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中国人的“讲究”特别多。比如说话,同样的话,须讲究该由谁来说,用什么口气说,说到什么分寸等等。该说的话由该说的人用恰当的方式和合适的口吻在适宜的场合说出来.这话才算对。否则,不管你说些什么、对错如何,都有问题。著名作家王鼎钧这样说:“中国人是没有‘自己’的。一个人,他是父母的儿女、儿女的父母,他是长官的部下、部下的长官,他是老师的学生、学生的老师。”  相似文献   

2.
2008年,对于鲁迅研究来说,是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年。100年前,即1908年,鲁迅发表了《文化偏至论》,提出了“首在立人,人立而后凡事举”的核心思想。90年前,即1918年,鲁迅发表了《狂人日记》,借“狂人”之口说出一个大发现:从“每叶上都写着‘仁义道德’”的史册上看出“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慨叹“难见真的人!”这一呼声成为旧中国“铁屋子”的第一声“呐喊”。  相似文献   

3.
赵忠祥在他的《岁月随想》中谈到:“有文化的成熟的中国人决不会喜爱一个缺少中国文化气质的主持人。”对于电视节目主持人来说,播音主持决不是纯技巧的东西,它是以深厚的知识积累、文化品位、良好的人格修养作为基础的。出色的语言表达能力,敏捷的思维能力,仰仗于知识的广泛积累。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时统字认为,“电视的影响,归根结底并不是‘媒介’的影响,而是‘人’的影响。电视文化也存在一种‘话语霸权’,掌握和操作这种霸权的人的文化素养,从根本上决定了电视文化的品位和水准。”因而,电视节目主持人文化品位常常决定着一个媒体的品味。应该成为一个有出息的电视节目主持人必须的追求。  相似文献   

4.
电子 《老人天地》2014,(8):28-29
中国人自古以来看重家庭,很多人家里都有“传家宝990欢迎您把它们背后的故事写出来,寄给我们,与大家分享交流。 相信您的“传家宝”可以感染更多的人,一个积极向上、和谐温暖的家庭愿景与社会梦想,会因此获得更有力的支撑。  相似文献   

5.
岳晓东 《金色年华》2009,(12):59-60
鲁迅先生曾说,“‘幽默’既非国产,中国人也不是长于‘幽默’的人民。”这个观点一直让后人争议不断:中国人到底是不是幽默“贫民”?幽默在国人心中占据着怎样的位置?我在对创新的系列研究中,竟无意中发现了中国人的“幽默”之痛,从此开始了我的幽默探索之路。  相似文献   

6.
有急事打电话要找亲戚、朋友时,而他们人又不在或是在另外一个楼层。在这种情况下,人不在事情又要人转告,人在外而又要地人去找。此时,如果对方(接话人)是熟人倒还方便,如果是生入那就麻烦了。这就需要讲究在交际方法了。一、生人当熟人,买“一听如故”碰上生人接电话,一不要失望、二不要急着丢掉话筒。应该打主动战,先发制人,问清对、的姓名.当对方报出姓氏时,就要一边听一边辨别是男是女7是老是少?一边作出反应.灵活地把生入当作熟人来回话。这里有几种类型:如是女人接电话,就热烈地称呼;’‘哈哈,原来是\。小姐(x太…  相似文献   

7.
中国科学的核心病症 “中国学术界缺乏严谨的态度和创新精神是中国目前科学文化的核心问题,这需要科学家努力改变自己的科研态度和学术界的‘传统’。”记者:关于中国科研体制,特别是经费分配的现状,您持怎样的观点?蒲慕明:基于我过去十多年在中国科研机构工作的经验,他们把中国目前的科研体制文化归结为“浪费资源、腐蚀精神、阻碍创新”3句话,  相似文献   

8.
“中国梦”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梦。我们每个人都是“中国梦”的主人公,也是“中国梦”的见证者。“中国梦”也是每一个中国女性的梦。在本刊2013年12期的卷酋语中,这样的表述引起编者与读者的共鸣:“‘中国梦’之于中国女性,是巾帼建功之梦,是男女平等之梦,是家庭幸福之梦。”  相似文献   

9.
这一天,年过半百的孙先生来到一家心理咨询室.未曾开口先泪如泉涌。面对心理医生的劝慰,孙先生一边擦眼泪,一边强作笑颜:”我是搞艺术的,很容易动感情,可是现在感情‘丰富’得有点不对劲了。”  相似文献   

10.
“农家乐”别淡了“乡村文化”的底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语堂在他的《中国人》一书中有这样一段论述:“田园生活的模式总被认为是最理想的生活方式,在艺术、哲学与生活中的这种田园思想,深深地扎根在中国普通人的意识中,它在很大程度上是我们今天的种族繁荣和健康的原因。”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在在水泥森林中的现代人,对田园式的生活越发向往,于是这种深深扎根在中国普通人的意识就产生了需求,  相似文献   

