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研究始终是他革命话语的另一种表达方式。在正式写作《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之前,马克思共开展了三次比较系统的政治经济学研究工作。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研究方法论层面的推进也暗含了他革命思想的不断发展。这种发展集中体现在《共产党宣言》和《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革命研究路径的差异上。从方法论的维度回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研究中的革命话语,为我们正确认识马克思在1848年革命前后理论工作发生转换的重大意义提供了相应的研究视角,也有利于我们从思想史上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整体发展。  相似文献   

2.
第一部《中国唯物论史》出版《中国唯物论史》一书,已于1994年5月,由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全书共73万余字,是我国第一部研究中国唯物论史的巨著。该书由蜚声海内外的老一辈知名哲学家、哲学史专家张岱年教授主编,并亲自拟出大纲,参与《导论》、《后记》的撰稿...  相似文献   

3.
高秀昌博士撰写的《冯友兰中国哲学史方法论研究》,在系统、全面、深入阐释评析冯友兰中国哲学史研究方法论思想基础上,提出了他关于中国哲学史研究方法论的深刻思考,具有自觉重构与创建中国哲学史研究方法论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发散性地使我们揭明:研究中国哲学(史),需要、可以和能够运用并包容多种多样的方法、模式和视角,不同方法(范式)的创新、探索和建构,是中国哲学史研究和中国哲学多样性进展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4.
《学术月刊》1989年第3期发表《<剩余价值理论>不是从重农学派开始研究的》一文。作者认为,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史即狭义政治经济学史的起点是詹姆斯·斯图亚特。结合该文和它在脚注中所指出的作者的另外两篇文章,其论据和理由大致可以概括为如下几条:①作者曾强调他所说的《剩余价值理论》,仅限于马克思的《1861—1863年经济学手稿》即《资本论》第Ⅱ稿的“主体部分”:第6—15册笔记本中的内容;②这一《剩余价值理论》是一部政治经济学理论史或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史;③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史的起点或产生阶段是重商主义;④斯图亚特是重商主义者或英国重商主义的最后代表。上述看法是很值得商榷的。  相似文献   

5.
新时代的方法论需要在"中西学术对话"研究语境中予以锁定。研究表明,新中国70年经济史学的方法论要求以"对象·研究对象·知识"整体工作链条揭示历史生长和逻辑运动,最后给出"有机知识"的概念和定义。从学理上看,政治经济学方法论的时代重建是对"解构行动"的引领和超越。依据这一路径的科学抽象法在工作内涵和表达形式上,必须努力跳出既有"教科书体系"束缚,在思维与语言上赋予鲜明的民族历史特征和丰富的时代规定。一是以中华思维学统领逻辑学和知识论,赋予"科学构图"以历史、实践和文化的含义;二是强调研究和叙述的"体用合一"以及"抽象和具体合一",在互为内容和形式的意义上运用"中华(辩证法)抽象力"与"马克思(主义)抽象力";三是坚持以"批判的逻辑学"工作拒绝资产阶级"体系的解释学",立足"活的辩证法(规定)"实现对历史规律的辩证表述与知识图型化,如坚持以"历史唯物主义论的科学抽象法"命名基本矛盾(矛盾规律的"抽象")和主要矛盾(矛盾规律的"具体")。它内生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方法论(规定),启发这样的机理路径:中国经济学(学科规范)→中国政治经济学(方法论规范和科学规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规范),使"政治经济学批判"内在于方法论进程中的每一环节,从而使具有原创内涵和实践化的中国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得以批判性地建立与考察。  相似文献   

6.
<正> 1995年第10期《经济研究》发表了樊纲先生的《苏联范式批判》。该文认为,中国传统的主流经济学来源于50年代在斯大林主持下编写的苏联版《政治经济学教科书》。这种经济理论不能解释和指导中国的改革、开放和发展实践,甚至成为阻力,因而应当从根本上加以批判和抛弃。中国经济学界在某些重大经济理论问题的探索中已经开始突破和放弃“苏联范式”,取得了一些进展,但迄今并没有从根本上摆脱原有范式,仍处在一种矛盾中。该文实际上提出了“中国经济学向何处去”这样一个重大理论问题,因而分外引人注目,并且立即引起了经济学界的巨大反响。一、如何看待传统经济学一种观点认为,苏联版《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出版,“是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成为一门独立科学的主要标志,也是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体系初步形成的主要标志。”“我们需要探索的问题是如何完善和发展这一体系,并不存在重新构建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体系问题。”多数学者赞成以上看法。这些学者承认传统经济学有严重缺陷,但并没有或不打算从根本上放弃既有范式,而是继续运用传统的范畴和方法,在传统体系框架内进行修补。  相似文献   

7.
中国理论经济学方法论初探徐永禄我国学者研究政治经济学的历史不能算短,1902年严复将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引进中国,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开始传播到中国,但中国理论经济学至今还未建立起来。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我觉得在研究的方法上走...  相似文献   

8.
王永祥同志是“文革”前北大哲学系毕业的,先在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中国社科院的前身)读研究生,后来展转去了河北社科院。他一直从事辩证法史的研究,特别是有关矛盾理论的研究。在这个领域他已出版有《中国古代同一思想史》和《西方同一思想史》两本专著。这本由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矛盾问题新探》所收入的则是他从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发表的研究此问题的系列论文和论著的有关章节,这可以说是他多年潜心研究矛盾问题的结晶。矛盾理论作为辩证法的核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无产阶级世界观及方法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矛盾理论,似乎早…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于1958年底至1960年初阅读了斯大林的《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和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下册),在有关批注和谈话中体现出他深刻的思想和辩证的方法,这对政治经济学方法论的发展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而他之所以能形成这些思想和方法,又取决于他对辩证法的创造性发展。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作为中国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他所创立的经济理论,不仅深刻揭示了像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而且对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也作出了革命性的创新。由王珏、孙自锋主编,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与贡献》一书,作为国家社会科学“九五”规划一项重点课题的最终研究成果,多角度地研究了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与贡献,是一部对邓小平理论研究深有力度的优秀著作。自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无产阶级的政治经济学…  相似文献   

