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问:您近两年出版的著作和发表的一系列文章,集中在学术史、教育史以及图文关系等方面。我注意到,这些著作和文章似乎围绕着这样一个共同主题:精英文化的传播或者说学院派文化的传播。梁启超当年将“报章、大学、讲演”作为传播文明三利器,这三者在您的著述中皆有所涉及。如《中  相似文献   

2.
“历史研究法”与1920年代的梁启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彭春凌 《云梦学刊》2008,29(5):18-24
学术与政治两种行当分途,传统的士大夫转化为现代的知识分子,是关涉中国现代文化进程的历史性变革.梁启超的两部史学著作<中国历史研究法>及<中国历史研究法补编>都是"新史学"进入学院的成果.梁启超的历史"著述"观念,表面上规定了现代史学的走向;实际上,著述、书写这种文章之业,还存留着中国士人千百年来铸"经国之大业",传"不朽之盛事"的价值期待.  相似文献   

3.
四库馆臣提出"四书之<大学>、<中庸>"和"<礼记>之<大学>、<中庸>"两个概念,反映了<大学>、<中庸>与<礼记>的分合作为汉唐--宋明--清三阶段学术转轨标志的事实.经考释可知,"<礼记>之<大学>、<中庸>"属经学范畴,"四书之<大学>,<中庸>"属理学范畴,分属不同的思想体系,有其各自的渊源.  相似文献   

4.
郭明友 《学术界》2008,(1):204-208
司马迁著作<史记>有三个目的,其一便是"成一家之言",<史记>成就了司马氏家族学术的"一家之言".在太史公父子的学术体系里,其"一家之言"与道家思想为同宗之学,因此,在<史记>中,道家哲学具有其他哲学无法比拟的崇高地位.  相似文献   

5.
<文心雕龙>的"文之枢纽"部分<原道>、<征圣>、<宗经>、<正纬>、<辨骚>五个单元,既相互独立又构成一个整体.相互独立指五个部分都有各自独特的角度,不能相互代替.互成整体指五个单元虽然立论角度不同,但是它们如众星拱月一样,围绕着一个共同的主题,即如何寻求"理想之文".  相似文献   

6.
○石教授 ,我阅读过您的很多研究论文和著作 ,也听过您在不同场合为不同对象作的学术讲演 ,从中感受到 ,您非常注重研究成果的长期学术价值和社会影响 ,非经深思熟虑不轻易作出自己的判断 ,力求著述的科学性、思想性和应用性 ,并特别注重逻辑推演上的思维个性、语言的洗炼和文化穿透力。我想 ,您的这种学术风格和思维个性的形成 ,可能与您的治学背景和学术传承有一定的关系 ,您认为这一判断准确吗 ?●上述评价有些过誉。风格上的特点也是见仁见智的 ,很难作价值衡定。但后一判断是有道理的。从我自己的成长历程来看 ,在攻读硕士、博士学位阶…  相似文献   

7.
秦儒家十分注重言论和著述的文辞表达.从"文"的视角看,强调文采对文学传播的价值、文采要符合礼乐的标准、文质关系与传播的效果;而从"辞"的视角看,强调辞能达意方为传播目的、巧言奇辞为言辞之忌讳、辞论之目的需要成文理.  相似文献   

8.
张涅 《浙江社会科学》2005,23(1):140-144
<孙子兵法>是一部用于指导军事实践的著作,其著述对象是"将"."将"可以分为决定战略目标及行为的统帅和具体指挥作战的将军两类.在春秋时期,两者一般不分,故孙子概而称之.但是战国以后,职责逐渐分明,读解<孙子兵法>时应该对"将"义有所界定,惜前人未加重视.由"将"字入手,可知前四篇对统帅而言,阐述战略思想;第五篇至第十二篇对将军而言,阐述战术原则;末篇<用间>,兼对统帅和将军言.这应该是这部著作的思想本旨.  相似文献   

