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程贤章中短篇小说诞生于“建国后一代文学”时期 ,有其独特的“从政治到文化”的创作模式 ,并力图通过各种表现手法 ,让作品蕴涵丰富的时代政治文化信息  相似文献   

2.
朱兵  陶永新 《北方论丛》2010,(2):108-111
在西方政治话语中,国家理性是关于国家行为的一套特殊规则,诞生于文艺复兴这个近代民族国家兴起的时期。在具体的实践层面上,国家理性从道德自觉转向利益自觉,成为现实政治的核心要素,进而演化为现代国家利益观的重要组成部分。诸如国家理性这样的政治话语的变迁折射出不同时代的政治文化的内涵和意蕴。  相似文献   

3.
贺波彬 《云梦学刊》2011,32(3):159-160
中国左翼文学是一个言说不尽的话题,从它诞生之日起就引起了文坛内外广泛而持久的关注,在不同的时代研究者以不同的话语方式进行评说,但毫无疑问,左翼文学总是和意识形态关系密切、和政治文化纠结在一起,因此在较长的时间之内,  相似文献   

4.
当前社会的"视觉文化转向"不仅仅是一个文化事件,其确切含义关涉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视觉文化转向有三种发展理路:一是社会文化转向以视觉文化为主导的文化形态,二是社会政治实践由广义的政治转向视觉政治,三是哲学思想上的视觉转向。哲学层面视觉文化转向的学理根据在于西方哲学思想中的"图像时代",政治层面视觉文化转向的学理奠基于视觉政治和哲学的"图像时代",视觉媒介、视觉政治和哲学的"图像时代"递进地解释了文化形态层面视觉文化转向的学理基础。  相似文献   

5.
杨荣 《南方论刊》2014,(12):68-69
后喻文化时代文化传承的特点,使民族地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新挑战,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者应该了解后喻文化时代少数民族大学生出现的新特点,更新教育理念和方法,积极探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思路和新途径。  相似文献   

6.
台湾社会由于政治的原因,诗坛的"大中国诗观"与彻底本土化的路线存在着严重分歧,这影响和分散了诗论家研究的精力.再加上经济市场化、文化世俗化的背景,这使台湾有经典意义的诗学专著和诗评流派的诞生增加了重重困难.因此,它距出现登高一呼、应者云集的理论大师的时代仍然十分遥远.  相似文献   

7.
<正> 三国时代的政治斗争、军事斗争历来引人注目。但是人们往往忽视了三国时代的外交斗争。实际上,它同政治斗争、军事斗争一样地出色和卓越,一样地波澜起伏而又维妙维肖,一样地绘声绘色而又威武雄壮。三国时代不仅诞生了一批大政治家、大军事家,同时也涌现出了一批大外  相似文献   

8.
新媒体时代,如何继承和发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面临的重大课题。通过分析当前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新媒体环境下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困境,阐明新媒体时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意义,从而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9.
政治文化在村民自治中起着基础性作用,它在农村政治实践中得以建构,又反过来影响着农村民主政治建设的方向和进度。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政治文化正朝着民主政治文化方向嬗变,却又受到许多消极因素的影响。建设农村基层政治文明,要建构适应时代要求的民主政治文化。  相似文献   

10.
谢作文 《云梦学刊》2001,22(5):24-25
在世界步入知识经济时代的21世纪,高度重视思想政治工作的科技文化含量,全面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科技文化含量,是做好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1.
对当前中国政治文化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嘉庆 《理论界》2006,(7):177-178
中国的政治文化经历了几千年的变革和发展,在每一个固定的时代都给了当时的政治最可靠的政治保障。新中国成立以来,采用的是一种新型的政治文化,但是以往的政治文化传统并不是荡然无存,优秀的文化被保留和继承,同时新的政治文化形态正在逐步形成。政治文化是政治的根基,社会需要稳定和有说服力的政治文化来为它服务。现阶段中国,不论在政治、经济还是文化上都在快速发展,在这关键的历史时刻,我们需要更加慎重地审视政治文化是否可以给社会发展带来稳定的政治环境和文化认同。  相似文献   

