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佛教文化是一种特殊的旅游资源,开发佛教旅游资源具有现实意义.笔者从梵净山与佛教、佛教旅游与开发、佛教旅游资源开发原则三个方面阐述了梵净山佛教的传入,如何开发梵净山佛教旅游资源及开发中应注重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旅游是一种典型的文化经济活动,而宗教作为一种文化,亦成为旅游资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在论证桂林佛教文化开发必要性基础上,拟提出开发桂林佛教旅游资源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梵净山丰富的佛教文化凭借其深厚的底蕴和独特魅力,已成为极具特色和吸引力的人文旅游资源。特别是在文化产业发展正走向高潮的当下,如何引导梵净山佛教文化资源的合理开发,满足社会公众对传统文化和佛教本身的"回归"需求,同时发挥佛教在现代社会经济文化生活中的积极作用和影响已成为现实课题。本文论述了佛教文化事业的特性,由此延伸探讨有限制前提的梵净山佛教文化资源产业化发展形式,最后指出了梵净山佛教文化资源的开发优势在于其可持续运用。  相似文献   

4.
大同市佛教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以云冈石窟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同市的佛教文化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云冈石窟、上下华严寺、善化寺和观音堂等都是著名的佛教旅游资源。本文以云冈石窟为例,分析了大同市佛教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作者自己的构想,以期为大同市旅游业的发展和城市文化建设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5.
论佛教文化资源的旅游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佛教文化资源丰富,随着宗教旅游日益成为现代旅游的热点,加大其开发利用程度以满足游客的需求已成为必然。本文立足于佛教旅游开发的资源条件、区位条件分析,探索了我国佛教文化资源的旅游开发及产品设计。  相似文献   

6.
湛江佛教是岭南佛教和广东佛教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悠久,信徒众多,对社会生活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湛江佛教文化融自然资源、人文资源与爱国主义教育资源于一体,雷州佛乐发达,其赞、叹、颂、念、白更是独有特色。湛江佛教文化资源是湛江市历史、旅游、生态、教育、艺术等文化资源的宝库。重视湛江佛教传统与现代的衔接与转轨,挖掘和开发湛江佛教文化资源,可以使其充分发挥其多方面的社会功能,为地方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7.
佛教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中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佛教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是一项需要慎重对待的工作 ,要处理好三个关系 :佛教文化因素的挖掘与佛教自身发展的关系 ,旅游活动与正常的宗教活动的关系 ,佛教文化旅游景点的管理与利益分配的关系。只有这样 ,才能有效地保护佛教文化旅游资源 ,促进其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最大限度地发挥当前形势下有利于佛教发展和旅游业发展的有利因素 ,实现“双赢”。  相似文献   

8.
九华山佛教旅游文化的审美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九华山为我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 ,首批列入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千百年来 ,九华山就成为文人游客向往骏奔的圣地、香客僧尼顶礼膜拜的道场。九华山的旅游资源所以具有如此巨大的吸引力 ,就在于它富有独特的佛教文化。本文从旅游审美的视角 ,就僧尼传奇圣迹、寺庙建筑文化、山水的佛文化内涵及佛教的习俗等方面 ,探讨九华山佛教文化的特征 ,揭示其旅游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9.
中国的旅游资源中,涉及佛教的人文景观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英文导游面对有文化差异的外国游客,如何准确传导中国的佛教文化,是一个重要课题。文章指出,要准确传导中国佛教文化,英文导游一要做到传导佛教文化与儒道相融合,二要做到传导佛教文化与自然山水相交融,三要做到传导佛教文化与名人文化、民俗文化相结合。  相似文献   

10.
禅宗是中国佛教教派中的重要宗派之一,是中国化的佛教。安庆是禅宗发展历程中重要的一个据点,有众多的禅宗文化遗存。通过分析禅宗文化的特点、安庆地区的禅宗文化流传情况,并在安庆旅游业发展的基础上,提出了安庆禅宗旅游开发新的开发模式,即区别于已有宗教旅游路线,走综合旅游开发之路,整合安庆各县的禅宗旅游资源,整体开发,在禅宗特点景观设计、禅修式旅游产品开发及禅宗文化传播等方面进行深度、长期可持续的旅游开发。  相似文献   

