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罗贵榕 《天府新论》2016,(5):145-152
中国传统的革命叙事,在真实性问题、暴力问题、国共关系问题及先进性问题上,存在着明显的悖反现象,其根源在于:政治合法性要求对革命叙事的过度期望;阶级斗争思维模式对革命叙事的过度侵蚀;文化激进主义思潮对传统革命叙事的潜在影响。重构中国革命叙事,应当以和平统一为宗旨,重构国共关系革命叙事;应当坚持真实性原则与人性原则,摒弃任意改写历史、过度夸张等叙事手法;应当卸下革命叙事为政治合法性辩护的沉重负担,恢复其传承优秀传统、塑造现代文明、开创时代精神的叙事宗旨。  相似文献   

2.
徐丽芳  周伊 《中州学刊》2023,(12):158-164
虚拟现实媒介以互动性著称,故事不再由作者单独完成,故事生成视角下包含创作者、用户及机器在内的三元叙事主体关系逐渐形成。在VR叙事中,创作者逐渐成为一种集体形态,其作为叙事主体最重要的功能体现为对叙事的控制及对其他叙事主体的赋权;用户不仅是接受美学意义下的叙事主体,与VR系统的互动也使其成为互动故事的作者和“后故事”作者;而在创作者的赋权之下,机器获得了“准主体”地位,机器智能驱动的自动故事生成和自适应、拟真化的互动使VR叙事愈发呈现出与真实世界类似的随机、生活化特征。  相似文献   

3.
叙事性片断在战国时期的诸子散文中占据很大篇幅,这种服务于说理的叙事,具有寓言性。与着眼于文本细部处理的“春秋笔法”不同,寓言性叙事着眼于事件自身的离奇性与文本结构的营造,以譬喻或象征的方式传达故事背后的寓意,属于“宏观修辞”。这种修辞方式与来源于历史叙事的“春秋笔法”都对后来的汉语叙事文学产生了重要影响。一方面,中国古代的小说文本普遍具有“藉外论之”、“譬喻取义”的寓言性修辞指向;另一方面,诸子散文叙事中“故事+议论”的模式,深刻地影响到后来汉语叙事文学的文本结构。宋明话本小说头尾呼应的议论性诗词,把夹在中间的叙事变成了显示某种意义的“事象”;章回小说游离于主体叙事的“楔子”与“结尾”也具有同样的功能。《韩非子》的《储说》、《说林》两章,更是与后世文人笔记小说有太多“家族相似”的特征。对故事的寓意性解读,是破解汉语文学叙事文本意义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4.
以苏南为例分析发达地区产业结构与收入分配的关系,说明工业过度集聚带来了大量低收入农村人口,并加剧了原有人口的贫富分化,使城乡“二元经济”转变为城市内部的“二元社会”;产业布局影响城乡和地区收入差距;行业结构对收入差距影响也比较大。建议发达地区要把调整产业结构和调整分配结构统筹进行。  相似文献   

5.
叙事的基本要求与审美要求王章焕叙事是写作的重要手段之一。写作上对叙事应有基本要求和审美要求之分。一般应用性的文章,其叙事符合基本要求也就行了;期望有审美价值的文章,则要符合相应的审美要求。一、叙事的基本要求叙事的基本要求大体有以下四个方面:1、清楚。...  相似文献   

6.
非线性叙事:电影叙事范式的异变与扩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陌生化的叙事手法带来了良好的观众反馈效果,非线性叙事逐渐成为电影叙事的新宠。“非线性”特征主要通过复调、重复、回环、跳跃的叙事结构,多维度的叙事空间和交织的叙事视角来体现。它的出现不仅带来叙事模式上的深层变革,还对传统的审美规范产生了强烈冲击,对深入研究电影叙事艺术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互联网时代,元叙事的整体性随着整个网络虚拟社会的“碎片化”特征发生了解构:元叙事指向全体叙事,“碎片化”叙事指向部分叙事;“元叙事”强调叙事的统一性,“碎片化”叙事强调叙事的差异性;“元叙事”强调真理与权威,“碎片化”叙事主张探索与怀疑。可以说,“碎片化”叙事与元叙事的概念几乎完全对立,这就为叙事学研究者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与视野。本文通过对网络影像“碎片化”叙事重新建模分析,得出了一系列不同于传统叙事学的共时性、历时性表达维度结论,为进一步研究“碎片化”叙事提供了基础性支撑。  相似文献   

