家乌尔都文报刊《战斗报》和《世界周报》,时常有一些介绍中国情况的醒目标题映入眼帘。上面是固定的栏目名称《中国通讯》,下面是洋洋洒洒数千言的文章,读来亲切真实,笔调清新优美。这些通讯均出自《中国画报》现任乌尔都语专家美娜士·拉赫曼之笔。美娜士女士于1985年9月,随丈夫阿法兹·拉赫曼先生来  相似文献   

10.
111月9日上午,斯里兰卡总统选举4晓,现任总理、人民联盟领导人依法里fD·库马拉通加夫人获得62.27%的多书。卜当选总统,成为斯里兰卡乃至南亚地区D历史上的第一位女总统。在12日华行的l宣誓就职仪式上,女总统表示,她将为斯里兰卡民族和博而不懈努力。这为经历了11年战乱之苦的斯里兰卡带来了一线和平的希望。现年四岁的钱德里卡·库马拉通加夫人出身于斯里兰卡最有名望的家族,父亲是斯里兰卡前总理所罗门·班达拉奈克,母亲班达拉来克夫人60年代、7O年代两度出任斯里兰f总理,是世界上第一位女总理。钱街里卡的丈夫是斯里兰卡最著…  相似文献   

11.
天生丽质的帕米娜·温特让我怎么都看不出是一位已满60的人。她金发碧眼,身材苗条,是如此生动,如此富有朝气。言谈举止中洋溢着澳大利亚人特有的豪爽和热情。 她的美丽与热情,使她出类拔萃,在众人眼里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也使初次与她熟识的我没有丝毫的隔阂。 在澳大利亚生活了50多年的温特告诉我,“自己做梦都想不到,会在有生之年来到这个遥远的国度,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并在人民大会堂领到中国政府对外国友人的最高奖励──‘国家友谊奖’。”一 如果不是那场突如其来的变故,帕米娜·温特的生活将依然平静如水。她有一…  相似文献   

12.
是他在法国里昂大学任教期间,先后介绍周恩来、朱德加入中国共产党。罗曼·罗兰、罗丹、罗伯、巴比塞。伊本钢兹以及罗素,这些胜炙人口的名字都是由他第一个翻译到中国的。然而,随后的历史却跟他开了一个苦涩的玩笑──可以套用鲁迅的一句话,20世纪的中国历史真正是~部“血战前行”的历史。在这个世纪之中贯穿着无数的暴力、哀婉和狂热的希望。作为和时代同步的实践者和思想者,张申府的一生包容了、而且作为例证说明了这个世纪的艰难情景。SO年代初期,美国汉学家舒衡哲(VeraSchwartz)访问中国,曾对张申府做过18次采访,录下了60…  相似文献   

13.
1992年4月来京履新的俄罗斯驻华特命全权大使伊戈尔·罗高寿,1986年起曾任前苏联外交部主管亚太事务的副部长。近十年来,俄中关系顺利实现了正常化并获得稳步健康发展,这同他多年来在这方面所付出的辛勤劳动是分不开的。当然,罗高寿大使同中国的交往决不仅仅始于80年代中期。他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情谊可以说是源远流长。尽管研究俄罗斯问题或有过中苏交往经历的中国人对罗高寿这个名字并不陌生,但就一般中国人来说,对大使过去六十多年来究竟怎样同中国结下了不解之缘却知之不多。在一个晴朗和煦的冬日,笔者走访了这位中国人民的老朋友…  相似文献   

14.
在2003年中国国家"友谊奖"颁奖活动中,有两位外国专家颇受瞩目:来自古巴的卓肯·威廉先生和他的夫人帕特里西亚女士.人们还清楚地记得,两年前,帕特里西亚曾有幸荣获"友谊奖",当时陪同她前来领奖的是丈夫卓肯.而今年他们调换了位置,获奖的是卓肯·威廉先生,陪同前来领奖的却是夫人帕特里西亚女士.  相似文献   

