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公立医疗机构民营化改革主张打破公立医疗机构垄断医疗服务的格局,在医疗服务的供给中引入市场的力量,以提升医疗服务供给的效率。作为一种亲市场的治理工具,民营化为提高医疗服务供给效率带来希望的同时也对医疗服务供给中的公平性形成了威胁与挑战,为了有效地维护和保障医疗服务供给的公平性,必须恪守几个基本的原则,即负责任的民营化、强调监管的民营化、倡导竞争的民营化和有界限的民营化。  相似文献   

2.
长期以来,因医疗服务供给失衡所引发的“看病难、看病贵”一直是我国尚未解决的一大民生问题。为适应新经济发展态势,满足人民“病有所医”的需求,我国医疗服务供给侧改革已刻不容缓。路径包括:加大政府财政投入,合理配置医疗服务资源;逐步放松制度供给约束,引入有效竞争机制;稳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实现其公益性目标;切实加大政府监管力度,理顺政事、管办的管理体制;健全医保制度,着力提高医疗保障的整体水平。  相似文献   

3.
公平与效率在作为新医改重点和难点的医疗服务补偿机制改革中既对立又统一。正确处理基本医疗服务补偿中二者的关系,事关城市基本医疗服务供给体系的科学构建和城市基本医疗服务供给优化目标的实现。在新医改政策背景下,基于对补偿公平与效率的全新理解,对城市基本医疗服务供给层次划分依据、各层次问相互关系、互动机制,以及运作机理进行探索研究,对优化服务供给,有效缓解“看病贵、看病难”矛盾,解决制约城市医疗改革取得突破的基本医疗服务问题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供给诱导需求是医疗服务的基本特征。供给诱导需求行为是医生的“技术专权”和制度互动的产物。结合我国普遍而严重的供给诱导需求现象,本文分析了我国医疗服务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了激励型医疗服务制度建设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5.
基于2002-2010年中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通过构建随机边界生产模型,测算了各地区的医疗卫生技术效率.研究发现:中国医疗卫生体系的整体效率水平偏低,且地区差异明显;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人口规模、教育水平、公共卫生投入强度以及医院部门和医卫人员数量的多少从不同方面显著影响医疗技术效率.在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的大背景下,加大公共投入力度、引入竞争机制、优化医疗机构人员配比关系、提高技术水平是促进医疗卫生服务效率提高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6.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新农合")是政府对医疗市场的有效干预措施。与东部发达地区相比,永州市零陵区新农合存在参合率偏低;新农合基金沉淀率偏高,农民群众受益程度不高;定点医疗机构布局集中,医疗服务的可及性弱;定点医疗机构与农民群众医疗信息不对称,导致公平和效率的双重损失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应加强宣传力度和丰富宣传形式,制定科学的补助计划,加强对农村乡镇卫生医疗机构的资金投入和政策倾斜,加强对定点医疗机构的监管,以提高农民参合的回报率,提高基层医疗机构医疗服务供给能力,防止农民群众合理利益受损,促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事业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始于20世纪80年代,改革所带来的医疗政策变化对卫生行业的医疗供给效率产生显著的影响.利用三阶段DEA方法可对1985 - 2009年我国卫生行业医疗供给效率进行测度,并分析其变化的政策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医疗供给效率经历了1985 -1992年的改善、1993 - 2002年的低位徘徊和2003 - 2009年的持续改善三个阶段,效率变化过程体现了明显的政策效应.政策剥离的分析更能反映卫生行业实际经营状况的医疗供给效率,证实了医疗卫生领域存在市场失灵问题.我国政府应通过逐年加大财政卫生支出等措施,引导、扶持广大社会成员实现自我健康关怀,在促进公平性与改善医疗供给效率的同时,不断提高全民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8.
利用随机生产边界模型的方法对2000-2009年我国31个省市的农村医疗卫生政府效率进行估算,结果发现,从全国情形看,随着我国各级政府对农村医疗卫生投入的增加,我国农村医疗卫生的整体供给效率也在逐年提高;从分地区情形看,东部地区农村医疗卫生的供给效率基本保持不变,而中西部地区的供给效率则随着投入的增加而递增;从分省份情形看,各省份农村医疗卫生的供给效率差别很大,东部和中部地区明显高于西部地区。究其原因,政府农村医疗卫生投入、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力资本水平等因素会对我国农村医疗卫生的供给效率及其地区差异产生较为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中国地方公共品供给效率地区差异测度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两阶段DEA方法对我国地方公共品供给效率地区差异进行了测度.实证结果显示:我国地方公共品供给效率存在着较大的地区差异,呈现东高西低的态势.第二阶段在控制了外生变量的影响后发现,GDP水平高的地区并不意味着公共品供给效率就高;人口密度越大、工业集聚程度越高的地区,因成本产出因素折射出地方公共品供给效率越高;财政分权程度高的地区,地方公共品的供给效率相应较高,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二者的双向因果关系还取决于经济发展的阶段.  相似文献   

10.
医疗服务制度可以分为三种基本形式:社会福利型医疗服务制度、自由市场型医疗服务制度和竞争性供给型医疗服务制度。从医疗服务市场供给量、市场结构以及社会收益三个角度,沿着制度变迁的逻辑,可以看到不同制度下医疗服务的交易费用的变化。其中,竞争性供给制度相对于社会福利型制度、自由市场型制度具有节约交易成本和促进社会收益的优势。  相似文献   

