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世纪英格兰初步形成了劳动力转移和城市化的动力机制.乡村社会产生"推力",城镇特权地位产生"拉力",吸引和拉动农村人口走出土地走向城市.与此同时,乡村也存在阻碍劳动力转移的"拉力",城镇也存在不利于人口流动的"推力",正是在上述各种"拉力"和"推力"因素综合作用下,中世纪英格兰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城市化获得一定发展,畜牧业、纺织业等非农行业逐渐兴起,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后来工业化和城市化都继承了这些历史遗产.  相似文献   

2.
农村劳动力的城市化迁移已经成为中国发展的一个瓶颈。表面上看是城市户籍制度阻碍了城市移民的迁移,但实际上是农业转移人口的土地资产(房地产)不能随人口转移而导致的城市移民的安置问题。农业转移人口土地资产的沉淀,既增加了迁移人口的城市安置成本,也增加了他们脱离乡村的退出成本,不利于农村劳动力的城市化迁移。另一方面,目前城市政府对低收入阶层提供的住房仅仅限于已有的城市居民,且住房的资金来源主要是政府的公共财政和部分土地出让收入,对城市政府是一种负激励,导致了中国城市化空间区域上的无边界约束和人口城市化的严重制约。因此,如何为城市政府寻找一种对外来移民提供城市住宅的解决方法和激励措施,就成为农村劳动力城市化移民的关键所在。将农村劳动力移民的土地资产进行置换来解决移民的城市住宅,对城市居民的所有住宅实施房产税收作为城市公共产品供给的基础是一种现实的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3.
中国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中农村劳动力转移机制研究   总被引:42,自引:0,他引:42  
农村劳动力转移包括农业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的转移,它们分别构成工业化与城市化的主要内容.从工业化与城市化相互关系及其演进过程入手,通过对工业化国家发展历程的剖析,进而得出在不同发展阶段,产业变迁与劳动力转移速度、规模之间的关系;根据这一规律,对中国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劳动力转移的特征与模式;并使用计量经济学方法,研究了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动力与阻力.  相似文献   

4.
城市化进程中农业劳动力转移的社会学解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社会学家认为 ,城市化是农村人口向城市聚集的过程。按照西方发展经济学家的观点 ,城市化就是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的过程。他们在研究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问题时得出一种解释 ,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主要是解决农业劳动力转移的问题。在这一方案下 ,现代化与城市化是同一过程。然而 ,当今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是一个不同文化、不同社会制度的急进化过程。因此 ,在城市化进程中 ,农业劳动力转移不仅仅是一个经济现象 ,有必要针对“理性选择”等问题对其进行社会学意义上的解释。  相似文献   

5.
河南城市化进程缓慢,城市化水平低,明显滞后于工业化。与全国平均水平比较,相对于产值比重,第一产业的就业比重显著偏高,第三产业的就业比重严重偏低。通过构建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模型,对河南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要素进行量化分析,可以发现,河南第一产业存在大量剩余劳动力,制约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最主要的因素是转移空间不足,即二、三产业就业容量不足。其中,第三产业发展不足,尤其是其内部构成不合理,是导致转移空间不足的重要原因。这为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速度,加快河南城市化进程提供了政策启示:发展第三产业的政策导向必须兼顾产值增长和就业机会的增加,提高其就业容量;优化第三产业的内部结构,增加劳动密集程度高及非公有制部门的比重。  相似文献   

6.
农村劳动力转移中的政府行为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农村人口流动和农业劳动力转移的进程中,政府既是制度、政策的制订者,也是实施者。鉴于我国对农民长期的制度性歧视这一客观现实,政府应该为城乡均衡发展提供一个公正合理、运作有效的制度体系,为农村劳动力转移提供制度化保护。同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作用可以弥补市场的缺陷。  相似文献   

7.
农村转移劳动力工资是影响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重要因素.在对呼和浩特市农村转移劳动力调研的基础上,进一步考察农村转移劳动力的工资问题.调研发现,当前农村转移劳动力工资性收入占农村居民收入的比重在逐年减少,农村转移劳动力工资总体水平低,克扣和拖欠工资现象比较突出.制度匮乏、政府行为不当、企业垄断及农村劳动力自身禀赋是影响农村转移劳动力工资合理分配的障碍.  相似文献   

8.
英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对我国城市化的启示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城市化是一个国家、民族和地区现代化内容组成部分 ,城市化水平标志着现代化发展程度。因此 ,农村人口城镇化、城市化是中外学者共同关注的重要话题 ,研究农村劳动力流动和城市化不仅具有理论意义 ,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英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可为我国城市化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9.
政府行为缺失造成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自发性和无序性,政府行为不当造成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高成本和低效益.政府职能转变和服务滞后导致农村劳动力转移落后状况。农村劳动力转移中的政府行为主要包括政策指导行为、制度保障行为、公共服务行为、法律规范行为、宏观调节行为、人力资源开发行为、市场服务行为、监督和仲裁行为、舆论导向行为等。  相似文献   

