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乾隆年间两淮盐引案,发生在乾隆三十三年(1768)。这是一起特大经济贪污案,为乾隆年间大案之一。本文就此案的起因、内容、乾隆的态度以及最后处理结果,作一些论述,以求教于大家。一、从“提引”谈起乾隆三十三年两淮盐引案,实为预行提引案,几任盐政、盐运使勾结两淮盐商营私侵蚀预提纲引余息银两,数额在一千余万两。这年六月,新任两淮盐政尤拔世发其弊。尤拔世芷任两淮盐政后,“风闻盐商积弊,居奇索贿,未遂”,乃上奏乾隆:“上年普福奏请预提戊子纲(乾隆三十三年)引目,仍令各商每引交银三两,以备公用,共交貯运库银二十七万八千两有零。普福任内共动支过银八万五千余两,其余现存十  相似文献   

2.
清代食盐实行国家专卖制度,各个盐区划界行销,禁止越界贩卖。由于盐区最初的不合理划分,众多边缘地区官盐价格昂贵,百姓食盐不便,私盐趁机侵入,以致官盐壅积难销。为了解决此问题,乾隆帝决定改划盐区,但旋而以失败告终。究其原因,乃是两淮盐区赋税最多,税课最重,商人报效,借地势以缉私和盐区机构复杂五方面因素共同造成的。尽管乾隆改划盐区失败了,但却进一步巩固了两淮盐区的中心地位。  相似文献   

3.
两淮盐官被公认为"肥差",容易涉贪,清代曾有多名官员因贪腐被查办,清高宗弘历年间更是大案频发,甚至一年内查处多起。发生在乾隆五十七年(1793)的两淮盐运使柴桢贪腐案便是其一,被高宗数次称之为"大奇"[1-2]。研究清宫相关御档,可以还原历史真相,并为当前盐业改革、惩治腐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乾隆帝查处高朴走私玉石案的始末进行全景式地论述,客观审视,公正评价,以期得出有益的历史启示.  相似文献   

5.
文章基于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所藏乾隆朝《军机处上谕档》《大清高宗纯皇帝实录》《乾隆帝起居注》《清宫内务府造办处档案总汇》,及录副奏折、题本、硃批奏折等原始资料,尝试重新架构乾隆帝六次西巡五台山之史实,从微观视角,全新解析乾隆帝朝台的具体历史原因、过程,并从乾隆帝自身、北京皇家藏传佛教信仰的发展和成型及五台山藏传佛教的发展三个维度,来诠释其六巡五台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6.
两淮盐商是清代最大的商业资本集团之一,拥有巨额商业利润的两淮盐商,其资本流向是多方面的,捐助社会公益事业就是其中之一.他们在获取巨额利润后,积极回馈社会,将大量财富投资于修路造桥、救灾济荒、抚孤恤贫及捐资助学等,为清代民间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7.
明清时期尤其是在16—19世纪,两淮盐区多发潮灾,而大风暴潮则因其突发性和狂暴性,给两淮盐区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因两淮盐业事关明清王朝的财政和民生,所以明清官府和民间社会皆十分重视两淮盐区潮灾的赈救与防治,形成了一整套较为有效的包括救人性命、缓征、带纳、捐课、平粜、赈粥、赈粮、赈银、赈贷、工赈、掩骼、建盐义仓、修捍海堤、筑避潮墩等措施在内的潮灾救防体系。明清两淮盐区潮灾的赈恤和防御,既有传统农业社会灾害救治的共性特征,又有与陆地农业社会、其他盐区的灾害防治体系相区别的独特措施,陆地农业经济和海洋经济在两淮盐区广泛交融,陆海互动,共生发展。  相似文献   

8.
以详实的史料,论述了恶劣的生存环境下清代两淮盐政中的社会救济,而稳定淮盐生产、保证盐课收入是清代两淮盐政中实行社会救济的客观与主观原因,朝廷政策性救济和民间互助性救济是清代两淮盐政中社会救济的形式,两淮大大小小盐官们是实际操作者。  相似文献   

9.
乾隆帝民族关系思想主要由"统一中外"、"因俗而治"、"怀柔以德"及"剿抚兼施,以抚为主"四大部分构成。其中"统一中外"是乾隆帝民族关系思想的核心,"因俗而治"是乾隆帝民族关系思想的基本方针,"怀柔以德"与"剿抚兼施,以抚为主"是乾隆帝民族关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乾隆帝民族关系思想的形成,既受传统儒家思想及羁縻之道的影响,又受其祖父、父亲的熏陶,还有他本人对民族关系的认识。乾隆帝民族关系思想对当时及后世的民族关系产生了重要影响,在中国民族关系思想史上占有一定地位。  相似文献   

10.
清代的盐业产销实行垄断式的“官督商卖”,为了保证国课收入,清代两淮盐政一直重视反腐倡廉.乾隆、嘉庆等最高统治者率先垂范.从主管盐政的高官和最高机构入手,狠抓盐政的反腐倡廉,敢于向盐政的特权阶层开刀,重视惩治盐政行业的不正之风.通过对两淮盐政的治理,使两淮盐课成为清代国库收入的最重要来源之一.  相似文献   