11.
大同旅游资源丰富,多为历史文化价值极高的佛教旅游资源。针对当前大同存在城市形象模糊、旅游品牌不鲜明等问题,研究大同佛都旅游文化品牌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大同文化特色在北魏辽金,精华在佛教,重点在古都,因此大同可定位于"魏辽佛教文化旅游之都",以云冈石窟为主体,构筑平城文化体系,以古都为载体,打造大同佛都旅游胜境。  相似文献   

12.
南京牛首山建设世界佛教文化城,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特别是在佛教、文化、历史界产生轰动。精明的旅游项目投资者也纷纷投巨资参与建设佛教文化城。目前佛教文化城建设取得了哪些进展呢?南京牛首山文化风景区管理委员会主任笪善才先生日前就此接受了我们的采访。 笪先生首先向我们介绍了牛首山建立世界佛教文化城的由来。他说:“在中国历史上,南京与洛阳、西安并列为中国三大佛教文化中心。‘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就是当时南京佛教文化兴盛的生动描述。近代以来,南京  相似文献   

13.
我国以其悠久的荷花栽培历史,丰富的荷花品种资源及众多的赏荷景点,成为世界荷花的栽培中心.荷花在我国的广泛种植形成了一种以文化带动旅游、以科技带动发展的荷花产业带.大足是国家五A级旅游景区,大规模的荷花种植与悠久的佛教文化相得益彰,在延伸荷花文化、发展农业经济、开发农业旅游等诸多方面,均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4.
10—14世纪高昌回鹘国的佛教思想以中原大乘佛教思想文化为主体,体现在对心性论思想的重视、对净土信仰的推崇、“三教合一”和佛教世俗化、简易化思潮的流行等方面。高昌回鹘的佛教文化在整体上是宋元中国佛教文化及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昌回鹘对中原佛教文化的认同极大推进了其与中原地区的民族和文化认同,以及多元一体中华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同时,高昌回鹘佛教思想及其文化认同也是10—14世纪丝绸之路佛教文化的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15.
随着佛教文化旅游的持续升温,旅游问题不断暴露出来。如何满足游客对佛教文化的需求,促进佛教文化旅游的健康、快速发展值得深入思考。台湾著名佛教场所及其佛教文化与旅游形成成功互动,突出了思想性的建筑布局以启发游客、以人为本的服务感动游客、丰富多彩的佛教文化活动受益游客等特点。借鉴台湾的成功经验,针对大陆佛教文化旅游存在的问题,应强化寺庙景观建设的精品意识、提高佛教文化旅游服务质量、发挥佛教利益众生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16.
莲在中国种植并且作为一种文化符号由来已久,远在春秋时期就为民间所歌颂.随着佛教文化在汉地传播过程中的不断发展、演变,莲作为佛国净土的典型象征,其宗教意象也随着佛教传入中原大地,并逐渐适应中国固有的文化形式,不断本土化.莲的佛教意象与中国传统儒家、道教思想巧妙融合,影响着人们的精神视野.同时,莲的圣洁形象在文学、雕塑、绘画、服饰等方面也留下了历史印记,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莲花佛教文化.  相似文献   

17.
中国佛教文化是由佛教器物、佛教惯制与佛教理念3个不同层次的文化单元共同组成的三元一体结构。在此结构中,3个文化单元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制约,是一种有机结合和彼此关联的统一关系。在佛教文化的变迁过程中,“文化堕距”使得3个文化单元更加紧密地聚合为一体。  相似文献   

18.
合川佛教属于与重庆长江系佛教文化相并列的另一大系嘉陵江系佛教文化单元,这是经由陕西、甘肃等地的剑南蜀道而传入的,是属于走在古老的丝绸之路上的佛教。合川佛教有两大亮点:从旅游角度来讲,是二佛寺的佛教艺术与雕刻;从佛学的角度来讲,是佛教的禅宗文化研究。抓住这两个主题,就能够将合川的佛教文化与佛学研究事业做好,为合川的佛教文化和旅游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本文阐明了普陀山在发展海洋佛教文化旅游,建设"数字普陀山"和普陀山佛教现代化进程中,启建普陀山佛教文化旅游文献资源数据库的必要性,并针对数据库建设提出建立统一的行政协调机构和专家委员会,挖掘潜在用户,建立数据库集成体系,摸清文献分布、确立共建单位等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20.
上海大学文学院中国文化研究所于1993年6月25日下午,在研究所举行“佛教文化与现代化”的小型专题研讨会。教授与学者们就如何真实理解佛教文化、佛教文化与现代化、佛教文化与当代中国文化重建及佛教与当代社会等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与会者认为:佛教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文化发生着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