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主语が无生物の时の表现——日本人の物の见方かる见文法の表现@聂星超$西南民族学院!四川成都610041~~  相似文献   

2.
日语助词“の”常被认为是表示单一关系的格助词,但从其内部表现关系加以探讨,便可发现“の”虽然连接两个事物性概念,但并不一定决定两个事物性概念的一义性关系。在语言交流双方相互理解的情况下,の具有多种内包功能,其连体构造形式也可由复杂变为简洁。正因为の已超出了格的关系范围,应把它与格助词区分开来作为连体词看待,而且“の”的内包特质,在日语连体修饰构造中会发挥更广泛、更深刻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日本語、日本文化を勉强するには、文化の土台になつている惯用句をやはり拔きにしては語れない.そして、日本語教育の場においても、惯用句の表现を無视することができない.更に、非母語の習得者にとつて、その勉强がめる程度の時期になつたら、惯用句の意味だけなく、正しい表现法を學ばなければならないのでめる.本稿では、日本語の惯用の表现及び身体語彚の惯用句について、日中対照の视點から述べる.  相似文献   

4.
“文法”术语的出现及其频繁使用──兼论清人的文法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说明“文法”一词在清代学者著作中已经出现,并且频繁的跟“句法”交替使用;清代学者用“文法”、“句法”所指相同。说明清代学者已明确的树立了句法观,并认识到句法结构的特征及古人造句的句式特点。说明建国前译Grammar为“文法”的术语,渊源于清代学者用的“文法”。说明汉语语法学界过去认识到清代学者的虚词研究成就,而对于清代学者的句法观及句法研究方面的成果注意和重视不够。  相似文献   

5.
日本語の方言語彙の全国的分布について、日本の言語学者は「日本言語地図」に着目して、それを東西対立、太平洋側と日本海側の対立、周圏的分布、交互分布などのグループに分類した.このような分布パターンができたのは分布構成原因があるのだろう.本文では、日本語の方言各パターンの形成要因をめぐって述べながら、日中の方言形成要因の比較を行って見る.  相似文献   

6.
日本の方言の全国的分布について、日本の言語学者は「日本言語地」に着目して、それを西立、太平洋と日本海の立、周圈的分布、交互分布などのグル プに分した。このような分布パタ ンができたのは分布成原因があるのだろう。本文では、日本語の方言各パタ ンの形成要因をめぐって述べながら、日中の方言形成要因の比較を行ってる。  相似文献   

7.
最近,我有幸得到日本鲁迅之会访华团(“鲁迅の会访中团”)赠送的一册1981年7月30日出版的《鲁迅之会会报》(“《鲁迅の会会报》”)第3号。在该刊封里影印了鲁迅早年在日本学柔道前在入门誓文后面的署名和印章,这在我们中国还没有披露过,因而是弥足珍贵的。鲁迅的亲笔署名是:“清国浙江绍兴府会稽县城内都昌坊口户主周树人”;在名字下方的印章是篆刻的四个字:“存诚去伪”。  相似文献   

8.
国际社会における日本の地位の向上に伴い,日本语学习热は年年高まつております。とりわけ,アジア诸国からの留学生や日本语の学习を目的とする就学生が目立つております。日本政府は留学生受入れ10万人计画があり,现在,着实に留学生交流を推进されています。本文は...  相似文献   

9.
“こと”、“の”作为形式体言,都可以代表“事情”,有时可以替换使用,有时必须用“こと”,有时必须用“の”,使用起来区分很难。从后续词的用法规律上“こと”、“の”的“抽象”和“具体”的语法特征上看,形式体言的语法特征与后续词的词性要求有着互相适应、互相制约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韩文这个经典的校读,朱熹的文法学研究从对具体的字句篇章之法的分析、总结入手,集中发明了韩文文法“文从字顺”的一面,批驳了《韩集举正》的“好奇”,对于现实中流行的怪奇文风具有正本清源的意义,起到了正视听、导后学的作用,为当时及后代的文章写作灌输了平易、“稳当”的文法学思想,并进而建立起“文从字顺”的新文法标准。此外,朱熹所采取的文集校读的文法研究方式,在文法学研究史上具有开创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论日本文化对穆木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参照日本文学史和诗歌创作,溯源法国象征主义诗歌理论和作品,可以初步梳理出日本文化对穆木天的影响:第一,在日本,穆木天开始接触象征主义,日本文化的“物の哀れ”传统、法国象征诗的传入、世纪末的社会时代背景共同促成了日本象征诗歌的繁荣,为穆木天接触并“完全入象征主义的世界”创造了条件;第二,在日本,穆木天的情感生活体验使他产生了诗感,创作出了《旅心》中的绝大部分诗歌。  相似文献   

