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把学生培养成创造型人才,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与灵魂,也是当前和今后教育改革的需要。培养创造型人才,就是要使学生具备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给学生传授知识,更要在知识的传授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  相似文献   

2.
李鑫 《科学咨询》2008,(12):80-80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与活力的源泉.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创造型人才,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如何把学生从分数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培养学生创造性,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和能力不断得到培养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3.
创新是时代的主旋律,知识经济呼唤创新性人才,教育对培养创新性人才起着重要的基础作用,课堂教学是实施创新教育的主渠道,是全面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基本场所。教师要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引入创新思维的教育理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改变过去机械呆板的政治教学模式,积极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为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坚实的思想基础。本文拟从政治课堂教学内容的创新和语文课堂教学方法的创新两个方面来阐述高中课堂教学的创新。  相似文献   

4.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国际竞争将主要体现为创新人才的竞争.没有创新就没有生气和活力,没有创新就没有创造,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可见,对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创造型人才的培养,是事关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生存和发展的大事.政治课教学也要改革和创新,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为主要任务和目的.那么,政治课教学应如何来提高课堂效率,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就成为我们应当给予高度重视并在教学中时刻体现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思想政治课作为一门具有浓厚人文精神的德育课,不仅仅是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授,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做人.在传统教学中,老师重在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授和理论说教,致使其育人功能被弱化.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引下,如何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培养出具有较高思想素质,又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适应时代需要的人才,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相似文献   

6.
创新是时代的主旋律,知识经济呼唤创新性人才,教育对培养创新性人才起着重要的基础作用,课堂教学是实施创新教育的主渠道,是全面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基本场所。教师要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引入创新思维的教育理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改变过去机械呆板的政治教学模式,积极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为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坚实的思想基础。本文拟从政治课堂教学内容的创新和语文课堂教学方法的创新两个方面来阐述高中课堂教学的创新。  相似文献   

7.
创新教学已成为中国教育改革的趋势,"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教师理所当然要由"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引导者"、"合作者".为了充分发掘学生所具有的潜能禀赋,最大程度去满足学生企图成功的愿望和要求,需要教师从观念到行为上的创新.要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创造力与创新精神,首先教师的教学行为必须创新.  相似文献   

8.
龙云祥 《科学咨询》2010,(18):91-91
当今国际竞争激烈,而竞争的实质是科技和人才的竞争,这样国民创造力也就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人才尤其是创造型人才的培养,已成为民族振兴的关键。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要培养创造型人才,已成为时代的强烈呼声。那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相似文献   

9.
素质教育必须强调创新教育,创新教育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创新教育的核心,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在实践中,笔者做了以下探索。一、强化教师的创新意识要使学生有创新能力,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知识,先进的教  相似文献   

10.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为核心的一种教育模式,作为一名当代化学教师,深感重任在身,因学校是知识的传播、创新和应用的重要基地,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摇篮.同时,创新教育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如何搞好初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实验教学尤为重要.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必须加强实验教学,在目标、环境、模式、评价等方面进行创新实验,以更好地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相似文献   

11.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国际竞争将主要体现为创新人才的竞争。没有创新就没有生气和活力,没有创新就没有创造,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可见,对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创造型人才的培养,是事关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生存和发展的大事。政治课教学也要改革和创新,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为主要任务和目的。那么,政治课教学应如何来提高课堂效率,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就成为我们应当给予高度重视并在教学中时刻体现的问题。一、创新能力的内涵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在研究如何培养大学生的…  相似文献   

12.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教育是一个国家和民族不断培养具备创新能力的后备人才的重要条件.中华民族要生存和发展,也需对广大中小学生进行创新教育.这篇论文,从时代的需要、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性及在作文中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的途径和方法等方面,较为全面地论述了作者的观点.本篇论文具体详尽地论述了求异思维和批判思维的特征及在作文创新中的作用,论述了在作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和批判思维,特别深入地探讨了发散思维在作文创新中的重要作用,也很有见地谈到了批判思维的培养对于长期习惯于言听计从的中国学生的重要意义.这篇论文还从实际出发,从想象作文的写作训练这一角度阐述了在作文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具体途径和方法,给广大从事语文工作的教师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传统教育制度中存在许多不利于创新人才成长的弊病。例如,在教育思想上只重视向学生传授知识,忽略了培养他们创新知识的能力;在传授知识时采用灌输式,忽略了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在评价体系上采用简单划一的方式,未能反映出学生真实、全面的水平和能力。这些弊病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创新能力的发展。遗憾的是,目前它们仍然在我国的教育系统中普遍存在。  相似文献   

14.
陈美 《科学咨询》2009,(6):35-35
<机械制图及CAD>课程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可以从提高教师的创新意识;更新教育理念和改变教学方法;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创造宽松的学习环境;加强实践教学这几方面入手,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创新能力的合格人才.  相似文献   

15.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不断发展的动力。”国家民族的进步要靠创新,创新的获得有赖于有创新能力的人。有创新能力的人必须靠创新教育来培养。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工作者的重点和关键,尤其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当前广大语文教师认真探讨的一个重要课题。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我体会到在语文教学中激发学习的兴趣,培养想象力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的永恒主题。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重点的创新教育,是我国在21世纪综合国力竞争中,争取主动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大决策。对于中等职业教育来说,深入探讨和研究创新教育,培养一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是一项与时俱进,具有战略意义的任务。
  本文理论联系实际,结合我国中职学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现状,通过剖析中职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从中职学校教育体制和教师教学两个方面进行阐述中职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途径。  相似文献   

17.
民族的兴旺靠人才,创新人才的培养关键在教师.高中物理课程改革要求教师除了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水平,广博的物理专业知识,精湛的教学艺术,还应具有教育研究的能力;作为高中物理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必须紧跟课程改革的步伐,与时俱进力求创新,同伴互助共同进步,让课程改革结出丰硕的成果.  相似文献   

18.
音乐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内容,蕴涵着无穷的创新因素.音乐教育正是通过音乐教学及活动,为学生提供了独特的学习方式与活动环境,它在开发学生形象思维、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等方面具有其他学科无以比拟的优势.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音乐创新能力;创设情景,使兴趣学习成为创新意识的源泉;改革传统模式,激活开放式的创新教学方式;拓展音乐想象空间,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等等都是中学音乐教育在培养创新型人才过程中优势作用的表现.  相似文献   

19.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数学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要营造创新的教学氛围,要调动学生的内在思维能力,帮助学生养成创新性学习习惯,培养学生开放式训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去唤醒学生的创新思维.  相似文献   

20.
李佳虹 《科学咨询》2008,11(5):82-82
健美操教学应该更新教育思想,在传授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应该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编操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