15.
1985年,瑞典皇家学院将当年度的诺贝尔文学奖授予法国新小说派作家克洛德·西蒙和他的并不举世闻名的长篇小说《弗兰德公路人此举不仅出乎世界文学界的意料之外,也大大出乎法国人乃至克洛德·西蒙本人的意外。法国新小说派作为具有全球性影响的文学流派,大师辈出,像娜塔里·萨洛特,罗布·格里耶,米歇尔·布陶,玛格丽特·杜拉斯,等等。克洛德·西蒙的作品远没有这几位的影响大。他本人只能算是他们之中的一个小弟弟,然而,他却独得瑞典皇家学院的老先生们的青睐。颁奖消息宣布后,欧美许多报纸杂志急忙四处寻找研究法国当代文学的学…  相似文献   

16.
在于相龙年第一个新春佳节来临之际我有幸采访7俄罗斯科学院通讯院土、哲学博士、教授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所长、俄罗斯中国友好协会主席俄罗斯亚非人民团结合作协会会长——季塔连科·米哈伊尔·列昂季耶维奇。季塔连科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他的大部分青春年华是在中国度过的他毕生的事业与中国的革命事业息息相关。他的情感他的追求他的成就他的贡献都与东方那个古老的国度——中国分不开。那种溶于。心血嵌入骨髓的浓浓中国情谊,使他把中国看作是他本人和他的国家的永远伙伴并使他自己成为中国人民的忠实朋友。近四十年他为传播中国文…  相似文献   

17.
卡罗尔·莫斯利·布朗(CarolMoseleyBraun)是第一位当选为美国参议员的黑人妇女。她以她的决心、实力和政治智慧闯过重重难关,实现了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卡罗尔·莫斯利·布朗(CarolMoseleyBraun)是第一位当选为美国参议员的黑人妇女。她以其决心、实力和政治智慧闯过重重难关,实现了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在有些观察家看来,来自伊利诺伊州的卡罗尔·莫斯利·布朗当初决定参加美国参议员竞选似乎是一个不可能实现的梦想。毕竟,为实现目标——在或许是世界上最庄严的立法机关占一席位,布朗首先要击败当代美国历史上一位最成功的…  相似文献   

18.
“锦绣前程美如画,祖国建设跨骏马,我当个石油工人多荣耀,头戴铝盔走天下……。”这是一首上世纪50年代响遍中国大江南北石油建设工地的歌,如今,半个世纪过去,还是这首歌,仍是这支曲,照旧是那优美动听的旋律,我竟然在远离祖国万里之遥的苏丹听到了。它出自一位苏丹石油人之口,而且是用汉语演唱的。他就是中国石油工程建设(集团)公司(CPECC)驻苏丹首都喀土穆办事处副主任穆罕默德·萨迪克先生。歌言志。穆罕默德·萨迪克的确是一位在艰苦中摄取欢乐的人。还是在CPECC驻喀土穆办事处里同他相识,并认定他是一位“乐天派”实业家…  相似文献   

19.
在北京郊区沙河镇一座现代化奶牛养殖场里,每天天刚蒙蒙亮,便有一位白发苍苍的美国老太太到这里查栏,然后又骑上自行车,来到数公里外的京密引水渠旁进行晨练。她就是当年曾为研制世界第一颗原子弹作出过贡献的美国女科学家琼·亨顿(Joan Hinton,中文名寒春)。1949年新中国建立前夕,她和美国奶牛专家欧文·恩格斯特(Erwin Engst,中文名阳早)在延安喜结连理,而后一直作为中国人民的老朋友,留在中国工作了半个多世纪。现在,他们虽已退休,但仍担任着中国农机研究院的高级顾问,继续为中国人民的建设事业贡献着自己的余热。亨顿…  相似文献   

20.
司各特·菲茨杰拉德曾在里兹饭店的酒吧将一束兰花献给一位漂亮的陌生女子,在遭到拒绝之后,他将兰花一瓣一瓣地吃了下去。马赛尔·普鲁斯特静静地倦坐在餐厅的一角,看着人生百景。柯科·香奈尔住在此也死于此。厄尼斯特·海明威于1944年光顾这一酒吧.在盟军部队长驱直入巴黎的时候不时喝上一两杯马提尼酒。温莎的公爵和公爵夫人曾不时造访于此吗?当然。在那个年代里,俄国沙皇也时时来访。里兹饭店不一定是巴黎最古老的饭店,但肯定是最富较力、传说和香气四溢的饭店。饭店是由谢萨尔·里兹于1918年10月26日创建的。这个名字已做为高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