12.
名词性从句中的“の”和“こと”多数情况下是可以互换的,但是根据主句谓语和名词性从句内容,也有只能使用“の”或者“こと”的情况.为了查明学生对二者区别的掌握程度,进行了问卷调查.通过对问卷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提出从完善教科书编写与改善教授法两方面来降低“の”和“こと”的使用误用.  相似文献   

13.
本文遵循黄季刚先生“治史、汉,须自训诂文法始”的教诲,论述了在阅读、整理古籍的过程中,训诂与文法相互为用的重要性,并举出数条实例作了说明  相似文献   

14.
金圣叹“文法”论的核心是用文章之法评点《水浒传》。文章之法源自古代的章句之学,至宋明成熟,与时文之法互相影响,评点的批评形式至宋代真正形成。在明代,时文评点兴盛,形成评点一切文体的风气。金圣叹以“文法”评点《水浒传》具有特定时代的必然性。同时,明清小说作者的科举经历、明清小说结构对八股文法的借鉴也使金圣叹的“文法”评点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5.
对各种不同类型的连体修饰句进行了分析考察 ,阐述了连体修饰句中的主语不能或难以使用格助词“の”而只能使用格助词“が”的情况 ,同时也指出了连体修饰句中的主语用“が”表示与用“の”的语感差异  相似文献   

16.
秦汉时期的“文法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对秦汉时期“文法吏”的含义、“文法吏”产生的条件以及“文法吏”与“酷吏”的关系等几个方面的考察,探讨了秦汉时期法律与吏治的关系,并对“善史书”、“文无害”等争议较多的问题提出了作者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7.
在目语学习中,终助词的使用是一个较难掌握的知识点,但它又是日语会话中不可缺少的要素之一,对表达说话者的语气、态度、心情等起着关键作用。[の]是日本人在日常生活中使用频率较高的终助词之一,接在“用言连体形、名词+な”之后,具有陈述、命令、疑问的语气。在具体的语境下,则传达着说话人的意愿、疑问、责备、不满等情绪,有时也具备...  相似文献   

18.
《道德经》作为中华第一部个人学术专著,既是哲学圣典、道家首典,又是文章宝典、文章学元典。它不但包含老子的文章写作论和文章阅读论,而且内蕴丰厚的文章本体理论基因:“文原于道、文以明道”的文道观,“道法天地、文法自然”的文法观,“疾伪存真、言而有宗”的文质观,“言可表意、言不尽意”的言意观,“有无相成、虚实相生”的形神观,“‘无为’思维、辩证否定”的文思观,“言之有德、积德治文”的文德观.“关在真善、关在科学”的文美观。  相似文献   

19.
一朱德熙先生说:“特点因比较而显,没有比较就没有特点。”(《语法答问》第2页)说到古汉语文法,不少人以现代汉语语法作比较。但是,现代汉语是从古汉语发展而来的,两者一脉相承,而语法又是民族语言中最稳定的部分,因此,从宏观上看,差异并不很大。说到其差异,不外是古汉语文法(即文言文法)的疑问代词“谁、何、安”之类做宾语时,须放在动词之前等等。我们不妨换一个角度,以古汉语文法同印欧语系文法作一个比较。虽然从古至今,汉语和印欧语系文法都有不同程度的变化,但是其本质特点依然如故,这就使古汉语文法同印欧语系文法具备了比较的条件。象这样比较,既容易显示古汉语文法的特点,又有助于了解古汉语文法学晚产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孝经》传入日本大概是公元513年百济派五经博士段杨尔去日本之后的事情。《孝经》传入日本后,在日本流传的《孝经》有今文、古文两种,受到了日本天皇的高度重视。日本第四十六代天皇孝谦天皇,曾下诏令让日本每家都藏《孝经》一本,并且号召国民对《孝经》精勤诵习。而后不同时代的多位天皇,也都非常重视《孝经》。《孝经》还受到了日本学界的普遍重视,学者们纷纷著书立说,翻译、校正、解读《孝经》。远藤隆吉著《孝経及东西洋の孝道》(《孝经及东西洋的孝道》),论述了《孝经》在日本自上而下的传播,探讨了《孝经》对“孝道”阐释与西洋文化对“孝道”阐释的异同、阐明了《孝经》的“孝为德之本”创造性转化为日本本土的“忠孝一本”思想。从远藤隆吉的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孝经》对日本文化的极大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