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时时让学生给自己提意见,的确让老师很难堪。但“放不下架子,就套不到孩子。”作为学生,也许在知识上暂时不如老师,但在道德上,绝不比老师差,在许多方面甚至远在老师之上。将学生作为镜子可以检验教师工作中的得失,让教师在反思与自省中不断进步。  相似文献   

2.
<正> 唐太宗李世民是我国历史上一个比较开明的皇帝,特别是他鼓励臣属直谏的做法,颇受后人赞颂。在臣属直谏中以魏征最为突出。有一天,唐太宗正在玩弄一只小鸟时,听到魏征来了。生怕他批评自己不务正业,玩物丧  相似文献   

3.
<正>唐太宗开创了中国古代历史上的盛世"贞观之治"。"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是唐太宗的名言。唐太宗颇具创造性的领导艺术与领导智慧为历代统治者和有识之士所推崇,对当下的领导干部亦有启迪借鉴之处。群策群力理性用权后人评论李世民常常用"文治武功天下第一"来形容,其实说的就是李世民创业成功后,能抛开创业者依靠人治、独断守业的法宝,靠法制、分权治理国家。  相似文献   

4.
中华民族历史上出现的几次盛世,我想,都是与 统治者的雄才大略和兼听纳谏是分不开的。尤其是统 治者的开明更是盛世必不可少的条件。如唐朝的"贞 观盛世",就跟唐太宗李世民的开明密不可分。然 而,我想,"贞观盛世"还有一个促成的原因,那就 是诤臣魏征,正是魏征这面"镜子",使唐太宗了解 自己长处和短处,促使李世民事业达到峰巅。  相似文献   

5.
《决策探索》2003,(12):19-20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 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相似文献   

6.
古人云:"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当今,学学古人的为官之道,可以净化官场,改进作风,提高执政能力,提升官员的人格品位。所谓为官之道,就是为官之人跻身于官场的一般原则、方法  相似文献   

7.
正"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治理好国家,需要对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有深入认识。一代廉吏于成龙的为官之道,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于成龙(1617—1684),字北溟,号于山,山西永宁州人。于成龙生于明末一没落的官宦之家,崇祯十二年(1639年),他参加乡试,目睹考场中各种舞弊行为后毅然在试卷上痛陈时弊,结果仅被录取为副榜贡生。1647  相似文献   

8.
唐朝初年,在唐太宗的左右,出现了一批有所作为的辅弼大臣,这其中既有"孜孜奉国,知无不为"的房玄龄,与房玄龄堪称绝配、并称"房谋杜断"的杜如晦,"才兼文武,出将入相"的李靖,"敷奉详明,出纳惟允"的温彦博,"处繁治剧,众务毕举"的戴胄,也有"激浊扬清,嫉恶好善"的王珪,"耻君不为尧、舜,以谏净为己任"的魏征.  相似文献   

9.
“贞观之治”是中华民族历史上一个盛世时代。对于魏征在“贞观之治”中的功劳,唐太宗说:“卿所陈谏,前后二百余事,非卿至诚奉国,何能若是?”可以说正是因为魏征的直言劝谏,规避了唐太宗的一些过失,把唐代逐步引向盛世。魏征的直言劝谏源于其高尚的人品官德。探讨魏征的人品官德所彰显的治国平天下的深邃思想,对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现中国梦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海君 《管理与财富》2004,(10):45-46
许多许多的历史才可以培养一点点传统,许多许多的传统才可以培养一点点文化。 "夫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在此给出经理们容易迷失、易犯的错误,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相似文献   

11.
历朝历代,我们都不难发现,一些高明统治者辉煌的背后都有不少贤能下属的功劳.这些下属如唐太宗的重臣魏征、朱元璋的军师刘基等,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善于运用"御上"之术,指的是下属影响支配上司的艺术,即下属通过恰当的方式来引导和警醒上司.  相似文献   

12.
唐太宗虽是一位圣明之主,但同样少不了猜忌之心。宰相刘泪,大将李君羡就是因受猜忌而成为刀下冤魂。而三大功臣或以才智之魁,或以功勋之首,或以雄辩敢谏名高一时,处境更为危险。但他们却以高超的智慧善终,且各行其志,扬名青史。他们是李靖、房玄龄、魏征。  相似文献   

