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3 毫秒
1.
在历史悠久、卷帙浩繁的楚辞学领域 ,长期占主流地位的一直是考据训诂方法或社会学方法。始于本世纪初的王国维的艺术审美研究方法虽然有近一个世纪历史 ,但这种极为切近楚辞学艺术本体研究的方法由于多种历史原因而并未繁荣扩展开来 ,直到本世纪八、九十年代 ,它才随着新时期美学理论热潮又重新显现。本文初步厘定了这一学术路向相对于传统方法的优越之处 ,清理了它的多种表现形式 ,并且预示艺术审美研究对楚辞学领域的重要作用 :它开拓了一种新的阐释可能性。  相似文献   

2.
闻一多对于《楚辞》研究的贡献有四个方面:一是将屈原突出为人民的诗人;二是他从宗教学、民俗学、文化学与人类学的角度进行了研究,真实地开辟了《楚辞》研究的新路径;三是他在对《楚辞》的校勘训诂上做出显著的成绩;第四,他对将《九歌》还原为雏形的戏剧做了尝试.在整个20世纪,《楚辞》研究者中没有谁能够像他这样取得这样多方面的成就.他是20世纪乃至整个《楚辞》学史上,对《楚辞》研究从事的方面最广,因而综合性最强的学者.  相似文献   

3.
王国维的一生是复杂的一生.从某种意义上说,在20世纪初期的中国学术思想界,他是一个从传统向现代转型的具有现代学术意识的学者.而哲学一直是王国维的生命内在指导思想并贯穿其一生,并对他生命意识有着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4.
自70年代未至今的20余年中,《楚辞》研究中出现了一些新的研究课题。这些课题在20世纪前70年代中或少有触及或根本没有触及,因此,在楚辞学史上具有开创的意义,这当然是楚辞研究深化和拓展的结果,也是学术研究取得重大进步的表现。这些新课题是: (一)《楚辞》与文化 《楚辞》与文化是近20年来《楚辞》研究中的一个热点课题,这固然与近年来的“文化热”不无联系,但从根本上说还是决定于《楚辞》本身的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多文化的临界优势,是《楚辞》研究深入发展的必然。回顾这段学术发展史,可以看出明显的逻辑层次,反映…  相似文献   

5.
一 近十三年来,是我国古代文学研究的又一个高峰期,以研究屈原及其作品为主体的楚辞学同样出现空前的盛况并取得不少实绩,笔者在与毛庆同志合撰的《困难 超越 突破——新时期屈学研究述评》(云梦学刊,1989年第1期)一文中作了全面的描述与充分的肯定,这儿拟从另一角度对当代楚辞学作一些浅层的思考: 楚辞研究,有相当大的难度。有人说,几乎没有什么课题不为前人所研究、探讨过;有人说,屈原,是隐在云雾中的高峰,既令人敬仰,又令人却步;有人说,毕其一生,最大的愿望就是读懂全部楚辞作品;有人说,楚辞的帷幕是相当厚实的,掀起它的一角,也要耗尽其毕生之力; 楚辞研究,队伍建设不易加强。因为是一般文史工作者之必读书,所以发一般性议论的颇多;因为是古老而窄深的领域,所以“挖深井”式的耕耘者不多,即使是有所成就者,也会转治他业或兼治别学。  相似文献   

6.
王国维是中国现代诗学的先驱.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中国近现代之交诗学转型的重要历史时刻,如何在中国传统诗学与西方诗学的碰撞与融合之中再造中国现代诗学是二十世纪中国现代诗学的一个核心主题.19世纪中后叶的文学革命已经开启了中国近现代之交的诗学转型,而深厚的中西学术素养,毕生以学术为己任的执着追求,使王国维当仁不让地成为中国近现代之交包括诗学在内的现代学术转型的开路先锋.  相似文献   

7.
梅琼林 《人文杂志》2001,(1):97-103
在20世纪楚辞学领域中,最为引人瞩目的学术争议是屈原存在问题的讨论.屈原否定论最早由廖季平提出,从而引发了蔓延近一个世纪的、一大批中日学者卷入其间的旷日持久的争论.这种争鸣不仅不会掩盖历史的真实存在,相反更会从正反两方面澄清历史的重重雾障,越来越清晰地呈示一个本源性的屈原形象.这对楚辞学的深入研究具有相当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王国维的一生是充满多种复杂“学案”的一生。从某种意义上说 ,在 2 0世纪初期的中国学术思想界 ,他是一个从传统向现代转型的具有现代学术意识的学者。中国现代语境的复杂性使其思想发展出现了诸多的“问题”,这些问题又进一步与他的生命存在状态粘连在一起 ,使得其“学术和生存”问题 ,成为现代中国的一个绕不开的重要“现象”。研究近现代中国思想史 ,王国维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重镇”。尤其是他的哲学思想以及与日本学术思想资源的关系 ,更是近年来学界研究的重点。我在研究过程中 ,注意到几个相当紧要的“王国维学术思想现象”。之所以…  相似文献   

9.
黄波 《社会科学论坛》2006,(13):151-155
王国维之死,曾被称为"中国文化史世纪之谜",解读者众,以至有人还专门编了一本《王国维之死》的专著,但迄今也没有一个以足够的证据和雄辩的推理做支撑、让所有关心与讨论这一事件的人都心悦诚服的看法.不过,在20、21世纪的转换年头,蔡仲德先生连续写作了四篇文章,论定王国维之死是为了"殉清",他说:"我并不否认王国维的死因中含有其他因素.  相似文献   