11.
学界对乾隆的研究比较深入,但对于其用人原则和在西北的政治建设研究却并不足。该文以刘统勋为个案,考察乾隆治理西北的策略。作为乾隆时宰辅重臣,刘统勋为人练达端方,深得乾隆器重。然而在协理陕甘总督任上,因为建言不当,被革职查办。该文对刘统勋获罪原因以及最后为何免罪进行了梳理,探究了乾隆用人的原则。对于刘统勋总理编纂《西域图志》一事,文章指出其影响与局限,从中可以看出乾隆在西北的政治建设,试图以此建构国家认同。  相似文献   

12.
扬州作为一座拥有悠久历史的文化古城,因其所处特殊的地理位置,带来了扬州城的发展与繁荣,园林艺术在此基础上应运而生。扬州园林的创建一方面得益于扬州固有的地域特色——环境优美且宜人,另一方面又从文人水墨中汲取养分——表现手法以及构成画面的绘画语言元素,用以作为园林创建的引导。与此同时,扬州园林也为文人画家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以及直接的创作素材,这就进一步促进了扬州园林与文人水墨的相互渗透与融合,古学今用,继续深入挖掘文人水墨中隐藏的有利于园林创建的审美因素,并将其用来指引当代扬州园林的创建。  相似文献   

13.
乾隆元年正月十六日黄文旸出生于扬州甘泉一个破落盐商家庭,肄业于梅花书院,师事桐城派古文家姚鼐。他少负才名,胸怀利济天下之心,深谙八股为文之道,却屡试不售。其诗、古文、词曲享有时誉,颇受当道赏识。除总理扬州词曲删改局校曲事和参纂《甘泉县志》外,嘉庆年间他先后被两淮盐运使曾燠和浙江巡抚阮元延为座上宾,并应后者荐举,北上阙里,教授第七十三代衍圣公孔庆镕经文。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从总集、别集、地方志等各类文献中,辑录《全清词·雍乾卷》未收之作品52首,并对《雍乾卷》未及收录的作者,对其姓氏、字号、里籍、生平事迹等略作考述。  相似文献   

15.
乾隆朝初期长江流域粮价一方面由于受政府仓储政策和采买的影响而形成长期向上的趋势;另一方面,粮食收成、气候、灾荒、第一次金川之战也造成了粮价的短期剧烈波动。每当粮价剧烈波动时,各级政府均采取多种宏观调控手段以冀平抑粮价,地方民众也采取各种措施力图将对自身的损害降至最低。由米价的联动变化可知,乾隆朝初期,长江流域已经形成了一个整合程度较高的粮食市场。  相似文献   

16.
明清是中国资本主义经济显著发展的时期,在繁荣商业市场的推动下,以传统四民关系为基础的社会结构松动,商人阶层的社会地位有了很大程度的抬升,甚至有超越士之地位的趋向,这一现象在扬州尤然。通过考察明清扬州盐商与士人之间的身份互动,盐商对文人群体的礼遇资助,以及盐商在扬州文化方面所做的贡献,可见盐商群体扮演的“左贾而右儒”的儒商角色,以及宋代迄清中国古典社会结构和儒家价值体系嬗变的一般趋势。  相似文献   

17.
尽管龙勃罗梭因为天生犯罪人论而倍受误解与非议,但他唯一不能释怀的却是托尔斯泰的批判,并甚至为此专程远赴俄国希望获得对方的理解。这为我们开启了一扇重新审视实证主义犯罪学的窗口。天生犯罪人论不过是一个以社会防卫论为刑事政策指向的庞大学术工程的开端。实证主义犯罪学通过批判过往的刑事理论.彻底扬弃了以报应为核心的刑罚观,将关注的重点从犯罪行为转向了承受刑罚之痛的主体——犯罪人,进而提出了革命性的犯罪人矫治理念。  相似文献   

18.
袁枚隐居随园后 ,陆续与扬州八怪之李方膺、郑燮、金农、罗聘交往。其与郑燮关系亦密亦疏 ,与李方膺最为知心 ,与金农、罗聘师生关系也较密切。原因在于袁枚的思想与艺术个性在反叛传统、追求创新上和扬州八怪有相通之处。  相似文献   

19.
施坚雅于 1949 年末至 1950 年初在成都郊外高店子进行的田野调查, 对他日后关于中国市场体 系的思考有重要影响。 北伐后中国乡村社会研究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转折性发展, 即从燕京社会学侧重村庄本 身的做法转向华西社会学以乡村为社区的区位分析取向。 近年出版的施坚雅田野笔记显示, 他来中国时本来 想要研究的是社会人格塑造, 这是那个时代人类学领域相当重要的问题。 但等到他在成都的田野调查不得不 结束之前, 其研究主题已转移到市场体系。 在此转变过程中, 蒋旨昂等华西社会学系老师扮演了重要的角 色。 华西学人对市场体系与政治社会体系的关联认识, 与施坚雅在 1960 年代关于中国市场体系论著中的观 念颇相契合。 就此说施坚雅的理论至少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华西社会学人的影响, 或不为过。  相似文献   

20.
平山堂是扬州重要的文化遗迹之一,是蜀冈上一个标志性的文化景观。它始建于北宋庆历八年(1048),由北宋文学家欧阳修所建。平山堂在宋代至少被重建五次,以其宏敞壮丽被赞誉为"淮东第一观"。元明衰落,被改作司徒庙。清代是平山堂的兴盛期,至少被重建四次。康、乾两代帝王南巡都莅临于此,使平山堂臻于鼎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