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时期以来,“中国当代戏剧史”成为文学研究中的一门新的学科,先后出版了《新中国话剧文学概观》(张炯主编)、《中国当代戏剧文学史》(高文升主编)、《中国当代戏剧文学研究》(高文升著)等专著。这些专著,为中国当代戏剧史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最近出版的《中国当代话剧论稿)}(倪宗武著,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以下简称《论稿》),是这一研究的又一新成果。《论稿》分上、下两编。上编重点探讨当代话剧发展的轨迹及特定阶段、特定题材的话剧创作;下编侧重研究建国以来重要作家作品及有争议的戏剧现象。它…  相似文献   

2.
抗战初期的广州文学,从抗战爆发(1937年7月7日)至广州沦陷(1938年10月21日),其来龙去脉,可以前后伸延而分三个发展阶段来描述:一、抗战爆发前后广州文学的基本态势;二、从《救亡日报》在广州复刊(1938年1月1日)起至广州沦陷前夕,广州作为全国战时文学中心之一的情形;三、沦陷后在粤作家的走向和文学走势。这一时期的广州文学活动,乃是中国抗战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广东新文学发展史上的重要篇章。但直至现在,我们所能看见的研究成果还非常少。在现代文学史著述中,甚至在《中国抗战文艺史})的专书中,都还留下…  相似文献   

3.
许多中国文学史著作中,在先秦文学之后,无论称为"秦汉文学",抑或称为"两汉文学",无一例外把李斯的《谏逐客疏》算作秦代文学。但从秦发祥地及其拓展形势以及秦地文学的发展状况来看,秦统一中国前12年,后15年无文学。  相似文献   

4.
疑古与史料审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秦文学习惯上分为神话、诗歌、史传文学和诸子散文四大部分。这四大部分的研究都有一个史料审查的问题。根据不同的史料审查的尺度 ,写出来的先秦文学史不可同日而语。比如我们所艳称的《诗经》《楚辞》 ,照“屈原否定论” ,《楚辞》就得从先秦文学中排除 ,因为“皮之不存 ,毛将焉附” ,屈原无其人 ,还谈什么屈原的作品 ?同一个《商颂》 ,是商人的作品与是春秋宋人的作品 ,从文学史的角度看 ,简直有天壤之别。因此 ,要写出一部好的先秦文学史 ,要准确地评价一部文学作品的价值 ,就必须做好史料审查工作。不然 ,优者难以见其优 ,劣者难以见…  相似文献   

5.
伴随着大陆改革开放和台湾的“解除戒严令”而兴起的台港文学研究热潮,贯穿了整个八十年代,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据一至六届“台港、海外华文文学研讨会”的极不完全的统计,十年中全国各报刊发表的有关论文近四千信,出版专著数十部。仅台湾文学史方面的著述,就先后出版了诗歌史、小说史、文学批评史以及好几种台湾现代文学史。认真总结十年来这方面研究的发展历程,吸纳其中有益的经验,将有助于这一学科的进一步发展。洋洋一百二十万亩的闽版(海峡文艺出版社)《台湾文学史》(上、下卷),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应运而生的。福建是最早…  相似文献   

6.
中国文学发展的源头最远可追溯至先秦,整体呈现出混沌且界限不明的状态,即文史哲相互之间并不独立,因此其文学观念较为散漫和宽泛,极具包容性.后发展至秦汉时期,文学开始有了新的变化,但受先秦文学观念的影响与制约,整体界限仍旧比较模糊.司马迁作为西汉时期的著名作家,其文学观念难免会具有一定时代特性及局限性,因此他所著的《史记》势必也会烙印下这一时代文学发展的主要特点,即文史不分.一方面,《史记》中记录了大约三千多年的历史,具有历史性;另一方面,它将人物作为中心,是中国首部纪传体通史,塑造出了传记文学这一新的文学类型,体现出了极强的文学性.因此,为探究司马迁对于先秦文学观念的继承与发展,则重点选择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屈原列传》和《司马相如列传》,详细分析其呈现出的文学特点,以阐释司马迁在先秦文学观影响下所形成的文学观念.  相似文献   

7.
《靖江年鉴》创刊于2002年,至今已出版7卷。其中2004年卷获首届中国地方志年鉴奖全国县(市、区)年鉴特等奖,获第三届全国年鉴质量综合一等奖及框架设计、装帧设计和条目编写3个单项一等奖;2005年卷获江苏省第四届地方志系统优秀成果评比年鉴类特等奖。这是年鉴同仁对《靖江年鉴》工作的鼓励和肯定,同时也鞭策我们继续坚持“服务社会,服务经济”的编鉴理念,通过不断强化规范和创新,进一步提高《靖江年鉴》的编纂质量。  相似文献   

8.
从文学发展史的角度把《论语》作为一部文学作品来看待,可以发现它一些重要的文学特征,这也决定了它三个方面的文学史意义:(一)为我国古代议论文章的写作提供了一种基本的、具有民族性特色的思维表达方式——客观的经验性的陈述方式;(二)为我国古代叙事性文学提供了通过人物的某些外在特征来表现内在心理活动和情感波动,从而塑造人物形象的艺术方法的早期范本;(三)开辟了通过人物一系列活动、情节来塑造完整艺术形象的先河  相似文献   

9.
初唐四杰之称究竟始于何时?唐代史料中无正面回答,迄今所见的国内文学史家们的著作中大致有三种意见:一种是游国恩先生主编的《中国文学史》提出的“高宗至武后初年”说;一种是文学研究所编的《中国文学史提出的“唐太宗贞观中年以后至武后当政期间”说;第三种可以称为“麟德说”,刘开扬先生在《唐诗通论》中定为“龙朔(661一663)和麟德元年间”,何林天先生则考订为“麟德二年”(其文载《光明日报》“文学遗产”588期)。拙意此三说皆难成立,现分述于后:  相似文献   