10.
刘石林  鲁涛 《云梦学刊》2012,33(5):37-40
台湾成功大学陈怡良教授从事教学与研究四十余年,在楚辞研究和楚辞学人才培养方面均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他撰写出版了《楚辞天问研究》、《屈原文学论集》、《屈骚审关与修辞》三部楚辞研究专著,发表了数十篇楚辞研究论文。他的楚辞研究既注重楚辞文本的研究,也注重楚辞背景的探讨,视野宏阔,引证丰富,善于在融会古今学人成果的基础上守正出新,是台湾楚辞学研究的杰出代表之一。陈怡良教授不仅在楚辞研究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绩,而且几十年来一直坚持给大学生、研究生开设楚辞专题研究课程,积极鼓励学生研读《楚辞》,指导楚辞学硕士论文七篇,博士论文两篇,是目前台湾地区培养楚辞学硕士和博士最多的学者..  相似文献   

11.
刘伟生 《云梦学刊》2005,26(4):144-144
《先唐辞赋研究》(人民出版社,2004年5月)是郭建勋近20年来先唐辞赋研究成果的选集,内分楚辞与楚辞学、楚辞的文体学意义、骚体文学研究、汉魏六朝辞赋研究等四个专题。  相似文献   

12.
余颖 《阴山学刊》2009,22(1):40-43
王国维是一位融合中西的学术大家,这一特点突出体现在他的文学研究中。在各西方美学家中,王国维尤好叔本华,因而叔本华的观点也必然渗透于王国维的文学研究中。以《人间词话》中的“境界说”为例,从“境界”的生成过程、“境界”的形态种类、以及“境界”的艺术表现方式三方面考察,可以见出王国维在中国诗学理论的建构上对以叔本华为代表的西方关学的借鉴。  相似文献   

13.
作为常州词派的重要作家,陈廷焯的词学思想特别是他的沉郁说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在相当程度上消解了千年以来词学理论中关于尚雅、尚俗、守律、破律、诗化、曲化三对矛盾的对立,并且可以视为王国维境界说的近源。  相似文献   

14.
王国维的天才说是王国维美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20世纪中国美学领域内,王国维是唯一对于“天才”这个美学论题以全面而准确论述的美学家,因此王国维的天才说对中国现代美学有重大的影响。 艺术是天才的事业 王国维的天才说,论述丰富。90年代初,周锡山《王国维美学思想研究》曾从天才说的引进、天才的必备条件、天才和美与艺术  相似文献   

15.
姜亮夫先生是著名的中国古典文献研究专家。早年曾师事王国维、梁启超、陈寅恪、章太炎诸先生,涉猎广博,功力颛深,在楚辞学、敦煌学、古汉语、古代史等领域都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写下了约千万言的著作。以资料为其治学基石;以语言与历史为其治学中心;以综合与贯通为其治学方法;以耐劳与求实为其治学态度。  相似文献   

16.
交叉学科中的古代文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交叉学科中的古代文学研究是一个旧话题,新世纪伊始谈这一问题,是想说在20世纪学者们在交叉学科中研究中国古代文学已经取得了很大成就,但仍然有相当大的发展空间。20世纪古代文学有许多问题的解决是依靠相邻学科的发展来完成的,对《诗经》、《楚辞》的解读人们运用了人类文化学等相关领域的成果,闻一多先生在论述《诗经·NB04E苡》时,从语言学、生物学、社会学等角度阐述了这首诗的文化内涵,对《九歌》的阐释闻先生是在更为广阔的文化背景下进行的,其研究方法给人们的启示非常深刻。陈寅恪先生的唐研究,“以诗证史”,进一…  相似文献   

17.
<正> 四川师范大学汤炳正教授是我国著名的楚辞研究专家。1989年3月,笔者对汤先生进行了访问。他对楚辞研究的许多问题发表了意见。吉云:汤先生,您是学术界公认的“当代楚辞学大师”,请淡谈您在楚辞研究方面的主要贡献。汤先生:在楚辞研究方面,我做了一些工作,但这些都是微不足道的。谈到贞献,我不敢当。有人说,我是“楚辞学大师”,我更不敢当。我  相似文献   

18.
学贯中西的近代学者王国维从思想和方法论两个层面,揭开了20世纪中国美育思想现代性探索的序幕.王国维的"无用之用"说、"古雅"说以及他融贯中西古今、讲求现实关怀的美育研究方法,是当下美育研究的重要理论资源,而且,王国维自始至终将美育与社会实践联系在一起,注重美育的社会功能及其对当世的有效性,这使其美育思想有着很强的现代性价值和当下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9.
本文希望引入一个尚未引起足够重视的角度:即从情感政治的取径,重探王国维对文学意义的寄托与对文学转型的思考。抒情传统对于王国维的影响相当深远。如果把王国维所思所行也看作20世纪中国经验的内在组成部分,那么王国维及他对于情感政治的关注,会为我们反思置身其间的现代世界和知识状况提供很多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楚辞与楚辞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楚辞》一书,既非出自一人之手,也不出于一个时代,它是不同的时代和不同的人们逐渐纂辑增补而成的。《楚辞》的上源是复杂、多元的。《楚辞》与《诗经》在艺术形式上的差别主要体现在意境、情调、抒情技巧、比兴象征上。楚辞学的研究规律是:每一种学术派别、研究方法的出现,总是与当时的文化学术思潮相联系。任何摆脱时代制约的努力,往往正是时代思潮的反映。由于20世纪70年代以后楚简、秦简、汉简、楚帛书帛画、楚国青铜器及铭文的大量发现,这种地上之文献与地下之文物相互印证的方法很快被楚辞学界所接受和运用,沿袭多年的文献考据之法、义理评论之学,升华为地上文献与地下文物相印证,传统考据与西方理论相结合,形成了文字、文献、礼制、民俗、民族、考古、历史、哲学、宗教等多学科的融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