11.
我一直相信,作画是一门写心的艺术。我愿意把画家们分两型来看,一类是技术型的,这类画家在艺术创作时处处讲究笔墨线条的技巧与变化、具体物象的到位与精确;另一类是造意的,权称写心一派,笔随性转,画作就是其人,画作就是其神,画作就是其心。王俭廷先生就是这类写意画家的典型,他在自己的墨苑小议中这样说道:“‘善驾舟楫者方能济江海’重要的是‘善驾’而非‘舟楫’。  相似文献   

12.
送“令尊”     
送“令尊”从前有个庄稼人,没有读书,不懂文诌诌的客套话。一天,他向一位正在路边树下阅书诵诗的秀才请教:“相公,‘令尊’二字是何意?”秀才抬头一看,原来是个没有学问的农夫,竟连“令尊”是对人家父亲的尊称都不知道。子是就耍笑地说:“这‘令尊’二字嘛,就是...  相似文献   

13.
红伶 《女性大世界》2005,(9):146-146
这几年来,“中产阶级”,一直是文化媒体出现频率极高的词。从初期的“中国存不存在‘中产阶级’”到“在中国年薪达到多少万,才能归入‘中产’”,显然,人们已经无法漠视这样一个占据相当数量族群的“兴起”,对其的注意力也从“中产”的划分标准更多地转移到“中产”特有的阶层文化与文化心理上来,也就是说,社会的关注点已经从物质的中产逐渐转向了精神的中产。  相似文献   

14.
曹操道:“千口水,组成一个‘活’字。要活,要长生,就要在干口水上做文章啊。”千口水即唾液,可见口中唾液对人的生命至关重要。明代医学家李时珍也常常告诫人们:“人能终日不唾,则精气常留,颜色不槁,若久唾,则损精气,成肺病,皮肤枯涸。故日远唾不如近唾,近唾不如不唾。”可见珍惜唾液可以养颜养精气。而不珍惜唾液,容易引起肺病,皮肤也不好。有唾液的人,肾水往上走的功能良好;反之,如果唾液缺乏,肾的精气不足,就容易生病。  相似文献   

15.
温州人     
林斤澜 《中外书摘》2009,(12):62-62
外地光临温州采访的笔杆子,温州本地笔杆子中的大腕,面对温州名声近年“泼辣”,总不能不说出个缘故来。有的素来看重“性格论”,顺便当作钥匙,打开“泼辣”的文化内涵。含者:好名声含坏名声,或坏名声含好名声。  相似文献   

16.
廖毅 《职业》2003,(7):24-27
没有几个人不会写企业的“企”字,却不一定每个人都能理解它所蕴含的意义!在一次集团中高层培训会上,南存辉突然问:“企业的企字怎么写?”弄得大家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随后有人小声议论,不就是一“人”一“止”吗?南存辉接着问:“企业的企去掉了上面的人字,变成了什么?”经理们恍然大悟:止!“对,企业的‘企’字,是由‘人’和‘止’组成的,而且‘人’字在上,无‘人’则‘止’。一个企业要发展,关键在人,没有人,或者人心涣散,必然停滞不前。所以,我们必须重视人的工作,重视引进和培育各类优秀人才,尊重他们,善待他们,给他们提供大显身手的舞…  相似文献   

17.
“人性”苏醒 “天空中出现一只雁,三只、五只……雁阵用世界上最大的一个民族的文字,在苍穹上写了一个铺天盖地的‘人’字。  相似文献   

18.
非常声音     
“中国学者的研究居然把‘中国’弄丢了。研究工具和问题都是西方的,所有的成果也用西方标准衡量。” ——学者邓正来日前在华东师范大学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的揭幕论坛上一针见血地指出。邓正来教授认为,中国的人文社科研究遇到的最大障碍来自“西方化倾向”和“唯学科化”。“这种倾向肢解了中国,把原本作为整体研究对象的活生生的中国,肢解成一个个孤立而互不相干的切片”。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人的观念中,坐月子是产妇头等大事,每天一只鸡,大量的补品,都是为了产妇可以更好地恢复。可是,时下一些讲究身材的产妇坐起了“素月子”。  相似文献   

20.
小文 《当代老年》2007,(10):50-50
乾隆皇帝有一次出巡到江南,看见一农夫扛着锄头,就故意对身边的宰相张玉书开玩笑,问他:“这是什么人?”张答道:“他是个农夫。”乾隆问:“农夫的‘夫’字怎样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