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20世纪90年代,生态批评在美国正式确立为一种新的文学批评流派.劳伦斯·布依尔是美国生态批评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学者之一.布依尔的生态批评思考致力于探索文学文本中环境的想象与西方思想中自然的位置,并在生态批评视网中探讨环境的想象对文学研究和社会文化的影响.同时,布依尔将环境文学批评与面临生态恶化危险的自然世界结合起来思考,尝试重新阐释文学文本中的自然与环境,并将其与当代生态文化构建相结合,希望这种生态批评构想能够在当代社会文化中发挥一种有益的环境影响力.  相似文献   

2.
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当代生态批评滥觞于西方社会对当代环境问题进行深切反思的时代.它是当代文学研究领域的学者在自身视野中进行的一种蕴含生态思考的文化反思,同时也是一种寻求当代生态文明构想的探索.当代生态批评将生态关注融入文学研究,将生态责任意识视为文学研究者的一种根本责任,倡导一种包含生态整体意识的谨慎栖居与生态谦虚态度,并将其视为能够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荣的重要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3.
在英美少儿小说研究中,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以其特有的理论体系与批评方法独树一帜。值此新千年的第一个十年即将结束之际,在女性主义文学视域下重新审视英美少儿小说研究具有时代性意义。目前,国内外学者从女性主义文学视角出发研究英美少儿小说已呈“百花齐放”之势,但亦存在“顾此失彼”的诸多“失衡”问题,因此阐释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理论对英美少儿小说研究的独特影响,并对女性主义文学视域下的英美少儿小说研究的未来走向予以前瞻则具有独特性意义。  相似文献   

4.
双重解构:论生态女性主义在文学实践中的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茂林 《江汉论坛》2007,9(5):119-122
生态女性主义批评把文学批评放在性别歧视和生态危机的语境下,从"环境"和"性别"的双重视角进行文学批评,研究文学、自然、女性、文化的关系.生态女性主义的批评策略是:质疑、解构"人类中心主义"和"菲勒斯中心主义".其文学实践是研究自然和女性在文学作品中的再现,揭露、批判物种歧视和性别歧视;重新阐释文学作品,挖掘其中的生态意识、生态智慧和女性意识;质疑和解构西方思想中文化-自然和男人-女人的二元对立,在生态哲学、生态伦理学和女性主义理论的基础上建构生态女性主义诗学理论.  相似文献   

5.
陶水平 《江汉论坛》2007,(8):133-137
文化诗学作为20世纪80年代兴起于美国的一种文学批评思潮和流派,已然成为当今西方批评界的显学,其主要代表人物是斯蒂芬·格林布拉特.作为正宗的当代美国文学批评和文化批评模式,文化诗学以其新历史主义的学术旨趣,以其对"文学的历史性"与"历史的文本性"的双向阐释,实现了对形式主义批评和旧历史主义批评的双重超越,表现出一定的学术原创性.自上世纪末被引入中国以来,也越来越受到我国学术界的高度关注.本文对格林布拉特文化诗学研究的理论与实践作一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6.
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在 2 0世纪 70、80年代分别传入台湾和大陆 ,很快就在海峡两岸掀起了女性文学研究与女性主义批评的热潮。海峡两岸的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既在不同的社会风雨和文学环境中孕育着各自鲜明的特色 ,又在同一民族身份与性别身份的文化书写中流灌着中国人的精神血脉和女性的生命波动。而且 ,它们的理论基础都来自于西方女性主义理论的精髓。海峡两岸的女性主义者首先都接受了英美派女性主义批评的影响 ,沿着“女性主义阅读”和“女性中心批评”这两条路径开展文学研究。但是 ,由于两岸的社会和文化语境的不同 ,她们在接受和运…  相似文献   

7.
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生态批评产生于西方当代社会反思社会发展方式并寻求当代生态文明构想的社会与文化背景之中。作为一种具有当代生态文明视野的崭新文学批评流派与文学研究方法,当代生态批评专注于有关文学对自然的再现的生态思考,这种聚焦于文学中自然原型的生态批评思考构成了当代生态批评的重要批评视阈。生态批评家在生态文明视野中对自然的文学再现进行批评性解读,重新审视文学对自然的再现,对自然原型进行建设性的生态批评研究,探索蕴含生态思考并契合当代生态文明构想的文艺理论。  相似文献   

