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川黔滇邻区苗族史歌文学丰富而系统 ,洋洋数十万字 ,庞大而深厚。集文、史、哲、教、美等于一体 ,是苗族学研究珍宝。本文仅《开天辟地》、《花山溯源》一、二部进行点滴释义解读 ,略展苗族文化心理素质形成过程中 ,源于史歌方面的薰淀作用。比照苗族数千年来与周边数十个民族关系史中古歌文化氛围所趋铸的心态及其对今日社会进步的良好意义。  相似文献   

2.
苗族哭嫁歌及婚姻礼俗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苗族的哭嫁歌不多,但是却反映出苗族的婚姻礼俗的特点。本文认为,苗族的哭嫁歌是受汉族哭嫁歌的影响而产生的,然而,苗族的哭嫁歌与他们的婚姻礼俗却有着明显的矛盾,这个矛盾乃是了解苗族婚姻礼俗的一把钥匙。  相似文献   

3.
苗族古歌是唱者之唱与听者之听的双向交流,苗族古歌唱者包含巴兑、东郎、褒牧、理老及歌师;苗族古歌由于其歌谣的听觉性从而其接受者多元,包含苗族民众、世间生物甚至鬼神与亡灵。  相似文献   

4.
苗族“俗无文字,交质用竹木刻数寸,名为刻木”。(《乾隆·镇远府志》)的确在文献志书上很难找到苗族有文字;在平常的交谈中也认为苗族无文字。但在苗族古歌《开亲歌·刻木》中,就保留了苗族原始文字符号,并有实物歌棒。歌棒长约一尺五,三十多个文字符号。关于这些文字符号的历史至今没有得到考证,但它却随着苗族古歌流行在民间已经很久了。  相似文献   

5.
艺术美与生活美的关系是美学史上的千古之谜,也是文艺创作和鉴赏实践中绕不开的难题。艺术美与生活美就其主要性质形态、生成构成、功能目的等方面是不同的,二者不能随意比较;而就其皆为"美"而言,又是可以比较的,这就是毛泽东所作出的"三个最"、"一个唯一"和"六个更"的著名结论和命题;其次,毛泽东在"讲话"中还精辟地分析了艺术美与生活美关系的辩证法,即二者相互依存、相互需要以及相互创造转化,充分体现了生活美对艺术美的基础支配地位和艺术美对生活美的超越和改造的审美创造和审美实践功能。  相似文献   

6.
论土家族苗族情歌中的“撒野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情歌,是土家、苗族文化宝藏中的一个最深厚的文化层。千百年来,它虽然在美的殿堂里摸索,但它不仅是美的灵光照耀下的情感实体,也是情感实体闪耀着的美的灵光。以爱情为母题的歌,在土家族、苗族民歌中占量最大,而且上品居多,有这样说法: 无山无林不成坡,无鱼无水不成河; 无爹无娘不成我,无郎无姐不成歌。而每首原汤原水的土家族苗族情歌,又总是充满了生机勃勃的撒野现象。  相似文献   

7.
鄂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素有“歌舞之乡”的美称,鄂西南古老的民歌,世代相传,绚丽多彩,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 一、民歌分类 鄂西南民歌的种类很多,体裁丰富。我们按照各种不同的劳动和生活习惯,把它们分为号子、山歌、田歌、灯歌、风俗歌、儿歌及宗教歌等。 (一)号子:号子是产生于劳动之中又为劳动服务的一种歌,各种不同的劳动形式,产生各种不同的号子。鄂西南的号子很多,有船工号子,放排号子、石工号子、打夯号子、搬运号子、龙船号子、打油号子等。各种号子的唱腔除单曲体(一曲反复)结构外,更多的是  相似文献   

8.
艺术美是人类的主要审美对象,它存在于艺术作品之中。艺术美的来源有四:一是现实中美的属性;二是现实中丑的属性;三是现实中不美不丑的属性;四是现实中亦美亦丑的属性。艺术美是艺术家对生活的审美观点、审美情感和审美理想与现实的美、丑、不美不丑、亦美亦丑特性在艺术形象中的结合,是艺术家创意的物化形态。它的本质,与其它美的形态一样,也是人的具有积极社会意义的内在精神的感性显现。  相似文献   

9.
应用文语言的简约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文应该讲求语言的艺术美,这种艺术美风格即是简约之美。应用文语言简约美体现在明晰美、准确美、简朴美、庄重美四个方面,而且相互交融共存于一个美的整体之中。  相似文献   

10.
艺术美与现实美的关系问题,是美学的一个重要问题。对此,美学史上有两种不同的观点。黑格尔认为现实本身就是绝对观念的外化,艺术美高于现实美。车尔尼雪夫斯基则认为艺术美是现实美的代用品,现实美高于艺术美。在我国,一般认为,艺术美是现实美的反映,艺术美高于现实美。如王朝闻的《美学概论》等多种美学教材和专著,都提出艺术美“来自现实生活,是现实美的反映”,“现实美是艺术美的唯一源泉”,“艺术美高于现  相似文献   