8.
吴登峰 《江淮论坛》2009,(4):130-134
20世纪90年代后期,由于新的叙事策略的发现,军事历史题材小说摆脱了宏大叙事解体后的合法性危机,重新进入繁荣时期。但是这种新的叙事策略,在市场消费的作用下被过度使用,使军事历史题材小说陷入了过度复制的隐忧。这种自我复制,源于一种战争文化心理的制约。战争文化心理作为一种历史积淀,与现代社会相应和,形成了一种新的社会迷思,从而大大制约了中国军事历史题材小说的经典化,并使小说出现严重的类型化趋势。  相似文献   

9.
文章对托马斯·品钦早期三部小说的叙事话语进行了互文性研究,其叙事话语的互文性主要体现在:与欧洲经典文学作品互文;与美国经典文学作品和品钦自身作品互文;与非文学领域的艺术、科学叙事话语互文。高度的互文性使其小说成为各种叙事话语交织的超文本互文体系,构成了其小说叙事迷宫的一个主要因素,反映了品钦对传统叙事话语的继承和创新。  相似文献   

10.
法国结构主义学者格雷马斯在1966年出版的《结构语义学》中指出,民间传说中存在三种主要结构,它们以或隐或显的方式流变于大多数小说之中:1.契约性结构,总的特征是,契约的建立和中止,离异或者重新统一等等;2.表演性结构,包括艰难的考验,斗争,任务的执行情况等等;3.分离性结构,包括迁移、离别、到达等等①。而另一位结构主义者兹韦坦·托多罗夫则在以十日谈)的语法》一书中进一步揭示了结构的两个基本单位:陈述和序列。他给序列下的定义是“可以构成完整而独立的故事的各种有关陈述的汇集或排列”②。1927年,作家苏雪林出…  相似文献   

11.
纳博科夫的《洛丽塔》与张爱玲的《心经》分别塑造了洛丽塔和许小寒两位爱情"失落者"的形象,洛丽塔与继父亨伯特、许小寒与父亲许峰仪之间的不伦之恋都是弗洛伊德"厄勒克拉特"情结之体现,却揭示出两种语境中的"失落者"相似而又不同的宿命;而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则可以格雷马斯矩阵进行分析。格雷马斯结构主义矩阵模型为框架,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相关学说为辅助,或可对二者的失落命运进行溯源,以一种文学视角探究一种伦理爱情观。  相似文献   

12.
《哈利·波特》系列儿童小说中运用独特的叙事艺术展现了小说的无穷魅力。多元整一的叙事结构,将七个独立的故事单元有序地整合起来,按照一定的行动序列发展,形成一个完整的故事,杂而不乱;“草蛇灰线”手法的应用让故事灵活生动,情节曲折紧致,有助于作者对故事的构建;灵活多变的叙事时间,改变了传统儿童文学中按故事时间发展顺序讲故事的方式,让时间在故事中被折回、重叠、扭曲,增强了小说叙事的层次感。  相似文献   

13.
唐传奇叙事视角艺术及其叙事文体的独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传奇叙事文体的独立与其极富灵性的视角操作艺术存在密切关系。传奇作者们通过采取全知叙事框架下的局部限知叙述、第三人称和第一人称限知叙述、以及多视角的交叉与转换等叙事谋略,使传奇文本在叙事话语、叙事结构及叙事的时间、节奏等方面都超越了母体史传,发育成独具小说审美品格的叙事文体。唐传奇叙事艺术成就的获得,既吸纳了中国传统叙事艺术如史传、六朝志怪的营养,也借鉴了国外叙事艺术,如印度的佛典文学和民间文学的经验。  相似文献   