8.
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当代生态批评与西方社会面临的环境问题密切相关,它是当代文学研究领域的学者在自身视野中进行的一种蕴含生态思考的文化反思,同时也是一种寻求当代生态文明构建的探索.当代生态批评所遵循的生态整体现和建设性后现代精神相契合,二者都重视人与社会、自然之间的相互关联与和谐共存.那些融合后现代视角的生态批评将自身生态思考与后现代思想方法相结合,反思割裂人与自然的狭隘自然观,倡导一种包含生态整体意识、能够促进人与自然共生共荣的生态构想.同时,当代生态批评还拥有一种宽阔的多元文化视野,重视吸收不同文化传统中所蕴含的生态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9.
对美国儿童文学的发展起决定作用的因素包括两方面:一是清教徒的价值观和信仰体系,它们对美国儿童文学的兴起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二是移民文化,它在儿童文学发展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20世纪70年代,文学研究学者进入儿童文学领域,推动了欧美儿童文学的创作与发展。欧美学者普遍认为儿童文学是“真正”的文学,因此所有的文学批评方法都可用于阐释儿童文学。文学批评理论如心理批评分析、读者反应论、新历史主义和文化研究被广泛地应用于儿童文学研究。学术界借文学批评理论及文化学、心理学、历史学等学科的研究方法,推动儿童文学研究向纵深发展。美国学界重视心理学,并利用心理学的方法对儿童文学进行研究。儿童文学作品的改编与流行文化的关系逐渐成为美国儿童文学研究的热点,获奖儿童文学作品及其作者也往往成为学界持续关注的研究对象。儿童文学多样性也成为美国出版商和研究者最近几年重点发展的领域。教育发展不均衡对儿童文学的影响以及儿童整体阅读量下降引发儿童文学危机等问题近年成为新的研究课题。美国的儿童文学研究不少已经相当成熟,进入到心理学、教育学、文化学和社会学等深层融合阶段。反观我国,在创作实践以及理论研究上都相对薄弱。在新时代,系统借鉴外国儿童文学理论与实践,建构中国自己的儿童文学理论并指导中国儿童文学写作实践,是中国学者当下一项重要而迫切的任务。  相似文献   

10.
亚裔美国文学批评探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亚裔美国文学批评的源头产生于1960年代末、1970年代初的政治、历史与文化语境中,当时的心理批评和历史文化批评中出现了有关"亚裔美国人"人格特质的探讨,对亚裔美国文学及批评有着开拓之功的"哎咦——集团"所提出的"亚裔美国感性"等理论关键词,揭示了亚裔美国文学批评话语对建构亚裔美国族裔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当前国内文艺与文学的生态批评研究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生态批评研究是我国文艺学与文学研究领域内一种方兴未艾的研究。美国与西方影响下的我国生态批评研究致力于对起源于西方的生态批评进行全面辩证的研究。同时,我国学者也意识到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态批评思想的重要性,并尝试在中西方比较视野中积极拓展生态批评的研究视阈。当前生态批评研究能够为我国新时期立足于生态视角的文艺学与美学研究提供可资借鉴的思想资源。在更广阔的意义上,当前生态批评研究可以服务于我国当前建设生态型文明社会的目标。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当代生态批评与20世纪后半叶西方工业化社会普遍面临的环境问题密切相关,它滥觞于人们开始生态思考并追求一种生态文明社会的时代。就其产生的总体背景来看,20世纪西方社会生产的高速发展与环境的萎缩形成鲜明的背反,人们被迫对社会发展方式进行反思和调整,这成为当代生态批评出现的一层社会背景。同时,随着当代生态学思想的蓬勃发展,生态意识逐渐融入到社会文化的各个领域,为文化与文学领域内生态批评的产生提供了适宜的文化氛围与思想资源,这也构成了当代生态批评出现的一层思想背景。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童庆炳先生新著《中国古代文论的现代意义》解读中国古代文论十家为范例 ,通过他对孔于“乐而不淫 ,哀而不伤”说 ,庄子“虚静”说 ,刘勰“蓄愤”、“郁陶”说 ,李贽“童心”说等理论命题的探析 ,论述运用心理学原理与方法 ,是找到了对古代文论进行现代阐释的一把钥匙。古代文论是诗、歌、舞“三者本于心”的创作经验归纳与升华 ,找到了心理学这把钥匙 ,我们就可以进入古人的心灵深处探幽索隐 ,可以深入古代文论的堂奥 ,作出与现代人心理相通的科学阐释 ,从而逐步实现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本文后半部分还对童先生关于古代文论研究学术策略的“历史优先”、“对话”、“自洽”三原则稍稍作了延伸展述 ,并呼吁当代中国学者应对本土的古代文论努力作出自己的阐释 ,不再仅是得益于西方的“李约瑟”们。  相似文献   