9.
本文用文献学与文本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以朱彝尊<经义考>所载汉、宋<春秋>学著作条目及相关文本为依据,从著述形式、经传关系、三传关系、理论学说等四个方面,论析汉、宋<春秋>学的延变异同,以期有助于推进汉、宋学的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0.
任昉之文大量入选<文选>,为历代作家所不及,形成所谓的"任昉现象".主要原因如下:一、任昉创作中渗透着风教意识,契合梁代前期润饰鸿业的文化政策需要.二、任防与梁武帝为多年旧交,他在梁初文坛的领袖地位.一定程度上是梁武帝的钦定.三、昭明太子东宫学士多出自任防门下,他们对<文选>选文有一定影响.四、任防之文,与<文选序>强调"事出于沉思,义归乎翰藻"的选文标准非常吻合.可见,任昉之文大量入选<文选>,是包括上述四点在内的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1919年至1921年美国哲学家、教育学家杜威应邀来华讲学,足迹遍及奉天(今辽宁)、直隶(今河北)、山西、山东、江苏、浙江、湖南、湖北、江西、福建、广东等11个省和北京、上海、天津3个城市,做了120次以上的演讲.以往研究杜威在中国的论著,很忽略区域性问题.事实上杜威的讲演有近乎一半是在江浙地区进行的,且大部分关于教育的讲演都在江浙地区.从杜威在江浙地区的讲演所形成的"杜威热"和这一地区所创办的"杜威学校"切入,从江南学术传统与杜威实验主义哲学传播的关系、江南求真务实的学风与杜威教育理论的影响、江南书院传统与杜威"平民教育"及"杜威学校"的关联等方面,可以看出江浙地区的"杜威热"与江南文化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2.
张越 《学术研究》2008,(2):111-115
顾颉刚将古史讨论的文章和信函汇集成册出版,并命名其书为<古吏辨>."辨"与"辩"在当时通用为"辨",<古史辨>之"辨"的意图在于辨别古史真伪,并非是一本简单的辩论文集,其实际涵义即为"辨"."古史辨派"自身的"学派"特征并不十分明显,顾颉刚也从来没有将怀疑作为他疑古学说和疑古辨伪研究的终极目标.设若仅以"怀疑"为特征看待"古史辨派"学人.则这样的"古史辨派"者几乎找不出来."古史辨派"作为一个学术思潮确然存在.但是"古史辨派"在现代学术史上更多的是一种学术现象.如果以通常意义上的"学派"概念冠之,可能并不准确和全面.  相似文献   

13.
昆明市地方志办公室马颖生在<回族研究>2005年第4期发表题为<孟席斯"郑和首先环球航行"新说的影响和学术之争>一文,对英国郑和研究著名学者加文·孟席斯先生研究郑和的主要观点和三年多来学术界对其"新说"的讨论从三个方面做了评述:一是孟席斯"新说"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被黄侃盛赞为"魁儒"的陈汉章,一生治学贯通经史子集,著述宏富而流布有限,多种稿本未整理.其<尔雅学讲义>稿本三卷,上卷论<尔雅>名义、撰人、兴废以及与<说文>的表里关系,中卷、下卷分说<尔雅>自<释诂>至<释畜>各篇,可谓近代研究<尔雅>最早的专著,在雅学研究史上的价值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5.
罗军凤 《学术论坛》2008,31(3):185-189
文章从考辩<左传>之"传"名出现的历史背景入手,证明<左传>之"传"名晚出,<左传>原本不是<春秋>之传.而经学历史上称<左传>是史,并没有否定<左传>是<春秋>之传,且用<左传>的史事阐说经义.<左传>非<春秋>之传,亦非传统意义上兼经之用的"史".  相似文献   

16.
在当前的学术话语中,"身体"是一个日益凸显、频率渐高的话题.在关于消费社会和视觉文化的著述中,"身体"成为重要的关注对象,如博德里亚的名著<消费社会>中,即有"最美的消费品:身体"这样非常醒目的一节.西方学者在进行文化研究时也对"身体"本身的研究非常重视.在美学领域中,"身体"也成为一个异军突起的命题.这些理论现象是很应该得到我们关注的,同时,我也认为,这是一个特别值得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7.
雅斯贝尔斯的<大学之理念>一书对后世高等教育的研究影响颇深,文章主要从大学的内涵、大学教学、大学制度、大学存在的条件四个方面来论述<大学之理念>对当今大学研究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文章对中国西汉贾谊的<鵩鸟贼>与中世纪英国匿名诗人的中古英语代表性辩论诗<猫头鹰与夜莺>中的"猫头鹰"意象作了深入比较,对诗赋中的"猫头鹰"意象的文化原型与象征意蕴、文化耦合与文化差异及文化传播与中西对话进行了跨文化解读,批判了比较文学研究中的"西方中心论".  相似文献   

19.
<诸子>在<文心雕龙>五十篇中位列第十七篇,向来被当做二十篇文体论之一,只有范文澜先生提出<诸子>篇在<文心雕龙>整本书的结构系统中处于重要的位置,并把它与<宗经>并列,作为"文之枢纽"中的一员.本文从<诸子>篇的具体内容出发,从刘勰对诸子著作的态度入手来看待<诸子>篇在<文心雕龙>全书中的特殊地位.  相似文献   

20.
<天下>是一份英文文化期刊,由中山文化教育馆主办,先后在上海与香港编辑出版,在公正性与国际性的原则下"向西方解释中国文化".所以<天下>虽具有官方的资金支持与人事背景,但还是从宣传中国现代文学的角度向西方大力译介宣传鲁迅.<天下>对鲁迅的译介与责任编辑姚莘农有极大关系.鲁迅逝世后,姚莘农第一时间在<天下>刊发<鲁迅:他的生平与著作>强调鲁迅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并利用"书评"栏配合宣传斯诺<活的中国--现代中国短篇小说选>,还接连在<天下>刊发鲁迅作品的英译文,向西方世界展示鲁迅的文学成就,从而充分利用了<天下>在20世纪30年代所建构起的国际文化空间,扩大了鲁迅在西方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