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斯威夫特是18世纪英国杰出的讽刺小说家,他的代表作《格列佛游记》被教育部指定为30种中学生必读的文学名著之一。小说以其深刻的洞察力,尖锐的批判性,揭露了英国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经济、军事、法律、外交、科学文化等方面种种腐败和丑恶,表现出深刻的现实主义力量。同时小说在艺术上具有想像奇特、构思巧妙等特征,特别是小说成功地运用了讽刺的艺术手法,为英国的讽刺小说乃至世界的幽默讽刺文学的发展做出不可磨灭的功绩,成为讽刺小说这一文体的优秀之作。本文试图就小说的讽刺艺术加以赏析。全书自始至终运用了讽刺的手法,…  相似文献   

2.
《镜花缘》与《格列佛游记》虽是两部时空相隔、背景迥异的讽刺批判性作品,但对当时的政治制度、社会现实等都有着深刻的揭露和无情的批判。  相似文献   

3.
乔纳森.斯威夫特的代表作品《格列佛游记》自发表之日起就备受争议,支持者的赞扬声一直不绝于耳,反对者的诋毁声也此起彼伏。本篇论文集中分析了斯威夫特在《格列佛游记》中表现出的对待科学问题的态度,试图反驳某些批评家认为他"反科学"的观点,并消除长久以来人们在这一问题上对他的误解。本篇论文首先从科学概念的演化历史入手,分析斯威夫特"反科学"的实质所在;继而结合人文主义思想精神,分析《格列佛游记》中"反科学"内容的真正含义;最后论述了人文主义由于其自身的弊端,令他无法承担拯救人类道德滑坡的重任,致使斯威夫特只能以辛辣的讽刺来警示后人。  相似文献   

4.
乔纳森·斯威夫特是一位杰出的讽刺作家,其作品对后世的讽刺文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他的代表作《格列佛游记》最早在清朝末年被引入中国,并深受中国读者的喜爱,而它的中译本中产生影响最大的还是林纾的译本,名为《海外轩渠录》。目前,中国对斯威夫特作品进行比较研究的论文很多,但它们多是停留在将其与中国某位作家的某部作品进行单一比较的层面上;本文试图将其对中国现代讽刺文学几位主将的影响结合在一起,汇集前人的研究成果于一体,从宏观角度探求斯威夫特对中国现代讽刺文学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格列佛游记》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瑰宝。作品着重从接受美学的文本意义开放性和期待视野角度,探析了《格列佛游记》的艺术魅力。从读者的视角欣赏作品、发掘新意,并感悟《格列佛游记》的成功奥秘:正是由于作品意义的开放性吸引无数读者的不断"填充",以及作品对读者期待视野的符合和超越,直至达到完美的视野融合。这是《格列佛游记》能一直赢得读者爱戴的魅力所在。  相似文献   

6.
斯威夫特的《格列佛游记》讲述了随船医生格列佛的游历故事。作者神奇的想象 ,夸张的手法 ,寓言的笔法 ,特别是杰出的讽喻方式使作品享誉世界文坛 ;老舍的《猫城记》讲述“我”和好友乘飞机去火星旅行 ,后朋友身亡 ,“我”只身一人游历猫城的故事。两相对比 ,我们会发现 ,虽一为十八世纪西方小说 ,一为二十世纪中国小说 ,二者在很多方面却有着惊人的相似。  相似文献   

7.
以接受美学的开放性来看,《格列佛游记》接受史具有多元性,读者对《格列佛游记》的再创造阅读还可以生发出多元化的阐释功能。  相似文献   

8.
郭志强 《晋阳学刊》2006,(2):114-117
中国古代讽刺小说较早是由鲁迅论及的,他在《中国小说史略》里对“讽刺小说”的论述被后来的众多文学批评者奉为对古代讽刺小说批评的典范,但他们没有看到鲁迅的讽刺风格观并未停留在《中国小说史略》中的“戚而能谐,婉而多讽”之上,而是在不断发展完善的。发现鲁迅讽刺风格观的转变有助于我们对中国古代讽刺小说的研究进行重新审视。  相似文献   

9.
依据夏廷德的翻译补偿原则,对讽刺经典《格列佛游记》的三译本注释进行了多维度的对比分析,肯定了译者在帮助读者了解异域文化知识方面的作用,但是译者在实施注释补偿时,有时不能体现重点,前后矛盾;有时甚至会背弃著者的意向和翻译目的,无法再现原著效果。如果缺少准确规范的翻译注释,文学经典的译本可能被降格为通俗读物。  相似文献   

10.
论中国现代旅游故事型讽刺小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故事型讽刺小说在中国并不发达。在现代文学中,这类小说只有四部:沈从文的《阿丽丝中国游记》、张天翼的《鬼土日记》、老舍的《猫城记》,张恨水的《八十一梦》。这四部小说,除《猫城记》之外,都没有出现冒险情节。从总体结构上说,它们颇似我国古代讽刺小说《西游补》、《镜花缘》及近代的《老残游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尤其与后二者相似。其结构图式,大致可简化为:A(游历者)到 B 地(另一世界或环境)亲见亲历反常事件。这里  相似文献   

