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形而上学是对人的形上本性的理论自觉,是通达生命本性、确证生命意义的理论形态的人类自我意识。那么何为卡西尔意义上的文化形而上学?卡西尔在其符号形式的哲学中论证了文化自身所具有的客观性。文化的客观性不来源于它对给定的自我意识或外在世界的摹写,而在于符号形式活动构造的符号系统自身所具有的普遍必然性。正是在各种符号形式活动的功能性作用中,才发生了从自然世界到文化世界的转化,从物理质料到符号形式的升华,不依赖于实质界而别构灵奇的文化,表征着人类超越性、创造性的形上本性。因而,在卡西尔看来,澄明和确证着人类生命意义的不是近代哲学所指认的意识,而是文化。文化形而上学就是要在文化中寻求其内蕴的人之为人的道理。  相似文献   

2.
"符号"概念是理解卡西尔符号形式哲学的一个关键概念,它的来源之一是自然科学中的符号思想.本文以卡西尔对赫兹和迪昂的符号思想的接受为例,对这一来源做了考察.本文认为,卡西尔正是通过对赫兹和迪昂的"符号"概念的改造,使"符号"成为对科学认识和一切意义世界的理解同样有效的本体概念.  相似文献   

3.
从理性批判到文化批判的转向,是卡西尔以符号形式哲学来发展康德批判精神的一个设想和提议,也是学界的普遍共识。但是,纵观卡西尔的思想全貌,文化批判只是其文化哲学建设的起点与开端。作为康德哲学的现代承继者,卡西尔不断回到康德去思考其哥白尼革命的转折性意义,期间经历了一个从认识论立场到人类学立场转换的理解过程。正是对康德理解上的这个转变促成了卡西尔从早期符号形式哲学的构想到人类文化哲学体系的建构的转变,使得他的文化批判从文化的理论问题转变为文化的实践和伦理问题,其文化哲学也从关注文化的知识方面转变为思考人与人的世界的文化问题。  相似文献   

4.
卡西尔认为人是符号的动物,文化是符号的形式。自从告别了单纯的物理世界之始,人类便进入一个由符号织成的网络之中。两个世界的界限便是命题语言与情感语言的分野。人类活动本质上是一种符号或象征活动,人的符号活动能力越强,离异物理世界就越远。无论在理论领域还是实践领域皆是如此。人的统一性是各种人类符号的功能的统一性。神话、宗教、语言、艺术、科学和历史等都是人类文化符号活动的组成与生成,在统一化和区分化两个维度中共同塑造着人及人类文化。  相似文献   

5.
电视广告符号与人类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国哲学家恩斯特·卡西尔曾提出一个著名论断:“所有文化形式都是符号形式。”卡西尔这一命题为我们研究纷繁多样的文化形式提供了一个新颖的角度。即是说,当我们把一种文化形式置于符号的范畴考察时,或许会获得对这种文化形式的特性的新认识。 电视广告是二十世纪新型文化形式之一,根据卡西尔的命题,它也应被视为一种符号形式,并具备符号所应有的各种特性。  相似文献   

6.
“符号”范畴是卡西尔哲学的基点,内涵了其符号形式哲学的全部秘密.“符号”是人认识外界事物的唯一中介,随着人的符号化活动的不断展开和多样化、深层次的进展,人逐步摆脱物理世界的压制,不断获得对包括自然科学在内的人文科学真理的把握.人类的“符号”化的劳作也生成着人性,人是符号的动物.人通过创造各种符号而逐步进入一个意义的世界,一个文化的世界,也逐步实现追求自由的理想.  相似文献   