13.
河之洲     
闽主曦(王延曦)嫁其女,取班簿阅视之,朝士有不贺者十二人,皆杖之于朝堂。以御史中丞刘赞不举劾,亦将杖之,赞义不受辱,欲自杀。谏议大夫郑元弼谏曰:“古者刑不上大夫。中丞仪官百僚,岂宜加之棰楚!”曦正色曰:“卿欲效魏征邪?”元弼曰:“臣以陛下为唐太宗,故敢效魏征。”曦怒稍解,乃释赞。赞竟以忧卒。闽主王延曦因朝中有些官员在其女出嫁之时未送贺礼,就“杖之于朝堂”。御史大夫刘赞又因没有举报、制裁这些大臣也将同样“杖之”,这本身已说明闽主的专横暴戾。谏议大夫郑元弼在这种情况下敢于逆上而谏,不仅有勇而且有谋。当闽主变了脸色,质问…  相似文献   

14.
镜子     
刘梦得写过一首《昏镜词》。其“引言”云:一个擅长制镜的工匠出售10面铜镜,唯有一面平整光洁,其余9面皆朦胧昏暗。有人指责他做工粗糙,他却笑着说;“明镜皎洁无比,在它面前半点瑕疵也无法隐藏。这只有自身很美的人才会选用,而这样的人普天之下只  相似文献   

15.
近读史书,搜集了不少古人先贤们做人、为官、治国、倡廉之道,本着"以史为鉴"的目的予以整理. 唐太宗巧用比喻倡廉 唐太宗李世民是我国历史上颇有作为的封建帝王之一.他所开创的"贞观之治",与他采用许多充满哲理、生动形象的比喻,通俗易懂地阐述为官、倡廉之道,来教育官员是分不开的.这里仅举三例:  相似文献   

16.
古往今来,“官有所畏”总是备受人们推崇。古人为官有“五畏”:一畏上下相蒙,而毁誉不及其真;二畏政事苟且,且官人不任其责;三畏经费不足,而生财不得其道;四畏人才废缺,而教善不得其方;五畏刑赏失中,而心中不知所向。就连至高无上的“真龙天子”也有惧怕的时候。据史料记载,唐太宗喜爱鹞鹰,一日正在宫中把玩,却遇到谏议大夫魏征,惊慌之余,忙将鹞鹰藏于袖中,结果鹞鹰因窒息而死。虽眼见爱鸟死去,唐太宗对魏征却敢怒不敢言。这概因他深知:“天子者,有道则人推而为主,无道则弃而不用,诚可畏也。”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彭德怀元帅戎马一生,总是…  相似文献   

17.
正古语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充分表明"修身"在个人修养中的重要性。党员领导干部要真正做到"严于修身""严于律己",不妨把修心作为修身律己的一种途径,做到心中有镜、反躬自省,心中有畏、守住底线,心中有戒、慎独慎微。一、心中有镜、反躬自省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案为镜,可以晓利害。典型案例是开展党员领导干部反腐倡廉教育的直观材料,也是最真实的明镜,可以深入领导干部的灵魂深处,帮助他们反躬自省,切实提  相似文献   

18.
魏征出身河北巨鹿魏氏,要说也算是北齐之名门望族,其父曾任北齐屯留令。只是魏征时乖运蹇,在距他出生还有3年之时,北齐就被北周灭了;在他刚满一周岁之时,北周又被杨坚的隋朝取代了。连续的改朝换代,连续的政治洗牌,生生把原来勉强称得上望族的魏氏弄成了寒门。因此,对魏征来说,所谓的名门望族只是一个可供自己精神胜利的温暖回忆而已,他从来没有从中得到过一丝一毫的实惠,反倒因为家贫,年纪轻轻就出家  相似文献   

19.
朱屹  杨建新 《领导科学》2012,(33):47-49
贞观盛世的出现,有很多原因,也有许多人的功劳,但功劳最大的应该是两个人:一个是唐太宗李世民,另一个就是贞观盛世的第一位宰相房玄龄.可以说,正是唐太宗与房玄龄的珠联璧合,才成就了贞观盛世 房玄龄追随唐太宗三十余年,从马上打天下到马下治天下,堪称唐太宗的股肱之臣.在云谲波诡的宦海中,房玄龄从记室参军做起,直至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大唐宰相,可以说是一个地地道道的不倒翁.房玄龄的人生轨迹给后人一个重要的启示:既工于谋国又善于存身者,方称得上智能之士否则,只能是"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了. 那么,房玄龄又有怎样的存身之术与谋国之道呢?  相似文献   

20.
<正>心正了,世界都美好;心偏了,这个世界就都不好。我们用什么样的态度去生活,生活就会还给我们什么样的人生。这一切都犹如我们站在镜子面前:当你对镜子笑,会发现镜子里的自己对你笑;当你对镜子哭,自然镜子里的自己会对你哭;当你对镜子发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