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土家族的“白虎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聚居于我国湘鄂川黔接壤地区的土家族,其悠久的民族文化可上溯到远古时期。这种文化的一个鲜明的特色就是:以“白虎”事象为民族文化网络建构的一个基本历史内核,并形成一种笼罩于土家族历史演变各个阶段的独特的“白虎文化”。几千年来,在土家族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进程中,“白虎文化”也随之而发展演变,有力地影响着人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人们的意识形态和社会文化景观上,都打上了不可磨灭的烙印。这种烙印,直到今天  相似文献   

2.
傩,是一种产生于史前的,具有宗教性与艺术性的古老、奇异而又神秘的社会文化现象.“傩”起源于原始的狩猎活动,而后逐渐演变为一种驱鬼逐疫的巫术活动.周时,傩成为国家礼制,周傩也就成为古傩的样板.随着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傩礼在秦汉时期出现了一些变化,开始逐渐向世俗化方向演变.这种变化经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而渐成主流,并最终促成了傩戏的产生.从傩礼到傩戏的演变,也验证了中国戏剧的起源同宗教祭祀仪式之间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3.
语言是一门独立的科学 ,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 ,在文化传播和沟通人们思想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既有人类社会发展的线形轨迹的属性 ,又有凝聚于各个历史时期的散射特点。对这些语言现象进行探讨 ,了解其演变历史和特点 ,是现代语言学研究中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判词的发展轨迹及其文化蕴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结合有关史料 ,对学术界目前涉及较少的中国古代判词进行考察 ,认为它是中国古代特定社会文化机制下各种文化因素有机融合的产物 ,是一种具有独特艺术品格的文学体裁。在对判词内涵与外延进行准确、科学界定的基础上 ,本文对其在各个历史时期发展演变的轨迹及其文化内涵进行了细致的梳理和分析。  相似文献   

5.
对“媒”产生、发展的历史考察分析认为 ,“媒”在中国古代社会除了担任婚姻中介人这一主要职能之外 ,还在各个历史时期体现出丰富的社会文化内涵 ,展现出一幅极具民俗风味和社会风貌的历史画卷  相似文献   

6.
书院自产生以后一向是弘扬传统文化的主阵地,它与文化之间是一种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在其发展演变过程中又体现出特殊的文化传承价值取向.尤其到南宋时期,江南一带书院从各个角度和层次对传统文化加以选择、创新、传播和传递,形成鲜明的时代和地域性特色,对当时乃至后世书院与文化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7.
翻译活动在人类历史上的各个时代、各个地区广泛存在,十分普遍.但在中世纪的阿拉伯帝国却演变成为一场轰轰烈烈、影响深远的文化运动.这个波澜壮阔、亘古未有的文化活动为什么会发生?又为什么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力?本文尝试从翻译运动产生、发展的原动力以及导致翻译运动产生巨大影响力的原因两个角度给予初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8.
"小姐"一词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的意义变化反映了社会生活及人们观念的变迁。汉语"小姐"作为一种称谓语,具有悠久的历史,但其命运"多灾多难",词义演变一波三折,几度沉浮。通过对"小姐"的语义演变的回顾浅析词义发展的基本趋势和词语语义发展的普遍规律。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代教育思想史略(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思想是社会历史范畴内的一种意识形态,教育思想史是历史各个时期表现为理论形态的教育意识。教育思想体现人们对教育的认识、看法和主张,它反映了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对教育的要求,更直接体现统治阶级的导向意识,要想全面、深刻和准确地把握好教育思想,必须用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思想来分析、研究各个历史时期的教育实践和教育现象,从中发现每个历史时期处于主导地位的教育思想以及对当时教育所产生的作用。因此在研究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的文化教育时,要从历史的整体性观点出发,来考察我国从古至今各  相似文献   