7.
法律作为符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谢晖 《学术界》2002,(1):85-97
被誉为“解释学之父”的德国生命哲学家狄尔泰认为 :“文本是人的生命所留下的符号形式 ,是生命的外化和‘表达’(Ausdruck)……〔1〕”另一位德国哲学家卡西尔更在本体论的意义上认为 :人是符号的动物〔2〕。人类在其类活动中需要相互沟通、相互理解 ,那么 ,这种沟通和理解的媒介机制是什么 ?一言以蔽之 ,符号。我们知道 ,自从哲学向语言学转向以来 ,符号学在西方世界日渐兴隆 ,几乎所有哲学流派都围绕着符号而展开其论题。然而 ,符号又是个相当多义和宽泛的概念 ,它既指语言和文字符号 ,也指行为符号。“只要有社会 ,任何实用都转…  相似文献   

8.
人都拥有自己的世界,但问题是人何以能拥有这样的世界.卡西尔从语言符号功能的角度回答了这个问题:一、语言乃是人类建构世界活动的历史经验织成的符号之网,人就生活在这个符号世界中,"以致除非凭借这些人为媒介物的中介,他就不可能看见或认识任何东西".二、语言对世界的建构主要是通过为事物命名和赋予世界以秩序的方式实现的.三、人凭借语言的这两种功能,不仅可以实现对外在现实世界的认识和把握,更能建构起内在的心理世界,"人类文化的全部发展都依赖于这些条件".四、语言是具有民族性的,语言对世界的建构模塑了民族独特的文化心理,是形成民族文化传统特色的内在根源.认真梳理卡西尔的语言观,对我们深刻认识语言的本质、语言在建构人类世界过程中的根本作用、语言对民族文化心理及民族文化创造活动的内在制约等,都是极富启迪意义的.  相似文献   

9.
人居住的世界,即所谓"人化的世界",是充满意义的世界,是物与符号混合的世界.正因为物与符号的共存,它们在与人的关系就呈现了非常复杂的局面.首先,符号的确需要物源,但是符号的载体不一定是物,也可以是物的背景上物的缺失.因此符号可定义为"可以被理解为携带意义的感知".正因为符号有物源,符号载体可以变成无意义的纯然物,也可以变成没有物使用性的纯符号.在这两者之间,符号也可以带上不同程度的实用意义与非实用意义.因此,人化的世界上所有的物,都是在一系列的功能中变动的"物-符号"双联体.  相似文献   

10.
张梅  张立成 《理论界》2011,(11):96-98
卡西尔的符号形式哲学深刻地揭示了符号功能、符号活动在人类生活中的巨大作用,从符号角度揭示人与文化的本质特征,为我们的人学研究与文化研究开拓了一个崭新的视角。"人是符号的动物"这一论断极富时代感,正反映了当今人类信息时代的突出特点。随着人类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的不断拓展和深化,人的世界会越来越明显地呈现出符号化的倾向。人越来越多地生活在自己创造的符号世界中,生活在"主观现实"中。  相似文献   

11.
刘珂珂  张梅 《东岳论丛》2012,33(7):72-76
卡西尔将康德的图式概念和符号结合起来,认为包括语言、科学、宗教、艺术等在内的所有人类文化形式都是人类创造出来的用以解释世界的符号形式,我们面对的世界就是一种符号化的世界.卡西尔从符号角度揭示人与文化的本质特征,从而形成了人——符号——文化三位一体的哲学思想,大大地深化了我们对人、文化及符号本身的认识,为我们的人学研究与文化研究开拓了一个崭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2.
康德、卡西尔和波普尔关于知识的认识论中都有三个层次,并且其中都有一个中介.从康德的先验图型,到卡西尔的符号形式,再到波普尔"三个世界"理论中的"世界3",哲学中的认识论逐渐地由玄虚走向实在.这也是一个继承和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理论界》2015,(11)
"理性"和后天社会性,其中任何一个,都难以从根本上把人类与其他动物区别开来,亦即都难以说明人的本质。人的本质在于二者的统一。这既是马克思的社会关系说和劳动本质论在逻辑上的必然结论,也是摆脱卡西尔的符号本质论之困境的可选之路。"理性"是指只在人类独特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作为人类创造活动之必要条件的人的一种独特功能。后天社会性是指由人类理性参与所创造并反哺锻炼个体理性的社会关系和社会文明机制。后天社会性不同于动物的先天社会性。缺少理性,人类社会就与其他动物社会无异;离开人类的后天社会性,个体的理性就无法得到培育锻炼。  相似文献   