10.
赵煦 《兰州学刊》2007,3(9):60-63
英国城市化的发生离不开工业化和贸易的发展,但其基本的前提条件却在于农业和农村的发展状况.英国城市化的第一前提是英国农业生产力的发展,而正是"农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英国农业生产力的发展,为英国城市化奠定了坚实基础;第二前提是英国农村劳动力的剩余与转移,人口压力、"农业革命"以及乡村手工业的衰落都造成劳动力的剩余,而工业化的吸引力使得其中大部分转向城市.  相似文献   

11.
工业革命发生于美国绝非偶然现象.在前工业时期,英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已经取得了重要成果,城市化和工业发展均已居于欧洲首位,从而为工业革命奠定雄厚基础.人口因素、圈地运动和农业生产力进步是推动前工业时期劳动力转移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贺宇 《学术研究》2008,(4):71-75
当前,我国经济发达地区的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已经到达一个相时饱和的阶段,城市拉力出现疲软的症状,对农村劳动力的吸纳能力逐步减弱.因此,传统的"推拉模型"难以对目前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做出有力的解释.相反,我国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已经过渡到政府主导的阶段,由于体制的原因引发了不少利益冲突,即政府部门问、不同政府间、城市偏向政策带来的城乡居民间、劳动者个人(集体)与政府阃的利益冲突.这些利益博弈问题,增加了政府做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工作难度,阻碍着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整体进程.由此我们得出其政策性对策:通过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进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问的产业转移,一方面可以就地转移大量农村劳动力,另一方面也可避免由各方利益博彝带来的矛盾和问题.  相似文献   

13.
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农民工问题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葛金田 《东岳论丛》2004,25(2):80-83
城市化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 ,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是城市化的必然结果 ;目前中国的城市化水平滞后于工业化水平 ,城市化水平滞后严重制约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 ;城市化进程中面临下岗职工再就业、新增劳动力就业和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矛盾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困难 ;农民工已成为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焦点问题 ;要彻底清除限制农民工就业、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歧视性政策和规定 ,确保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  相似文献   

14.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社会风险及防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大量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如何解决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问题,使其能顺利从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向现代城市生产方式转变,这是城市化健康发展必须解决的一大难题。本文力图从社会风险的视角入手,积极探索解决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基本途径,建立完善相关政策制度,以期能够有效解决当前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社会矛盾和社会风险。  相似文献   

15.
1865-1914年是美国农村劳动力由农业向非农产业、由农村向城市转移的高潮时期。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要动因是工业革命、城市化、农业革命、城乡之间的巨大差别以及交通运输条件的变革。农村劳动力大转移对美国现代化进程产生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本文构建了一个两部门经济增长模型,系统地分析了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机制.通过对模型均衡解的分析,我们认为:第一,提高投资率和降低人口增长率能有效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第二,由于存在劳动力挤入效应,加速技术进步和增加农业投资比重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具有不确定性.我们进一步将模型扩展到外部约束条件下.模型结果显示:在外部约束条件下,诸如提高投资率等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措施都将失效.  相似文献   

17.
黄文正 《学术论坛》2012,35(7):146-150
我国城市化过程中基本公共服务不均等化影响劳动力转移显著。文章构建了城市化和劳动力转移的理论模型,分析基本公共服务不均等化阻碍劳动力转移,结合现实剖析基本公共服务不均等化阻碍劳动力转移的原因,最后得出城市化过程中基本公共服务不均等化阻碍劳动力转移的结论。因此,城市化过程中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相应地减少不同身份居民间的社会冲突,促进城市经济健康持续发展,从而吸纳更多劳动力。  相似文献   

18.
土地制度对农村劳动力流动在不同阶段作用的变化表明,土地制度变革虽然对促进农村劳动力流动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至目前,由于对土地潜在价值预期的不断升高及土地资产功能的强化,使得流动者对土地的依恋情节高涨,又成为阻碍农村人口城市化进程的一个重要因素。且这一因素与阻碍农村人口城市化的两个基本原因,即城市户籍制度排斥和流动人口社会保障缺失紧密相关。在当前户籍制度韧性极强的情况下,可通过赋予农民永久土地使用权,促进土地权利市场交易的制度变革,解除土地制度对城市社会的屏蔽,实现土地财富向资本财富的转换,同时也可为农村人口、包括农村流动人口的社会保障建设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山东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困境与路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劳动力转移有利于提高农民经济收入、有助于产业结构优化、有益于消灭城乡对立。山东农村劳动力转移面临的困境有:农村劳动力数量庞大、素质相对较低、转移服务机制不完善、拉力不足。为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步伐,需要改革阻碍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制度、创造更多非农就业岗位、建立和完善劳动力市场机制、积极推进城市化进程。  相似文献   

20.
在贵州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由于劳动力素质的差异,一些生产条件较好的坝子地区劳动力大量转移出去,导致粮食生产面临劳动力短缺的压力;与此同时,一些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较差的地区的劳动力转移效果较差,相当数量的劳动力转移不出去,导致环境压力依然存在,脱贫难度大.因此,需要通过一系列的制度创新推动农村人口的梯度转移及合理分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