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9 毫秒
1.
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本质论,是我党在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实事求是、勇于创新的理论成果。社会主义本质论是关于社会主义质的规定性的理论,主要解决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科学发展观是关于社会主义发展的根本观点,主要解决为什么发展和怎样发展的问题。从社会主义本质论到科学发展观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对社会主义及其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社会主义本质论和科学发展观,二者在范畴上相互区别,但在基本内容上亦具有不可分割的内在有机联系。  相似文献   

2.
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之路进行了前后相继的探索,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持续创新。毛泽东开拓了中国独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邓小平奠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科学发展观对科学社会主义的认识进入了新境界。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 ,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这是一种全新的科学发展观 ,是中国共产党人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升华。这一发展观表明我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认识 ,已经从一般的经济技术层面上升到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新高度。我们应当深入理解科学发展观的五个方面的丰富内涵。  相似文献   

4.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对建国以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和发展规律的认识不断深化的结果,也是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新发展。科学发展观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有重大指导作用。实现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同样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真正把科学发展观落到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实践中去。  相似文献   

5.
深刻认识现实社会主义国家跨越"卡夫丁峡谷"的问题,是我们从20世纪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中继承的历史遗产,也是当代社会主义发展的逻辑起点和基本特点.社会主义要想在本世纪实现新的振兴,必须解决现实社会主义在今后发展中的"新的更强大的吸引力"和发达资本主义在未来革命中的"新的更强大的推动力"这两个重大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想在本世纪取得进一步发展,就必须拓展对社会主义建设的认识,把握改革开放与发展的大趋势,加强对中国共产党自身的建设.  相似文献   

6.
要想建设社会主义,必先认识社会主义;只有正确认识什么是社会主义,才能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至2007年党的十七大召开,中国共产党人对社会主义的认识经历了一个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的过程:邓小平同志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从原教旨社会主义提高到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新的认识水平,而党的十七大报告则把中国共产党人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又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更加关注民生的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7.
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经历了从先革命后建设到实现四个现代化的认识变迁;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提出实现四个现代化是最大的政治,四个现代化的关键是科学技术现代化,并制定了实现现代化的三步走战略;以江泽民同志和胡锦涛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主要以科教兴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科学发展观创新了党的现代化观念;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为时代课题,提出实现现代化新的两步走战略,提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同时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从而极大丰富和发展了党的现代化思想。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共产党的理论探索和理论创新中,社会主义本质是根本问题。民主革命时期,社会主义更多的是党鼓舞人民群众破旧立新的一面旗帜,建国后至改革开放前,党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深受苏联模式的影响。改革开放以来,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中,邓小平创立了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江泽民、胡锦涛在新的实践基础上继续丰富、发展和完善了这一理论,使得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不断深化。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加强对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研究,必须坚持一切从国情出发,坚持为改革开放和全面发展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真理与价值的统一,坚持以科学态度对待党的理论工作,使党在理论创新中永葆生机的源泉。  相似文献   

9.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及其基本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个国家坚持什么样的发展观,对这个国家的发展会产生重大影响,不同的发展观往往会导致不同的发展结果。自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科学发展观以来,中国共产党人不断深化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科学发展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具有其丰富的内涵。  相似文献   

10.
张宗 《金陵瞭望》2006,(20):8-10
10月8日至1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专家普遍认为,这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全局作出的重大战咯举措,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发展,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正在达到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11.
科学发展观对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创新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可持续发展观的历史渊源和背景,分析评价了可持续发展理论存在的缺陷,指出了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阐释了科学发展观继承了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理论基础,紧密结合我国现实国情,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在人文、制度、价值等方面进行了创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科学发展观是以人为本的社会发展观,是经济、社会、人与自然整体发展、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统一。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学说是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基础和思想来源。科学发展观是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指导性、基础性、全局性、战略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经验的最新总结,既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又是指导发展的方法论。本文通过从博弈角度对科学发展观的认知以及青年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对自身定位的寻求和自身发展的展望,阐述了实现科学发展观是当前中国青年实现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和本质要求。  相似文献   

14.
我国开发区的发展模式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我国的开发区历经20多年的发展,已成为改革开放和吸引外资的重要窗口。目前,一些老的开发区在经过前期的高速发展之后,面临着发展"瓶颈"问题和"体制回归"的压力;而一些新的开发区却又大多在重复着别人走过的路,缺乏创新。通过对国内外开发区的发展进行综合分析,可以看出影响开发区发展的三个关键因素———体制、环境和产业,管理模式主要有五种:管委会主导型、公司运作型、管委会协调型、中外合作型和委托管理型。同时,我国开发区建设应遵循后发优势原则、超前原则等六个发展原则,以利于开发区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理论是行动的指南.由于存在综合国力不强、经济增长速度慢、市场化程度不高、贫富差距大、人口素质整体水平不高以及社会、经济和文化的二元结构等问题,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需要向发展经济学寻找理论借鉴.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要借鉴、运用发展经济学在发展战略和发展对策方面取得理论研究成果,又要立足于中国的具体国情,不照单全收、不舍本逐末、不食洋不化,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解决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一些重点、难点问题,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全面、快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中国信托业在可持续发展建设方面存在诸多弊端,其根本原因在于信托投资公司自身缺乏核心盈利模式、市场制度建设缺乏持续性以及信托发展观念缺乏共识,直接阻碍了信托市场的健康发展。要促进信托市场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注重统一信托发展的思想认识,健全信托投资公司治理机制以及建立科学完善的监管体系。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发展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核心内容。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和确立 ,继承了邓小平发展思想 ,又是与时俱进的新发展观。文章着重围绕要发展、怎样发展和为什么发展的我国发展中的这些重大问题 ,从 3个方面重温了邓小平发展思想 ,阐发了科学发展观的相关观点 ,表明这样的理解 :中国要顺利越过人均 GDP从 1 0 0 0美元到 3 0 0 0美元经济社会发展的这道“坎”,仍要加快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 ,但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搞好五个统筹 ,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8.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本质要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类社会不断进步的标志,是在全球化条件下国家进步的合理要求。十六大首次提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一命题意义重大。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念,是可持续发展的本质之所在,更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进程中的科学选择。  相似文献   

19.
论发展意识     
发展意识是人们在发展实践基础上对社会发展系统化、理论化的认识,它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进程在人的意识中的反映.在当代,发展意识包括全球意识、极限意识、代价意识、时空意识和人本意识等内容.  相似文献   

20.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这五大发展理念创造性地坚持了科学发展观。其中,"坚持"是体现前者对后者的继承和贯彻,"创造"则表示前者对后者的丰富和发展。五大发展理念和科学发展观在不同层面的实践中相辅相成地发挥着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