14.
小说有两种节奏:语音节奏和叙事节奏。由于语音变化而产生了语音节奏;由于叙事的变化而有叙事节奏;非情节小说的节奏与叙事的空间关系紧密,它是一种空间节奏;而中国的古典章回小说则是一种循环叙事,因此是循环节奏。小说节奏是小说得以拓通天人、融通主客、沟通作者与读者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5.
梁鸿的《中国在梁庄》和孙惠芬的《生死十日谈》是近年"非虚构"写作的代表作,虽前者偏重于学者访谈、后者有强烈的小说叙事意图,其历史叙事呈现出不同的立场和效果,但从本质来说,皆秉持良知与责任直面中国农村的精神溃败和现实自杀问题,以社会学叙事方法展现出了中国农村现代性进程之殇。从这一角度而言,"非虚构"写作是一个对文学责任的重新寻找,对文学精神再次体认的过程。同时,俯就现实与权利规训下的价值迷失、作家对文学话语建构历史合法性的过于自信也造成了文本叙事中的过度介入问题,进而显现出非虚构写作在当下因工具理性主义遮蔽文本叙事艺术所展现的写作缺失。  相似文献   

16.
以我国上市公司2009~2013年的面板数据为样本。根据最终控制人性质,区分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考察在不同产权性质下负债期限结构对过度投资的治理效应,实证结果表明,从总体样本来说,短期负债对过度投资具有治理作用,但效果不明显。长期负债对过度投资没有治理作用,反而加重了企业的过度投资问题。从产权性质来看,在国有企业中,短期负债、长期负债对过度投资都没用抑制作用;在非国有企业中,短期负债对过度投资具有治理作用,长期负债不能抑制企业的过度投资。  相似文献   

17.
西方文化与近代小说的变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西方文化的输入对中国近代文学产生了巨大影响。不仅影响了文学观念,也促进了文学创作的变革。近代小说文体的变革主要表现在:小说类型扩大,出现了政治小说、侦探小说、科学小说等;叙事模式出现了限制叙事、第一人称叙事和倒叙等;长篇章回小说体制的冲破;汲取西方小说艺术技巧;环境描写的加强。这一切都为传统型小说向现代型小说过渡奠定了基础,并推动中国小说在近代化进程中跨出新的一步  相似文献   

18.
秦弓 《江苏社会科学》2000,3(2):105-109
张天翼笔下有苦难,有惨痛,也有悲壮,但他的着眼点主要是审丑,即以丑恶鄙俗的社会文化弊端与病态人格为艺术关照的对象。他的小说充满了对丑恶事态的愤激、讽刺,而又显示出一种不同寻常的冷峻的叙事态度。愤激的感情特征,冷峻的叙事态度,决定了张天翼小说叙事结构的明快与叙事语言的峭拔,使其冷峭的审丑富于长久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9.
司培 《天府新论》2022,(3):143-151
在后工业时代,智能化、信息化、电子化的技术变革更新了人的时空经验,重塑了人的时空想象与时空叙事。人类时空叙事的维度不断拓展,有关虚拟、宇宙以及时空逆转的叙事大量涌现。以科技力量为想象驱动力的科幻电影,在这几种典型性时空想象的塑造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执导的相关电影较为全面地涵盖了这些时空叙事样态,可以作为我们研究的主要样本,以此探寻虚拟、宇宙与时空逆转叙事的主要表征及其所潜藏的文化逻辑。在科幻电影的多维时空叙事中,后工业时代的拟真性、流动性与不确定性被推向极致;虚拟世界如数字符码拆解般的分裂性逐渐显露;宇宙循环呈现出强烈的动态性;过去、未来与现代之间的关系也愈发复杂,瞬间成为诸多可能性迸发的一个重要时刻。危机与生机并存,科幻电影于时空叙事中触及当下人类深刻的精神危机及其为自身所设置的可能性突破路径。  相似文献   

20.
影像叙事和文学叙事是两种采用不同方式、不同语言媒介的叙事艺术。叙事艺术的普遍性特征是叙事时空感觉、叙事视点确定、叙事结构安排等。在艺术创造中,叙事手段是相通的。其实,叙事的过程既是运用意象符号传达思想,又是具有现实内容的表象。就叙事艺术本体认识,形式的作用不止局限于外在的躯壳,形式本身也体现出内容的存在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