11.
三、四十年代王亚南经济思想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亚南同志(1901—1969)是三十年代以来我国经济学界最有影响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之一。对这样一位重要的经济学家的著作作些研究,对我国的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建设是很有意义的。为此,我们对王亚南同志解放前三、四十年代的经济思想,就主要方面作一个概括的阐述。王亚南同志一生勤奋好学,著作齐身,建树甚高。经济学译著计有四十多部。主要译作有与郭大力同志合译的马克思的《资本论》、亚当·斯密的《国富论》、李嘉图的《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主要著作有《中国经济原论》、《社会科学论纲》、《中国官僚政治研究》、《中国地主经济封建制度论纲》、《经济学说史》和《〈资本论〉研究》。纵览他解放前的一系列著作,可以见到他对中国经济问题所发表的深邃见解和独特的经济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12.
龚廷泰、陈章龙二位同志的《社会研究方法导论》(以下简称《导论》)是作者承担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八五”规划项目撰写的一部著作。在《导论》中作者认为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研究方法是马克思主义认识社会和改造社会的基本方法的学说,它是一个处在不断发展和完善过程中的动态系统。作为社会研究方法论系统的结构包括四个层次:《导论》的第一章“总论”部分,开宗明义地提出了唯物辩证法是社会研究方法论系统的第一层次。作者从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唯一科学的方法论的角度,提出作为揭示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最一般规律的科学——唯物…  相似文献   

13.
在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中,对《资本论》的逻辑或方法论的探讨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在这里,我就这个问题谈一些个人的看法。 一、性质 《资本论》的逻辑,也就是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方法论或《资本论》的方法论。它是在唯物辩证法、唯物主义认识诊和辩证逻辑的指导下,在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研究中所形成的与其特殊对象相适应的,具有自己特殊性的方法论系统。它包括研究的方法和论述的体系两个主要部分。  相似文献   

14.
《资本论》之所以如此深刻地阐述了资本主义经济形态的发展规律,这同马克思经过长期钻研逐步形成的一整套科学方法是分不开的。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的特殊性,决定了这种理论在方法论上的意义,从而也决定了我们研究这种方法形成发展历史的意义。我们有必要加强对《资本论》方法形成史的研究,弄清它制定和形成的过程,加深  相似文献   

15.
<正> 一些年来,围绕着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问题,理论界不断开展了对生产力、生产关系、生产方式和所有制诸经济科学的基本范畴的讨论。本文试从政治经济学方法论的角度,对这些范畴谈一点自己不成熟的看法。错误的地方,希望能得到批评指正。一、人类社会的经济生活形成一个复杂的有机整体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第  相似文献   

16.
在政治经济学研究中,研究者所运用的研究方法不是任意的,而是由研究者的价值立场决定的。研究者持什么样的价值立场,就会选择与其相适应的研究方法。亚当·斯密在考察早期资本主义经济矛盾时,其研究方法体现出明显的二重性:一是本质抽象法,二是现象描述法。这是他所代表的早期资产阶级经济利益与意识的反映。斯密的二重性的研究方法对后来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和理论体系的演化与发展有着深远的历史影响,不论是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还是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学,都可以从斯密那里找到方法论上的依据与渊源。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分析吕振羽同志所著《史前期中国社会研究》的时代背景入手,着重阐述了吕振羽同志在书中所反映的历史观、方法论和他对中国社会从远古至近代社会形态发展诸阶段的一系列观点,并强调本书在学术上的重大突破和在中国古史研究中的贡献。吕振羽同志撰著本书不但怀有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深刻的政治动因,而且也是建立在科学的历史观、严密的方法论和占有大量资料的基础之上,是我国原始社会研究中的一个里程碑。  相似文献   

18.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体系,其思想之源和理论渊源是博大精深的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体系及其构建学说。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者也提供了可供借鉴的思想资料。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是对马克思学说的丰富和发展。我们着重探讨新时代中国特色政治经济学体系及其构建方法论的两个争论热点:关于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的五大对立统一,以及社会主义公有制与市场机制如何有效结合,进而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如何有效结合的问题。这也是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体系的根本性难题。  相似文献   

19.
国度性是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属性之一。中国政治经济学具有特殊的国度性。作为研究者,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意识和明确的目的,并确定主义和主题,以确立中国政治经济学的主体性。中国政治经济学的创新,要以方法的创新为内在条件,而政治经济学方法的创新又要立足于哲学方法的创新。现代哲学创新就是以现代劳动者为主体,对现代人类社会矛盾的新特点在抽象层次上进行概括,形成新的哲学观念和方法论,以导引劳动者的觉悟和解放运动。通过方法创新,中国政治经济学形成自己的科学方法,这就是辩证法具体化的内生外化的系统抽象法,进而以此确立中国政治经济学的主题,规定中国政治经济学的范畴,构成总的中国政治经济学体系。  相似文献   

20.
<正>10月9日,教育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吕炜在《人民日报》发表理论文章: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文章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在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我们要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方法论,深化对我国经济发展规律的认识,提高领导我国经济发展能力和水平",并希望我国经济社会领域理论工作者从国情出发,从中国实践中来、到中国实践中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