10.
摇钱树是一种流行于汉到魏晋时期的随葬明器。在四川和重庆的砖室墓和崖墓中,多次发现这种随葬明器。洪荒摇钱树底座出土于达县三里坪汉墓M4,该底座上的蛇、蟾蜍、鹿、玉兔等形象描绘了一幅蛮荒景象,这些图案既包含两汉时期的文化内涵,也保留了巴蜀的地域文化因素,表达了墓主人对生命和财富的认知与追求,反映了两汉时期的丧葬文化。  相似文献   

11.
"泰山"、"蒿里"、"梁文"早期与统治阶层祭祀仪式中的封禅不死观念等有关,汉末它们逐渐渲化为一般人死后的去处;而死者的殉葬物中的冥船、漆盾等形象,则显示了汉代人"以生事死"的观念。  相似文献   

12.
西周墓中随葬蛤蜊现象在学术界尚未有人作出相关论述,仅将其笼统定性为装饰品一类。文章从已发表的考古资料出发,对西周墓葬中蛤蜊出土的地区、数量及摆放位置进行汇总、量化分析后发现其作为墓中的一类随葬品,有着一个逐渐发展、演变的过程,且自身独特的生物特性又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所在地域的古环境,为进一步探索周人的随葬习俗和生存环境提供新的视角和依据。  相似文献   

13.
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已经广泛应用于各项教学活动中,尤其是对于"视""听""说"交互性很强的外语教学,学校鼓励并要求广大教师积极采用.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我校日语专业授课中多媒体课件的使用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为此,文章以我校日语专业四个年级的学生为对象进行了问卷调查,目的是通过调查,掌握日语专业授课中多媒体的使用情况,目前多媒体课件主流采用的形式,学生的满意度等,并从中找出不足,分析原因,提出改进建议,促进我校日语专业的多媒体课件教学.  相似文献   

14.
辽代金银器种类丰富,制作工艺也非常成熟。通过对辽代金银器制作工艺做分类介绍的同时,将辽代与唐代的金银器制作工艺进行对比,探析辽代与唐代在金银器制作工艺上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在自然主义态度中,"文化"通常被我们作流俗的理解,即仅仅被理解为现成的"在手状态"的"文化现象"和"文化样态"。其原因在于对文化的生存论基础的遗忘。一种在生存论基础上的文化,应被理解为"本己文化"。("本己"一词是海德格尔对原始的"存在"的描述)它永远处在"上手状态"。  相似文献   

16.
学术界对于可持续发展观的基础问题存在着很多不一致的看法。本文通过对不同观点进行分析汇总,提出可持续发展问题的基础有五个大的方面,即哲学基础、实践基础、科学技术基础、社会基础、直接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买地券作为一种随葬明器,是非常宝贵的碑刻材料.从买地券所保留的文字而言,或因文字有所磨泐而漫漶不清,或俗讹字形近字较多,或用典使事、言辞深奥等原因,致使已经刊出的许多买地券在文字释读上存在不当之处.笔者尝试加以指正.  相似文献   

18.
西周金文是西周时期的同时材料,内容丰富且真实可靠。其词汇研究是构建上古汉语词汇必不可少的。西周军事动词由大部分殷商时期的词和一小部分西周产生的新词组成。词的来源主要有继承、借用字形、借用一部分旧有成分和完全创造新词。  相似文献   

19.
楚风俗对楚器物造型和装饰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楚国的造物品类繁多、主题鲜明、格调清奇灵秀、色彩斑斓繁艳,开创了上古南方审美文化的新视界。楚器物从造型到装饰所表现出来的楚风特征表明,楚器物的产生与楚风俗有着密切的关联,楚风俗是楚器物发育生长的母胎。  相似文献   

20.
南宋官窑分期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根据最新的考古资料把南宋官窑(老虎洞窑和郊坛窑)分为两期,其年代的分界线为宋宁宗开禧年间。两期产品在器类、造型、装饰及烧造工艺等方面存在较明显的变化。文章认为两个官窑存在同期共烧的事实。官窑产品不仅用于朝廷的礼仪活动,还可能作为商品进入市场流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