12.
陈独秀在五四时期的现代白话文倡导,主要是在于为"白话语言"建立一个现实浓厚的政治与革命的意识形态内涵,为现代白话建立一种特定的意识形态特质——这些内涵与特质对日后新文学及其语言的发展影响至深。在以白话为载体的新文学开拓的空间上,陈独秀的现代白话倡导表明一个真正意义之上现代的中国文学的诞生,并使之成为时代文化政治高度的重要事件。由陈独秀的种种观点,可以看到现代白话构成了中国社会之中的政治、经济、社会、道德等诸多方面的语言媒介,从这个角度说白话文奠定了"现代中国"及其言说方式。  相似文献   

13.
经济全球化、信息化使文化融合成为一种时代潮流,绝对的文化独立性和绝对的文化安全不可能存在.在此背景下进行文化安全建设,应构建符合中国国情的文化安全初级阶段理论,推动中外政治文化交流,反对狭隘民族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并以有中国特色的政治伦理引领政治文化融合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从甲午战争后到20世纪20年代初,是近代中国社会由传统过渡到现代的转型时代,政治文化也发生嬗变.新式知识阶层登上政治舞台,通过启发民众、培育人才、组建社团、兴办实业、变法革命等方式参与到政治活动中,推动传统封闭的政治文化向近代政治文化转型.但是,由于各种复杂因素使得传统政治文化的转型充满局限与困顿.  相似文献   

15.
郭嫄 《南方论刊》2012,(7):56-58
"微时代"改变了人们传统的信息交流方式、人际沟通方式、文化表达方式、社会行动方式,进而改变着思想政治工作的舆论环境、文化环境、社会心理环境,给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挑战。适应"微时代"发展需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方式上的创新的同时,也应强调内容和观念上的创新。  相似文献   

16.
当代中国政治文化转型初探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市场经济的确立给人们的政治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念带来了全方位的震荡,政治观念上由集权转为民主,政治态度上从疏远转向参与,政治方式上从人治走向法治,政治人格上由依附到独立,政治倾向上自激进至变革。如何在传统政治文化的基础上构建一种现代政治文化,是我们面对的一个时代课题。  相似文献   

17.
<正> 在本世纪二十年代初期,一个新生事物——中共广东党组织在华南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广州诞生了.它是中国早期的共产党组织之一.这个崭新的政治组织一经出世,就以战斗的姿态活跃在广东以至南中国的政治舞台上,成为一个团结战斗的堡垒,成为广东人民革命的胜利旗帜.今天,我们重温它创立的历史及其光辉业绩,对于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开创社会主义新局面,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历史的选择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任何一个组织的产生,都是同它所处的历史时代和社会条件相联系的.中共广东党组织的诞生也是如此.如果把它放在全国的范围加以考察,它同各地早期的共产党组织一样,是在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影响下,在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基础上诞生的.但是,它之所以较早地诞生在广东这块土壤上,却有其独特的历史条件、社会基础、阶级基础和思想基础的.  相似文献   

18.
一、经济和文化的一体化是时代大趋势 本世纪了70年代,日本大平首相曾经说过,当今时代不是政治和经济的时代,而是文化的时代。我认为这一判断是富有战略眼光的。近一二十年来,世界各地都程度不同的  相似文献   

19.
全球化和中国政治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化是当今时代的标志。目前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全球化进程中居于强势地位。这就意味着全球化给中国政治文化的影响是双重的。一方面为中国政治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和广阔的文化资源 ,另一方面也从政治心理和政治思想两个层面对我国政治文化产生负面影响。面对这种情况 ,我们要有自己的核心价值取向 ,要以全球性和本土性交融互动为路径取向 ,加快经济建设 ,坚持党的领导 ,以发展中国政治文化。  相似文献   

20.
承认政治是差异政治的理论基础,是对差异化时代文化多元性与差异性的包容。承认政治的关键是弄清楚为什么承认、承认什么和承认谁三个问题,承认政治的核心主张是对少数族群分别给予政治、经济、文化上的承认,而承认的表现就是平等参与、再分配与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