11.
苗族古歌(也称苗族史诗)在苗族的历史进程中产生过重要影响。以往学界关注到了苗族民间艺人口述中的"歌花"与"歌骨"现象,并将之作为民间歌手的习艺方式进行了系统的讨论,但对其中隐含的古歌传承规律没有作更深入的阐述,也未将之上升到民间文学"稳定性"与"变异性"这一理论层面进行辨析,大都停留在简单的描述层面上,往往仅介绍古歌传承中存在着这一现象,也没有进一步从学理上进行理论抽绎。本文旨在对苗族古歌这一民间口头叙事传统进行研究,来分析整部古歌的流传、变异过程,重点论述"歌花"与"歌骨"背后所隐含的古歌的稳定性、变异性特征,以此来对民间口头传承文学中这两大特征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2.
昌黎民歌是冀东民歌,与乐亭皮影、乐亭大鼓、评剧、冀东喇叭曲,以及东北二人转等多种民间音乐形式相互借鉴、影响、交融、渗透,形成了独具魅力的唱腔特色。文章从润腔、声腔、衬腔三个方面分别论述了昌黎民歌的唱腔特色。  相似文献   

13.
在文本叙述结构上,《苗族古歌·沿河西迁》从西迁之前、西迁途中和完成西迁三个方面记录了苗族祖先迁徙前后的内容。本文力图通过探讨"沿河西迁"古歌如何记忆祖先的生活,深描"沿河西迁"古歌所记忆的祭祀祖先的仪式,并从苗族民众对祖先的情感、对祖先根源的追寻和对祖先的认同来剖析"沿河西迁"古歌青睐于祖先生活记忆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生物学中蕴藏着巨大的美学价值,包括自然美、社会美以及艺术美。生物学的自然美具体表现形式为光、音、形、色诸方面;社会美是人们对生物某些物种自然特征认识的深化,已把它们的某些自然属性“人格化”成一种精神的东西,使其自然美转化成社会美的特殊表现形式;生物体具有奇妙的自然形态,通过加工和改造,倾注创作者的思想情感,给予人们艺术美。在生物教学过程中,渗透美学教育,让学生发现美、欣赏美,以美育人。  相似文献   

15.
艺术美是人类审美的主要对象,是美的高级形态,它存在于艺术作品之中,是艺术家对生活的审美观点、审美情感和审美理想与现实的美、丑及不美不丑特性在艺术形象中的结合。 反映现实美,是艺术美的重要来源.现实美是第一性的,它无比广阔、丰富和生动,有了现实美,人们为什么还需要现实美反映形态的艺术美呢?这主要是由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决定的。  相似文献   

16.
艺术美与生活美的关系是美学史上的千古之谜,也是文艺创作和鉴赏实践中绕不开的难题。艺术美与生活美就其主要性质形态、生成构成、功能目的等方面是不同的,二者不能随意比较;而就其皆为“美”而言,又是可以比较的,这就是毛泽东所作出的“三个最”、“一个唯一”和“六个更”的著名结论和命题;其次,毛泽东在“讲话”中还精辟地分析了艺术美与生活美关系的辩证法,即二者相互依存、相互需要以及相互创造转化,充分体现了生活美对艺术美的基础支配地位和艺术美对生活美的超越和改造的审美创造和审美实践功能。  相似文献   

17.
河南豫剧常派唱腔属于梆子腔的一种,它以优美的唱腔,清晰的吐字咬字及汲取各派唱腔艺术之精华,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演唱风格,在全国戏曲艺术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常派唱腔在行腔规律、情感表现等方面具有突出的表现性,即以“美以数取,情态美”为其美学特征。  相似文献   

18.
侗族大歌是我国最早被收集、整理和研究的中国多声部音乐,它的"众低独高"、复调式多声部合唱方式是中外民间音乐所罕见的。是我国民族音乐乃至当今世界乐坛的一枝独秀,被誉为"最有魅力的复调音乐"。  相似文献   

19.
含蓄美与朦胧美是艺术美中两种十分相似而又有所区别的表现形态和表现方式,找出它们各自的特点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对于提高欣赏艺术美和创作艺术美的水平是非常有益的。一含蓄者,谓含而不露、耐人寻味也。含蓄美可说是艺术美的极致。中国古代美学家对此有过许多...  相似文献   

20.
现实丑与艺术美是对立统一的,两者的统一性表现为两种形式;一是以卫为美,自然界的丑是对和谐法则的背叛,表现为粗犷美、狰狞美、个性美。现代主义艺术中,丑得到前所未有的张扬,审丑成为非理性的审美标志。二是化丑为美,现实丑通过艺术的形式,典型化的塑造和精神美的内化,使丑获得审美观照,从而实现审美超越和向艺术美的转化。丑的美,是更高层次的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