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一鸣 《老人天地》2013,(3):50-50
古时有一个老妇,特别喜欢为一些琐碎的小事生气。她也知道自己这样不好,便去求一位高僧为自己谈禅说道,开阔心胸。高僧听了她的讲述,一言不发地把她领到一座禅房中,落锁而去。老妇气得跳脚大骂,骂了许久,高僧也不理会。老妇又开始哀求,高僧仍置若罔闻,老妇终于沉默了。高僧来到门外,问她:“你还生气吗?”老妇说:“我只为我自己生气,我怎/厶会到这地方来受这份罪。”  相似文献   

2.
汗青 《当代老年》2014,(1):41-41
1、伤肝生气时,人体会分泌一种叫“儿茶酚胺”的物质,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使血糖升高,脂肪酸分解加强,血液和肝细胞内的毒素相应增加。建议:生气时喝杯水。水能促进体内的游离脂肪酸排出,减少毒性。  相似文献   

3.
我们特别爱生气,而且有意生气,来气别人,完全不理解生气对生命的伤害。如果把道理搞明白了,就没有人敢生气了,也就不会再生气了。本文旨在从生气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情绪、你可以不生气、生气是拿别人的过失惩罚自己三个方面讨论如何在学生管理中做到不生气。  相似文献   

4.
肖芸 《当代老年》2011,(4):12-12
“愤老”是一个新名词 比如,儿子穿着新潮,回家后仍陶醉于自己在街上的回头率时,“愤老”看后就会很生气:“这毛衣怎么这么短?里面长了这么一大截?”儿子说:“你不懂!”“愤老”嘲笑道:“什么我不懂?这就是皇帝的新装!下次这样不准出门儿!”  相似文献   

5.
人生的道路坎坷曲折,难免遇到不如意的事,为此,在处理家庭和人际关系时,有两种不同的人生态度:一种是积极的态度,胸襟宽阔,心平气和,处之泰然,并能采取各种办法化解矛盾;一种是消极的态度,生气动怒,这不但于事无补,反而会伤害感情,僵化关系,激化矛盾,对身心健康造成极大危害。  相似文献   

6.
男人:远离婚外“猎美”的陷阱 美色对男人的诱惑程度非同一般。当看到别的男人“不爱江山爱美人”,或是“不恋家花恋野花”时,你是否能够抵制诱惑置身事外?你是否明白这种“猎美”对夫妻感情的伤害有多深?  相似文献   

7.
慧子 《老人天地》2010,(1):53-53
秘笈之一:“不生气”。“气大伤身”是我常说的一句话。在我的卧室里,悬裱着两副对联:“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天下可笑之人。…去留无意,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宠辱不惊,漫随天外云卷云舒。”生活中,我从不斤吊寸鼓,整天笑容满面,心胸豁达。遇到一些生气的事,我就通过“换位思考”来开导自己、安慰自己,  相似文献   

8.
正"你要少生气,这病,是气出来的!"我在门诊上,常常会对患者说这样一句话。长期生闷气、生大气、暴怒是很多疾病的根源。开导、发泄虽能缓解情绪,却不能消除生气的伤害。在这里,我教给大家一个按揉穴位配合咳嗽的方法,能及时减轻生气带来的伤害,排出"毒气"。先用力按揉双手鱼际穴,疼痛以可耐受为度,同时用力深咳,再敲打、按揉膻中穴,同时  相似文献   

9.
每天出门晨练时,老伴都像叮嘱小孩子似的没完没了地絮叨:过马路时小心点,看看有没有车;锻炼时别做剧烈活动,七老八十的小心伤筋动骨闪了腰……有一天终于忍受不了了.我于是不耐烦地顶撞道:“老太婆,饶了我吧——我都背下来了,路上再默诵几遍。保证忘不了。”老伴听了并不生气,还嗔怪道:“傻老头,我是为你好!”以后。她依然如故。  相似文献   

10.
奶奶的秋园     
奶奶7岁丧母,12岁就学会家务,操持一家人衣食。17岁出嫁,她身材不矮,人也漂亮,出嫁时虽然没坐上花轿,她也不生气。爷爷娶她时只有一片三亩大小荒废的果园和里面的一问草庵。爷爷是后娘带来的,没分得什么家业。奶奶说:“不怕,咱有力气,以后不愁挣不来。”爷爷问:“你最中意的是啥?”奶奶答:“这片园子。”  相似文献   

11.
嘘!严肃点     
弥补的办法托穆怒气冲冲地给报社打电话质问总编辑:“总编先生,明明我还活着,为什么在贵报上竞发表我的死讯!你们要尽快发表更正启事”’“托穆先生,真对不起,发更正是不可能了。”“为什么?”“为了维护我们报纸的信誉,从不刊登自相矛盾的消息。不过,我们可以想办法来弥补。”“什么办法呢?”“我们可在出生栏里,刊登您出生的的消息。”判刑也不例外在法庭上,法官宣读判决书:“被告皮尔因犯扰乱社会治安罪,判两年监禁。”被告人听了大吃一惊,大声对法官说:“法官先生,您判得太重了!过去犯这个罪最多判一年监禁,为何现在…  相似文献   