14.
"文学高于生活"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学高于生活"是多年来流行于文艺界的关于文学艺术与生活关系的基本命题之一,但这并非一个科学的说法.文学与生活分别属于两个性质不同的世界:一个是人所创造的、供人欣赏的艺术世界;一个是人实际生活的、谁也不可能离开的现实世界.前者是虚构(网络文学的出现又增加了"虚拟")的、可然的,后者是实在的、事实的.它们作用于人的不同方面,二者是"不同而互补"的关系.这样的说法,恐怕更能够说明二者的不同功能和作用,也更接近二者关系的实际.  相似文献   

15.
"推已及人"是儒家哲学的基本命题.从字面上看,"推己及人"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推"什么,即"己"的问题.20世纪以来,各家对"已"认识各不相同,从而对儒家思想的理解也不一致.从<论语>文本入手,与"吾""我"、"予"相比,"已"有自身的特点,一方面指现实的综合个体,一方面指本性之"已"."推己及人"中所"推"正是知挂之"已".  相似文献   

16.
近年,手机、网络等"新媒介"⑤,造就了新的语言交往活动.短信互传、网络聊天、博客写作、BBS发帖……这些活动使汉语的形态发生了重要的变化①.这种变化,促成并加深了日常口语与文学语言②的分裂,同时也影响日常口语自身的分化,造成了口语词在书面语中的"滥用"的状况.但是,这种依托新媒介的汉语,却具有相当的召唤力,成为很多人对现有的秩序和规范进行想象性"破坏"的一种符号形式.因此,伴随新媒介出现的"新语文"现象,暗中汇聚一种冲击和颠覆的"快感",形成所谓"语言的解放".这个"解放",对建基于"文学语言"基础上的大学语文教学来说,提出了一个新的命题.  相似文献   

17.
卡西尔将康德的图式概念和符号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认为世界就是一种符号化的世界,语言、科学、宗教、艺术等在内的所有人类文化形式都是人类创造出来的用以解释世界的符号形式。卡西尔从符号角度揭示人与文化的本质特征,构筑起了人——符号——文化三位一体的哲学思想,赋予了人、符号、文化新的哲学意义,从而为人学研究与文化研究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  相似文献   

18.
著名的德国哲学家恩斯特·卡西尔认为,每一生物体都有自己的功能圈。动物的功能圈是一套感受器系统和一套效应器系统,凭借前者接受外部刺激,凭借后者对这些刺激做出反应。人类也有自己的一套感受器系统和效应器系统。与动物相比,人的功能圈不仅在量上有所扩大,而且在质上也有很大的变化。更重要的是人还发明了称之为符号系统的功能系统。卡西尔称之为“第三环节”。正是这“第三环节”构成了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人是地球上唯  相似文献   

19.
韩璞庚  樊波 《学术界》2003,(6):73-77
卡西尔从康德哲学出发 ,拥有了两个新的思想法宝 ,一是符号论 ,一是文化论 ,也就是卡西尔哲学的基本命脉 ,同时也是卡西尔美学思想和艺术思想的主要基石。卡西尔认为 ,艺术符号不同于科学符号的创造 ,也不同于神话符号的创造 ,还不同于一般的语言符号。它认为艺术符号具有属己的审美特征 :丰富性、普遍性、真实性、间隔性、解脱性。  相似文献   

20.
沈顺福 《东岳论丛》2007,28(2):36-40
理解的基本原理分为五条。命题⒈符号表达主体的主意,即符号原理;命题⒉主体能够接受、认识这个符号,即认识原理;命题⒊主体能够将这个认识还原为现象,即认识还原原理;命题⒋主体能够解构现象,即现象解构原理;命题⒌理解的实现最终表现为主体与对象之间感应,即感应原理。只有当两个主体之间产生了感应,理解才真正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