11.
运用DEA自我评价模型及交叉评价模型对我国地方政府公共文化投入效率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地方公共文化投入效率较低,区域间交叉评价效率差异显著,中部地区公共文化投入效率最高,西部地区效率最低。因此,建议进一步建立地方公共文化投入绩效考核体系,增加公共文化服务的市场和非营利组织供给主体,加大西部公共文化财政转移支付。  相似文献   

12.
我国城市地区近二三十年来医患关系的恶化与医疗服务的责任私人化密切相关。改革前,单位制的制度安排担负起了医疗服务筹资与递送方面的责任,解除了职工在获取医疗服务方面的后顾之忧。改革之后,随着单位制的剧烈变革,包括医疗服务在内的公共服务的提供出现了责任私人化的趋势,即原本由政府和单位负责供给的公共服务转而由个体和家庭承担。由此造成了医疗服务利用的竞争与分化,破坏了其可及性和均等化,最终造成医患关系的恶化。因此,新医改应以此为鉴,政府应该在医疗服务提供中扮演更为积极的角色。  相似文献   

13.
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缺失、不足的现状积弊已久,应更多地予以其关注,加大供给投入和力度。鉴于医疗供给上的特殊性,及长期以来医疗供给存在的诸多弊端,本文以此为例,着重从空间布局和结构布局两个维度分析当前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相关突出问题,并进行规避路径探析,俾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构建与完善能更贴近实际需求,能更快、更好地产生实效。  相似文献   

14.
基于好大夫平台23万余名在线医生数据,从服务供给视角出发,应用无序多项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影响服务供给的主体驱动因素.与线下医疗相比,线上医疗中在线医生的性别、年龄、职称、所属医院与来自区域等具有认知捷径属性的主体特质对服务供给的影响力更大;与线下医疗更注重医疗结果质量不同,线上医疗服务供给的主观建构更关注医疗过程质量,情感认同度高与认知认同度高更有利于促进服务供给;未来需要基于服务主导逻辑设计激励制度,建立受政府规制的在线声誉机制,吸引并激励在线医生提供数量更多、质量更高的互联网医疗服务.  相似文献   

15.
我国医疗服务和产品市场的开放,医疗机构数量的增加,带动了医疗供给弹性变大以及国家对居民医疗消费的报销方式的改变。在财政补贴居民参加医疗保险时影响公共支出归宿的因素有多种。应通过提高医疗服务的供给价格弹性、降低居民对医疗服务的需求价格弹性等途径,使居民成为参加医疗保险补贴归宿的最大受益者。由此,国家通过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降低居民医疗支出负担的政策目标才能最终得到实现。  相似文献   

16.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供方服务供给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卫生健康经济学的理论与方法,本文研究医疗供方及其服务供给模式对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安全与制度的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意义。医疗供方服务供给模式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服务供给的理论架构、观念意识、内容体系及其激励机制等。其中,基本医疗、医疗服务的内容体系、费用补偿模式等内容是本研究的关键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17.
采用超越对数生产函数的随机前沿模型,基于2000~2009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测算了我国农村流通产业的技术效率,并考察了我国农村流通产业技术效率的影响因素。实证结果表明:我国农村流通产业存在显著的技术非效率现象,但这种非效率现象有降低的趋势,地区间农村流通产业效率差异也有逐步缩小的趋势。研究认为,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增加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有助于提高农村流通产业技术效率水平。  相似文献   

18.
我国优质医疗服务供给不足的机制主要体现在:(1)事前对医疗服务需求的不完全信息,使服务购买者根据预期平均收益进行决策;(2)医疗机构等级分类体系和等级评价规则,使服务购买者掌握了医疗服务的质量信息;(3)医疗市场价格管制、医疗保障制度和居民不断上升的收入,使不同质量医疗服务的相对供给成本不足以抵消质量加成收益,最终导致服务购买者集中与更高质量梯级的医疗机构缔约。应通过建立诊疗与治疗分离的医疗机构体系,改革医疗机构等级评价规则等,解决医疗市场资源配置扭曲问题。  相似文献   

19.
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逐步深化,医疗服务质量得以显著提升的同时也暴露出卫生资源分布不均衡,结构不合理,医疗服务效率低下等问题。基于2010—2018年中国省域医疗卫生面板数据,采用能兼顾面板数据时间评价的"纵横向"拉开档次法对医疗服务均衡性进行评价,运用考虑非期望产出的网络EBM模型,将均衡性指数纳入效率评测体系,实证考察医疗服务运营和失衡治理效率。研究发现:(1)医疗服务分布严重失衡,呈现"东部—中部—西部"递减趋势,且与经济发展水平高度相关;(2)医疗服务运营效率和失衡治理效率均保持较高水平,并呈现波动性上升态势,显示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失衡治理取得了一定的成效;(3)中部地区医疗服务综合效率、运营效率和失衡化治理效率均高于其他地区,东部医疗卫生资源存在过度拥挤。有鉴于此,政府要发挥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中的"守护人"角色,持续强化医疗卫生机构的公益性作用;优化卫生资源的区域配置、城乡配置;建立和完善医疗服务均衡化和效率提升的监督考核机制,促进医疗卫生服务持续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20.
考虑数据可获得性,文章采用1999——2017年我国30个省市面板数据,实证分析教育、社会保障与卫生医疗3类政府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结果表明,从全国层面看,教育供给与社会保障供给对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存在积极作用,卫生医疗供给对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具有显著积极作用;将全国划分为东部、中部、西部及东北4个地区,各地区社会保障供给、卫生医疗供给实证结果与全国一致,但教育供给实证结果存在显著空间异质性。其中,东部和东北地区教育供给对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存在积极作用,但中部和西部地区教育供给对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存在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