12.
公元845年农历十月,淮南节度使李绅派人查对各个属县的账目,发现江都县“程粮钱”一项被人挪用,而挪用者竟然是江都县的县令吴湘。李绅很生气,向朝廷报告了此事。朝廷派人再次核查江都县的账目,确认李绅的报告属实,于是将吴湘锁拿进京,判了他的死罪。  相似文献   

13.
满艺 《现代妇女》2014,(4):45-45
废除嫖宿幼女罪是正确的。嫖宿幼女罪的设立严重冲击了中国传统文化,极大的挑战了国人的伦理道德价值底线、违背了社会情感。同时,嫖宿幼女罪在立法上也存在缺陷。从犯罪构成上来讲,嫖宿幼女罪与强奸罪(奸淫幼女型)、猥亵儿童罪客观要件完全或部分重叠。除此之外,嫖宿幼女罪的存在与《儿童权利公约》中的儿童最大利益原则相违背,更对儿童幼小的心灵造成了巨大伤害,违背了对幼女进行特别保护的应有之义。本文从以上四个方面论证了废除嫖宿幼女罪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4.
学校是个大家庭。每个班级又是一个小家庭。为管好这个“家”,我们实施了分项承包责任制。 自实行分项承包以来,我班安排了一个专门负责提醒老师发火的学生。这个学生是我班一个胆大、敢给老师提意见的孙会琳。记得一次,我检查作业时,孙梓源没完成作业。我很生气,当着大家的面,把他拽了起来,大声训斥:“干什么去了?为什么不写作业?”孙梓源没有回答我。我更生气了,提高了嗓门喊:“说话呀?哑巴了吗?”他吓得哭了起来,其他同学也都不敢吭声。  相似文献   

15.
忙于宣传《让子弹飞》的香港演员刘嘉玲接受内地节目访问,大方地忆及当年被拍“裸照”事件,表示感谢曾经伤害过自己的人。她豁达地说:“所有过去的伤害都是帮助我成长的,我遇到过曾经有意或者无意伤害过我的人,再碰面时,他们可能有些不好意思,但我会走到他面前去,敬他一杯酒,并谢谢他给我这个成长的机会。”  相似文献   

16.
名人名言     
张峰 《老年人》2009,(8):19-19
从前有位老爷,最喜欢画老虎,可惜画得不像。一次,他把画好的老虎挂起来,问下人:“你看我画的是什么?”“猫!”下人回答说。老爷一听生气了,唤人打了这个下人二十大板。然后又转问另一个下人。这个下人迟疑了一会儿,说:“老爷,我不敢说。”“为什么不敢说?”“我怕老爷。”老爷很生气,反问道:“那我怕谁?”“老爷怕皇上。”“皇上又怕谁?”“皇上怕老鼠。”“那老鼠又怕什么?”“老鼠什么都不怕,就怕老爷这张画。”  相似文献   

17.
十年来的环境保护案件中,立法本身对环境监管人员职责范围设定的模糊性、实践中行政裁决下审判者的:争份,直接降低了执法者以身试法的违法成本,助长了环保执法队伍的“内应”力量。文中通过对现行立法中环境监管及“环境监管失职罪”立案标准的分析,进一步明确本罪的司法认定,以期充分发挥其职能。规制环境保护部门工作人员的执法行为。  相似文献   

18.
2007年已经过去,但2007年由落马富豪所带来的思考却刚刚开始。 经过调查,2007年富豪落马主要有“六宗罪”: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合同欺诈罪、行贿罪、偷税罪、骗贷罪和故意伤害罪。让人惊讶的是,这些违法犯罪的富豪,有的还是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还有的曾荣登中国慈善家排行榜。  相似文献   

19.
性越轨是指违反社会主义道德与社会准则的性行为。现在习惯沿用的青少年“性罪错”的用语,把性罪错融合于一体,容易混淆罪和错的界限,概念很不明确。而且“性罪错”的提法,又容易给涉世未深,在性问题上有一般越轨行为的青少年以沉重的精神负担和压力,不利于对他们的教育。将已经习惯沿用的“性罪错”这一用语,改为“性越轨行为”和“性犯罪行为”比较妥切。根据我国刑法规定,性犯罪是指“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中的“强奸罪、轮奸罪、奸淫幼女罪”以及“妨碍社会管理秩序罪”中的“流氓罪的侮辱妇女和男女流氓之间性关系淫乱”。青少年性越轨行为,狭义的概念是指性犯罪以外的一般的性的失误和错误,如未婚青少年的性行为,未婚先孕等。但是,性越轨行为有时和性犯罪两者又有着密切的联系,有些人性越轨行为往往是性犯罪  相似文献   

20.
声音     
读者王家年:百善孝为先。在今天,不孝敬父母主要是道德问题,即使情节严重,也只能构成虐待罪或遗弃罪,最多判有期徒刑,不至于搭上性命。而在古代社会,正如《孝经》中所说的,“五刑之属三千,而罪莫大于不孝”,不孝是十恶不赦的重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