11.
《斩鬼传》是我国第一部纯以讽刺为目的创作而成的小说。从对中国古代讽刺小说的影响上看,《斩鬼传》的贡献是任何一部作品都无法比拟的。由于当时社会舆论和政治环境的压力,使《斩鬼传》在作者有生之年未能付梓;而在作者辞世之后《斩鬼传》却被广为刊布。《斩鬼传》在创作主旨、艺术手法等方面对中国古代讽刺小说的发展起了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12.
毕飞宇的小说《青衣》与《玉米》先后被译为英文,成就了他在英语世界的文学名声.剖析这两部小说在英语国家的译介过程、译本形态与接受情况,可以让我们看到西方视野下的中国当代文学是如何被认识和解读,认识译者和译本在中国文学走向世界过程中发挥怎样的作用和影响,了解毕飞宇小说中那些具有普适意义的情感与人性元素如何在新的文化空间内获得认可,同时也了解主流读者群和普通读者群不同的阅读感受及其形成原因,从而为整个中国当代文学、文化的对外译介提供有益的思考.  相似文献   

13.
以接受美学的开放性来看,<格列佛游记>接受史具有多元性,读者对<格列佛游记>的再创造阅读还可以生发出多元化的阐释功能.  相似文献   

14.
鲁迅是中国现代讽刺文学的奠基人,他秉承、延续并发展了中国讽刺文学传统,又从异域的讽刺文学中吸取经验,开创了现代讽刺文学的先河,为以后的深入开拓奠定了基石,成为现代讽刺家的先驱.他的讽刺文学以其超拔的讽刺思想和讽刺艺术,在中国现代讽刺文学中占有着杰出的地位.他的《阿Q正传》、《肥皂》、《高老夫子》等现代小说,是现代讽刺文学的奠基之作.鲁迅的现代小说发展了现代讽刺文学,他的讽刺艺术,是对以“中和”为最高理想的古典主义审美原则的动摇和冲决,对既往婉讽、劝善、美刺精神的历史超越,是现代理性批判精神在艺术中的延伸和升华,代表着走向成熟和完备形态的现代意识.鲁迅的讽刺艺术,主要在两种相关而有区别的渠道  相似文献   

15.
关联理论提出了语言交际的明示--推理交际模式,为文学交际的语用领域提出了一个新的视角.从关联理论对文学的阐释力来看,<格列佛游记>与<动物农庄>的讽刺手法似有异曲同工之妙.前者以夸张、反语与艺术逻辑的修辞、能指与所指分裂作为明示刺激,突显犀利、激动的讽刺主题.后者以细节信息、细节延伸、事件前后与人物言行相反的对照来激活认知模式作为刺激,再现深邃、平静的讽刺主题.  相似文献   

16.
一 自从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里列出“讽刺小说”这一小说类型,并以《儒林外史》作唯一代表之后,“讽刺小说”作为《儒林外史》(下简称《儒》)的小说类型定名,得到了人们的普遍接受。鲁迅先生抓住了《儒》最主要的美学特征,由此出发而对《儒》作出的高度评价是准确和公允的。不过,当我们在对《儒》进行比较全面具体的分析研究时,就不能仅用“讽刺”去囊括作品所有的审美特征。事实上《儒》除了通过对否定性人物、现象的讽刺去揭露批判封建文化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小说由古典形态向现代形态的转换过程中,清末民初的新游记体小说无疑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环节。新游记体小说在主题模式、人物形象、思想意蕴、结构方式、叙事方法、语言表达等方面较之古典小说都有了很大的变化。本文试以《老残游记》为例。论述这种新游记体小说在叙事方法上的特征及其在促进近代小说形态变革上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从《理水》看鲁迅对《儒林外史》讽刺艺术的继承与发展彭波吴敬梓的《儒林外史》是一部卓越的、极其成功的讽刺文学巨作。鲁迅先生在其《中国小说史略》、《中国小说的历史变迁》以及一系列杂文中,对《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做出了精辟的分析,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并进而在...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 ,讽刺文学的研究一直是个比较薄弱的环节 ,这方面的研究多是从讽刺对象的分析、讽刺倾向的思想价值内涵挖掘等方面进行 ,缺少美学的和艺术学的把握 ,而讽刺恰恰是美学中的一个很重要的范畴 ,忽略讽刺美学的研究不言而喻是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一个缺位。万书元所著《第十位缪斯———中国现代讽刺小说论 ( 1917———19 4 9)》(东南大学出版社 1998年 10版 )以西方讽刺美学理论作为研究中国现代讽刺小说的理论原则 ,以历史的眼光 ,开阔的思路对中国现代讽刺小说做全方位、多视角的整体观照 ,把类型研究和艺术分析相结合 …  相似文献   

20.
晚清谴责小说是明清讽刺小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近代小说界革命的产物.晚清谴责小说功利性的主题阐述使得小说成为时代观念和思想的机械演绎,夸饰性的"魔幻现实"的叙述方法和过度的语言宣泄稀释了讽刺的张力,它在中国传统小说讽刺艺术的传承过程中发生了质的蜕变.它既是中国古典讽刺小说的终结者.又是"五四"以后现当代讽刺小说的引导者.因此,它的艺术意义和发展价值是值得研究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