10.
<正>近三年时间,我一直在研究先秦文学史的演变历程,终于在近期完成了先秦文学史的书稿,随后,我可以重回汉魏六朝乃至隋唐时段的文学史研究。通过先秦文学的研究,使我清晰地感受到了汉魏与先秦文学之间的关系。对两汉文学史的演变历程及其艺术成就,建立在对先秦时代文学演变的基础之上,我们可以对两汉文学史有一个宏观的、鸟瞰式的清醒认识。首先,两汉的时代,是在西周礼乐制度经过战国时代的撕裂、大秦帝国的焚书坑儒之后强烈的反拨的  相似文献   

11.
俄罗斯高尔基世界文学研究所编撰的《世界文学史》第一卷上册第二编第一章《中国古代文学》,对于中国古代文学史的叙述及其所体现的文学史观念,与中国学者所编写的同样时段文学史及其所体现的文学史观念具有很大的不同。本文探讨这部文学史中有关中国汉以前文学史叙述形成的特点与优势,以及它存在的问题和出现问题的原因,更加清楚地认识其独到的文学史观念与独立的文学史研究方法,从而为以后的中国文学史著述提供必要的借鉴。  相似文献   

12.
每讲到胡适,不少人都知道他的《白话文学史》,却不甚了解他在此书之前,还有一本《国语文学史》。《国语文学史》是《白话文学史》的前身。1921年冬季,胡适应邀在教育部主办的第三届国语讲习所讲“国语文学史”。当时他“在八星期之内编了十五篇讲义,约有八万字,有  相似文献   

13.
程义伟     
《理论界》2008,(4):F0002-F0002
程义伟,学者、画家。辽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副所长,东北地域文化研究室主任、副研究员,兼辽宁省美术家协会理事。参与完成辽宁省社科立项课题研究。多篇论文发表在《文艺报》、《小说评论》、《民族文学》等核心期刊。著作《苏轼——一个人生与艺术的结构文本》获辽宁省第七届社会科学省级优秀科研成果著作二等奖(2001年),论文《辽宁地域文化的生态流蓟获辽宁省首届哲学社会科学年会二等奖(2007年)。美术作品多次参加省、市展览。  相似文献   

14.
唐代文学研究正是通过和政治、经济、历史、宗教等方面的联系向纵深拓进的,这种文化视野中的文学研究,更有利于文学演进规律的探讨和揭示。胡可先先生长期关注政治事件与文学的关系,并希望在实证研究中,对文学发展作出科学的解释,最近他的《中唐政治与文学》(安徽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专著问世,正是上述思想的一次实践。《中唐政治与文学》是“以永贞革新为研究中心”,全书分为上、下两编,上编考论结合,有侧重地论述了中唐政治与文学的关系及其文学演进的规律,下编重在考据,对相关文献和资料进行了细密的梳理。上编理论色彩较强,…  相似文献   

15.
陈寅恪敦煌学论著目录初编(下)张弘,伊波编三、史学类17.吐蕃彝泰赞普名号年代考(蒙古源流研究之一),第三册,《金明馆丛稿二编》九八至一○七页,原载《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二本一分册,一九三○年作按:此篇据艺风堂拓本拉萨长庆唐蕃会盟碑碑阴吐番文考校请书...  相似文献   

16.
从上古至秦统一以前这一阶段的文学,习惯上称为“先秦文学”。这个时期的文学,处于我国古代文学发生发展的最初时期。文学是社会现实生活的反映。我国的先秦文学,产生在我国的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秦以前的封建社会初期阶段,它形象地反映了我国上述几个社会时期的人们的现实生活和精神面貌。作为发轫时期的文学,它自有独特的风貌和显著的特征,并以其辉煌的成就光耀后代。马克思称赞“希腊的神话不只是希腊艺术的武库,而且是它的土壤”,“而且就某方面说还是一种规范和高不可及的范本”(《(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产生在原始社…  相似文献   

17.
由赵明、杨树增、曲德来三位教授主编的《两汉大文学史》(吉林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是《先秦大文学史》(赵明主编,吉林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的“姊妹篇”,是他们再次创造性地运用“大文学史观”考察与总结两汉文学的又一部很有分量的著作,是两汉文学史研究的...  相似文献   

18.
赵明教授主编的《先秦大文学史》(吉林大学出版社出版),是一部以文化为视角具有强烈理论建设意识的文学史.该书总体特征是突出的跨学科的理论建设意识.著者从大文化视野出发沟通文史哲三领域,以“大文学史”概括先秦文学的本质,从发生学上揭示了文学对文化的认同,在文化建构文学史的工作中,作出了可贵的探索,开辟了一条新路.  相似文献   

19.
赵明教授主编的《先秦大文学史》是一部富于时代气息和独创精神的著作。该书所取得的成绩,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是先秦文学观念更新的结果。 作者将先秦时期的文学称之为“先秦大文学”,不仅是因为这段时期的历史跨度长,包括了几个社会形态;更为重要的是,作为中华文化上古发端期的文学,它具有更为突出的文化特征和综合形态的特点。这一特点决定了该书的研究方法:采取文化的视角,由文化切入文学。“一部先秦大文学  相似文献   

20.
袁行霈先生主编的《中国文学史》被教育部指定为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其编写方针是守正出新,但实际并未达到这一目标,本文从文学史教材建设的角度对袁编《文学史》进行学理批评。认为:若与章编和郭编《文学史》相比,袁编《文学史》的主要缺陷表现在三个方面:体例欠严谨;增补欠合理;分析欠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