14.
传统的研究认为文艺复兴时期的田园诗歌是文人们消极遁世的文学,空想和虚幻是其主要特征,故一直没有进入研究的主流。但结合中世纪和文艺复兴初期的时代背景和文学主流可以发现:从诗歌创作的主题、手法和意境等诸多方面来看,田园诗歌都是对中世纪主流文学的反叛,蕴含着积极的、丰富的思想。本文试对田园诗歌在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发展和繁荣以及显著特点做初步研究,从而进一步推动国内外对田园诗歌多视角、多元化的批评与解读。  相似文献   

15.
两宋时期实行的右文政策和科举制度的完善、书院教育的兴盛、士人关注内心生活的价值取向等,为士人们书卷精神的形成提供了强大的时代背景.书卷精神典雅脱俗的审美品质渗透进士大夫们的生活,作用于他们的文化素养.成为他们审美活动的总体氛围,进而影响到他们对美的创造与欣赏.而作为时代审美主体的士大夫的艺术创造与欣赏的倾向,自会影响时代的审美思潮.于是,在士大夫书卷精神的影响下,宋代山水画呈现出诗化的倾向.在意境层面实现了与诗歌的相通.  相似文献   

16.
随着研究视野的扩展,文学体制问题在学术研究中愈益重要。乔纳森.卡勒就是较早对此问题给予关注的重要学者之一,他主要考察了大学体制的变化对文学研究的影响,也论述了其它的文学体制性因素在文学研究中的重要性。从体制层面着手研究文学,有利于我们刷新对文学的认识,也将对文学研究的顺利开展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7.
上个世纪,叶燮研究逐渐受到海外汉学家的广泛关注.日本的青木正儿、德国的卜松山、美国的宇文所安等学者分别发挥自己的优长,以区别于国内的视角,并借助相关理论资源和文化资源,运用独特的思维方式和治学方法,推出了各自的研究成果.总结并反思他们的研究内容、研究视角和研究方法,以及存在的各种问题与不足,以给国内学者提供相应的启迪和借鉴.  相似文献   

18.
从知识社会学的视野来考察林语堂的“闲适”文学理念,会发现这种闲适话语在1930年代的各种意识形态中隐伏着沉痛.这种沉痛来自于闲适话语处境的尴尬,来自于“闲适”文化视角对东西方的凝视与糅合,更来自于闲适作为一种自由主义观念形态的艰难指向.同时,林语堂的文学理念在与诸多观念的博弈中显示出了乌托邦想象、异端思想以及一种“非政治”的政治观等特征.  相似文献   

19.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外生态文学批评日新月异,成就斐然。国内对西方生态文学的研究近些年也令人瞩目,其研究水平达到了相当的广度、深度和高度,但对德国生态文学的批评研究在国内进展甚微。通过对20世纪70年代联邦德国诗坛领军人物———生态诗人布林克曼诗学思想及其艺术特色的分析,揭示了生态环境保护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从对“朴”的诉求看梭罗与陶渊明的“隐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洁 《兰州学刊》2007,(12):134-136,92
梭罗(Henry David Thoreau)与陶渊明分别为美、中两国文学史中以"隐逸"著称的创作者和思想家,他们都选择"隐逸"的生活方式来进行个人对于人生和时事的人文关怀.文章试从两者对"朴"的诉求的一致性分析入手,结合他们的生平和作品,比较论述他们"隐逸"情怀的异同,探寻中美异质文化思想会通中所具有的精神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